三年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的师生们攀高峰、涉深谷、越险壑、登危崖,攀援于数百米的深涧,穿过荒无人迹的古林,对全山六处古文化遗址、斗八处架壑船棺及虹桥板遗迹、二座古墓葬、多处古崖居遗构、四百多方摩崖石刻及碑刻、十一座古建筑、十一座古桥梁、近二百处古建翁遗址,做了细致而认真的监测和考察。师生们同时还深入当地民间,了解和考察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众生活现状、古民居建筑、民间传说以及宗教形态等等,在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探讨、分析,做出利学的评价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意见和建议,集成了本书。
图书 | 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与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三年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的师生们攀高峰、涉深谷、越险壑、登危崖,攀援于数百米的深涧,穿过荒无人迹的古林,对全山六处古文化遗址、斗八处架壑船棺及虹桥板遗迹、二座古墓葬、多处古崖居遗构、四百多方摩崖石刻及碑刻、十一座古建筑、十一座古桥梁、近二百处古建翁遗址,做了细致而认真的监测和考察。师生们同时还深入当地民间,了解和考察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众生活现状、古民居建筑、民间传说以及宗教形态等等,在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探讨、分析,做出利学的评价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意见和建议,集成了本书。 目录 序一 陈支平 序二 陈先珍 武夷山世界文化监测初步认识 俞建芸 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监测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考察组2003年度报告 盖建民 周志家黄永锌 2003年度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报告补充意见 盖建民 黄永锋 2004年度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报告 吴春明 武夷山宗教文化遗迹及景观考察 盖建民 蒋朝君 武夷山宗教文化的融合特色 林贤明 南宗五祖白玉蟾与武夷洞天缘 乐裕贤 涓涓道韵,悠悠武夷 ——道教在武夷山文化中的地位 夏 涛 武夷茶与道教 李尹 多少楼台烟雨中 ——武夷道教宫的过去与现在 王庆华 论民间的儒释道三教合流 ——以武夷山民间神话传说为例 罗 通 朱熹思想体系在武夷山的形成与实践活动 刘晓婧 朱熹对佛老的矛盾态度原因浅探 崔玉莲 朱熹诗作的武夷情结 韩涵 武夷山理学文化浅谈 崔袢 武夷山摩崖石刻考察 陈瑶 武夷山崖葬的创始及其在闽中地区的传承 干小莉 武夷山区古代崖居遗存的初步考察 佟珊 武夷山城村人文聚落考察 刘志岩 武夷山城村七方碑刻铭文 陈瑶 两宋时期武夷文化崛起与闽北走廊的关系 金婷 从武夷山越王城遗址看汉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赵亮 从文化考古勘测中思考武夷山文化的厚重历史 刘家军 武夷山文化考古勘测纪实 韩 涵 这就是武夷风格 ——武夷山景区开发模式调研报告 黄大威 清代民国武夷山茶叶产销变迁及其影响 ——以星村为中心 陈贵旺 让武夷道观火起来 ——略议武夷山道观旅游资源开发 刘德强 |
标签 | |
缩略图 | |
书名 | 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与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水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52462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7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8 |
出版时间 | 2005-10-01 |
首版时间 | 2005-10-01 |
印刷时间 | 2005-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928.3 |
丛书名 | |
印张 | 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福建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