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需要文学阅读,更需要成熟和深刻意义上的阅读——文学批评。就像不存在无消费的生产一样,离开文学阅读和文学批评,文学活动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文学生产就丧失了彼此依存的对象主体和内在驱动力。优秀的作品,让作家和批评家共享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欣悦,而失败之作,则需要批评家直言无隐地揭示缺失、指出问题,共同体验写作的艰辛和相推相激克服困难的快乐。本书通过检视、编选了2005年的文学评论,为我们时代的文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图书 | 2005文学评论(21世纪年度文学评论选)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文学创作需要文学阅读,更需要成熟和深刻意义上的阅读——文学批评。就像不存在无消费的生产一样,离开文学阅读和文学批评,文学活动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文学生产就丧失了彼此依存的对象主体和内在驱动力。优秀的作品,让作家和批评家共享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欣悦,而失败之作,则需要批评家直言无隐地揭示缺失、指出问题,共同体验写作的艰辛和相推相激克服困难的快乐。本书通过检视、编选了2005年的文学评论,为我们时代的文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内容推荐 就像生产需要消费一样,文学创作也需要文学阅读,更需要成熟和深刻意义上的阅读——文学批评。就像不存在无消费的生产一样,离开文学阅读和文学批评,文学活动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文学生产就丧失了彼此依存的对象主体和内在驱动力。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文学写作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达成人与人精神交流的理想情境。优秀的作品,让作家和批评家共享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欣悦,而失败之作,则需要批评家直言无隐地揭示缺失、指出问题,共同体验写作的艰辛和相推相激克服困难的快乐。而无论面对哪种情况,我们需要的,都是心怀善念但绝不宽假、充满活力但绝不任性的健康、成熟的批评。通过检视、编选每一年的文学批评,推动批评趋向成熟和完善,从而为我们时代的文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正是我们不惮烦苦编选文学评论年选的目的。 目录 道德文章 林继中 期待现实重新“主义” 曹征路 文学改良新议 周泽雄 精神环保与绿色写作 李美皆 反思“跨文体” 赵勇 沉溺于消费时代的文化速写 ——“先锋批评”与“《秦腔》事件” 肖 鹰 论休闲文学 马永利 论批评家的精神气质与责任伦理 李建军 图像与叙事 ——论诸种叙事与知识分子的小叙事者身份 杨乃乔 小说关键词新解 路文彬 短篇小说为何衰落? 黄发有 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 ——鲁迅的述学文体及其接受 陈平原 胡搅蛮缠的比较 ——驳王德威《从“头”谈起》 王彬彬 林纾“落伍”问题研究 胡焕龙 张爱玲怕谁? 苏友贞 论闻一多的戏剧观及其局限性 杨迎平 黄忠来 当代文学中的冯雪峰——以《文艺报》为中心 孙晓忠 孙犁与中国传统美学关系之整体观 ——兼论孙犁晚年文学创作的现代转型 阎庆生 现当代文学是一个整体 雷达 攀向高峰的艰难 ——评世纪之交长篇小说高潮与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张 炯 “人道主义”讨论:一个未完成的文学预案 程光炜 关于“寻根文学”的再思考 吴俊 当代名作家的创作危机 王爱松 “先锋小说”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 贺桂梅 论新生代作家的狂放心态 樊星 由“玉女忧伤”到“生冷怪酷” ——从张悦然的“发展”看文坛对“80后”的“引导” 邵燕君 新世纪五年来诸家散文漫评 张宗剐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新解 毕光明 折翅与坠落 ——谈周涛近期散文的价值迷失 王兆胜 化血为墨迹的持久阵痛 ——绿原诗歌论(1949—1976) 霍俊明 试读章节 《南方周末》刊登过一篇题为《是谁杀害了张纯如?》的文章。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开枪自杀,死因一般认为是精神忧郁症,但该文作者孙隆基进一步挖掘忧郁症背后的原因,得出一个“人性恶杀死了张纯如”的结论。在论述张纯如的死因之前,作者先举了另外一个例子:美国一个著名的淫魔落网之后,警方在他的魔窟里发现了大量对女性实施淫虐的刑具和自制的录像带,其丧心病狂令联邦调查员都遏止不住地呕吐。但一名叫Rust的女士却必须独自留在现场为证据制图。四天以后,履行完职责的Rust回到家里,当晚便饮弹自尽了。从人性的角度分析,Rust的死因就是这四天当中,她目睹了太多的人性恶,人性恐怖的内囊全部对她翻上来了,人性的丑陋使她恶心,使她对整个世界都感到恶心,以至于她宁愿以死来对抗和逃避这种恶心。张纯如的遭遇跟Rust是差不多的,她曾经以非凡的勇气调查和揭露过南京大屠杀真相,接触过日军大量惨绝人寰的变态暴行,精神上受到极度创伤,并因此而产生悲观厌世。使张纯如悲观厌世的,把张纯如的精神击垮的,同样是人性当中的恶、人性当中的丑陋。面对这种人性恶,张纯如完全被绝望所占据了,所以她选择了自杀。人性恶的存在是必然的,只不过一般情况下比较轻微,也较少化为行动而已,作者要警告世人的是,“但它总有集中爆发的机缘,而不论多么强韧的心灵,在面对这个无边的黑暗时,都有被摧折的可能”。 这个警告令人震惊,震惊之余,不禁要反思:我们的文学应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 性善性恶是一个自古以来争执不下的问题,但任何一个时代对于这个问题都会有一个基本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反映了那一时代的世态人心。文学既是这一集体无意识的征候式反应,又是这一集体无意识的平衡器和导航标。简单地说,性善指的就是人性当中正面的部分,性恶指的就是人性当中负面的部分。而新时期文学自先锋派以后,一个突出的症结就是对人性负面的东西表现太多了,多到让人不得不怀疑:人真的需要了解那么多的人性恶吗? 中国文学自古就重视所谓“文以载道”的道德教化功能,这种教化功能一旦与政治相结合,便产生出强大的意识形态力量,从《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文革”结束,中国文学的政治宣传功能空前加强,“三突出”原则造就了大量“高大全”式的超人,并最终使“高大全”成为“假大空”的代名词。新时期以来,文学开始回到自身,“高大全”和“假大空”被摈弃。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矫枉过正。表现之一就是把“真善美”等同于“高大全”,并进而混同于“假大空”,因此对于“真善美”产生本能的排斥。 P54-55 序言 我社自1977年开始编选年度短篇小说选和年度中篇小说选,颇受读者的欢迎,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后来,又增加了散文年选等种类。为了更全面地反映每一年度文学活动的整体状况,我们又将年度文学评论选列入出版计划。 就像生产需要消费一样,文学创作也需要文学阅读,更需要成熟和深刻意义上的阅读——文学批评。就像不存在无消费的生产一样,离开文学阅读和文学批评,文学活动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文学生产就丧失了彼此依存的对象主体和内在驱动力。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文学写作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达成人与人精神交流的理想情境。优秀的作品,让作家和批评家共享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欣悦,而失败之作,则需要批评家直言无隐地揭示缺失、指出问题,共同体验写作的艰辛和相推相激克服困难的快乐。而无论面对哪种情况,我们需要的,都是心怀善念但绝不宽假、充满活力但绝不任性的健康、成熟的批评。通过检视、编选每一年的文学批评,推动批评趋向成熟和完善,从而为我们时代的文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正是我们不惮烦苦编选文学评论年选的目的。 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好这件事情。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2005文学评论(21世纪年度文学评论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2004708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3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06-01-01 |
首版时间 | 2006-01-01 |
印刷时间 | 200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8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7-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36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