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戏迷陶醉录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回顾了与奚啸伯等大师等京剧大师亲密交往的趣事,重温当年现场欣赏梅兰芳等大师演出的场景,令人读了如同眼见耳闻,锣鼓水袖一派热闹绚丽,声腔言谈余音袅袅。有些文章则通过对具体个案,对传统京剧的魅力进行分析,这些分析中既有关于源流的宏观考察,更有细腻如微的探讨,一直探究到一句声腔的处理、一个眼神的运用、一个指法的变化,读来仿佛被引入一个大花园里,刚惊叹树碧花灿,倏忽又曲径通幽,确实是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内容推荐

本书结集作者近年来在各大报刊发表的关于戏曲的精彩文章,有的回忆当年所看过的梅兰芳等大师的精彩演出,以及与奚啸伯等大师的交往始末;有的对具体个案,对传统京剧的魅力进行分析,有的回忆自己登台演唱的经历;既有知识性,读起来又充满趣味。

目录

(序)天下戏迷同陶醉[刘心武] /1

我看梅兰芳的《全本宇宙锋》 /1

最难忘的《贵妃醉酒》 /8

我看过最好的《大·探·二》 /11

《红鬃烈马》为何百看不厌? /18

谈谈几种不同风格的《玉堂春》 /32

程砚秋未演过《白蛇传》吗? /38

平易近人的京剧艺术大师奚啸伯/41

谈奚啸伯和他的《宝莲灯》 /48

杜近芳的表演艺术和杜派的形成/54

“厉家班”和“厉门五虎” /61

厉慧良的绝活和轶事/69

全才的旦角演员厉慧敏/75

谈谈四小名旦之一的毛世来/82

记荀派传人孙毓敏/88

主动让贤,提携后辈/91

从黄世骧在音配像专题晚会上受表彰谈起/95

我与中国京剧/101

菊忆燕园/108

学演京剧的引路人

——忆恩师马宛颐先生 /118

我们全家都是大戏迷/123

我的菊友——铁杆戏迷们/129

刘心武与京剧/137

罗氏三代的希腊文化之缘/141

在天化作快活鸟,留得欢乐在人间

——记谐剧艺术大师王永梭/147

北京的三个露天剧场/151

观剧遇雨记/154

观剧挑错/155

影剧杂识/157

(附录)我给小哥当哑奴[刘心武] /161

试读章节

我看梅兰芳的《全本宇宙锋》

要看梅兰芳的戏可非易事,笔者在五、六十年代在北京住过一、二十年,也只有幸地看过三次:《全本宇宙锋》、《贵妃醉酒》、《奇双会》。那时要看梅兰芳比现在看港台歌星四大天王还难,往往要头天晚上拿着铺盖卷去售票处露宿排一夜队,次晨一开始售票就排在前面,才有希望买到票呢。这三出戏中尤以《全本宇宙锋》印象最深,本文专谈此剧。

我第一次看梅兰芳,是1955年梅剧团在清华大学礼堂演出《全本宇宙锋》。我们北大京剧社的社员自然都能买到票,虽是楼上最后几排,我们已感到十分幸运的了。

京剧《宇宙锋》一般只演“修本”一折,且是开锣小戏,身段做工很简单,最多不过听几句唱工而已。过去我看过很多次《宇宙锋》,觉得很沉闷,而且很少有人演过《全本宇宙锋》。梅先生这种演法,可说是他开创的。过去我一直纳闷,为什么这出折子戏叫做《宇宙锋》?看了梅兰芳的《全本宇宙锋》才知道“宇宙锋”是一把宝剑的名字。秦二世时,奸臣赵高与宰相匡洪不和,秦二世荒淫无道,信用权奸赵高,为了匡赵两家和好,强命匡赵联姻把赵高的女儿嫁与匡洪之子匡扶为妻,并赐宝剑“宇宙锋”给匡洪。赵高想拉拢匡洪,与他同流合污。匡洪不从,赵高“指鹿为马”戏弄二世,被匡洪痛斥,结下冤仇,怀恨在心,命人盗取宇宙锋,行刺二世,事发嫁祸匡洪,匡氏全家下狱。赵女是个贤明的女子,与匡扶同心合作并不附合赵高的阴谋。赵女设计掩护其夫逃走后,暂回赵高家中居住。一日赵高闻听人言:那回校尉到匡家搜府,杀死的并非匡扶,而是家人赵忠扮作匡扶模样,女儿还哭了赵忠一声丈夫,因此唤出女儿问个明白。赵女聪明机智,立即否认,并申明“那日她亲眼看见丈夫被校尉杀死,那赵忠是甚等样人,岂肯叫他‘丈夫’,并无此事。”赵高不疑。赵女乘此请其父修本奏免匡家之罪,此时忽然二世来到赵府,惊见赵女美若天仙,遂命赵高次日送女人宫。此事正中赵高下怀,立即答应。赵女知此事后,对父亲和秦二世极为反感,坚决不从;赵高以君权、父权对赵女施加双重压力。赵女正处于极端为难之际,忽见丫环哑奴向她示意——装疯。赵女知道当时的法律是不能约束一个疯狂之人的,于是她扯破衣衫,披发佯狂,指天画地,嬉笑怒骂,使赵高对她是是否疯了真假难辨,啼笑皆非。到了金殿赵女更当着满朝文武大骂皇帝,表现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德,皇帝也认为她是疯子,把她赶下殿去,赵女终于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梅兰芳的《全本宇宙锋》把“修本”一折前前后后的情节都演绎得清清楚楚,因此再看一般演出的《宇宙锋》(修本·装疯)时就一目了然了。

《全本宇宙锋》是从“匡赵联姻”起,梅兰芳扮的赵女第一次出场,面含哀怨,唱四句西皮慢板,表达了她知道两家冤仇很深,虽与匡郎成婚眷,难保终身谐百年。姜妙香,那时虽已六十几岁了,扮演的匡扶,仍是那么风流儒雅,一举一动仍令人感到是个年轻人,一出场同梅兰芳一样,观众就报以热烈的掌声。

赵女深怪爹爹行事太不端,把她作为政治工具嫁与匡扶以笼络匡洪一家,幸喜公爹丈夫均是好人,夫妻感情弥笃。赵高“指鹿为马”嘲弄皇帝,为匡洪当场痛斥,因此怀恨在心,命人盗出宇宙锋,并派刺客以此行刺二世,事发诬陷匡洪,使其全家入狱。而梅兰芳扮演的赵女,在宇宙锋宝剑被盗时,就对其奸父有所怀疑。她设计让丈夫匡扶与家人互换衣服,立即逃走,在夫妻生离死别之时,还立下誓愿,粉身碎骨也不变心。当搜府校尉将扮作匡扶的赵忠杀死后,她在众人面前机智地哭了赵忠一声丈夫,才随赵高派来的人将她接回相府去。前面这几场戏,梅兰芳演得很有层次,表面看来比较平淡、含蓄,我社一位同学甚至觉得:“梅兰芳并不怎么样”。但看到后来高潮一个接一个,矛盾冲突越来越尖锐激烈,这位同学就感到梅兰芳越演越好,越来越精彩!这是因为梅先生的表演很有分寸,层次分明,不是一出场就拼命做戏取媚观众。

演到“灯下修本”一场。赵高闻听人言,女儿曾叫赵忠一声丈夫,怀疑匡扶未死,因此唤出女儿要问个明白。赵女由哑奴前引缓步而出,面带悲愁,念引子“杜鹃枝头泣,血泪暗淋漓”表示赵女内心极为痛苦。她的夫家突遭奇祸,回到娘家面对的又是杀害丈夫的仇人——同时又是自己的父亲。赵女表面平静,把内心的冷静和愤慨的矛盾而复杂的心情,含而不露掩盖起来。她对父亲的怀疑早有警惕,因此巧妙地言道:那日校尉过府,她亲眼见夫被校尉杀死,并未叫过赵忠一声丈夫,使赵高放心,并趁此向赵高进言: “如今儿夫已死,公爹年迈,望爹爹看在女儿的份上奏免匡家之罪。”当赵高答应修本时,赵女面带喜色,念: “此乃爹爹恩德。”接着赵女又念到“哑奴,浓墨侍候”,并比着磨墨的姿势向哑奴示意,脸上露出欢愉的笑容——有如黑暗之中闪过一阵闪电,这是《全本宇宙锋》中,赵女唯一一次真正出自内心的一丝笑容——似乎告诉哑奴“这下可有好转了!”这时梅先生的赵女在胡琴刚奏起“西皮原板”前的“扎多依”鼓点子中,转身冲里,双手把袖子先向里再向外一绕,做了一个双抖袖的美妙身段,把两只袖梢甩到背后,给观众一个愉快的背影——充分表达了赵女此时的欢快心情。这个优美的双抖袖的身段,是梅派最有代表性的抖法,与别派的抖法不同。观众在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的演出中可以看到这种抖袖法——藏在袖中的手腕要多绕一个圈子。笔者每次看梅派传人演出《宇宙锋》时都要特别注意看这个身段。……P1-3

序言

天下戏迷同陶醉

——《戏迷陶醉录》序

刘心武

人在一生中,从未有过对于艺术的陶醉,那是很可悲的事。人在一生中,能坚持在某项艺术领域中时时陶醉,那是难得的福分。

我为自己出身在一个对艺术充溢着热爱的家庭而倍感自豪。父亲是京剧迷,能拉能唱,又曾尝试创作章回小说《铁兰花》;母亲熟悉《红楼梦》,达到闭眼可数家珍的程度;大哥刘心世有舞蹈天资;二哥刘心人在上技术专科学校的时候,就活跃于舞台,演过话剧,唱过程派青衣的折子戏;姐姐刘心莲读过的经典名著成筐成箩,又弹得一手夏威夷式的吉他,发表过散文作品;最突出的是小哥刘心化(我曾有四个哥哥,但三哥夭折,所以我把四哥叫做小哥),半个世纪以来,他的艺术爱好集中在京剧上,又特别专攻梅派青衣,他看过无数好戏,自己也登台唱过戏,晚年虽然唱不动了,但退休后笔耕不辍,写出了不少从专业角度上看是非常内行,又相当活泼生动的文章。

小哥称他自己是“铁杆戏迷”。像他这样的“铁杆戏迷”,还有很多很多。天下戏迷是一家。这一册《戏迷陶醉录》,既是小哥一生爱好的结晶,也是奉献给戏迷大家庭的一桌佳肴。其中有不少文章是回忆当年所看过的梅兰芳等大师的精彩演出,以及与奚啸伯等大师的交往始末,令人读了如同眼见耳闻,锣鼓水袖一派热闹绚丽,声腔言谈余音袅袅。有的文章通过对具体个案,对传统京剧的魅力进行分析,这些分析中既有关于源流的宏观考察,更有细腻如微的探讨,一直探究到一句声腔的处理、一个眼神的运用、一个指法的变化,读来仿佛被引入一个大花园里,刚惊叹树碧花灿,倏忽又曲径通幽,确实是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小哥也写了若干回忆当年北京大学京剧社活动的文章,特别回忆到自己在北大礼堂登台演出的盛况,这既是他个人一直陶醉到今天的喝不尽的美酒,相信也能引出天下戏迷无限共鸣,天地大舞台,人生小戏剧,或者说舞台小天地,人生大戏剧,不管你怎么去感叹,总之,我们的生命既需要脚踏实地,清醒地面对生活的严峻与艰辛,也需要能幻想,能超脱,而进入幻想获得超脱的最佳方式,就是陶醉于某种艺术,从中升华出智慧与力量,从而又促使我们在真实的生活处境里更加脚踏实地。

小哥这些文章,他都是直接寄往相关的编辑部,从不托关系走后门,由于质量站得住,又遇到能从自发来稿里选拔佳作的好编辑,绝大多数都被陆续地发表了出来。有一天我从《北京晚报》上看到一篇他写关于北京露天剧场的文章,那文章配上照片占了一整版,好不惊讶,我是《北京晚报》的老作者,投稿几十年,也从未在上面发表过一整版文章呀!他那文章见报后,一些熟人见到我询问,以为是我把他稿子推荐给编辑的,其实他根本没有通过我,自己从成都寄到《北京晚报》编辑部,而编辑也并不知道他是我哥哥,完全是因为觉得那文章不错,很自然地加以采用的。

集腋成裘。几年时间,小哥的文章已经积累到可以编一本书的程度了。我帮他筛选了一遍,割爱近一半,成为现在这样一本书。我读这部书稿,自然别有一番滋味。想起来,我们这家人,穿越了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如今严父慈母,还有性格鲠直的大哥,都已仙去,我和二哥小哥,还有阿姐(我只有一个姐姐,所以从小就一直称呼她阿姐),虽然分居北京、成都两地,但我们之间的手足深情不但没有在岁月流逝中淡薄,反而是愈老弥酽。不是说自己家有多么好,像我们这样的家庭,过去、现在社会上都很不少,特点是充溢着温馨的亲情,而艺术爱好又是亲情的粘合剂,一家人陶醉于艺术之中时,怎么会在利益分割上那么计较?怎么会为金钱反目?我们家可以作为一个例子,说明和谐社会的生成,家庭的亲合,是第一位的,而对于艺术的爱好——当然每一家庭成员所陶醉的艺术门类可以不尽相同——又仿佛是把心灵珍珠串连在一起的金线。读小哥的这些文章,除了他表面上所叙说分析的那些东西,我还读出了他保持至今的一颗童心,你看他近照,已经分明是个年迈的老人了,但他胸腔里的那颗心,仍然那么年轻,甚至幼稚,当他陶醉在京剧艺术里面时,年龄、岁月、生老病死,仿佛都不存在了,存在的只有那一腔孩童嬉戏的欢娱。我想,戏迷大家庭的朋友们,一定能欢快地接纳我的小哥刘心化的这些率真活泼的文字,同来一醉1

2005年5月4日 温榆斋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戏迷陶醉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心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同心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61233
开本 16开
页数 1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805.2-49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1
172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