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博客语录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本书问世的时候,“馒头血案”已经成为历史,韩白大战告一段落,芙蓉姐姐和二月丫头几近“明日黄花”,而“名人博客”的热潮似乎也在若干名人悄悄退出博客之中渐渐平息。然而,唯一不变的是开放自由的博客,它依然是“博友”的乐园。那些个性鲜明、异彩纷呈的言论就像闪亮的贝壳,被渐渐退去的潮水留在平淡甚至琐碎的博客世界的沙滩上……

内容推荐

网络的时代来临,真正的言论秩序已经改变而且还在改变,社会比任何时候都更注意倾听草根的声音。本书所选取的仅仅是那些个性鲜明、异彩纷呈的言论中的一小部分。因为自由,所以精彩。

目录

第零辑 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第一辑 从思想先锋到时尚先锋

第二辑 我们都有江郎才尽的一天

第三辑 生活的净重与毛重

第四辑 女人无穷动,男人动不动

第五辑 你还是从了吧

第六辑 教育教什么

第七辑 福字不宜倒贴

第八辑 城市的味道

第九辑 一个人每天应该生产多少字

第十辑 别处即是天堂

新浪名人博客的价值(代后记)

试读章节

如果这种只有物质消费的“自由”而没有人性尊严的畸形生存真的成为支配中国的现实,那它必将在中国产生犬儒主义、机会主义、及时行乐、醉生梦死、无聊郁闷等畸形的生活态度和心理体验,在这样的社会文化土壤中产生的所谓“新新中国”是个什么东西也就很清楚了。——不知道是因为想像力匮乏,还是因为在一个群体表演的时代不能真实地言说但又忍不住言说的欲望,中国文学理论界常常喜欢发明一些新名词.在话语的层面上“开新”以吸引媒体眼球、标举先锋姿态。“新文学终结”论、“新世纪文学”论与“新新中国”论就是近来在文坛上出现的一个最新论调。陶东风在《新文学终结了么?》里说这些文章看似有趣、有理,实则粗制滥造,属于典型的“肯德基读物”。常说电视剧、动画片削弱人类的想像力,这些读物照样使读者懒惰、浅薄。长此以往,公众的口味便适应了这些“伪故事”、“伪寓言”、“伪性情”、“伪感动”。——讲道理的书籍持续畅销.《读者》、《青年文摘》等刊物“作坊式美文”的流行,在一些人眼里都是社会进步的表征。张继合在《还有多少“伪寓言”》里说士的精神在于捍卫文化所赋予一个知识分子维护传统的精神力量,在于不向政治势力屈服,在于捍卫自己的精神信仰。——李昌平给总理写信反映三农问题,蒋彦永勇于披露非典真相,这些说到底都是中国知识分子最优秀的品质,士的精神。俞雷在《士的精神》里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封建农耕时代人文知识分子的逼仄体认和虚妄自负像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病菌一样绵亘至今,并时不时随着当代极富争议性的文化事件的凸显而周期性发作。更为可怕的是,当代人文知识分子近乎原教旨地继承了农耕时代人文知识分子明显具有时代局限性的对“书”的狭窄界定,即只有“文史哲”类的书籍才可名正言顺地称之为“书”,才堪为书界之正宗货色。——在“2005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刘晓庆文集》即将出版的消息引来了质疑的声音.评论家白烨表示.刘晓庆出书本身并没有什么,但让他不满的是“文集”这两个字。他说:“文集”二字用在这里.是对文学的侮辱。”同年4月,有“北大卖肉才子”之称的陆步轩拟出版一本叫做《屠夫看世界》的书,立马就有人撰文沉痛指斥此为“恶俗”。蒋峰在《人文知识分子的偏执》里说当文化界谈论忏悔、要人忏悔变成一种时髦,忏悔的真义实际上已被误读、改写和损害,直至隐匿。这个最初源于《圣经》的神学名词,在今天的中国,被一些文化人发展成了一种充满专断的话语权力,一种据说可以测度一个人的心灵是否健康的古怪标记,一个与自己无关的冷漠的词。他们举例说,日本人应该忏悔,“文革”中劫后余生的人应该忏悔,余秋雨应该忏悔,诸如此类。

P24-25

序言

                     老 愚

博客的本意是,个人记录并展示自己的心灵空间,通过真诚的文字建立一个精神交流的网络平台。如果剔除真伪难辨的资讯,它或许应该是互联网带给人类的新伊甸园。

自由记录,无限制表达,每一个个体都将成为发光的媒体。

它的出现,已经更新了传播的定义,不受屏蔽的世界已经到来——你可以撒谎,但有博客的存在,将能即时纠正媒体的说法;你不报道,因为它的存在,博客们总会迅速揭露出事实的真相。只要你想知道,它就能给你。

“博客”已经成为第五媒体,而且以强人姿态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地盘。好多人已经养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在浏览门户网站之后,接着就会打开它。他们被里面公平、自由、坦率的论争所吸引,乐于加入其中分享诸多快乐:知的快乐、争论的快乐,以及结交同道的快乐。

在自我表达成为时尚之后,我们时代智慧的经理人看到了商机。博客网站建设如夏日的荷花,竞相开放在互联网的水面上。为了吸引人气,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打激进牌的有之,打色情牌的有之,情色兼打的有之。一时间,会写几个字的都接到了博客邀请。“零准入”使博客人数激增,也使得许多网站平庸且缺乏特色,生之日即死之时。

在这种情况下,后起的博客经营者便高招迭起:动员各界名人加入博客。一位博客说得好——“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而名人的榜样作用是无穷无尽的,申请个博客与名人做邻居成为新时尚,平时我们只能通过媒体了解到名人的蛛丝马迹,如今却可以光明正大地闯进他们的博客,了解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思想。名人终究是名人,博客一注册立马就是留言四起,评论云涌,似乎一上名人的博客,我们也立即成为名人,所谓沽名人的光就是这个意思。”

演员兼导演徐静蕾、作家余华、青春偶像韩寒和郭敬明、超女探花张靓颖、解说员韩乔生、学者黎鸣等各色名流粉墨登场,一时间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争论不休,绯闻日盛,一句出格的话,一幅脱衣照片就能让无名者成名。人气榜每天数百万的点击数,令博客频道大放异彩。被讥为新名利场的博客,不但为平面媒体提供了话题谈资,而且有引导话语潮流之势。

与此同时,那些兢兢业业的博客们沦落为“沉默的大多数”:“即使自己是如此仔细认真地在做,也得不来多少的留言和评论,那人气永远都是自己不断点击的结果,如果那计数器不支持刷新,那么就永远都是那可怜的零了。或者因为你写了一点惊天动地的事情,比如标题里有什么性爱、日本、自由和民主之类的敏感词,而引起别人的注意,于是那点击率也似乎迅速攀升了,但是文章的新鲜感一过,立即又恢复平静了。如果你不屑于那样的文章,那么就意味着你即使做得最优秀,也只能默默地做只网络里的狗,一只卑贱的狗。网络里无所谓优秀,一切都只能靠着名气和噱头。”

一份名为“博客行为与心理简析”的文章,把博客分成“神人”、“明星”、“钻营”、“自我”、“图谋”、“清高”、“掺和”、“黑洞”等八种类型,但归纳起来,不外乎炫技、展示和学习。名人效应带来的恶果之一,就是让博客变成了名利场,除了张海迪、余华、吴小莉等几个认真的名人和读者真诚地交流着外,大多数名人只在此炫耀影响力,点阅粉丝,扩展名气,推销产品。这当然使普通博客心理失衡,出名的考虑超过自我表达而成为第一要务。于是便有了提高点击率的潜规则:色情,性也。也有了假借名人名义的行径。这实在是畸形博客市场下的闹剧。

名人们笼罩博客既非己意,我自然不能把板子打到他们的屁股上。但我想提醒诸位:既然入了博客之门,就得做好思想准备——这是一个无所畏惧的草民的天下,除了接受粉丝的朝拜外,你得到更多的将是挑剔、辩论,当然也有讥讽和唾弃——如果你胡言乱语、故弄玄虚、顾影自怜的话。对于网民而言,这是一个刺激的屠宰场,隐匿在屏幕背后的他们,出言放肆顽皮,下手准狠猛,充分享受着掺和的快感。

互联网的阶级属性决定,变味的博客终将回归自己的本性,因为它毕竟是无名阶级的乐园,它有自我净化的能力。请不要怀疑这个真理。

博客言论包罗万象,真名实姓的中规中矩,匿名者天马行空。书面语和活泼幽默的网语各行其道,从正经、不那么正经到一点儿正经也没有,构成一个斑驳芜杂的语言生态。除了无法议论的话题之外,语言锋芒毕露,处处可见禅机,令人深思或慨叹或神伤。他们的话语所关注的是我们每一个人所感同身受的,在这么一个鼻息相通的气场里,塑造了一个精神共同体。游弋于这个海洋里,不经意间让人会心或喷饭。万千愁肠化做文字精灵,宣泄、沟通,抑或成就一番情缘性缘姻缘。

博客的舆论空间仿佛浩渺的星空,无数宏文转瞬即逝,泯灭在时间的海洋里。本书选取妙论点滴,是想挽留那些火花四溅的灵感。小鸟从空中飞过,在我们的心里留下痕迹。内心的言辞透露着时代的秘密。众语喧哗,活色生香,宣告了一个舆论新纪元的开始。言语的力量或许可以穿透沉默的大地,把沉睡的神灵唤醒。

本书材料全部取自新浪博客频道。谨向编辑及博客作者表示真挚的谢意。

                   2006年4月4日于北京太阳园

后记

           新浪名人博客的价值(代后记)

                        老 愚

以我的感觉,名人博客至少有三个价值:一是,激活了温吞水似的博客中国,让滚烫的岩浆喷出水面,人们第一次体会到媒体横空出世的震撼力量。从馒头事件到韩白陆高大战,它吸引了几乎所有媒体的眼球,甚至主导着舆论及娱乐的方向。二是,争论本身引发了一系列极有价值的见解。一些东西浮出水面,一些东西水落石出,一些东西尘埃落定。三是,善恶、美丑泾渭分明。硝烟味浓烈的争论与辩证,论辩面目与双方或多方的立场突然清晰起来,甚至完成了人格形象的定格。因为有是非,自然就有善恶、美丑的分野。有人站起来了,也有人倒下了,还有人消失了。

至于粗口谩骂之类的东西,是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的产品,并非博客所独有。名人博客身处江湖而难以自清。责任伦理的建立当是解决网络暴力的唯一药方。争论过火,展现的是两种语言系统的冲突——书面语在活色生香的网络语式面前弱不禁风,或许正印证着草根语言的先天优势。短兵相接勇者胜。饱满的充满力量的民间语言终于走上领奖台,意味着装腔作势的官语或学语的末日已经来临。为人所诟病的博客娱乐化现象,也是一个确实的存在。

娱乐固然消解价值,把残酷的东西付之一笑。但就博客的特质而言,娱乐正可谓髦得合时。众生喧哗,既是网络给予大众的权利,也是当下媒体生存现实下的必然出口。但若以此推论,这对追求“独创思想”和“纯粹文字之乐”的人是“一种侮辱”,则有见牛不见羊之嫌了。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博客作者,之所以感到失落,就在于他们与名人博客之间的比价效应:同样是写文章,为什么一个为牛头,一个落马尾?他们希望在同一起跑线上比赛,以文章好坏论英雄。这似乎很在理。名人世界是一种世俗的价值体系,网络虚拟世界照样,不过是化名了的世俗价值体现罢了。名人把已经获得的声誉和势能移植到博客世界,等于获得了一倍的效益,也是一种变现。他的先天优势对自己也是一个限制,少有腾挪躲闪余地。除非他能打破世俗法则,人文同一,我行我素,如韩寒那样。他们事实上戴ATe@,得在既有的格局里跳舞。他们得拿出和现实面目相符的文字和姿态,才能玩下去。在隐藏自我与适度表现之间,他们绞尽脑汁,如履薄冰。相反,化名博客天马行空,获得的是身心自由,可以如“视频舞女木木”般直率、大胆,也可以像和菜头一般左右逢源,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说,李勇文只看到了名人博客对草根的挤压,没有看到后者隐藏着的天地。名人世界与网络江湖相遇,宛如武林中两派高手照面,精彩是可期待的。

表达的价值在于快乐。若只想凭文字图片打江山似乎已经偏离博客精神。名人的喧闹终究会过去,若无精彩之文,他们最后也将寂寞退场。以虚拟全能之人格对抗真实之名人,我以为草根胜算会更大一些。如果企求世俗的声望,博客比平面媒体更有利于草根的崛起。乌托邦并不存在,已经有更多的人借此平台一举成名,真正的言论秩序已经改变而且还在改变,社会比任何时候都更注意倾听草根的声音。

有时,我们不妨这样想想,新浪把名人压在我们头上,是为了激发起我们战胜名人的勇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博客语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博客工作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864963
开本 24开
页数 1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6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80
173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