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悲悯大地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作家继《水乳大地》之后又一部藏地题材长篇小说。作品讲述一个藏族青年摆脱世俗仇恨、历尽千心万苦最终成佛的曲折经历,在宏阔的背景下,以史诗的笔法表现了善与恶、人与自然、人性与神性等丰富的精神内涵,从而使悲悯的主题呈现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其中精彩的细节、奇异的物事,真实地再现了当地人神共处的生活场景,使作品成为中国本土意义上的魔幻现实主义力作。

内容推荐

神秘悠久、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与藏民族究竟是什么关系?一个普通藏族人如何成为信众心中的佛?一个修大苫行的磕长头喇嘛如何修得显宗、密宗的无上佛法?一个康巴好男儿怎样才能成为人们眼里真正的英雄?藏族人精神世界里真正的“藏三宝”到底是什么?《悲悯大地》通过两个家族近半个世纪的恩怨情仇,形象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了二十世纪前半叶藏区生活的风情画,构建了一个民族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通过曲折生动的情节、鲜活感人的人物、深厚壮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为你诠释出雪域佛土的人文画卷。

目录

缘起

因卷

第一章/11

1 兄弟共妻/12

2 红狐/27

3 冰雹/39

田野调查笔记(之一)/52

4 爱与梦/56

第二章/67

5 魔咒/68

6 神谴/77

7 超度/84

田野调查笔记(之二)/92

8 回阳人/102

第三章/111

9 梦中之箭/112

lO 雪崩/122

11 佛性/133

田野调查笔记(之三)/142

12 解脱/151

果卷

第四章/161

13 等身长头/162

14 刀口舔蜜/170

15 庄严/181

田野调查笔记(之四)/192

16 尘缘/203

第五章/215

17 杀手/216

18 英雄/230

19 母爱/242

田野调查笔记(之五)/254

20 父爱/263

第六章/273

21 种马/274

22 相聚/286

23 疑惑/296

田野调查笔记(之六)/306

24 雪人/312

缘卷

第七章/321

25 性奴/322

26 圣城/331

27 上师/338

读书笔记(之一)/344

28 供养/349

第八章/359

29 幻灭/360

30 修心/365

31 人祭/371

读书笔记(之二)/38l

32 修身/385

第九章/397

33 快枪/398

34 还乡/411

35 悲心/422

读书笔记(之三)/431

36 藏三宝/436

尾声:涅槃

试读章节

云丹寺是位于澜沧江峡谷西岸一处高山台地上的红教寺庙,在它的上面是耸入云天的卡瓦格博雪山,它是藏东一带有名的神山,在峡谷两岸一系列纵向排列的十三座雪山中,数它最高最雄伟,就像一个伟岸的大丈夫,雄踞在天宇和大地之间。由于那个时期的天空纯净无瑕,日月的光辉在天宇间畅通无阻,人间的尘埃也显得非常谦虚,绝不会趾高气扬地飞到天上,污染神灵宁静的领地。神山巍峨的面容虽然经常处于云层之上,没有佛缘的人很难修到见它一面的福分,但是一旦你拜见到它,你就会发现这雪山并不仅仅是矗立在大地上,它永远雄踞在你的心问。而寺庙的下方,则是万仞绝壁,绝壁之下便是滔滔南去的澜沧江。夏天的时候,寺庙里的喇嘛们诵经的声音便伴随着身下澜沧江的轰鸣,让人时常分不清澜沧江水是从喇嘛们的喉咙里奔涌而出的呢,还是喇嘛们献给神山以及诸佛的经文,在峡谷里翻滚出了气势磅礴的波浪。

太阳还没有当顶的时候,喇嘛们上午的功课已经完成,一些喇嘛回到了自己的僧舍,一些人则坐在大殿外面的台阶上晒太阳。他们在叽叽咕咕地讨论早晨大地的异样,有的喇嘛说他看到了大殿里的经幢在摇晃,有的喇嘛说他差一点就从蒲团上跌下来了。可是他们都说,既然贡巴活佛一动不动地还端坐在自己的法座上,他们相信,大地之下的魔鬼翻不了身。

贡巴活佛没有参与喇嘛们的讨论,他手捻佛珠,伫立在寺庙的大门边,面向峡谷的北方,好像在等待自己久违的客人。他看到了峡谷对岸山梁上的一行人影,他们行进的速度和他手里捻佛珠的频率一致,活佛在心里默默地为对岸的行路者祈祷。东岸那边已经够热闹的了,祈请慈悲的佛菩萨怜悯西岸的众生,给他们带来广阔无边的福祉吧。

贡巴活佛是一个话语不多的活佛,瘦小的身材包裹在宽大的袈裟里,但一点也遮挡不住从他身上放射出来的威严与慈悲,常年的闭关苦修生涯使他显得格外隐忍、孤独,像一个令人尊敬的苦行僧。但这是一种高贵的孤独,是一种厌世出离的恬静,使人面对他时不得不心生敬仰。连峡谷里的魔鬼看见他都只能躬身退去,不敢转身逃跑。因为他们也认为,纵然自己罪孽深重,可是在贡巴活佛的慈悲面前,魔鬼也会有脱胎换骨、转世投生到三善道的希望。

一支行色匆忙的队伍终于应着贡巴活佛的祈诵,从澜沧江东岸跨江而来。那时人们的身影刚好直直的在自己脚下。他们是两个老者和三个年轻喇嘛,以及两个赶马人。从他们浑身的征尘和脸上堆积的不同地区的风霜以及四个季节以上的太阳印痕上看,这些人至少已经出门有一年多了。但是他们的脸上非但没有一点疲倦之色,反而布满某种坚毅和渴望。

贡巴活佛迎上前去说:“远方来的客人,峡谷的众生像旱天的青稞苗,正等待着你们慈悲的甘露。”

一个气度不凡的老者躬身向贡巴活佛献了一条黄色的哈达,谦卑地说:“啊,尊敬的上师,只有一个礼佛修行的智者,才会知道我们这乞丐一般的出门人,在破烂的衣衫里藏有一颗慈悲的心。”

贡巴活佛收下了哈达,说:“大地传来了你们的脚步声,吉祥的春风带来了你们将至的消息。尊敬的上师,请到寺庙里用茶吧。”P4-5

后记

沧桑巨变,时间像江水一样一去不回,悠扬的牧歌一年又一年地在牧场上唱响,达波多杰已经再次成为红汉人的座上宾,成为与红汉人一道共同治理峡谷的官员。他以政协副主席的身份光荣退休后的某一天,他对一个来自汉地、对藏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深感兴趣的作家说:

“其实,那不是一堆木柴,是一个人生命中的最高点。洛桑丹增喇嘛坐上去的时候,就像坐上了一个高高的法台。那天我真希望坐在柴堆上的人是我啊。”

“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呢?还想当英雄吗?”作家问。

“不是想当什么英雄,而是想得到一个人成佛的因缘。”前政协副主席平和地回答。

他告诉作家,牧场上的人们惊讶地发现,就像传说中的那样,一个法力深厚的喇嘛,是能够在烈火中涅槃的。人们把洛桑丹增喇嘛的尸体放到柴堆上时,让他结跏趺而坐,看上去就像是正在入定观修的禅师。干柴劈里啪啦地暴响,烈焰越升越高,几乎要吞噬喇嘛的身影。但是人们依然可以看到他挺直的身躯,骄傲而沉静,庄严而尊贵。烈火中的喇嘛根本就不是一具肉身,而是一尊塑像。他的法身最后被烧成了一副尸骨,但依然端坐得笔直庄严。在这之前当他被魔鬼们抓到后,他们已经打断了喇嘛身上的每一寸骨头,可是在烈火中这些尊贵的骨头傲然挺立,威武凛然。正如达波多杰多年前曾经说过的那样,人的骨头是由一股英雄气概支撑的。骨气骨气,就是因为那股英雄气还在骨头里。喇嘛的尸骨曾经被烈焰薰得一度晃了晃,似乎要倒下去,但是神的力量让他又重新昂起了头颅。当火中的喇嘛身子倾斜时,他头顶上的卡瓦格博雪山也在倾斜,似乎要坍塌下来了。因为世间有一种力量是超越自然之力的,凡人的肉眼看不见,只能在某些特殊的状态下可以感受到它。

在这个庄严悲壮的时刻,达波多杰才明白,一个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应该怎么做。英雄不是某种虚名,而是奉献和牺牲。英雄的行为可能会很短暂,短暂到犹如划过夜空的闪电;英雄的英名却很长远,因为它照亮了在黑夜中迷路了的人们,让他们看清了方向。驰骋疆场,出生入死,斩敌八千,只是一般意义的英雄;拯救人的心灵,救度苦难的众生,才是真正的英雄。但是,当你发现你和英雄走的其实根本就是不同的道路时,你就只剩下仰慕的份了。你在凡人所在的此岸,英雄在光芒四射的彼岸。彼岸的确存在,可惜只有少数人才能抵达。正是从那一刻起,达波多杰开始对自己的仇人心生敬仰和钦佩。

“就像那个喇嘛说他在爱着我一样,我也思念了他一生啊!”

峡谷里的前头人,拥有快刀快枪良马的英雄,在寻找“藏三宝”的竞赛中的失败者,指着自己的头说:“看看这满头卷曲的白发吧,那上面还飘着洛桑丹增喇嘛高贵的骨灰哩。”

火已经熄灭了,洛桑丹增喇嘛的尸骨依然傲立在柴堆的灰烬中。而洛桑丹增喇嘛本人,按峡谷里经久不衰的说法是:“他和他的阿妈骑着太阳的光芒回到太阳中去了。”虔诚的人们目睹了一个喇嘛的飞升,他们相信一个喇嘛上师的悲心就像太阳一般温暖。而且,他们也相信,当阳光普照大地,他们可以看到洛桑丹增喇嘛在光线中熠熠生辉的身影。

后来,人们在这里为洛桑丹增喇嘛建起了一座白塔,喇嘛的尸骨就装在白塔内,一同装进塔里的有经过活佛加持过的经书、法器、五谷、酥油、糌粑等,渴望平安的人们还把一支卡宾枪和一把珍贵的宝刀也装在了里面,不仅仅是由于刀和枪的主人再不需要它们,而是不愿意这些曾被当做宝贝的东西扰乱人们慈悲的心和平安的生活。因为他已经成为一个平凡普通的人,成为了一个学着用悲悯之心去改变自己、观照众生的人。

人们称此塔为平安塔,它护佑着大地的和平与安宁。白塔建起来后,峡谷里再没有发生过战争,人们再没有动过刀枪。  再后来,那里成为了一个宗教圣地,五彩的经幡常年挂满平安塔的四周,雪山上的风吹过来,掠过青翠的山岗,掠过浪漫的牧场,掠过庄严的平安塔,吹拂着经幡猎猎作响。人们说那是洛桑丹增喇嘛在念诵祈祷平安的经哩。风把这些祈祷经文撒向人间,撒向大地,让每一个祈祷词,都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处。多年以前人们已经忘记了这经文的教诲,自那以后人们才明白平安是峡谷里最为值得珍惜的宝贝,就像祖宗传下来的珍贵陶器,一旦摔碎,就再也没有当初的完美与吉祥了。

洛桑丹增喇嘛离开峡谷的那一年,人们记得他是个磕长头去朝圣的喇嘛。年轻,英武,刚毅,虔诚,如今已很少见到如此坚忍不拔的喇嘛了。更早以前,他是澜沧江西岸富裕的马帮商人都吉家的大儿子,自信,勤劳,侠义,血性,如果他不当喇嘛,他将去拉萨的一家商号当掌柜。再早以前,他是牧场上的牧童,天真,活泼,聪慧,顽皮,差一点就被确认为一个大活佛的转世灵童。只有峡谷里的贡巴活佛才认定他具备佛缘,并指引他走向了一条成佛的道路。一个孩子就是这样在人们的记忆中一天天地长大,一天天变成我们越来越陌生的人,直到他成为一名受戒的喇嘛,成为一个心怀悲悯的密宗瑜伽士,成为一副烈火中庄严的尸骨。最后,涅槃成人们心中的佛。

2004年9月18日至2005年7月29日晚10时

一稿完于昆明北郊

2005年8月26日二稿

2005年10月28日三稿

2006年2月10日晚12时第四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悲悯大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范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57276
开本 32开
页数 4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9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9
14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4: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