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盛世文治(清宫典藏文化)(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依照武英各殿的格局,分为琅函秘笈、典学治道、稽古右文、锦囊翠轴、佛道同辉、梨枣飘香等六个部分,对清宫典藏文化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在重点介绍古籍善本的同时,还辅以相关的宫廷文物、器物和书画,多角度地展示了清代盛世文化。

目录

前言

概说

——盛清皇室文事

目次

琅函秘笈-皇室藏书

典学治道-清帝读书

稽古右文-官府编书

锦囊翠轴-御书装潢

佛道同辉-宗教典籍

梨枣飘香-内府科书

试读章节

消遣之书。如内廷东路的宁寿宫,乾隆帝将其作为归政后尊养的居处,书籍品类甚多。内廷西路的慈宁官则是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太嫔等的尊养之地,慈宁花园中的慈荫楼、宝相楼、吉云楼、成若馆等都是佛堂,内有各种佛像和供器,还有《楞严经》、《大乘妙法莲华经》、蒙藏文《文殊师利赞》、《无量寿佛经》等佛经,以及《内范衍义》、《三国志》等各种满、汉文书。这些书籍就是他们的精神寄托。

编纂用书。康熙朝以后,随着修书活动的开展,各种编纂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开办。各书馆收藏的图书、档案不同,各有侧重。它处需用时,互相之间可以办理移借。

库储之书。指大内西路的武英殿修书处。它既是成就卓著的刊刻机构,还兼作藏书之地。藏书内容大致有四项:《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及未入“存目”各书,“殿本”之复本、通行本,“殿本”的书板及查缴的应毁板片,以及历年由各处交到的杂项书籍,包括售卖之书等。

官衙用书。如文华殿对面的内阁,掌敷奏本章,其后门外的内阁大库,存贮故明文献、本朝盛京旧档、内阁承办的各种上呈下行文件、与其它衙门及其所属机构日行公事档案、官修书籍底稿、实录副本、史书、录疏、起居注及前代帝王功臣画像等。如太医值房和寿药房,是宫廷御医侍值处,收藏有数种医药书,如《御纂医宗金鉴》、《万病回春》、《巢氏病源》、《名医指掌》、《本草纲目》等,还有各种治疗档案等,以供参考。

经过清初各帝,尤其是乾隆帝的精心策划和营造,一个庞大的、功能齐全的皇家藏书网络终于形成了。凡是皇帝处理政务、批阅奏章、日常起居、读书、休憩、游乐之处,以及太上皇、皇太后、皇子、后妃等的活动场所,都是图书文献的陈设、收藏之所。除三大殿及少数殿宇外,几乎处处有藏书。在未建立国家藏书的情况下,集多种职能于一身的皇家藏书承担了国家藏书的大部分职能。

P20

序言

故宫博物院1949年9月曾举办过一次“清代禁毁书陈列展”,现在的“清官盛世典籍文化展”,则是相隔50年后的第一个图书展览。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开端,也反映了一段曲折的历史。

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后,下设古物、图书两馆,图书馆以典守和研究清室藏书为己任,并以收藏宏富和独具特色而著称。从建立到今天,八十年来伴随着故宫博物院饱经沧桑的历史,走过了一条坎坷曲折的道路,留下了深刻的时代印记。

故宫图书馆的藏书是以清宫藏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其历史渊源可上溯至宋、元。明初定鼎南京后,内府便入藏了一批元代皇家收贮的宋、辽、金三代遗书。明太祖朱元璋始创宫殿于南京,并于奉天门之东修建了贮放书籍的文渊阁。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仍遵旧制,在宫城巽隅修建了文渊阁,位置在东华门内文华殿之前,明正统六年(1441年)建成后,将南京文渊阁所贮书籍各取一部,共计100柜运送北京典藏。以后,明皇室藏书中有一部分被火灾焚毁,所遗留的部分书籍又由清初的统治者继承下来。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为贮藏《四库全书》,北京大内又建了一座文渊阁,地点在文华殿之后,即明时祀先医之所的圣济殿旧址,阁名沿袭明代文渊阁之称,但未采其砖城式样,而是以浙江鄞县范氏天一阁的轮廓开间为蓝图。以后,明皇室藏书中有一部分被火灾焚毁,所遗留的部分书籍又由清初的统治者继承下来。清政府继续广泛搜求天下遗书,至乾隆中期,搜访的图书文献数以万计。康、雍、乾时期的几位皇帝,都有较深的文化素养,他们在推行文化专制主义政策、禁毁不少书籍的同时,在图书编纂上亦是成绩空前。由清廷编纂的《国朝宫史》、《国朝宫史续编》,列有“书籍”门,将这一时期编纂、考订、庋藏的书籍的篇名、编书缘起、内容梗概和御制序文集中在一起,洋洋大观,篇幅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一。武英殿及其他修书各馆奉敕编印的书籍也成为皇宫藏书的重要来源。1925年故宫图书馆建馆之初,宫内除文渊阁《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和摘藻堂《四库全书荟要》两处藏书按原状保存不予更动之外,陈设在其他殿阁如昭仁殿、宁寿宫、养心殿、懋勤殿、武英殿等数十处藏书均集中于寿安宫书库收藏。这些藏书以宋、元、明、清刻本为大宗,内容包括经、史、子、集、丛各个部类。1929年收管了清史馆所藏的《清史稿》及各种刻本、抄本等9万余册,1931年又接收文献馆移交善本、志书等3千余册,加上杨守敬观海堂的部分藏书以及方略馆、资政院等处所藏图书,合计52万余册,这是故宫博物院存藏清宫秘籍最富的时期。

图书馆自成立起,就以寿安宫东庑为善本书库,西庑为阅览室。内院左右延楼添置玻璃改作书库:东楼上下排列经、史二部及志书;西楼上下排列子、集二部及丛书。北殿则辟为殿本书库,南殿西屋辟为满文书库,南殿东屋则专藏杨氏观海堂藏书。此外,东西后院之福宜斋、萱寿堂则辟为重复书书库。1930年夏,英华殿修饰完竣,便以该殿为善本书及佛经陈列室。

1933年,故宫文物装箱避敌南迁,随之南运的图书有文渊阁《四库全书》、搞藻堂《四库全书荟要》以及“天禄琳琅”藏书、《宛委别藏》、《古今图书集成》、《武英殿聚珍版书》、明清方志、武英殿刻本、观海堂藏书、文集杂著、佛经等稀世珍本共1335箱、15万余册。抗战胜利后又运回南京新库,1948年被辗转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从此,故宫所藏有清一代的皇家图书被分置两地。

故宫博物院成立后,这些珍贵的典籍一直被视为文物,得到认真的保管,并进行了初步的整理。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编印了《故宫善本书目》、《故宫普通书目》、《搞藻堂四库荟要目》、《故宫方志目》及《故宫方志目续编》、《故宫所藏殿本书目》、《故宫殿本书库现存目》、《故宫所藏观海堂书目》、《满文书籍联合目录》等,它们基本包括了清宫所有重要遗书。同时,影印了《故宫善本书影初编》、《天禄琳琅丛书》(第一集)、《清乾隆内府舆图》及罕见善本特藏多种,对清官典籍的研究也取得不少成果。陈垣先生曾任图书馆馆长,他写了一系列关于《四库全书》的文章。傅增湘的《故宫殿本书目录题辞》、余嘉锡的《书册制度补考》等,都是很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典籍的陈列展览也是经常性的工作。故宫博物院成立时就开辟了一批陈列室,如文渊阁、昭仁殿的图书陈列。1929年,英华殿划归图书馆作为陈列室,是年开始动工兴修,次年春修竣。6月开图书展览会一次,陈列“宋元明刊本及古写本佛经”。双十节特别开放,陈列各种珍本。1930年秋,为搞藻堂《四库全书荟要》举办原状陈列。1931年,双十节特别开放日,在英华殿陈列“宋刻诸部华严经释音”、“元刻妙法莲华经”,又将《左传注疏》、《四书集义精要》等书籍以及选印《天禄琳琅丛书》第一辑原书各本,与《宛委别藏》内未有刻本者,按部陈列。东、西暖阁所藏之精写本《甘珠尔》亦开放展览。此后,英华殿的图书陈列几乎每年都举办。其中如“清高宗及名人写本佛经”等多年展出,有一定的影响。乾清宫、昭仁殿、咸福宫等也都曾展出过图书,如乾清宫、咸福宫的“清代名人及乾隆写本佛经和殿本、钞本书籍陈列”等,昭仁殿的“清代御制诗文集及历朝圣训陈列”,搞藻堂的《四库全书荟要》原状陈列等。1935年9月,图书馆原有陈列室三处,因地点狭窄,光线不良,乃归并集中于一处,选择乾清门内清代批本处房屋三大楹,统名日“图书陈列室”,陈列“宋元明版本书籍”23种,“清殿刊本书籍”33种,“精钞本书籍”29种,“写本佛经”20种,“殿刊及写本满蒙文书籍”16种。其中,选自“天禄琳琅”的清内府藏书数十种皆康、乾精椠,校雠精审,纸墨之良,为世所珍;“写本佛经”一为清帝御书,一为当年臣工敬录进呈,皆佳抄敕装,精妙绝伦,较唐人写经有过之而无不及;“满蒙文书籍”以《五体清文鉴》为至佳。1948年,新辟建福宫为书籍陈列室,陈列殿本书籍及写本佛经计6柜。从以上可以看到,图书馆在建立之初的20多年中,对陈列展览工作是十分重视的。

在大部分善本南迁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继续清点和整理清宫遗存下来的古书,重建善本书库、殿本书库。1949年5月,故宫博物院接收了沈阳故宫陈列所的“天禄琳琅”善本22箱、83部、1241册,后又接受了社会各界人士捐献的一批古籍。但由于对图书馆任务的屡作调整,从1949年到1978年,先后14次把3900余种、14万多册善本和其它书籍外拨给国家图书馆及部分省市及大学的图书馆。

故宫博物院现存的明清善本旧籍,品种、数量仍十分可观。已建账者19万多册。如内府修书各馆在编纂过程中产生的稿本,呈请皇帝御览、待刻之书的定本,从未发刻的清代满、蒙、汉文典籍,为便于皇帝阅览或携带而重抄的各式书册,以及为宫内外殿堂陈设而特制的各种赏玩性书册。还有各地藏书家进呈之精抄佳刻,翰林学士、词臣自撰的未刊行书籍,清代皇帝和大臣在绫绢、菩提叶、蜡笺纸等特殊材料上用泥金、朱墨抄写的佛经、道经等。同时,还收藏了一批图像资料,如约成于清代中、晚期的帝后服饰和器物小样,系定制实物之前,由内府画师绘出纸样,局部施以色彩,以供内府按样制作,以及大量的旧藏照片、戏本、各种舆图,等等。此外,除清内府武英殿刻印的“殿本”大多仍完好地被保存下来之外,大量的原刻殿本书版也流传至今,如《二十四史》、《子史精华》、《朱批谕旨》、《钦定日下旧闻考》、《八旗通志》、《钦定国子监志》,以及满文《大藏经》、《四体楞严经》等经版,现存数量达20余万块。

1975年以来,图书馆多次参与全国性联合书目的编纂,收入《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者2600多种、10余万册。还有一批书籍分别编人《全国满蒙文图书资料联合目录》、《中国医书联合目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及《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家谱总目》等。1992年,出版了善本图录《两朝御览图书》,介绍馆藏明、清古籍中具有代表性的精抄佳刻。1994年,与辽宁图书馆合编了《清代内府刻书目录解题》,它以故宫图书馆和辽宁省图书馆所藏殿本为主,并且调查了国内其它图书馆的相关藏书,还参照了国内外有关图书馆的藏书目录,共著录内府书籍1311种。入编的各种明清皇家善本旧籍,流传有绪,代表了明清两代宫中藏书的基本特色,具有较高的学术资料价值、文物和艺术价值。

为了发挥馆藏善本在科学研究中的多重效用,近年来陆续将其整理、影印出版。如与海南出版社合作,选择故宫典藏的明清刻本、内府抄本、戏本等珍善古籍,按经、史、子、集和少数民族文种等部类,影印出版了大型古籍丛编——《故宫珍本丛刊》,收录古籍约2000余种。由紫禁城出版社影印出版了((满文大藏经》等典籍。即将整理、出版的还有《故宫藏书目录》、《清代瓷器图样》、《清宫陈设档案》等多种图书文献。一批研究成果也陆续问世。

依照武英各殿的格局,本次展览分为琅函秘笈、典学治道、稽古右文、锦囊翠轴、佛道同辉、梨枣飘香等六个部分,还有清代经版和书版的固定陈列。在重点展示古籍善本的同时,还辅以相关的宫廷文物、器物和书画,共三百多种(件、套),多角度地立体展示清代盛世文化,有助于观众了解相关的背景、人物和事件,并增加观赏性。展览中的大部分内容,已收录在这部图录中。

故宫博物院存藏的稀世珍善古籍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对其典守、整理、研究、展示,既是长期的工作任务,又是长远的科研课题,需要继续努力,坚持不懈,在已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进步。武英殿是21世纪故宫大修中的试点工程,经过数年努力,维修已全面告竣。从武英殿在清宫修书中的特殊地位出发,在迎接建院80周年的日子里,特在此举办清宫藏书展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

故宫博物院院长

郑欣淼

后记

备受世人关注的故宫武英殿修缮工程,作为故宫“百年大修”的试点项目,经过前期勘察,于2003年3月31日正式动工。在两易寒暑之后,这座曾经荒破不堪的建筑群终于恢复了往日金碧辉煌的英姿。

此次故宫大修,是自民国初年及1974年两次大修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工程,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将紫禁城恢复成“康乾盛世”的景观。率先完成的武英殿修缮,在原材料使用、传统手工艺传承和新科技的引入等方面,为已经展开的大修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武英殿自明代建成以后,曾作为政事和小型仪典的场所,自清康熙朝开始则一直是内府刊校书籍之地。在故宫博物院80周年诞辰的喜庆之年,武英殿区域被辟为新的书画展馆,第一个展览即是8月下旬举办的以善本图书为主的“清宫盛世典籍文化展”,它作为“院庆”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配合同期举办的国际清史研讨会的隆重召开,并伴随其它“院庆”活动一直持续到年末。作为向公众开放的展示场所,武英殿的综合性展览工程又由此紧锣密鼓地展开,持续了半年有余。

在各个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通力合作之下,展览终于如期开幕了。在展览图录出版之际,谨向参与其中的各位同仁致敬,并表示衷心感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盛世文治(清宫典藏文化)(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赛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475221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1.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56.1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320
242
3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