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参与性发展中的社会性别足迹
内容
编辑推荐

社会性别理论是一种有关妇女社会地位与作用的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宗旨为“促进社会性别的平等和公正,实现两性和谐发展”。本书是有关社会性别理论的一部文集,分为理论分析篇、理论实践篇、实践总结篇。文中以中国西南地区的纳西族、苗族、壮族等的实地调查,对近年来在中国少数民族社会性别制度研究、社会性别敏感的技术开发与传播、社会性别与人口流动、社会性别培训等领域行动与研究的过程进行了记录及理论思考。

目录

理 论 篇

我们的足迹--云南GAD小组于发展项目中的实践与反思促进大众媒体理解社会性别意识--浅析主流媒体的制作机制与政策

社会性别意识培训在妇联的实践与思考

社会性别的哲学内涵

赋权:参与性与社会性别的结合--社会性别与预防拐卖的社区参与性行动研究

实 践 篇

名声与生计:丽江东坝子纳西人的社会性别观念

与行为方式

男人带头牵着走女人做助手--一个景颇族村庄两性和谐口述材料的社会性别透视

女人的房子,男人的家--拉祜族"轮歇地"变迁中的社会性别分析

男不和女织麻布女不和男葬死人--苗族麻纺织文化中的社会性别关系透视

雾村社会性别调查报告

一个壮族村落的社会性别状况分析--以广西大化县共和乡乐一屯为例

总 结 篇

关于女性研究学科化的猜想和交流

在不可能中创造一种可能--对郑凡关于妇女研究学科化座谈稿的回应

贴近真实的过程

社区·生计·性别--社会性别与自然资源管理兴趣小组的发展足迹

摸着石头过河——“少数民族社会性别制度”口述访谈的实践与反思

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社会性别与人口流动小组

后记

试读章节

如同其他兴趣小组一样,流动人口研究小组成员主要以专家或学者身份参与相关项目,如:前面提到的由英国儿童救助会与云南省公安厅合作的“多部门合作社区预防妇女儿童被拐项目”,还有与亚太经社会合作的对边境地区人口流动状况的调查、与国际劳工组织和云南省妇联合作的防止妇女被拐项目、与共青团中央合作的反对对青少年性暴力、性虐待的健康教育项目、参与云南生育健康研究会反对性暴力、性虐待研讨的一系列活动等。我们的参与是重要的和主动的,包括对项目点及相关背景的调查研究、项目活动设计、提供培训、现场干预以及评估等全部的过程。当然,也有正式以小组的名誉操作的相关活动,如云南边境地区跨国拐卖研究。同样地,该兴趣组成员也分头做些相关的资料检索工作,并在小范围有些研讨和交流。

那么我们是怎么做的呢?以英国儿童救助会的项目为例。

基于我们的调查,已往研究或干预的目标人群多集中在被拐后解救回来或是返乡的人群。对那些有可能被拐骗的人群特别是未成年少女却很少有研究。另外,相关的预防干预较少。目前公安、妇联等部门所做工作的重点多是放在打击人贩和被拐事实发生之后的补救方面,而在此之前的预防工作,特别是基层社区的预防,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已有的调查表明:这种事发后的“补救”工作有大量棘手的“遗留问题”,如被拐后生下的孩子、留下的非正常家庭、返乡后的婚姻和工作,以及艾滋病及其他健康等问题。

鉴于此,项目确定的目标是:1)探索多部门合作的社区预防和控制妇女儿童被拐卖的干预模式;2)开发一套比较适宜女童和半文盲妇女的关于“防拐”方面的法律、咨询和服务指导的读物或其他宣传资料;3)在预防和控制妇女儿童拐卖方面倡导儿童权益、社会性别平等和参与性。最终目的是:提高社区干部群众的预防意识和转变工作态度,并增强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层面干部的行为发生改变。为什么确立这样的目的,是因为拐骗/卖妇女儿童现象在中国是个敏感话题(有时其敏感度不亚于HIV/AIDs),也是个法律问题和权利问题。作为NGOs(国际的和本土的)要想直接“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现象,几乎是不可能的。能够做和做得好的,就是社区预防。于此,我们有较大空间开展工作。

于是,我们建立相关部门工作网络,通过一层层地参与式培训和研讨,其内容涉及儿童权益、妇女权益、自主和平等参与,以及项目活动管理等,自上而下地进行运作,影响不同部门和层面的合作者在接受新的理念和方法后,分别寻找各自行动的基点,并以预防为主,共同将“劲”都使在具体的妇女儿童被拐骗/卖的“高发区”。经过一段实践后,再回过头来,从合作者和参与者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当中学习,梳理走过的路;之后再实践和再总结学习。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开始一层层地自下而上地运作,将基层合作者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模式,影响较高层的各决策部门,并使之认同,在其机构和系统内,用较少的人财物可以进行宣传和推广应用。

在项目的实践中,我们总在思考,为什么常常是女孩与儿童容易被拐骗/卖?P13-14

序言

很荣幸能为云南社会性别与发展小组(GAD)所出版的第一本书写序。我与这个小组的许多位成员结识多年,一直对小组成员以及小组的活力和成长既心动又佩服。两年前因参加海外中华妇女学会(CSWS)、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SRAWF)和云南社会性别与发展小组的研究项目而与云南GAD小组有进一步的合作,也使我有机会对云南GAD小组这一非政府组织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所以当小组要我给这本书写序,我除了感到荣幸,也觉得有不可推卸的义务。

我知道这本书筹划酝酿多年,如今能跟读者见面,是一件可喜可贺的盛事。书中所收录的文章丰富而精彩,以编排顺序看,首先是对小组这些年来实践的概述,然后是多篇小组成员个人的科研成果。接下来是两篇妇女研究学科化的讨论,最后四篇文章对于小组成员所参与的科研和实践项目进行了深刻又生动的回顾与反思。以探讨的主题而言,社会性别是一个贯穿全书的议题,以这个议题为核心,不仅有理论与实践、个案与体制的剖析,也有本土与域外、主流与边缘的辨证。而云南多文化多民族的特殊场域,又与小组成员个人的兴趣和背景交织,呈现给读者多篇把社会性别这一概念和分析视角应用在民族研究的成果。

总之,这本书既是非政府组织在中国这块土地成长的见证,也是小组成员个人耕耘的心血结晶。在此我除了有先睹为快的兴奋,还有更上层楼的期盼,希望云南GAD小组能苟日新,又日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社会性别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的推展与升华有更多的建树与贡献。

2004年9月3日于多伦多寓所

后记

这本云南GAD小组文集的篇幅并不算太人,但是它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却不算太简单。云南GAD小组是云南社会性别与发展(Gender and Development)小组的简称,是云南参与性发展协会(yunnan participatory research and action network)的四个小组之一。1998年,当“社会性别”与“参与性”刚刚开始成为发展领域的重要理念和方法的时候,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云南省工青妇干校、香港乐施会等十个单位的二十多位有志于社会性别与发展的研究与实践的中青年学者共同发起组成了这个GAD小组。

自小组成立以来,各位成员们本着“促进社会性别的平等和公止,实现两性和谐发展”的宗旨,以小组为平台,基于社会性别和参与性的理念方法,通过学习、实践、交流和倡导,来实现小组的目标,即:提高小组成员社会性别敏感性、社会性别分析与倡导的技巧;提高小组成员对参与性思想和方法的运用、研究和推广水平;实践和倡导社会性别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并围绕小组的宗旨和目标,与相关机构或单位合作,在培训咨询、行动干预、学习研讨、调研评估、出访交流等方面做了一系列项目和课题,开展了若干活动。与来昆明访问的一些国际组织的专家举行座谈会,派山小组成员参加各种研讨班和经验交流会等,小组成员积极在自己的工作和项目中倡导社会性别的主流化,为一些机构的发展项目提供社会性别培训和咨询、调查与评估,以及设计规划具有社会性别敏感的项目活动等。

小组的这些活动,首先使小组成员的社会性别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推动了发展工作者对与社会性别问题的思考,促使更多的人士,关注社会性别与发展,使云南成为了中国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和行动的三个重点地区之一。

云南GAD小组及其成员的成长是一个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其间有经验,也有教训;有对社区的贡献,也有个人的感悟:有协作共进,也有差异特性。所有这一切,我们都想将它们记录下来,结集出版。以呈现云南女性主义者在GAD领域的痕迹,它们既是一种实践与研究的成果,也是一种宣传与倡导的形式。

这本文集反映的是小组成员近年来在少数民族社会性别制度研究、社会性别敏感的技术开发与传播、社会性别与人口流动、社会性别与自然资源管理、社会性别培训等领域行动与研究的过程记录及理论思考。其中,“我们的足迹——云南GAD小组于项目活动中的实践与理论反思”一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云南GAD小组走过的历程、涉足的领域、思考的问题以及形成的一些主要见解和观点,可以看作是本书的一个前言,或者说是关于这本书产生和形成的一个背景综述。文集中有关于促进大众媒体理解社会性别意识的研究、社会性别意识培训在妇联的实践与思考、社会性别与预防拐卖的社区参与性行动研究、社会性别哲学内涵的研究等方面的文章;有关于少数民族社会性别制度口述访谈和分析解读的文章:有关于农村社区社会性别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还有在GAD小组内部、按小组成员所研究的领域和研究兴趣而分成的几个小组对自己开展活动、所做项目、所思考问题和所形成观点的梳理与总结。文集所收载的这些文章,似乎有些驳杂,但始终并鲜明地贯穿着一个主题:社会性别。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性别已日益成为相关学科及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日益在学术研究和社区发展中凸现它的作用和影响。

本书还收录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哲学系教授闵冬潮和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凡关于女性主义和社会性别学科化思考的文章。他们虽然不是GAD小组成员,但曾参与了小组的不少学术活动并在相关领域有过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他们是GAD小组的局外人,但却是女性主义和社会性别研究的局内人。他/她们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所谈到的问题和观点,无论是对GAD小组建设和发展,还是对现阶段国内的女性主义/社会性别研究都有着积极的启迪价值。

本书的策划,酝酿于2002年底;此后,小组的成员开始结合自己的关注领域和研究兴趣,撰写文稿;随着认识的深化,不少作者又将自己已经交给编辑小组的稿子索要问去,重新修改;初步定稿后,根据审读专家和编辑小组的意见,一些作者又对自己的稿子作了必要的修改;交到出版社以后,还有作者根据出版社编辑的要求,对稿子中的有关内容作了订正和补充。这本篇幅不算太大的文集,是GAD小组成员共同产出的一项成果;也使小组成员得到了很多学习和提高。

本书有幸请到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熊秉纯博士为之作序。另外,云南大学肖芒教授、罗淳教授,云南民族大学的杨国才教授等,为本书文章的修改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本书的形成和出版,除了各篇文章作者的思考执笔之外,受GAD小组的委派,温益群、赵捷、杨晶、陈天亮、马骥在书稿的策划、组稿、文字修改、规范化处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李是先生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积极的帮助和支持,并对书稿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

云南GAD小组的成立及活动,得到了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与资助;在小组成长的道路上,还得到了香港乐施会、中华海外妇女学会、温洛克国际农业开发中心、云南PRA网等组织机构以及相关领域的人士不同形式的支持与帮助。

借此书出版之际,云南GAD小组的全体成员对于给予过我们关心、支持和帮助的所有组织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

最后要说明的一点是,学习和研究是没有止境的,我们的认识也是有局限性的,对于书中在所难免的错误缺点,我们殷切地诚恳地希望读者给予批评和指正。

云南社会性别与发展小组

(执笔:温益群)

2005年4月于昆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参与性发展中的社会性别足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古文凤//苏翠薇//杜娟//李春瑞//张宏文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52249
开本 32开
页数 3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4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3.14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