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于2002年出版,本次修订首先突出了本书的教材特色。在每节后面附上了2~3道思考题,以备读者加深理解和复习之用;在涉及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和方法的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各节之后,均附有相关的5篇研究范文目录,并精选其中一篇原文附上,以便读者能够将学科理论和研究实践结合起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图书 | 比较文学论(修订本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系列教材) |
内容 | 编辑推荐 该书于2002年出版,本次修订首先突出了本书的教材特色。在每节后面附上了2~3道思考题,以备读者加深理解和复习之用;在涉及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和方法的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各节之后,均附有相关的5篇研究范文目录,并精选其中一篇原文附上,以便读者能够将学科理论和研究实践结合起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目录 绪论 推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建设/1 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学派/1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实质/1 思考题/29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29 思考题/41 第三节 比较文学的学派问题/41 思考题/54 第二章 影响研究/55 引言 影响研究:传统与更新/55 第一节 流传学(誉舆学)/57 研究范文篇目/73 《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节选)/74 思考题/78 第二节 渊源学/79 研究范文篇目/97 板桥三娘子/98 思考题/101 第三节 媒介学/10l 研究范文篇目/115 中西文化早期交往的复义媒介者“扶南”的媒介特点 与作用探/116 思考题/127 第四节 异域形象学/127 研究范文篇目/142 19世纪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143 思考题/151 第五节 接受理论与文学影响/152 研究范文篇目/163 易卜生的《人民公敌》在中国/164 思考题/173 第六节 文化过滤与文学误读/173 研究范文篇目/209 “移花接木”的奇效/209 思考题/216 第三章 平行研究/217 引言 平行研究:继承与发展/217 第一节 比较诗学/219 研究范文篇目/236 玄学论与模仿说、表现说之比较/236 思考题/242 第二节 主题学/243 研究范文篇目/263 薛仁贵与薛丁山/264 思考题/270 第三节 异质话语对话理论/382 研究范文篇目/406 《“道”与“逻各斯”之比较》/407 思考题/417 第四节 异质文化融会法/417 研究范文篇目/432 诗(文学)和画的分界/433 思考题/440 第五节 重新走向“总体文学”/44l 思考题/452 参考书目/453 后记/471 修订版后记/474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比较文学论(修订本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系列教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曹顺庆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四川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083787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74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20 |
出版时间 | 2005-04-01 |
首版时间 | 2005-04-01 |
印刷时间 | 2006-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03 |
丛书名 | |
印张 | 30.5 |
印次 | 3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