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造天书--民俗文化中的神秘符号/民间图像中的中国民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人造天书——民俗文化中的神秘符号》由舒惠芳著。什么是道符呢?道符是天师们将神力符号化的形式,神力附着在规定的“文字”或图形上,并书写在特定的物品如纸、绢、木、石之上,作为天神的旨令,用来遣神役鬼、镇魔压邪、治病求福。

内容推荐

《人造天书——民俗文化中的神秘符号》由舒惠芳著,客观介绍道符文化,包括它的内涵和概念、历史源流、类别、构成形式、特点、功能、画符施符方法等,介绍和描述绝非是认同它的理论和方式,只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历史上还有这样一种文化存在。道符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很多观念和行事方式是害人的,甚至是害己的,读者千万不能信以为真,更不能模仿,因为它有害的方面属于文化糟粕,读者只能批判地了解和认识,从而获得一份哲学的睿智和文化的清醒。

《人造天书——民俗文化中的神秘符号》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第一章

 道符的概念

第二章

 道符的历史

第三章

 道符的来源

第四章

 道符的类别

第五章

 道符的形式

第六章

 道符的特点

第七章

 道符的功能

第八章

 道符的施用

第九章

 巫术与道符

第十章

 蛊与道符

第十一章

 道符的咒语

后记

试读章节

道教有很多法器,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符。张陵创五斗米道之始,便着意造作符书,张角传太平道,基本的办法是让人喝符水治病,病愈则收为徒众。

到后来,道派渐多,古人习惯将道派大体分为丹鼎派和符篆派。不用说,行符为符篆派的题中应有之义,即使以金丹服食为主的丹鼎派,也用符。不少炼丹家在建坛时便要用符。左慈、葛玄都是汉末三国丹鼎派的重要传人,都精于符。所以有的道教理论家将符、气、药列为道法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

·什么是符

符指的是用朱笔或墨笔所画的一种点线合用、字图相兼、以屈曲笔画为主的神秘形象,是古代道教和巫术中使用的法术,道门中人声称它具备驱使鬼神、治病禳灾等众多功能。

古人认为,道符是上天自然形成的,后来才由道教领袖传到人间,所谓仓颉造字,天雨粟,夜鬼哭。鬼为什么哭呢?可能是怕被文字所劾。由此看来,古人认为,用特殊的文字,可以抑劾鬼神,这一思想出现得很早。

符的原意是符号,“符号”是符号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在一种认知体系中,符号是指代一定意义的意象,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组合,也可以是电码、数学符号、字符、建筑造型、化学符号、交通标志,甚至可以是一种思想文化、一个时事人物。例如,“+”在数学中是合计的符号,“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符号学里的符号范围十分广泛,社会生活中如打招呼的动作、仪式、游戏、文学、艺术、神话等的构成要素都是符号。能够作为某一事物标志的,都可称为符号。

同样的符号,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寓意。如“狗”是一个符号,“狗”的发音也是一个符号,它的意义是指狗,但如果说一个人是“狗”,那狗就有了另一种意义。

符号论美学家卡西尔认为,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是我们的思想、感情的形式符号语言。每一个艺术形象,都可以说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符号或符号体系。为了理解艺术作品,必须理解艺术形象;而为了理解艺术形象,又必须理解构成艺术品形象的艺术符号。因此,艺术品的符号问题,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

古人认为,符是上天的合契,群真随符摄召下降,也就是说,道符是代表上天的凭证。五十四代天师张继宗在《崆峒问答》中说,符者合也,为人神合一之秘文,合天地之真,合天地之真信,故谓阴阳契合。

因符常与咒一起使用,故又称符咒,是道法的重要手段。

在早期的道符中,有些符称为“策”,有些则“符”“传”并称。

“策”在《灵宝五符》中屡有提及。古人命官授爵,以策书为符信,《周礼春宫·内史》:“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以策名符,是由模拟凡间权力象征而来。

《神仙传》卷二载,仙人王远给蔡经一符一传,说可以禳灾治病。

“传”实际也是符信。据晋崔豹《古今注》记载,传皆以木为之,长五寸,书符信于上,又以一板封之,皆封以御史印章,所以为信也。如今之过所也。

“传”如“过所”,即是通过关卡的凭证,“御史印章”为封,应是汉制,先秦已有传,但不必出自御史。总之,传为官府所颁符信,道符或以策为称,或与传连称,都是源于世间权力凭证的证据。

约成书于西晋末至刘宋初的《太上洞渊神咒经》描写到符,称为天书玄妙,皆是九气精像,百神名讳,变状形兆,文势曲折,隐韵内名,威神功惠之所建立。

由此看来,符完全是一种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完美结合的神秘莫测的精神产品。就内容来讲,它宣传的是道教世界的旨义、思想,比如《太平经复文·序》中所说的“太平本文”,即太平主旨。这种旨义、思想常人是不能解识的,因为此文非世上文也,乃三天八会之大章也,一字有三十三字。

所以陆修静在《太上洞玄灵宝素灵真符》卷上指出,凡一切符文皆有文字,但人不解识之。若解读符字者,可以录召万灵,役使百鬼,无所不通也。

符具有深奥的内容,又借助那种回环曲折、云谲波诡、朦胧隐约的外观形式来承负,从而给符蒙上一层神秘奇诡的审美观照,以显示神灵仙真的无比威力,这样,道符所包蕴的奇特的文学效果也就跃然“纸”上。

道符的这种由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所表现出来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效果,其实是受《庄子》诡谲文风的影响造成的,道教把《老子》《庄子》作为原典,也有出自对其形式、风格的审美要求。

东汉道符中有一类称作“符命”。《灵宝五符序》载有以五方天帝的名义颁的符,分别称为“东方灵宝符命”“南方灵宝符命”“中央戊己灵宝符命”“西方灵宝符命”和“北方灵宝符命”。

五方灵宝,实即汉代纬书中提到的东、南、西、北、中五帝。“符命”来源于汉代权力崇拜中的宗教性文饰——君权神授观念。

在道教的人神伦理中,“符”具有相当完整的宗教符号学意义。它采取了类似于原始宗教中神秘主义禁咒法力信仰的形式,或者就是这种形式的演化形态。

由于人的德行是“符”的神秘法力的根据,所以它的伦理性质远远超出了它的巫术意义,成为道教神学伦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

符不仅在使用的材料上有要求,在使用时的步伐、时辰、口诀、手势、气息都有严格的区分,所以,在寺庙里所谓请来的符根本没用,只是个心理安慰。

释家也就是供奉佛祖的佛家是不画符的,有句俗话“和尚画符一糊弄鬼”。可笑有的世人,竟去寺庙里求符,可笑有的佛家弟子,竞改投三清门学起画符了。

道符已成为道教学研究中最艰难的领域之一,它在道教神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应真正弄清它那至为神秘的神学与伦理功能,还要弄清道符的寓意,破解它那神秘的密码。

P2-6

序言

道符的历史源远流长,道符的源头与桃符制鬼的风俗有关,挂门符、贴符纸,都是道符的历史渊源。然而,这些都是民间的东西,仅仅从民间风俗中寻找栽体,还不够权威。

如何用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深入民众的心智和灵魂呢?道教是一种最实用主义的教派,最擅长的就是与帝王搭界。道教发现,有一种“符”,是帝王下达命令的凭证,如古代的虎符,具有无上的权威。于是,民间风俗与官方权威合流,道教融会贯通地创造了一种神力无比的东西——道符,所以道符也可以说是一种“人造天书”。

什么是道符呢?道符是天师们将神力符号化的形式,神力附着在规定的“文字”或图形上,并书写在特定的物品如纸、绢、木、石之上,作为天神的旨令,用来遣神役鬼、镇魔压邪、治病求福。

道符可以治病,是道教最富有“智慧”的发明,古代病疫横行,缺医少药,劳苦大众最需要的就是能不花钱和少花钱将病治好,人人都会得病,就是富豪也会得一些疑难杂症,这时,道符应运而生。一张符纸,一碗符水,包治百病,确实吸引了潮水般的民众。

天师应接不暇,随手将几张符纸扔进门前的水池,或扔进都市的大井,说喝一口符水大病立愈,最后水池见底,大井干涸,求符水者仍然汹涌而至,这就是道符的神力。

当然,道符是治不了病的,如果喝一口符水真的大病立愈,也不过是巧合,或者说是一种心理暗示疗法,因为所有的病都与精神、心理和情绪有关。治不好病,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求符?道教设置了一种自圆其说的观点:不是道符无效,而是你的心不诚,或修为不够。

于是,病人们和病人家属更加殷勤,捐献十倍的金钱,以百倍的虔诚,一次次登门求符,前赴后继,循环往复,越是治不好越要治,走进怪圈。

这里,道符已经不是一种神药,而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治病的道符本身就是病态文化结的一个瘤,以瘤治瘤,治愈率是小概率事件,以毒攻毒,攻破率则是大概率事件。

今天人人都能看清道符治病是陷入悖论走进怪圈,因为今人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水平比起古人已经大大提高,然而,今天的我们却并不一定比古人聪明,古人的荒谬和悖论怪圈天天都在我们今日的生活中重演。中央电视台等各大媒体曝光的某大师的“绿豆治病”“生吃茄子”,全国求医者潮水般涌向这位“神医”,3()()元挂号排队一年都排不上,千元难求一号,可谓与古代符水治病异曲同工,似乎正是古代道符发明人张天师的现代翻版。

历史不可能重演,但可以惊人的相似。道符不可能再度流行,但可以高仿。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道符并非真的有那么神奇的功能,而是文化的生命力无比顽强和顽固。我们可以斩断道符神话,但我们不能斩断道符文化之根,我们的心智和血液里都流淌着传统文化的因子,我们不能脱离我们根脉所在的大地,也无法脱离养育我们的泥土。简单地斩断文化,不如去学习它、研究它、剖析它。

道符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已深深地渗透到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研究和剖析,也可以给我们很多启迪。道符作为一种符号,具有深刻的哲学寓意,也具有艺术溯源的意味。今天的行为艺术家就很喜欢符号,因为评论家往往将某位艺术家的行为说成是一种文化符号,然后演绎并论说这种符号背后有着怎样独特而强烈的象征意义。

从这一独特视角看,道符其实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种行为艺术,它有文字和图案,并有制作和传播这种文字图案的行为——全社会不约而同的共同行为。所以,道符不仅是一种典型的符号,而且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过深刻影响的文化。

本书客观介绍道符文化,包括它的内涵和概念、历史源流、类别、构成形式、特点、功能、画符施符方法等,介绍和描述绝非是认同它的理论和方式,只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历史上还有这样一种文化存在。道符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很多观念和行事方式是害人的,甚至是害己的,读者千万不能信以为真,更不能模仿,因为它有害的方面属于文化糟粕,读者只能批判地了解和认识,从而获得一份哲学的睿智和文化的清醒。

舒惠芳

2012年3月22日于东悦名轩

后记

文字是苍白的,而图像是多彩的。

文字是速朽的,而图像是永恒的。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对民俗文化的研究,一张代代相传的传统图像,其内涵往往大于一本文字的书;一张古代民间年画图,传递的信息往往比一篇洋洋大观的论文更丰富也更具有说服力。因为文字是从图像中来的,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书和论文,却不是从图像中来,非常令人遗憾。如果没有图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们都没有看到过古人的生活场景,并不知道古人真实的生活画面,我们写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其实是冒有一定风险的。

古代没有照相机,但代代相传的民间年画、纸马、剪纸、水陆画等民俗图画,真实地记录了古人生活的状况,也透露出了古人的精神世界。这些年,笔者因爱好传统文化研究而收藏民间年画、纸马、剪纸、水陆画等民俗图画,由收藏民俗美术,不由自主地走进了中国文化大世界。可以说,每收藏一张年画,都要对一个文化符号和民俗事象进行探究,因为每一张民间绘画,都涉及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或诸多方面。

收藏伴随研究,收藏必须研究,一边收藏,一边研究,一边写作,这似乎成了一种无尽的循环,或一种宿命。民间年画和民俗图案藏品与日俱增,传统文化知识日积月累,自然而然地写出了这套通过民间图像演绎和破解中国文化的丛书。

文化是玩出来的,我们说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石,其实玉文化最初就是体现人类玩性的文化,是古人为了让玉变得更漂亮更好玩,让自己因玉的装饰变得更美,而打磨、穿孔、造型、刻画纹饰。在美化玉的过程中,古人的玩性大放异彩,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灿烂辉煌的玉文化。

文化是世界的色彩,特别是民俗文化,是装饰世界的红花和绿叶。古人活得有声有色,不是因为古人铁马金戈干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因为文化和民俗让古人活得有声有色。古人暇伴诗书通世晓,闲看花鸟会天机;古人逍遥山水,天人合一,植物寄情,动物寓意;古人节庆狂欢,讲吉祥的话儿;古人拜神祈祷,烧纸马贴年画,皆为无益之事;古人“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无益之事演化为目不暇接的缤纷民俗,汇集成为民俗文化,好玩多趣,让古人活得潇洒适意,风姿绰约。

现代人与古人的区别就在于,现代人皆为有益之事,没有价值的事情不屑于为。所以,越是现代化,我们离传统文化越远;离传统文化越远,我们离好玩也就越远。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的创造和物质财富,对人生都毫无意义,因为社会越是进步,离人的本性就越远,高科技越发达,人间温馨和民俗意向就越是递减。所谓程序化,就是让一切都变得冷冰冰,只剩下枯燥乏味的数字。当一切都数字化的时候,就是人类自陷囹圄的时候。

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逐渐消逝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可避免。现代化是开拓进取的,是竞争的,是外向的;而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是固守传统的,是和合的,是内向的。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冲突中,如果在两条背离线间找不到适度融合点,精神和物欲的撕扯导致的将不仅是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毁灭,也将是人类精神的崩溃。

所以,古典文化的固守和发展流变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尤其重要。对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解读离不开古代民俗图案。这些年来,笔者利用黄金周和休假,走遍了全国各个省市进行田野考察,徒步于深山老林,穷乡僻壤,险境恶水,田野阡陌,找到中国古代30多个民间年画产地(其中很多产地年画已经消失,一息尚存的也都面临濒危状况),寻访民间艺人,寻找民间年画和民俗美术品,以日记的方式描述了寻找之旅的过程,记录了中国民间年画各个产地的现状,考证其历史源流,写作出版了《寻找逝去的年画》丛书30本及《寻找逝去的纸马》,此外还出版了《中国民俗文化》丛书11本、《品年画读经典》丛书4本、《中国民间年画诸神文化》丛书6本等。

对民间年画、剪纸、水陆画等民俗图寻找的过程,就是探访中华古典文化的过程,是考证中国民俗文化的过程,是破解中国文化密码的过程,因为每一张正在飘逝的民间年画,都是民俗文化图像,是一个文化密码,一个隐喻。可以说,这套民俗文化丛书,是用脚写出来的。

愿这些五彩的图像,带给您行走的风景,让您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流变中的多彩多姿。

沈泓

2012年3月21日于东悦名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造天书--民俗文化中的神秘符号/民间图像中的中国民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舒惠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743619
开本 16开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7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4: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