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戈尔巴乔夫和池田大作两人的对话录集,两位对淡者学识渊博,见多识广,融历史、文化、文学、宗教学及东西方哲学与一炉,旁征博引,出口成章,而且谈锋锐利,剖析精确,一改枯燥的学理讨论的沉闷,化繁为简,由博返约,使读者能从这些深入浅出的对谈中有所感悟。
图书 | 20世纪的精神教训(戈尔巴乔夫与池田大作对话录)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戈尔巴乔夫和池田大作两人的对话录集,两位对淡者学识渊博,见多识广,融历史、文化、文学、宗教学及东西方哲学与一炉,旁征博引,出口成章,而且谈锋锐利,剖析精确,一改枯燥的学理讨论的沉闷,化繁为简,由博返约,使读者能从这些深入浅出的对谈中有所感悟。 序言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献给即将过去的20世纪的。作为这本对话录的合著者的我们,分别出生于20世纪的20年代及30年代这一命运的转折时期,而且苟活着经历了这大半个世纪。这个即将逝去的世纪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教训呢?围绕此一命题来作思考探讨,就是本书的微不足道的目的。 我们二位对谈者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从事着南辕北辙的活动。一个是俄罗斯人,受俄罗斯东正教的文化所哺育;另一个则是日本人,为佛教文化所孕育。一方以政治为职业,另一方则以宗教活动家为职责。我们这两个文化背景与职业大相径庭的人,竟能坐下 来在一起对话,互相切磋,这绝非偶然。 如果说,思想信仰歧异的我们——亦即苏联共产党最后一任总书记与日本最大的宗教运动指导者,能够发现因这一对话而坐上交谈席位所共通的精神基础,并且还能够找到可以更好地理解20世纪最显著事件的切入点,那么,这即是说,此一对谈将赋予20世纪的人类所经历的所 有事件以深刻的意义,同时,也证明了人类以及置身于“现代”的 时光流逝过程中的每一个个人存在的共同之处。 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与令人厌恶的集体主义的沉闷的磨炼之后而将谢幕的20世纪,其主要问题是人的价值与自由的问题,是天与自然所赋予的不可取代的生命及生存的权利,是一种保护人类的精神之自由,思想、信仰的自由之权利的问题。 20世纪可称为一个人道主义经历了惊人考验的世纪。20世 纪,亦是普罗米修斯神话与知识的自命不凡以及对于母亲一样的大自然所产生征服欲的弱点及毒性暴露无遗的世纪! 经历了为实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理想而做出尝试的人类又得到了什么教训呢?此亦是本书的命题之一。本书对谈者之一曾与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有直接的关系,并亲自参与了此一社会主义的终结的壮大实验运动,而社会主义的实践运动却并非只囿于当事者而言,它曾波及全球,几乎所有五大洲大陆的人们的生活和命运无一不受其影响。 我们并不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代视作历史的“黑洞” (black hole)。因为,只有在经历了这个所谓全面的、完全平等的思想的诱惑的历练后,人类才可以更为成熟和高明。就这个意义而言,我们对于那些以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的罗曼蒂克作为使命并奉献出一生的人们,始终怀着深深的敬意。 然而,在社会主义的乌托邦已经崩塌了的今日,面对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完全暴露出它的有限性与矛盾的情况,如今惟有以新的人道主义为志向,我们的对谈也将从这点出发。我们确信,一个尊重人格、维护人的尊严与价值、为了让人们不再深陷新的 诱惑并陷入悲惨结局的真正人道主义的时代即将到来,我们以此为本,从这里出发去寻找和探索。 并且,我们还考虑到,在摸索和构筑这个新的2l世纪的人道 主义时,作为其基础的应是20世纪的经验和警钟。 我们让自己的思索与探求之旅,从那种毫不宽容的、激进的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历史及共产主义的平等之梦消失之后开始。 如果说,革命的过激主义是十分危险的话,那么,代之而起的社会变革及发展的道路又通向何方?倘若说,意识形态的原教旨主义已经身败名裂、名誉扫地的话,那么,又该怎样来确保信仰与 文化的基石呢? 如果说,暴力不能给人们带来幸福的话,那么,又可以以什么武器去对抗“恶”呢? 如果说,绝对平均主义和全面平等志向破灭之后,一切生命与世界的亮色都会被抹去,那么,又如何在现实生活里反映出每个人所持有的平等的重要性、从而保护人们的幸福与尊严,并且 去实现他们的平等权利呢? 如果说,阶级理论与道德性是格格不入的互相排斥之物的 话,那么,能够取而代之的又是什么呢?而且,又该怎样保护那些 不能在富裕的生活与权力斗争里崭露头角的人的尊严呢? 再者,摆脱了共产主义的社会所暴露出来的一切弊端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依然堆积如山。 新思维、改革运动使冷战得以终结,其政治、精神的遗产又如何得以保存呢? 什么样的世界、什么样的政治才能够取代至今为止所出现的两极化世界呢? 历来提出询问要比回答来得容易,并且恐怕在现实生活里,在大多数询问都还不能确知它的答案的情况下,想将旧的先入为主或神话之类的想法马上让位于新思维、新的人道主义的办法似乎过于简单,对于这一事实,对谈者双方都应予以足够的理解。 但是,不正是因为如此,现在才有必要开始进行广泛的全球性的对话,来谈谈有关20世纪的教训,并且也来谈谈人类在度过了告别共产主义时代的考验后如果迈向新的人本主义以及上述 提及的有关价值观吗?此正其“时”乎?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20世纪的精神教训(戈尔巴乔夫与池田大作对话录)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俄)戈尔巴乔夫//(日)池田大作 |
译者 | 孙立川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190476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3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0 |
出版时间 | 2005-06-01 |
首版时间 | 2005-06-01 |
印刷时间 | 2005-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5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35.127=5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5 |
宽 | 145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创价学会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