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朝丝暮雪
内容
编辑推荐

张佳玮,曾经五虎将之一,成功突围“80后”群落,本年度推出最新力作,他以其散文化的语言讲述了这个故事:隋末唐初这样一个波诡云谲又众所周知的历史的大舞台上,一个俄狄浦斯式悲剧人物杨无忌,流离失所的漂泊和畸态恋情的纠扯。

目录

序:借舞台,演悲戏(白烨)/1

引/7

隋朝部

一.长安/11

二.未央/24

三.琴韵/42

四.太原/55

五.赴水/87

六.弑父/100

唐朝部

七.故都/112

八.无常/129

九.东渡/142

十.玄武/156

十一.故里/172

十二.天下/183

尾声/192

后记/195

试读章节

"长安……"他说,"是个好地方,不错,确实如此。只是,也许,这样的风貌不能保持太久了……那些湖泊,那些 岛屿,那些树木,诚然有益于观赏,对身体也有好处,让人 觉得漂亮,但是一个王朝的都城最重要的是庄严与崇高的王气。如今的长安是太秀气了些……或者说,并不足一个适合王者居住的地方。"

红拂飞快地看了李靖一眼,转过了头。虬髯客咳嗽了一声,把一只大手按在了桌上,盯着手背看,我此时才看到那 手背上有一道剑痕。斜斜地划在肌肤之上,其色暗红。看罢 手背,随即翻过来继续让眼睛盯着手掌。

李靖自顾自地说:  "魏晋以来,胡人乱华,南北分裂,一时战乱频仍。大隋朝一匡天下,是难得的太平盛世了……但是长安却一片声色犬马,纸醉金迷。满城或是游侠,或是儒生,歌诗者众,生 产者寡。这样浮华的风尚若是持久,势必不利于为君者。夫 治世之道,在乎于民心平川页。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应当以农为本,仓廪实而知礼节。民既富饶,再佐以下化修德,那么就可以令四海升平……"

"好好儿的喝着酒,怎么又故弄玄虚地说起你那套治国之道来了?"虬髯客说。虬髯客的略有粗鲁意味的插嘴斩截有力。我下意识地侧侧头,望李靖的反应。令我微感意外的是,李靖神色不动。P67

仿如机器一般运转的城市,显然具有着大唐朝最老的资格。我茫然地转过脸,让所有干枯如史书的记忆被一片片风一片片雨翻开,然后悄然老去,无声无息。

一辆马车与我擦身而过。车轮辚辚声中,车帷悄然掀起。我无意中回头,目光转过车帷起处,与那中问闪现的一个女子的脸儿狭路相逢。她的眼神如风一般掠过我,似乎了不经 意。星目流盼。柔媚入骨。我转目向她。车过去了。那一眼风情的轮廓在意识之中如涟漪般不断扩大而渐次泛滥。那一眼所见的容貌竟是如此铭心刻骨,与我记忆之中永难忘怀的线条若合符节。

只是一个刹那间,我竟似看到天空如冰块般被轰然一击而碎,随之漫天碎片落叶般倾塌而下。

我听见自己的声音,激动得难以抑制,尖锐而鲜明:

"娘!"

少女坐在飞雪萧萧的长安城中,微笑着,说:

"你来了么?

这么多年了。

我一直在这里等你回来。"

集市上有几个人用惊讶的眼神朝我盯视。我望见少女的脸上显出一丝惊讶。车帷落下。车子远去了。我呆立马路上。潇潇的雨,落在我身上。秋风瑟瑟。P177

序言

 借舞台,演悲戏

--《朝丝暮雪》序

白烨

张佳玮的《朝丝暮雪》写的虽是历史题材,但却不是 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小说。因为作者的写作,并不旨在 按照本来的样子去描摹实有的历史事件或再现真实的历史 人物;他写隋末唐初的时代,写李唐代杨的事件,只是借 助于这样一个波诡云谲又众所周知的历史的大舞台,上演一出他自编自导的人间的或人性的奇崛悲剧。

《朝丝暮雪》里被人们指认姓"杨"、自称"无忌"的这个主人公,历史上并不存在,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他的悲剧故事的需要虚构出来的。正如作者说到的那样,他需要找到一个人物,以打通"江都之乱"和"玄武门之变"这两个非常事件;他需要找到一个人物,来表现有形的历史与无形的命运的隐秘勾连。于是,这个似乎是隋帝杨侑私生子但又不能确认其身份的杨无忌,便顺理成章地登上了隋末唐初的历史舞台,并在这个烽烟四起、英雄辈出的时代,上演了一出亲唐远隋、恋母弑父的悲情壮剧。

如果走出有关历史小说的程式与定势,从仅仅把历史年代作为一种环境氛围,而把人物命运作为表现重心的角度来看, 《朝丝暮雪》无疑是一部成功的并自成一格的小说。它在社会动 荡的大背景和家庭破碎的小氛围中,让杨无忌像无根的浮萍一 样漂来荡去,时而长安,时而未央,时而并州,时而太原;到哪里都是闲暇的门客,遇到什么都是旁观的看客;让他动心动情又萦绕萦怀的,只有在他看来不是"少女容颜,仪态万方", 就是"白衣如雪,绰约如仙子"的"美丽的母亲"。由此,他对母亲总是想念和总在寻找的那个父亲男人渐生怨恨,盖因"她所爱上的她所注目的,其实是另一个男人。"  这个杨无忌在他已成人的十七岁后,别人劝他"该是找点 正经事做的时候了",他自己也想要"出去历练一下"。他在冥 冥之中被一个"你该去江都了"的声音所引动,便去了江都;而 到江都之后,又在宇文化及的唆使下手持匕首刺死了"黄袍男子"--他的父亲杨侑,使人们有关"秋风起,枫叶落,天下将乱,隋朝要亡了"的传言真正得以实现。这看起来像是改朝 换代的一个历史性的壮举,在他却另有衷曲。他当时并不敢马上下手,但就在那时,他突然看到"那白衣如雪美貌无比的母 亲在水榭栏边对我回首而笑","我根本不能控制自己,把匕首 插入那个男子"。促使他下手的真正动因,并不是他不想让"那 个男子,,再当皇帝,而是他不想让母亲再有这个男人。"壮士" 无意于权力更替,只在一时之念;"壮举"也与政治无干,只与 感情有染。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蹊跷异常的暗杀,实为货真 价实的恋母弑父的情杀。

应该说,《朝丝暮雪》所描写的杨无忌的遭际,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版的俄狄浦斯的故事。它虽然没有希腊版的俄狄浦斯那么坎坷,那么曲婉;那么悲壮,那么凄惨,但这个中国的俄狄浦斯--杨无忌,在无名无份的煎熬、流离失所的漂泊和畸态 恋情的纠扯之下,总是处于隐隐的失落、淡淡的哀愁和深深的 迷乱之中,始终被一种不可名状的力量所牵引.所限定,喜怒 哀乐与爱恨情仇,都为一种定数所约制;他看上去自由自在,无 所事事,实际上固步自封,一事无成,活得像个找不着自己的 木偶,找不着目标的风筝。于此,作者的用意也渐渐显露出来, 那就是经由杨无忌这样一个发生在过去时代的特异的个案,在 时间与记忆、历史与王朝、意识与存在、理想与现实、社会与 个人的诸种关系中,叩问人的命运,诘问人的生存。

《朝丝暮雪》的故事缠绵悱恻,叙事清丽飘逸,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散文化的语言,华丽中不失质朴,凝重中又见轻盈,描 写长安皇城的繁荣与辉煌,泼墨如水,用笔如椽;状写未央小 镇的宁静与古朴,如锥画沙,具体而微;而且无论涉笔庙堂与 村野,朦朦胧胧的景致之中,自有一种亦浓亦淡的古韵和亦雅 亦俗的民情。而对人物的情态、心态的描画,就更是有声有色, 有板有眼,无端又无常,无为又无奈,无畏又无聊,无形又无 余,诸般情境与心境,都力透纸背,跃然纸上。应该说,语言 文字在《朝丝暮雪》一作的构成中,作用极其显著,它不仅相得益彰地完成了表现传奇性的故事和描画悲剧性的人物的任务, 而且自身也以其旖旎而倜傥成为审美对象的重要构成。个中, 作者深受古典文学影响又颇得现代文学熏陶的文学造诣与语言 功底,都可见一斑。

张佳玮是"80后"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8 0后"写作 中有一种在仿古、拟古中抒情寄意的倾向,张佳玮作为其中的 翘楚,大致上反映了这类写作已经达到的水平。但对于这一类 写作的前景,我个人并不特别看好。我以为,这种讲造诣更讲 阅历,讲感觉更讲积累的写作,对于年龄尚轻的他们,很难达到较高的水准。即如这部已不一般的《朝丝暮雪》,在历史与虚 构的粘连上,在思想与形象的融合上,也还有明显的不尽如人 意之处。当然,正如"8 0后"写现实自有他们的视角与感觉一 样,这种仿古、拟古的写作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他们在看取历史和历史中的人们所独有的新意与锐意。

张佳玮什么时候能从仿古、拟古的迷恋中走出,我不知道。 但我试想,如果他走出目前这样的一个定势,面对当下的时代 与社会,用他那含带着奇思妙想的生花妙笔,写一把现实题材, 编一出当下故事,那一定会带来另一种让人惊喜的景致。我对 此不无好奇,因而我满怀希望。

后记

1

大约在去年夏天,我读了《资治通鉴》中关于江都之乱与 玄武门之变的段落。出于某种恶作剧的心理,我尝试在这两个 历史段落之间找到平衡与联系。在过去的评书人所唱演的《说 唐全传》等老话本中,连接这两个故事的头绪是瓦岗寨的英雄 好汉起义,诸雄纷争,最后秦王李世民辅佐父亲平定天下,接 位为帝,开贞观年号的宏伟历程。这样的过程诚然宏大而富有 传奇性。但我当时思索的,是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两个故事。我 需要寻找到这样一个人物,这样一个叙述者,这个人的虚影穿 插在这前后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之中,目睹一切的发生。作为一 个喜欢传奇的人,我不想让那些已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人 物作为主角。2 0 0 3年7月2 7曰,在从上海回无锡的火车上,我 读着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然后我忽然找到了一种可能 性。当天晚上,我写了一个一万字的短篇。那个短篇基本包括 了现在你看到的这部小说的核心情节。当时写完之后,我把它 放下了。一直到9月,我在闲极无聊之间重读了卡尔维诺(《看 不见的城市))。于是,某一个概念油然而生。我当时的念头,是 想讲述一个关于记忆、时间、王权以及意识形态的故事。我需 要一个背景供我承载这样的主题。于是我自然而然想到了那个 短篇。我翻出了这个短篇,重读了一遍,然后开始写这部东西。

2

作为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又最具有传奇性的帝王,在历代的演义话本中,李世民都担任着一个英明神武的完美角 色。事实上,无论作为军事家与政治家,他都可以被称为中国 历代最杰出者之一。十八岁为将,转战天下,所向无敌。三十岁登基为万乘之尊,而将唐朝天下经营得繁荣昌盛,文治武功,都冠绝千古。他在位期间--即贞观二十三年一一一中国达到空前的繁盛与发达,开疆拓土,威名播于异域,并且直接为中国历 史上最伟大的年代之一一一天宝、开元年间的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础。这样一个人物,无疑已被历朝历代羽褒鼓吹过无数 次。但是,在历史学家那里,玄武门之变的是非功过,则一直未有定论。李世民杀死自己的兄弟,随即获得太子位,第二年 登基。这一富有戏剧性的历史事件中,究竟包含了多少背景与 真相,我亦不得而知。对于写小说来说,虚构与陈述是最基本 的工作。我想我描述的这个李世民也许会令人觉得并不真实, 或者游离于他们对李世民这个人物的认知之外。我想说的是,这是一部小说。无论它多么言之凿凿地想表示它根植于历史。它终究还是出于虚构。李世民在这里只是一个我按照流传下来的历史典籍虚构出来的人物,而并非历史上神武昌明的唐太宗。

3

由于这部小说本身情节构思上是从一部戏剧的一些细节雨来,所以写这部东西的过程之中--去年秋天到今年初--我一直想营造出某种具有宏大的形而上意味戏剧般的语境背景。从  这部小说中某些刻意堆砌的堂皇辞藻,想必你已能明白我的视衷。三个月后重看这篇小说,我自己觉得我犯了很大的错误。华  丽浮夸得失当的文体本身对于小说是一种很大的损害。铺陈本  身对于叙述的进程并不那么有益处。我对这部小说的某些地方  进行了修改,而对其他地方无能为力。我曾经想过将错就错,用绵密而自闭的语境将这个故事讲述完毕,但是那似乎出于我能力之外。换言之,这部我本来想勾勒出戏剧或者诗歌风貌的小说,最后并没有如我想像中那样焕发出宏大而富有质感的壮丽风采。或者只能说,在现阶段,对于我而言,只能力尽于此。

4

《俄底浦斯王》作为索福克勒斯最负盛名的戏剧,一直被认 为是最能够体现古希腊悲剧本质的作品。按照我个人的阅读理解,古希腊具有象征意义的著名悲剧,如《普罗米修斯》、《俄 底浦斯王》等,都具有一个鲜明的特征:造成悲剧的因素并非 个人的主观错误或者客观情况的干扰,而是天命的不公。《普罗米修斯》中作为天神的宙斯暴虐而昏庸,造成了崇高的悲剧。《俄底浦斯王》则完全受制于残酷的命运,无论如何挣扎,却还是陷入了命运的泥淖。在这些故事中,主角的崇高伟大与命运 (或命运操纵者)的残忍与恶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更广义 的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使得希腊悲剧拥有了直指命运以及人 类宿命本身的崇高性。从这个角度而言,莎士比亚的《麦克白》 显然具有了某些古希腊悲剧的影子。而《李尔王》与《奥塞罗》 则更偏重于个人的错误与性格的缺陷等。

《朝丝暮雪》中的这个男主角,这个没有确定的姓氏的人, 是我想像中的俄底浦斯。我希望能陈述的故事,是他始终受制 于命运之中,直到最后失去一切。无论是对母亲的畸形感情,对 自身漂泊的无奈,对王朝更替的消极抵抗,还是最后对命运的 黯然接受。这个人物本身几无任何分量,轻如羽毛。他对于更 宏大更深重的悲剧与无奈没有决定能力,亦无任何的干涉能力。 在我最初的构想中,这种轻与重的对比应该能产生悲剧效果。对于风尘三侠,我的叙述显然违背了《太平广记》等古典 著作的记录。这三个人物作为游侠的传说,与正史并无多大关 系。所以我关于他们三个人的描述,也是类似于玩笑了。李靖 死于贞观二十三年,亡年七十九岁。由此推算,他在玄武门{ 变那一年应当是五十五岁,显然和我小说里描述的方当青壮土 大相径庭。

5  在这部小说去年1 2月的初稿里,第一章即是《长安》。名 叙述故事之前,我用了大约一万字铺陈长安城的风景。现在匡 头看,那段对长安城的描写具有极大的非现实性。我必须说咧 的是,在这部小说中,关于长安城风景的所有描写,都是毫另 历史根据的胡言乱语,出自于私人的想像,而非典籍的记载。我想像中的长安城在最初浮华的隋朝年代,应当具有华丽、婉约轻逸的风貌,而在李世民的唐朝,则相对整肃与庄严。在我写这部小说的后期,城市与背景的变迁取代了宿命的情节,成为了小说的主题。城市之外,语言、记忆、意识与宿命的感情,这些虚无缥缈的轻若无物的东西,是我陈述的核心。我更愿意我的陈述被当作一台布景虚幻的皮影戏来阅读,因其伪装的华丽而被人哂笑其浅薄,于是我可以避免被识破我写作时的尴尬。关于城市的变迁,我所知道的是两个例子。曾经昌盛宏大 的渤海城是毁灭于一场大火,而亚平宁的庞贝城则毁于火山爆 发。自然力是无与伦比的,它可以迅疾毁灭一座城市。但是在 大多数时候,改变一个城市、一个国度或者一个时代风貌的,是 更伟大的人和更伟大的王权。在那些更伟大的意志之下,无论 我们对什么东西有所留恋,都不免被灰飞烟灭,转瞬即逝。一 如靡菲斯特勾引浮士德的那一幕幻境。浮士德所有的要求,不过是大呼一声:"你好美啊,请你停留。"而我们身边的一切无非在一去杳然,在王权与许多伟大者的意志之下流逝。如果套用李元吉的话,就是"逝者如斯"。

6

我一直以为中国历史上最好的三部书是《史记》、《李太白 集》以及《红楼梦》。我读李白时的感触大多数时候是惊讶,惊 讶于汉语竟然能够被运用到如此堂皇倜傥的地步。他的大多数 诗,都是让人看了开头便难以置信还能接下文的。比如他的《远 别离》、《公无渡河》等不朽之作。而最令我惊讶的,便是那曲《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个开头,在我读过的诗歌中,我以为惟有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头两句可与之比拟。然而让这个浪漫主义的大史诗者 这样奔放如歌哭的,却是排解不尽的哀愁。朝如青丝暮成雪,所 谓的红颜弹指刹那芳华,其悲凉不过如此。我取李白的诗作为 这部小说的名字,自觉有亵渎之嫌。然而"朝如青丝暮成雪"这 样悲凉的意象令我如此爱不释手而又无法复制。 2 O O 4年夏天的大多数时间我在看电影和读书,并且为开学的课业烦恼。而世界仿佛在风驰电掣地变化。作为我自己,和 这部小说的男主角一样,殊乏应变之才。想来想去,也许惟有 不断地阅读和练习才是我惟一能够做的。令我灰心的是我依然 没有写出令我自己觉得好的小说来,差可告慰的是,我觉得自己好像又比以前有所进步。这说明虽然前途渺茫,至少前进的 路程不是那么消极。

7

最后要说的是感谢。在写这部小说的过程中,除却阅读之外,许多朋友给予了我很多帮助。但我最需要感谢的,是孙健敏老师。在去年9月我刚开始对这部小说有一个模糊概念之时, 他对于我的一些评价和对小说文体、语言的一些谈论,使我对写作这个文本产生了兴趣和信心。惭愧的是,在最后成品的时 候,我觉得这部小说与他所希望我达到的方向或水准大相径庭。 所以我并不敢就此说这部小说与他有什么关系。但若没有孙老 师,这部小说显然不大可能存在于世上。我需要做的是做第二 次感谢,并且继续阅读,以及练习。

书评(媒体评论)

《朝丝暮雪》的故事缠绵悱恻,叙事清丽飘逸,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散文化的语言,华丽中不失质朴.凝重中又见轻盈,描写长安皇城的繁荣与辉煌,泼墨如水,用笔如椽;状写未央小镇的宁静与古朴,如锥画沙,具体而微,而且无论涉笔庙堂与村野,朦朦胧 胧的景致之中,自有一种亦浓亦淡的古韵和亦雅亦俗的民情。而对人物的情态、心态的描画,就更是有声有色,有板有眼,无端又无常,无为又无奈,无畏又无聊,无形又无余,诸般情境与心境,都力透纸背,跃然纸上……作者深受古典文学影响又颇得现代文 学熏陶的文学造诣与语言功底,都可见一斑。                            --著名文艺评论家白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朝丝暮雪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佳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875341
开本 32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3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