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徽派版画(精)/徽州文化全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徽派版画是徽州文化艺术发展的产物,是在徽州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由徽州画家、刻工、印刷人员及书坊主持人共同努力,经过较长时期的实践,创研出来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本书通过对这一艺术种类的研究和探求,既具有史料价值,又具有极高的艺术品味和欣赏性,可以更好地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目录

总序

引 言

第一章 徽派版画概述

 第一节 徽派版画及研究现状

一 中国版画发展概况与论著

二 徽派版画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徽派版画形成的自然条件与社会因素

一 徽派版画形成的自然环境

二 经济与物质基础

三 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刊刻书画业 

四 理学与封建宗法制盛行,编修方志宗谱蔚然成风

五 徽州民俗为徽派版画提供表现内容与形式

六 徽学中其他姐妹艺术之间相互影响 

 第三节 徽派版画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 宋元时期 

二 明初至隆庆时期

三 明万历至崇祯时期 

四 清初至道光时期

五 清道光至民国时期

 第四节 徽派版画与徽州方志、族谱

一 徽州方志、族谱中的版画精品

二 徽州方志中版画风景图的真实性与艺术性

三 徽派版画在方志、族谱方面的存目

第二章 书画刻坊与出版家

 第一节 明代为徽派版画做出贡献的书坊与出版家

一 吴姓主要书画刻坊与主持人

二 程氏主要书画刻坊与主持人

三 汪氏主要书画刻坊与书坊主

四 黄氏主要书画刻坊与书坊主

五 胡文焕文会堂

六 徽州其他姓氏刻书画业

 第二节 清代徽州有影响的书画刻坊与坊主

一 鲍氏主要书画刻坊与坊主

二 飞鸿堂主汪启淑

三 小玲珑山馆主马日瑁

四 徐赞侯水竹居

五 郑思鸣奎璧斋

六 潭渡、虬村黄氏书画坊主

 第三节 徽州刻书画业的几种类型

一 由刻工上升为书坊业主

二 运用余资设书坊刻书藏书 

三 “贾而好儒”的儒士

四 设书坊刻书画作商业广告

第三章 为徽派版画作图稿的主要画家

 第一节 明代为版画作图稿的主要画家

一 徽州籍画家

二 外籍画家

 第二节 清代为版画作图稿的主要画家

一 徽州籍画家

二 外籍画家

 第三节 明清时期为徽派版画作图稿的其他画家

第四章 徽派版画主要刻工

 第一节 黄氏家族刻工及其所刻部分书目

 第二节 汤氏家族刻工及其所刻部分书目

 第三节 仇氏家族刻工及其所刻部分书目

 第四节 汪氏家族刻工及其所刻部分书目

 第五节 刘氏家族刻工及其所刻部分书目

 第六节 徽州籍其他姓氏刻工及所刻部分书目

第五章 徽派版画的形式与技法

 第一节 徽派版画的题材范畴

 第二节 徽派版画的刻工技法

 第三节 徽派版画的艺术特色

一 徽派版画具有浓郁的地方性

二 徽派版画精工细腻的线刻技艺及其影响

三 徽派版画绘、刻、印三者的高度结合

 第四节 徽派版画在中国版画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一 徽派版画刻工在本土与外埠所刻的代表作品

二 徽派版画彩色套印和拱花技艺把印刷术提高到

一 个新的水平

第六章 徽商中两大出版家——汪廷讷与胡正言对徽派版画的贡献

 第一节 环翠堂主汪廷讷

一 汪廷讷其人

二 《环翠堂园景图》说

三 《环翠堂园景图》原址考

 第二节 十竹斋主人胡正言

一 胡正言生平

二 《十竹斋书画谱》与《十竹斋笺谱》

三 胡正言艺术追求的执著精神

第七章 徽派版画主要代表作品

 第一节 文学艺术作品插图

一 小说类

二 词曲类

三 传奇(记)类

四 杂剧(记)类

五 楚辞与诗词类

六 儒家、兵家、山川记类

 第二节 书画图谱

一 木版图画类

二 图谱册类

 第三节 徽墨图谱

一 明代墨谱

二 清代墨谱

 第四节 徽州民间木版画

一 民间宗教木版画

二 木版年画

三 鸳鸯礼书

四 红纸包(钱袋)

第八章 徽派版画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节 徽派版画对祖国文化的贡献

 第二节 如何继承徽派版画传统

 第三节 徽派版画艺术生命永恒性

一 徽派版画艺术制作的群体精神

二 数代人追求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

三 刻工与画家的密切合作

《徽州文化全书》后记

试读章节

六 徽学中其他姐妹艺术之间相互影响

徽派版画的崛起,是徽州刻工、画家与书坊主持人密切合作,经过长期以至数代人的承袭、不间断的劳动结晶。然而任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不是孤立地存在,形成这种地方性甚浓的徽派版画,除与本土地理环境。、物质基础有关外,还与人的思想境界、知识范畴、艺术修养以及与徽州其他各姐妹艺术包括民间工艺的相互影响不无关系。

徽州各类人才层出不穷,闪烁着灿烂而绚丽的光环。在文化的土层宝藏中,徽州文学诗歌方面也是星光闪烁,其作品为徽派版画的绘刻对象。其实皇皇巨制的经史子集都是徽派版画表现所涉及的范畴,比如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算法统宗》万历刊本,除珠算演示这样抽象文字外,还配有《程大位肖像》、《师生问难图》、《龙马负图》等插图。尤其是明代流行的通俗小说、戏曲唱本和杂记(剧)等,更是普遍采用绣像插图,徽派刻工显示出强劲的刀笔风采。汪道昆、汪廷讷是学者、戏剧家,其本人虽不善绘画,也未见史料记载参与镌刻,然而他们对徽派版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汪道昆的《大雅堂杂记》与附刻本《四声猿》,汪廷讷的《环翠堂乐府》、《人镜阳秋》、《环翠堂园景图》、《坐隐先生精订捷径棋谱》等著作中的插图,都是徽派版画上乘代表作。

徽派版画与徽派盆景之间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且互有吸取。徽派盆景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它崇尚自然创作方法,这也是徽州文艺家们艺术生涯中源于造化的准则,而徽州书画家们的美学观念又是对徽派盆景进行艺术评赏的重要标准。徽州籍画家程庭鹭著《练江画征录》评述盆景制作技艺:“从画意剪裁小树,供盆盎之玩,今论栽者必以吾邑为最”徽派盆景既有文学性的构思和意境,又有雕塑式的造型、绘画艺术的技巧,同时又具有建筑和音乐的空间和时间特点。盆景艺术受到中国画论的强烈影响,因而有“山水写意派园林”之誉。它是一幅立体的、能随着季节变化的画,也是一首无声的、充满盎然生气的诗。徽派盆景主要是树桩造型,其品种有梅桩、罗汉松、紫薇、榆木、南天竺、柏、黄山松等,讲究苍古、奇特、刚劲,桩头大而奇,形态盘曲古朴,重视主干造型而不追求侧枝变化。游龙式的梅桩是徽派盆景的代表式样。徽派版画有很多徽派盆景扭转式、游龙式、疙瘩式、悬崖式的韵味;徽派版画与徽派盆景互相吸取丰富的营养,徽派盆景不仅是徽派版画作品中的点缀品,且在各类插图作品尤其是在画谱中成了应物象形的蓝本。比如胡正言的《十竹斋笺谱》中许多图形即以其家藏各种鼎彝八宝博古和古玩作范本,其中不少是胡家盆景作构图入画刊刻的。P23-24

序言

徽派版画是徽州文化艺术发展的产物,是在徽州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由徽州画家、刻工、印刷人员及书坊主持人共同努力,经过较长时期的实践,创研出来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徽派版画起源于中唐,成长于宋元时期,明代初年初具规模而渐至成熟,期间涌现了大批精品名作,成长了大批著名画家和刻工。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徽州刻工不少人走出本土,去金陵、武林、吴兴以至北京等地谋求发展。同时也把徽派雕刻书、画的风格带到各地,并成为那里刊刻书画业的中坚力量,影响一方。所以版画中的徽派后来也就不仅仅局限在本土了,但仍具有独特的地方性特色,表现出鲜明时代感的艺术风格。徽派版画在结构上是以单线为主来叙事铺陈,重视诗情画意,构图充实饱满,以景抒情,设境立意,注重装饰效果,笔笔交代清楚,刀刻丝毫不苟。无论描绘山光水色的风景或绣像人物,都能细若毫发,拙如画沙。不论是写实的、寓意的、象征的或程式化的、类型化的处理,无不注意线条的运用。它以精丽、生动、明快的格调和朴厚道劲的风格著称。徽派版画的刻工很注重刀法的运用,他们根据画稿表达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刀法,如雕刻山石、树木运用遒劲的涩刀,凝顿钩斫,刀锋浑沦,给人以粗犷沉雄、苍劲古拙的感觉;刻人物、楼阁、行云、流水则用轻捷的切刀,运转流畅,刀锋爽利,给人细腻明快、挺劲秀丽的印象。两种刻线的巧妙结合,画面空间感加强,富有层次变化,所谓刻工的要“刀头具眼,指节灵通”和“以刀代笔”,就是指的这些。只有刻、画者情意交融,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正如郑振铎先生在《中国版画史图录》一书里评论:“凡镌雅秀丽或奔放雄迈的画幅,一入黄氏①之手,胥能阐工尽巧以赴之,不损画家之神意。”又说:“点粒不苟,精工之至,即一衣褶,亦穷工极巧,然富丽中仍不失潇洒之气韵。”我以为徽派版画的细密纤巧,富丽精工,典雅静穆,有文人书卷气,也有民间稚拙味,可以作文人的案头读物,也可以为村妇、书僮所理解的雅俗共赏品。正因为他们的艺术技巧高超,表现力超群,深为广大读者喜爱,为书坊主所青睐,因而其中有部分刻工受聘并-侨居他乡,在外地依旧从事刻书、画事业,甚至和那里的画家、印刷人相结合。但他只要仍保留着徽州刻书、画业的传统风格和方法,就依然属于徽派,即使是在那里培养的弟子不是徽籍人士,依旧使用徽州技艺表现出传统的徽派风格,那也应该是徽派。就算是徽籍人在外地研究版画刻书印刷业,并在徽派的基础上吸收、融会外地技艺,变革、创新,应被视为徽派版画在发展和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如若是属原师承徽派,后又一变徽派风貌,且又都是外籍在外地的刻工,或是徽籍人较长期生活在外地,以至其后裔刻工者,那当然另作别论,或只能视为他们源于徽派。

徽派版画也不是僵死的东西,风格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多样化的,作者的个性、生活经验、社会阅历、所见所闻及所感受的情况不一,其作品的风格就不可能是一样的。如渐江和查士标同为新安画派,他俩作品风格不完全一样;都属徽派版画,黄伯符刻《大雅堂杂记》和黄应光刻《李卓吾先生批评琵琶记》的刀法风格也不完全一致,他们有共性亦有个性,有联系也有发展。再如徽州十竹斋主人、诗人、书画家、篆刻家胡正言和徽州刻工汪楷等所研制出来的版画中馒版、拱花印刷术,就是在徽派版画的基础上吸收当时金陵一带其他刻书家和民间艺人的长处,综合并首先系统、完整地刊行的。

对于徽派版画,既不能只看是不是在徽州或是由徽州人制作的,也不能认为都是木刻版印刷的版画。历史上各个时期和各地方版画只要能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你一定能分辨出它们的风格不同,一定能看出徽派版画的独特之处。我国版画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的,所积累的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同样,徽派版画的前辈们所创研出来的技艺,也是我们祖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继承传统,学习先贤们的艺术处理技法,当然是各取所需,因人而异。学习它,首先要认识它,找出它的规律、辨别其特征。总不能不顾风格、特征地把北大荒的版画列入徽派之中吧,尽管其中也有安徽人的创作。山西人、现代版画家师松龄,长期在安徽从事版画事业,并很重视研究徽派,继承徽派传统,他创作的《黄山劲松》、《苍松劲舞》、《天都峰》以及近年来制作一套以黄山为题材的邮票小型张等作品,就是对徽派版画的继承和发展。著名版画家李桦曾评论说:“师松龄的木刻具有黄氏徽派的精巧,而辅之以用圆口刀刻出的浑厚味,它基本上运用传统木刻以阳刻为主的利落线条,而杂以阴刻的局部刻划;又保存传统国画的突出主体形象的构图,而以适当的背景和淡彩渲染,于是画面更觉丰富而含有韵味,发挥现代木刻的创造性,克服古代木刻的复制性,赋予版画以创作的自由,这就是师松龄新徽派版画的新成就了。”④总之一,是不是徽派要通过比较,算不算徽派,我以为无关紧要,关键是如何把传统技巧吸收并在这个基础上去创新。谁能在徽派版画的基础上创新,创造出大家和历史承认的新派来,谁就有成效,谁就是最好的继承传统。最初创作版画的先贤们就是在吸收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成功地创造出了“徽派版画”。

本书收录明清徽派版画作品彩色版与黑白版一百余幅。皆宋、元、明、清四朝著名的杂剧、传奇、戏曲、说唱、小说、传记、诗词插图,方志风景画、画谱、课徒稿、民间组画、木版年画、独幅画及纸马等。从时间上看,有宋王黼编撰,明丁南羽、吴廷羽画,黄德时刻的《泊如斋重修宣和博古图缘》;传为宋李公麟画的《泊如斋重修考古图》,明初《口武威石氏源流世家朝代忠良报功图》至清道光十二年(1832)《虬川黄氏重修宗谱》图等。从刻工分布情况看,有歙县虬川黄、仇、项、张、洪、郑、鲍、程、吴氏等,旌德乔亭的刘氏、朱旺村的朱氏、汤村的汤氏、俞村的鲍氏,该县的版书村即当年的刻工世家村以及休宁汪、刘、胡氏,婺源的叶、詹氏等。从图式上看,由明以前早期的上图下文式为主,逐渐发展成明以后的独幅单页式、两页式或多页连式,刻风工丽纤细,刻技日臻纯熟,有的达到了穷工极巧、精细莫可名状程度,如《南琵琶记》、《北西厢记》、《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白岳凝烟》、《人镜阳秋》、《大雅堂杂记》、《闺范》、《状元图考》、《古歙山川图》、《太平山水图》等。各图刻技精湛,细致至极,线条刚中带柔,其点皴、图案树石、屋舍无不精工入微,雕斫一如绘事中的工笔。黄应组刻的《坐隐先生精订捷径棋谱》、《环翠堂乐府》是精心佳制;黄应瑞、黄应泰等刻的《状元图考》,黄君倩刻的《彩笔情辞》、《西厢五本》,丁云鹏画、黄氏族人刻的《观音菩萨三十二相大悲心忏》等均属精品。尤其是黄应澄绘,黄应瑞、黄应淳等刻《闺范》;张梦徵绘,黄一彬、黄桂芳等刻《青楼韵语》;黄一凤、黄一楷、黄一彬、黄叔吉合刻《新刻吴越春秋乐府》;汪成甫、洪国良、项南洲同刻《白雪斋选订乐府吴骚合编》;钱贡画,黄应组刻《环翠堂园景图》以及《程氏墨苑》、《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等,无愧是百花园中的奇葩,构思的巧妙、造型的精美,可称徽派版画作品之上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印刷技术的进步,从铅与火的时代到现在光与电的时代的变迁,徽派版画原创期作为交流的用途已经退出舞台,但徽派版画精工的技艺、精美的艺术性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下来,既具有史料价值,又具有极高的艺术品味和欣赏性。通过对这一艺术种类的研究和探求,可以更好地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也是本书的宗旨所在。

后记

时光荏苒,历时6载,20卷鸿篇巨制《徽州文化全书》终于面世了,我们感到如释重负。

众所周知,徽州文化底蕴深厚。早在上个世纪初,不少中外学者便将探究的目光投向了这片沃土。随着20世纪50年代大量徽州文书的发现,“徽学”的地位渐为学界所认识,特别是进入80年代后,徽学研究呈现可喜的局面。但总体而言,这些研究仍是分散的,尚没有整体性系统化的研究成果。

有鉴于此,安徽省委宣传部和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决定编撰《徽州文化全书》,作为安徽省“九五”期间社科研究的重大项目和一项跨世纪学术文化建设工程。这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打好“徽”字牌,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举措。为此,专门成立了《全书》编撰出版工作委员会,由时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卢家丰同志担任主任;由时任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苹,时任安徽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康盛,时任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余焰炉担任副主任;成员由省直有关单位和部分高校负责人担任。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学术顾问和各卷作者,进行集体研究和攻关。该书于1998年初酝酿,1999年经全国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审批立项。6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支持和全国社科规划办的指导下,编委会精心组织,经项目规划、实地调研、资料搜集、书稿写作、研讨修改和编撰出版等阶段,先后召开5次大型编撰会议,在数十位作者、学术顾问、各卷责任编辑和编委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这项集全国徽学研究专家和组织者集体智慧的浩繁学术工程终于完成了。

6年多来,数十位徽学专家学者为本书的编撰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们为弘扬徽州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本书学术顾问学问精深,知识渊博,视野宏阔,在该书的组织、编撰、审稿中倾尽心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本书出版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此,我们对编撰期间不幸辞世的张海鹏、汪世清两位学术顾问深表哀悼。各卷责任编辑以严谨的态度,对书稿进行了认真审编。本书编撰出版得到了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省档案局、省社科规划办、黄山市人民政府及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良好襄助,付梓之际,谨致谢忱。

学无止境。《徽州文化全书》所涉及的内容是有限的,因此,《徽州文化全书》的“全”也是相对的,它的编撰完成也只是徽州文化研究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本书是空前的,但不是绝后的。徽州文化的研究必将在此基础上不断向更宽、更深领域拓展。囿于编者的水平,篇幅如此巨大的学术著作定有不少疏漏、谬误之处,敬祈批评指正。

《徽州文化全书》编撰出版工作委员会

2004年10月9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徽派版画(精)/徽州文化全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国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2025939
开本 16开
页数 30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51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6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09.2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6
175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5: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