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审计理论与案例/审计与内部控制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强调对审计理论的建立和运用,重视对审计学科发展状况的关注和思考;探索审计职业发展的历史规律,解剖国内的审计实务和国情,紧盯英美发达国家和国际业界的动向,直面和探讨审计的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阐释常规的审计程序、规范,总结优秀的审计经验、技巧,传输最新的审计理念。全书在结构、内容上力求创新,试图还审计以逻辑和语言见长的原貌。本书是审计从业人员系统学习和掌握审计理论、透视审计职业和解剖审计案例的重要学习用书。

序言

   本书目标定位

第一,本书论述的重心,在于审计理论。一个学科领域包括实际现象(实践、事实等)和基础理论两部分组成,但审计职业重实务、轻理论的实用主义倾向由来已久。审计并非完全是实务性那么简单,审计职业也并不能主要依靠审计实务就能保持和提高社会地位,相反正是大量的与审计失败相联系的糟糕的审计实务,极大地损害了审计职业的形象。我们知道,理论是一系列思想的体系,或者说是在人们认可的结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用于解释一组事实或现象的命题。也可以认为,理论旨在说明在一个学科领域中观察到的事实的一般规则和原则,或引起这些事实的原因。因而,解决实际问题的唯一的积极的办法,就是建立和运用理论(Mautz & Sharaf,1961)。同时,如果没有系统理论的支撑,也难以想象审计还能够进入科学的殿堂和被认为是一门有学问的职业。

第二,本书从集合科学和应用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审计,试图将审计研究纳入复合型和应用型的轨道。审计最初曾以会计的一部分而存在,即便到现在审计与会计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客观上形成了传统认识的一个重大误区,即把审计学看作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培养出来的审计人才,实质上仍然是会计人才,只不过技能更为纯熟和突出,与真正意义上的审计人才相去甚远。实际上,审计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把审计学看作是一门集合科学更为恰当。它从其他领域引入的东西甚至超过了从会计中吸收的东西,例如,审计的主要根源在于逻辑学,证据的性质、审计意见的形成依赖于认识理论;测试和抽样以概率论和数学为基础;公允表达援用了会计原则、财务分析和沟通理论;应有的审计关注体现了道德和法律的关系(Mautz & Sharaf,1961)。同时,审计相当重视理论运用于实践,对社会经济生活能够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因而又是一门应用科学。特别是在美国的安然公司和我国的银广夏公司的典型审计失败之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国际趋势。与之相适应,审计需要着眼于建立全面的经营知识决策框架和合理利用舞弊理论,将审计学、系统理论和经营战略结合起来,充分关注企业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战略、流程、经营、筹资、投资和持续改进情况,以及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和监管环境。

第三,本书注重全面的职业研究,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国家审计职业和内部审计职业。审计有着深刻的职业内涵,职业特征鲜明,职业要求非常特殊,绝不是简单的手艺,更不是掌握简单的查账技术就能胜任的。如果我们要为社会的未来利益而维持独立审计职业,那么,就必须以大众最佳利益为重的原则来解决问题。假如我们习惯性地带上其他偏见来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就即刻放弃了拥有职业地位的权利,并注定了这种职业的厄运(Maulz & Sharaf,1961)。从事审计职业,就要富于为公众服务的精神,把审计作为一门有学问、有道德、有责任的艺术来追求。即使这种追求是一种谋生手段,但其本质仍然是一种公共服务。知识密集、业务协作、责任重大,而风险却无时不在,是审计职业鲜明的特征。这又决定了对审计职业的特殊要求:要以操守为重、诚信为本,把独立性视为灵魂和最珍贵的美德,强调知识、经验、风险意识和责任感,重视业务判断、合作、协调和沟通能力,珍惜职业形象和声誉。不能深刻理解审计的职业内涵,就无法胜任审计实践和审计研究工作。

第四,本书重视方法论的传授和引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审计技术方法对于审计实践成功和正确理解审计实践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每一学科都发展了其特有的学科态度和业务程序,我们不仅对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感兴趣,而且对审计人员的态度问题也感兴趣(Maulz & Sharaf,1961)。另一方面,审计研究方法是否适当、科学,直接影响着审计研究的质量和效果,是促进或制约审计研究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诚如巴甫洛夫所说,“初期研究的障碍,乃在于缺乏研究法。无怪乎人们常说,科学是随着研究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研究法每前进一步,我们就更提高一步,随之在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着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前景。因此,我们头等重要的大事乃是制定研究方法。”

   本书逻辑结构

审计本身是一个逻辑系统,有内在的理论结构。审计理论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中,统一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审计环境中。审计内环境决定着审计本质,审计外环境和审计本质共同决定着审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即审计目标。为了实现审计目标,需要深刻认识审计假设(前提),持有正确的审计观念,将一定的审计目标、假设和观念形成审计规范。在审计规范约束下,选择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形成恰当的审计报告(意见)。而社会公众对审计是否发现并报告重大错报漏报、舞弊和非法行为,即是否达成审计目标的关注,又带来审计质量的评判与在此基础上的审计责任追究问题,并通过审计案例的形式反馈到审计环境中。因而,本书在遵循审计的逻辑性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按照以上理论框架来组织,如图0—1所示。

第一章总揽全篇,阐明审计学科地位和审计理论结构,随后各章则在体现审计学科特征的基础,围绕审计理论结构来展开:第二、三、四章从审计职业的角度研究审计环境;第五章研究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和审计假设等基本理论,第六章研究审计观念;第七章研究审计规范;第八章研究审计方法;第九章研究现代审计方法的支柱——内部控制;第十章研究审计报告;第十一章研究审计质量和审计责任;第十二章研究审计案例。本书的具体研究内容,如表0-1所示。

本书由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与财务研究院专攻审计理论的管理学(会计学)博士、中国注册会计师刘华编著,在结构、内容上力求创新,试图还审计以逻辑和语言见长的原貌。本书强调对审计理论的建立和运用,重视对审计学科发展状况的关注和思考;探索审计职业发展的历史规律,解剖国内的审计实务和国情,紧盯英美发达国家和国际业界的动向,直面和探讨审计的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阐释常规的审计程序、规范,总结优秀的审计经验、技巧,传输最新的审计理念。本书是审计从业人员系统学习和掌握审计理论、透视审计职业和解剖审计案例的重要学习用书。由于本书是突破传统审计学科知识框架的第一步尝试,再加上时间仓促和作者的水平有限,恳请从事审计理论研究、审计实务、审计教学的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审计理论与案例/审计与内部控制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043617
开本 16开
页数 3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5
出版时间 2005-03-01
首版时间 2005-03-01
印刷时间 200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39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1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4 8: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