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以其深厚的日文根底和丰富的中国古代与中世思想史的基础深入到许多著名的相关原著中,并参考大量中日文献,探索了本体诠释学在一个族群或一个传统的思想与文化转向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具有的地位。在书中,我们可以更进一步从日本古学的发生和中国先秦儒家与法家的发展方面分析与彰显本体意识典范的转化、结构与重建同时在方法学与本体学上极大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分析与彰显基于本体典范的诠释与对新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进行思想的整合与建立新的本体典范时代的重要性。
图书 | 本体的解构与重建--对日本思想史的新诠释/本体与诠释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以其深厚的日文根底和丰富的中国古代与中世思想史的基础深入到许多著名的相关原著中,并参考大量中日文献,探索了本体诠释学在一个族群或一个传统的思想与文化转向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具有的地位。在书中,我们可以更进一步从日本古学的发生和中国先秦儒家与法家的发展方面分析与彰显本体意识典范的转化、结构与重建同时在方法学与本体学上极大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分析与彰显基于本体典范的诠释与对新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进行思想的整合与建立新的本体典范时代的重要性。 目录 序一成中英 1 序二 本体的解构与重建 ——对徂徕学的一个解析 韩东育 3 上编近世·近代
本体诠释学的本体结构与诠释结构:兼论当代中国哲学的诠释思维结构后现代性(解构 本体)与后后现代性(重构本体) 成中英 3 本体诠释与创造历史:兼论日本近代思想的 内部变革 成中英 22 本体诠释学视野中的日本现代哲学史成中英 杨宏声 36 林罗山的孙吴兵法观——从与朱熹及南宋事功派相比较的观点出发 龚颖 41 中江藤树与“孝”的思想 吴光辉 68 熊泽蕃山的“时处位”思想 吴光辉 95 从善的确立形态看伊藤仁斋的“道” 黑住 真/著 韩宾娜/译122 徂徕学中“道”的形态 黑住 真/著 韩宾娜/译148 太宰春台的“人情物理”论与法家哲学的展开 韩东育 168 海保青陵与日本近世新法家 韩东育 201 徂徕学与儒法治世观 宋洪兵 259 日本近代史观对“仁”的次位安置 韩东育 287 下编现代·后现代 论“京都支那学”的开创者——狩野直喜的思想与性格 刘岳兵 319 “场所”:来自根本处的思索 藤田正胜/著 吴光辉/译331 西谷启治的“退步”思想——通过“虚无”至“绝对的此岸” 布瑞德·戴维斯/著 吴光辉/译347 丸山真男的思想世界 王前364 后现代语境中“思想性话语历史的固有秩序”——柄谷行人的书写语言批判的思想性 林少阳 384 附录 作(译)者简介42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本体的解构与重建--对日本思想史的新诠释/本体与诠释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成中英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81703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2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1 |
出版时间 | 2005-07-01 |
首版时间 | 2005-07-01 |
印刷时间 | 2005-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016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9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