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毛泽东与井冈山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历史上,从千古一帝秦始皇到汉高祖刘邦.从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到明太祖朱元璋.每一个开国皇帝都有一部谜一般的发迹起家的传奇故事,令世人惊叹,荡气回肠。 一代传人、旷世奇雄毛泽东是怎样崛起的呢?这似乎是一个“谜”。 欲知此谜,请看本书给您详尽而又深层地解读。让我们走进井冈山,走近毛泽东!

目录

引言毛泽东崛起之谜/1

第一章 引兵井岗(1927.8-1928.3)

“我要上山结义绿林朋友”/9

浏阳遇险 /14

秋暴揭竿而起/17

做“革命的山大王”/19

三湾改编 /23

古城决策/29

情溶“鸿门宴”/35

大汾遭袭/40

象山庵聚义/46

割据创业/52

坚苦垂范/57

改造袁、王部队/61

茶陵、遂川、宁冈一片红/67

竟成“民主人士”/75

第二章 浴血罗霄(1928.4-1928.12)

“没接到朱德,接到个萧克”/83

朱毛会师 /87

惊呼“吃饭大难”/97

答“红旗到底打得多久”/100

书生剑道 /104

古庵情缘/108

投身土地革命/115

打败江西“两只羊”/119

与“钦差大臣”的抗争/125

虎落平阳 /132

永新困敌/139

迎还红军大队/143

诗心勃发 /149

“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真是难得很”/156

建设巩固的军事根据地/163

重组前委/168

喜迎红五军上山 /173

第三章 下山出击(1929.1-1930.10)

“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183

湘赣敌军“会剿”/188

柏路定计:“围魏救赵”/191

“没有理由杀袁、王嘛”/195

率军出击赣南/199

“此是东井冈”/204

抵制中央“二月来信”错误指示 /210

理论创新:中国革命道路思想框架的形成/215

召开“二七”陂头会议/220

袁、王之死/225

坚信“边界红旗子不倒”/231

挥师吉安的重大胜利 /234

第四章 重上井冈(1949.10-1965.5)

情系江西红土地/243

从梅林之约到井冈寻故/246

夜宿茶陵/249

八角楼一瞥 /253

“这就是黄洋界”/259

下榻茨坪宾馆/262

黄昏漫步/267

畅谈井冈山斗争史/271

殷嘱“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276

“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井冈山”/279

点数井冈山战友/284

挥写《重上井冈山》/287

接见袁、王遗孀和当地干群/289

别了,井冈山! /294

后记 /299

试读章节

大地苍茫,阴霾满天。

武汉三镇素以“火炉”著称。自从蒋介石背叛革命、汪精卫“分共”以后,刀光剑影伴随着腥风血雨,阵阵热浪使人们在酷暑的窒息中简直透不过气来。

1927年8月7日这一天,在汉口三教街41号“怡和新房”公寓里,聚集着中国革命的一代精英!瞿秋白、张太雷、李维汉、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罗亦农、陈乔年、蔡和森、毛泽东、彭公达、王一飞、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共产国际代表罗米纳兹等21人在这里紧急聚会,商研对付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后的大政方针。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八七会议。

周恩来、李立三、彭湃、恽代英、谭平山、贺昌、张国焘等中央委员已先行到南昌组织八一起义去了,未能参加会议。

毛泽东参加了会议,在会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而且他是党的八七会议后第一个上山下乡的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八七会议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在罗米纳兹作了长篇报告,阐述了这次紧急会议所要解决的问题后,毛泽东首先发言。他经过“马日事变”后血与火的熏陶,显得越发刚毅、精瘦。外面烈日炎炎,会场赤潮澎湃。在凝重、闷热的气氛中,毛泽东慷慨陈词,说道:

“国际代表报告的全部是很重要的。第一,国民党问题在吾党是很长久的问题,直到现在还未解决。当时大家的根本观念都以为国民党是人家的,不知它是一架空房子等人去住。其后像新姑娘上花轿一样勉强挪到此空房子去了,但始终无当此房子主人的决心。我认为这是一大错误。直到现在,才改变了策略,使工农群众进国民党去当主人。”

毛泽东这番话,实际上是暗指陈独秀、张国焘过去把国民党看作是人家的,不懂得应让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加入国民党进而争取国民党领导权的错误,但是他没有点陈独秀等人的名。他接着说道:

“第二,农民问题。农民要革命,接近农民的党也要革命,但上层的党部则不同了。我曾将我的意见在湖南作了一个报告,同时向中央也作了一个报告,但此报告在湖南产生了影响,对中央则毫无影响。广大的党内党外的群众要革命,党的指导却不革命,实在有点反革命的嫌疑。我的意见向他们说不通,于是也就没有成立,于是党的意见跟着许克祥走了。”

毛泽东说到这里,像是自嘲地笑了笑,尔后,以敬佩、感激的眼光望着瞿秋白,瞿秋白会意地点了点头。毛泽东与瞿秋白两人间的默契,在座的不少同志都明白。那是3月间毛泽东在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地作了三十多天考察后,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湖南省委机关刊物《战士》周刊上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上登载了《考察报告》的前半部分,即被陈独秀、彭述之扣压未登完。当时在中央主管宣传工作的瞿秋白对毛泽东的这篇《考察报告》极为重视,即以《湖南农民革命》的书名,在我党主办的长江书局出版面世,并为此书写了序言,热情洋溢地推荐说:“中国农民要的是政权,是土地”,“中国的革命者个个都应当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和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一样”。

如今,毛泽东旧话重提,在座的精英们无不被这位带着浓重湖南话的高个子青年吸引住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断送在党内错误指导方针下,令人扼腕而叹啊!一时,一个个都热望着毛泽东,听他说下去。……P1-3

序言

毛泽东崛起之谜

                   

天下大山都有其自身的雄奇、壮美,可井冈山却别具风韵,内涵独特,凸现出一种特有的圣洁、庄严、崇高、伟岸!

人们不难知道,这是因为:

一代伟人毛泽东崛起的圣地在井冈山!

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伟大道路的起点在井冈山!

中国共产党一整套优良革命传统的源头在井冈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在井冈山!

井冈山是“天下第一山”(朱德语)o可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这座天山却被历史尘封了数千年而无人问津。

然而,井冈有幸。是毛泽东以超人的睿智和胆识,选择井冈山建立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才将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大山打造成世人敬仰的名山,吸引了一代代、一批批国内外的朝圣者。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是中国革命的摇蓝,是新中国的母腹。

毛泽东与井冈山有不解之缘。

毛泽东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闯始人。毛泽东在上山前,从一介书生渐变成职业革命家,政治上的头衔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但这时的他,还没有触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是大革命的惨败和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的重创,使他在睑象环生的绝境中。萌发和坚定了“上山与绿林交朋友”、做革命“山天王”的奇想。他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将“溃不成军”的起义部队引兵井冈,在井冈山安营扎寨,顽强拼搏,终于冲破四周白色恐怖的包围,成功地甸建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第一支工农红军,演绎出中国革命舞台上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

22年后,从井冈山到瑞金,从瑞金到延安,扶延安到北京,风云激荡,铁流纵横,毛泽东率领中国革命的精英和工农红军,从一个阴霾四起的十月走进一个金光灿烂的十月,迎来了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伟大眭利。

从此,雄伟的并冈山就和巍巍天安门连接在一起,井冈山的崎岖山路就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坦途连接在一起,井冈山人民就和中国革命的统帅、人民领袖毛泽东连接在一起!

其实,毛泽东当年在并冈山时就提出了,夺取“全国政权”的伟大构想。

有史为证: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写道:“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不但没有疑义,而且必然地要作为取得全国政权的许多力量中间的一个力量,……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着重号为引者所加)

多么远大的目光,多么深邃的思想!

可见,毛泽东是个革命家、军事家,又是个战略家、理论家。他在井冈山时期既有革命实践的伟大创新.又有理论上的伟大甸新,他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雄文,就构架出了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伟大道路的基本思想,堪称毛泽东思想的“基石”。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朱德、陈毅、彭德怀等),不仅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造就了一代人民共和国的治国精英,而且还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在血与火的搏击中。用鲜血和生命凝聚而成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血脉在2D世纪积淀、传承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和培育的宝贵精神财富。

井冈山精神内涵的核心和精髓,是解放思想,敢闯新路。

毛泽东在中国红军初创时期就敢于摆脱苏共“老子党”和苏俄模式的羁绊,甩掉共产国际和“左”倾教条的拐棍,独辟蹊径,开拓创薪.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并冈山道路,可谓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敢闯新路的伟大先驱和典范!

中共三代领导核心都十分关注井冈山。重视井冈山精神。

毛泽东在1965年5月重上井冈山时说:“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

邓小平在1972年11月察访井冈山时说:“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

江泽民在1989年10月视察井冈山时说:“中国革命的胜最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

同样,胡锦涛在1993年4月视察井冈山时叉强调说:“井冈山精神,是江西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也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

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井冈山的精魂,已铸就成我们的党魂、军魂、国魂和民族之魂。

山还是那道山,梁还是那道梁。

然而,自从毛泽东走进井冈山之后.井冈山已“旧貌变新颜”,虱处莺歌燕舞,山露芳华.在满山的“绿色”中.叉增添了鲜艳的“红色”,井冈山的“绿色世界”中,已耸起了一个“红色天地”。万千旅人,慕名而来,观光瞻仰.络绎不绝!

老革命家、碌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曾说过一句非常贴切的话:“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不错,井冈山确实显示了她“历史红.山林好”的神圣、美丽的独特魅力!

中国历史上,从千古一帝秦始皇到汉高祖刘邦.从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到明太祖朱元璋.每一个开国皇帝都有一部谜一般的发迹起家的传奇故事,令世人惊叹,荡气回肠。

一代传人、旷世奇雄毛泽东是怎样崛起的呢?这似乎是一个“谜”。

欲知此谜,请看本书给您详尽而又深层地解读。

让我们走进井冈山,走近毛泽东!

后记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天下第一山”(朱德语)。  毛泽东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从井冈山开始,武装打造了一个红彤彤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东方大国。经过76年的世纪风雨和战火的洗礼与淬砺,人们现在已越来越清晰地取得这样一种共识:

一代伟人毛泽东崛起的圣地在井冈山!

中国革命伟大道路的起点在井冈山!

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源头在井冈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在井冈山!

说是历史定位也好,理论概括也好,这四句话是我们20多年来潜心研究井冈山革命斗争史所取得的一种新的认识。作为一家之言,作为江西学者,当然祈盼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同,得到全国人民的首肯。  

本书的出版,将可以帮助您读懂井冈山,读懂井冈山时期的毛泽东,读懂一个伟大的开端!

有一位名人曾说:“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所以,到井冈山,既可以领略当年毛泽东和中国革命崛起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可以观赏井冈山美丽、奇异的江南名山风光,可谓一举两得呢!

本书是我们在1993年原著《喋血井冈山——毛泽东的崛起》一书的基础上,溶进十年后新的认识,浓缩、充实、删改修订而成的。这次修订,增添了50多幅珍贵的照片(大部分为历史照),以使读者在阅读中有亲临其境之感。这些照片均系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高耿文先生提供,有的照片是首次披露问世。“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的一组照片,都是当年新华社记者拍摄的,提供者不知记者的尊姓大名。本书第四章《重上井冈》参看了汪东兴同志回忆撰写的《汪东兴日记》。我们谨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亲爱的读者,请您举足来井冈山朝圣、观光吧!

井冈山的历史是红彤彤的;

井冈山的山水是碧绿绿的。

井冈扬臂邀请您!

赣水奔腾欢迎您!

让我们走进井冈山,走近毛泽东!

谨以此书献给毛泽东诞展110周年。

  作者

2003年2月28日于南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毛泽东与井冈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伯流//陈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028192
开本 32开
页数 3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3-11-01
首版时间 2003-11-01
印刷时间 200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A752
丛书名
印张 9.6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04
14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