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征缅歼敌亲历记(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征缅歼敌亲历记》是张业辉先生在晚年对自己作为中国远征军战车营一员,赴印度接受美军训练和赴缅抗日的那段历史的详细记录。书中所记皆为真人真事,因为战车营入缅参战人员不足一千,目前在世者更是寥寥无几。因此,该书所记对于了解战车营的组建、训练和赴缅参战的经历都是弥足珍贵的史料。特别是书中记述的一些重要战斗事件,不仅真实、具体,而且颇为生动、详实,可以补历史记载之不足。

内容推荐

张业辉著的《征缅歼敌亲历记》介绍:发生在七十多年前的那场中国军队走出国门、奔赴缅甸,为打通中缅通道而与日本鬼子浴血奋战的伟大战争,既有戴安澜将军的败退野人山、为国捐躯,也有中美联手痛歼日本王牌军队,用鲜血和生命铸就和守卫了中缅通道的非凡事迹。

目录

前言

 一、赴印度接受训练

 二、有关训练的情况

 三、二战局势和中国的抗日战场

 四、陈纳德将军痛击日军

 五、中国驻印军战车营赴缅参战情况

1.人员和装备

2.战车第一营主要人员和装备

3.战车第一营参战经过

 (1)面对凶恶之敌

 (2)坦克部队初征受挫

 (3)原始森林中苦战五昼夜

 (4)调用战车保养连

 (5)歼敌夺印

 六、尾声

 七、结束语

试读章节

一、赴印度接受训练

1943年我二十岁,正在湖南陆军机械化学校学习。当时的教育长是徐庭瑶。这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后期,即战略反攻阶段。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美国正式对日开战,中国战场牵制住了大批日军的主力部队,成为抗击日寇的主战场。中、美、英三国为了共同打击日寇,组成了抗日同盟军,主攻的矛头直指缅甸战场,以期尽快打通被日军切断的中缅通道,使得大批援华抗战物资能够及时输送到国内,支援各个战场的反攻;又可以大量歼灭侵缅日军,解放东南亚。为此,总统蒋介石号召全国十万青年踊跃参加抗战,同时命令湖南陆军机械化学校成立两个战车保养连,赴印度中部接受美军训练。时间是1943年的春季。

就这样从本校抽调了两个连的人,即由本校所属汽车修理厂、机器制造厂的实习技术人员二百多人组建而成,从中选拔两位懂技术的人员担任连长;又从学生中抽调六人,提前毕业,担任排长。我是六人中的一个。队伍组建好后准备出发,目的地是云南昆明。我们从驻地湖南的洪江步行,经安江到达芷江,进入贵州后,先来到了黄平,沿途有车就租车坐,没车租就步行。一到贵阳便到处都是山路,到达云南地界路才好点。就这样走走停停,用了约两个月的时间来到了云南的曲靖,改乘火车抵达昆明,等待飞机飞往印度。没等两天,我们就在巫家坝机场乘美军大型运输机飞往印度,途中翻过喜马拉雅山,幸运的是没有遇上日本零式战机的拦截,否则就回不来了。这样,我们顺利到达了印度的汀江机场。

印度属于热带气候,天气酷热,穿着衣服热得受不了,可光膀子也不行,经不起太阳晒,直到晚上太阳落山才好受一点。我们当晚就住在了机场的附近。盟军英国人送来了蚊帐、毛毯和衣服,我们住进了他们提供的帐篷。那儿蚊虫特别多,没有蚊帐可不行。晚饭是我们自己的炊事员煮的大米饭,外加英国人提供的大盒牛肉罐头。

第二天上午,我们乘坐火车往印度的中部出发,英国人送来了路上需要的给养品:牛肉罐头、压缩饼干和牛奶,没有饮用水。一直到了印度的第一大河——红河,横贯印度南北,比我国的长江还要宽广,我们改乘船前行,也不知道往哪儿开,也没有地图可看。反正有连长和翻译领着我们,只管跟着走就是了。船行了三日才上岸,有许多印度小孩围着我们看,并伸手要吃的,可他们说话我们听不懂,只知道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非常贫穷,没有工业,所以造不起桥,和旧中国差不多。

接着,我们又换乘火车到达了目的地——兰姆伽。这里是印度比哈尔邦兰溪县的一个小镇,在普通地图上是找不到这个地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俘虏营,用来关押意大利战俘。营区面积有五十多平方公里,区内建有二百多所大小房屋,可以容纳几万人。经过改造之后,营区又新建了几个训练场和打靶场。这里有纵横交错的公路相通,训练和生活设施很齐全,卫生条件也不错,是一个理想的训练场所。但我们刚到时,并无固定房屋可居,分给我们的驻地是一片约五万平方米的沙土荒地。于是我们就地搭建帐篷,并在四周挖了排水沟,防备下雨。印度人送来了木板床和毛毯,热带气候也不冷,冬天太阳晒着的时候还得穿背心呢。每人发了一双印度产的牛皮靴,走起路来吭吭直响。

兰姆伽的大街其实就挨着公路,大街上邮局和商店全有,我们平时和国内通信设有军用邮箱,根本不用去邮局。此外还有许多华侨商店,出售各种商品。有的还设有冷饮餐桌,卖刨冰和冰淇淋。我们每个人每月都有薪水:少尉军衔是九十卢比,上士班长是四十二卢比,中士是三十卢比,士兵只发六卢比。好在我们是为了抗日来这里接受训练的,不是为了挣钱来的,大家的想法是一致的。

我们一到印度,就看到到处都有大象。大象是有专人饲养的,都很驯服,帮助人们干活,能耕地、翻土、驮运东西,还能供人骑乘。我们天天和它们相见,也就习以为常了。再有就是猴子多。我们晚上睡下后,常常听到大树那边有呜叫声,不知是什么在叫,便开车去大树那边看。原来是森林那边有一大群猴子在喊叫,足有二百多只,有大有小,大的拉着小的,老的抱着幼的,它们在树上和地下又蹦又跳。我们把车灯关掉,它们就好了一点。后来相处得久了,有人夜里起来,看见有几只猴子溜进帐篷里来找吃的。我们想逮住它们玩玩,可它们十分灵活,根本就抓不住,只好作罢了。

印度的风俗人情很有趣。一般妇女在结婚之前在两眉之间点一红点以作标志。有钱人家的闺女在鼻子的左边镶嵌一两颗宝石以示美丽。早晨在村庄里上公共厕所时,不论男女老少都是右手提一铁罐头桶凉水带人厕所,那是解完手后清洗肛门用的,具体做法是右手提起铁罐头桶倒水,用左手清洗肛门,绝对不能互换,这是从小就要养成习惯的,不能有错。他们是不用手纸的。他们向别人递送或接受物品时,一定要用右手,不用左手,否则就是不礼貌。因为左手是用来洗肛门的。这是一个基本的礼节。P1-6

序言

父亲张业辉在他的晚年,曾将他早年赴印度学习和入缅参战的经历记录下来,交给我们保管。时间是2003年。两年后他便去世了。其实,我们对父亲早期的这些经历不怎么了解。一来是我们太粗心,每个人手边的工作还顾不过来,没有想起要了解这些。二来是父亲也从未和我们谈起过这个话题。在我们的印象里,他是一个寡言少语、不爱表达的人,似乎很少和孩子主动交谈。我们小的时候只有在礼拜天才能见到他回家休息,其余的时间他都在单位。所以我们都习惯了他不同我们说话。当然了,小孩子也不便打听大人的过去。但从小我们就知道父亲在国民党军队里做过事。这一点,不仅深刻影响了他本人和我们的家庭,也深刻影响了我们整个的青少年时代。只要是在国民党军队里做过事,不管你做的是什么事,就一定是罪孽深重的。这就是我们那个时代的认识。

正是由于这一点,我们没有必要问父亲,他也没有必要同我们讲了。只是听姥姥讲过,他(指父亲)年轻的时候可爱和人抬杠了,非和共产党的领导争论:我们年轻的时候上过战场和日本人真刀真枪地打过!为什么说我们不打日本!我根本没有和共军打过仗!但那个时候,共产党的宣传是,只要一提国军就是不打日本,只打共军,打日本是共军的事情。

他和领导抬杠发生在1950年底“镇反”时期,结果就是他被定为“现行反革命”关进了监狱,差点没被枪毙。我姥姥认为这是他抬杠的结果。当时年轻气盛只有二十几岁的父亲只是讲了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却锒铛入狱.被关了好几年才放出来。此后,他就完全变了,不但不敢和人抬杠,连说话都不大敢了,当然也不敢和我们讲述他的过去了。我们在新社会的教育下,也就相信父亲的过去是有罪的了,以致我们的整个青少年时代都是在这样令人十分压抑的背景下度过的。父亲的遭际就更可想而知了,先是出狱后被安置在团河农场劳动改造,“文革”爆发后又被轰出北京,发配到山西阳泉煤矿劳动改造。这一路下来,我们还敢问吗?别再找麻烦了!

时间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不但经济发展了,生活得到了改善,政治空气也渐渐松动了。父亲不仅从山西回到了北京,而且政府还承认了他的起义身份,最终办理了离休。他的精神状态也慢慢有所恢复,参加了黄埔同学会,同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老战友,甚至远在台湾的亲戚也联系上了。他们的话题除了怀旧,就是当年打日本的那些经历了。想象得出,这是他们心中的一个“症结”。而我们呢,在那个时候,要么刚刚从内蒙插队回北京,好不容易才找到工作;要么刚刚大学毕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总之,我们还没有想到去了解他的历史。

但是,随着电视机的出现和普及,我们发现晚上在一起看节目时,只要画面上出现打日本的场景,父亲便会老泪横流,泣不成声。我们还以为是人老变得脆弱了,也未深究。有时在一起聊天,我们会提及抗日名将戴安澜、孙立人、张治中及冯玉祥等人的名字,父亲一听就会热泪滚滚。由于他晚年得过脑梗,语言表达更成问题了。我们也就尽量不在他面前提这些人和事了。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开放,特别是大陆和台湾的密切接触,如何看待和评价国民党抗日的问题,便成为了一个焦点。因为历史事实俱在,特别是两岸大量亲身经历过抗战的老兵还健在,国家开始正视这一问题,逐步承认并肯定了抗战初期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是抗战主战场的事实和作用。看到这样的变化,父亲的内心一定是感慨万千。他知道向我们陈述那段经历有困难,便采取笔录的方式,抓紧时间,认真书写。他把这些记述交给我们,旨在让我们能了解他的过去,知道他确实亲身参与了那场伟大的战争,是对得起民族、对得起国家、更对得起我们这个家庭的。

就在2005年,我们国家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庆祝活动。在这次纪念活动中,父亲还得到了国家颁发给参加抗战的老兵的纪念勋章,这说明国家进一步肯定了他们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和重要贡献。父亲那颗多年备受压抑的心灵得到了抚慰。虽然在那年的10月他老人家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我们都相信搬掉了这块长期压在他心头的大石头,他是轻松上路的。

今年适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日子里,我们把父亲留给我们的记述整理出来,我们明白了父亲当年为什么一谈起那些人和事、一看到那些画面就会泪流满面;我们还在这些文字中清晰地看到当国家和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时,父亲和他们那一代青年学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毅然决然地奔赴战场,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和一腔热血同民族的敌人血战到底的光辉身影。

那场战争太残酷了,从父亲简单的记述中,我们都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同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同样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奔赴前线,同样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作殊死的搏斗,同样最后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本来他们同样都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他们这一部分人后来却活得十分委屈和压抑。不过,好在事实终将战胜欺骗。历史会记住他们的贡献。我们又记起了父亲在结尾时说的话:“我为自己年轻时所作出的选择无怨无悔。我为自己能亲身参与那场伟大的抗日战争而感到骄傲。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爱这个民族和国家!我为她们尽了力!”

我们也为父亲感到骄傲!

张伟林张世林张广林

2015年8月1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征缅歼敌亲历记(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业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031761
开本 32开
页数 7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5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192
CIP核字 2016054308
中图分类号 K265.210.6
丛书名
印张 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5
135
8
整理 张世林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9: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