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近代上海(都市社会与生活)/名家讲现代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近代上海都市的崛起是在什么文化背景下启动的?它营造的文化环境有哪些特征?对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提供了怎样的借鉴?

近代上海塑造了一个开放而充满创造力的近代城市形象。它历史性地站在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前沿,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提供了文化创新的宽阔视野,留下了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也为世界了解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开启了一扇不可忽略的窗口。

内容推荐

近代上海塑造了一个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近代城市形象,本书以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珍贵的历史图片,向读者讲述了清末民初老上海的都市风貌和社会历史变迁。从自来水、电灯、煤气、公共交通诸如此类的基础生活设施,到妇女时装、戏曲演出;从石库门的普通人家到被称为“纳税华人”的“成功人士”,再到租界的外国侨民,……在那些生动迷人的历史细节中,近代上海已经开始尽情展示自身的传奇魅力了。

目录

导言

第一讲 路、里、楼:租界商业空间的拓展

从街、弄到路

里的崛起

都市象征:高楼耸立

第二讲 远东国际性大都市的雏形

都市生活基础设施与生活环境

消防网络

公共卫生管理的起步 

强化治安 

社区差别 

第三讲 石库门与里弄居民

从华洋分居到华洋杂处 

石库门走向商品市场

里弄人家

房地产业主、二房东、三房客

第四讲 晚清公共租界的公共娱乐区

租界华人:从难民到居民 

近代城市公共场所的雏形与管理 

近代城市娱乐消费的摇篮

《上海新报》:信息消费的滋长

租界华人的观念变迁

第五讲 外滩与公园

金能亨的构想

座椅风波

从夷园到公园

游园券与公园规则

华洋分园的初试

警示木牌与华洋对话

公园之梦

第六讲 近代戏曲与都市居民

在昆曲流布区里

京昆较量:中西并用、弃雅趋俗

都市乡曲:沪剧、越剧

近代戏曲:市风与乡风的异趋

第七讲 清末女界与都市时尚女装

女性活动空间的拓展与“女界”的显现

女性消费的兴起

都市时尚女装与市场消费网

第八讲 离根——植根:都市人

从乡民到都市居民

都市家族

纳税华人

上海话

第九讲 袖珍国际都会里的侨民社区

日侨、俄侨、犹太人

外侨总会

附录近现代上海研究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晚清租界的火灾除少数发生在货船上外,绝大多数发生在民居、栈房。起火原因主要有蜡烛翻倒、厨房堆放柴草、烟囱火苗殃及房屋木梁、栈房存放易燃物品等。显然,要控制辖区的火灾,照明、燃料甚至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已是势在必行。

鉴于以上原因,公共租界工部局对成批兴建的商品房(石库门)加强了消防管理。在中式房屋的建筑规则中,已有如下规定:所有火墙应由砖结构或其他坚固不易燃的材料建造,用优质石灰、水泥牢固砌合,能完全切断火势;不得将木制栋梁、托梁、立柱用于建筑任何火墙;所有屋顶应覆盖瓦、金属轨条,或其他不易燃的材料;在任何中式建筑的街区、干草堆放地或距离马路200英尺以上的建筑,业主均应根据卫生委员会的要求,依工部局规定的规格装设水龙头,并使之与上海自来水公司的供水管相接等。在这一规则中,对中式民居建筑街区的通道、公共空间及燃料堆放等也作了统一的具体规定,这些措施为消防管理提供了严密的保障。

由于租界实施中西并行的建筑规则,建筑材料及建筑格局差别很大,给消防带来诸多不便。20世纪初,随着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引进,中西式房屋、西式房屋和中式房屋成为上海民用建筑的三大类别。中式房屋的火警,通常须用轻便伸缩梯、压力小的喷水龙头;西式房屋则必须用高伸缩梯、高压喷水龙头。遇到两类建筑毗邻相连时,上述消防设施就显得很不适应。也许这也是租界建筑分布逐渐呈现中西分离、自成群落的一个原因。

民初随着电话的推广,居民逐渐熟悉了一种便捷的报警手段。1917年火政处的年度报告曾提到,居民时常抱怨消防队未能及时赶到火灾现场,这是由于当时常用的报警方式是托人报告,而不是直接用电话报警。到1927年,电话报警已成为居民首选的报警手段。促使居民改变报警方式的另一因素与保险业有关。保单条款规定:倘火灾发生,投保的房产业主要尽力对付,措施之一即向火政处报警,否则,保险公司可认为未遵守条例规定,因而拒绝理赔。电话报警对有效控制火灾损失无疑是重要的手段,它与嘹望塔、消防水龙的设置及消防汽车、救火艇的配备,象征着都市消防的观念和便捷手段在上海已经建立。1920年代中期,居民们对消防汽车的疾驶而过已从原来的惊慌失措改变为习惯避让,消防车往返火灾现场的意外车祸发生率显著下降。1927年,火政处还配备了手提式无线电话机,以便于火灾现场的信息沟通。值得一提的是,火政处救火会的消防工作并不仅限于辖区范围,如在1927年对界外火警呼救出动支援88次(其中56次是参与扑灭火灾)。

民国初年,上海作为国内加工工业中心,工商经营极为活跃。由于租界房租高,商家对建筑的改建、违章利用屡有出现。如华人民居被移用为轧花、清花工场或仓库,容纳大量雇工,却无通畅出口,这种状况对雇工来说,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危险,也使周围房产充满了风险;有些建筑原有的太平楼梯被拆除,太平门被钉死;娱乐建筑内清唱之地被改作舞台演出之用,视察员在报告中称,“每一层楼已成为或正在成为一个小剧场,建造舞台得准备布景、道具、化妆室等,使楼梯及其他出口处变得无用或不安全。尽管将危险通知领照人,但他们很少注意或不加理会,这些房屋在未恢复其原状重新使之适当安全之前,必须吊销这类房屋的执照”,“必须记住有几幢房子容纳2000—3000人,一旦发生火灾,或发生惊慌而往往拥塞不堪时,其出口办法——尽管看来办法不少——是否充分非常令人怀疑”。从上述带有备忘录语气的陈述中可以看出,违章使用房屋的状况,导致火灾隐患的无处不在。

P36-37

序言

晚清以降之中国,欧风东渐,旧学新知,自思想潮流至世态人心均为之一变,此自应为现代中国之滥觞。而后时移物异,历百年沧桑而至于今日,变化者不知又几何矣。《易》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今中华书局延请海内外学界名家,或写人物之精神事迹,或作专题之研习探讨,讲述现代中国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诸方面之问题,辑为丛书,希冀于传承学术之同时,专家之学识亦可藉以略达于公众之平常感知,深祈学术界、读书界多所襄助。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04年9月

后记

近代上海城市社会史是我二十余年来的主要研究领域。昨天的上海令我怀有持久的好奇和兴趣,查寻被岁月尘封的文献资料,实地走访、体味逝去岁月的遗痕,梳理、修复城市的记忆,将点滴兴奋、感动、体验写出来与读者分享、交流,无疑也是一桩趣事、益事。我有幸从事这样的工作,也乐于选择这样的生活。本书内容选自本人多年来发表的有关论著,依据出版社对这套丛书的具体要求进行文字上的调整。本书得以问世,首先要感谢中华书局的策划、创意,感谢丛书编辑李世文先生的提议和诸多帮助。希望得到读者朋友的指正。

作者

2005年9月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近代上海(都市社会与生活)/名家讲现代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苏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48575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5.1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3
18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