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视觉天下
内容
编辑推荐

宏大的帝王宫殿、奇丽的名山胜景、雄伟的古代建筑、神秘的宗教文化、曲径通幽的古代园林、神奇的自然景观……在沧桑的景象前,探寻每一处遗迹的曲折经历。

每一处遗产都是唯一的。翻开早已尘封的文明书页,穿越这条由遗产文明铺就的道路,中国就在你眼前。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由膳书堂文化编著。

内容推荐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充满时代生机的东方大国,拥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旖旎秀美的自然风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我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自1987年至2010年,中国已有43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8处,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5处,人文景观2处。这些遗产展现了中国几千年来孕育的灿烂文明,再现了当年辉煌的历史瞬间。

膳书堂文化编著的这本《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内容翔实,知识丰富,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图文并茂,雅俗共赏,《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既是对中国世界遗产的一次梳理,也是一次令人神往的心灵之旅。

目录

第一章 文化遗产

 长城——屹立于东方的巨龙/8

 明清故宫——帝王之家/13

 秦始皇陵——世界上第八大奇迹/19

 敦煌莫高窟——完美的佛教艺术长廊/24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新人类从这里走来/29

 布达拉宫——闪烁在世界屋脊的明珠/34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天人合一的皇家宫苑/40

 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中国古典传统的活化石/45

 武当山古建筑群——神灵蛰居之所/49

 丽江古城——原汁原味的历史沉淀之城/55

 平遥古城——明清风俗画/60

 苏州古典园林——咫尺之内再造的乾坤/65

 颐和园——园林中的集大成者/73

 北京天坛——皇帝祭天祈福圣地/79

 重庆大足石刻——石窟艺术的典范/85

 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92

 青城山和都江堰——巴山蜀水的奇葩/97

 洛阳龙门石窟——伟大的石刻艺术博物馆/103

 明清皇家陵寝——明清帝王魂归处/108

 大同云冈石窟——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114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失落在东方的王城/118

 澳门历史城区——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结合体/123

 安阳殷墟——第二个古埃及/129

 开平碉楼与村落——华侨文化典范之作/133

 福建土楼——东方亲情的历史见证/136

第二章 自然遗产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人世间的“桃花源”/142

 黄龙风景名胜区——失落于人间的天堂/146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三江春水一起流/150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大熊猫的美好家园/154

试读章节

秦始皇陵——世界上第八大奇迹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秦始皇生前的都城——成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遗产概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赢政的陵墓,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秦始皇陵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l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秦陵陵园东侧1500米处。目前已发现三座,由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坑中共出土了约‘7000个秦代陶俑及大量的战马、战车和武器,代表了秦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兵马俑陪葬坑均为土木混合结构的地穴式坑道建筑,像是一组模拟军事队列、旨在拱卫地下皇城的“御林军”。从各坑的形制结构及其兵马俑装备情况判断,一号坑为由步兵和战车组成的主体部队,二号坑为步兵、骑兵和车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三号坑则是统领一号坑和二号坑的军事指挥所。

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出土了两组形体较大的彩绘铜质车马,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所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结构最复杂、制作最精美的铜铸马车。它与兵马俑交相辉映,为秦始皇陵增添了新的光彩,也为研究秦代历史、铜冶铸技术和古代车制提供了实物资料,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青铜之冠”。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而它的发现本身就是20世纪中国最壮观的考古成就。它们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景点追踪

秦始皇陵

陵,原指山陵,从战国中期起,人们因推崇皇权,把君王的坟墓造得“高大若山”,就开始称君王的坟墓为“陵”。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赢政继位当秦国国王,随后不久就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墓。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又从全国征70万人到骊山,按“死乃以生”的原则,由丞相李斯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造陵墓,至赢政50岁驾崩,历时36载而成。起初秦陵高120米,后来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及人为破坏,降低到76米,但现在仍是历代帝王陵墓中最大的。

秦始皇陵坐西朝东,体现了君主专制和皇权独尊。陵园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墙,呈南北狭长的“回”字形,内部结构也非常复杂。秦始皇死后,尸体放置在陵墓的地宫中。地宫的修建,据历史记载,挖土已深到地下水的深度,且穿透三层,在这样的深度建地宫,等于建在水中,于是所用石材加工非常精细,并且石块之间的缝隙用铜、锡熔液灌注。在地宫中还用水银做成江河大海。另外墓中各个机关要道,都安装了带有开关的弩机,如有人私闯墓穴,必被射死。墓顶有夜明珠镶成的天文星象,用鱼油做成长明灯,以表示秦始皇万寿无疆。另外在墓中还藏有无数奇珍异宝,总之,秦始皇陵就是一座地下的王国。

兵马俑一号坑

最早发现的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一号俑坑为土木混合结构,砖铺地,夯筑围墙,土层厚7~10厘米。东墙五门,西墙三门,南北各一。发掘的1037平方米面积内,共出土武士俑580件,陶马24匹,还有各种兵器、车马饰。这些兵马俑组成一个宏大的军阵场面,最前沿是3列,每列70人的步兵前锋;后面是由步兵和马车组成的纵队。最后是面向两侧的两翼,以防敌人的截击和包抄。这种严密的军阵再现了当年秦始皇横扫六国,驰骋疆场的壮烈场景。

兵马俑二号坑

1976年5月,经过考古队调查钻探,在一号坑东端的北侧又发现兵马俑坑,称为二号坑。二号坑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96米,南北最宽处98米,深约3.2米,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方法与一号坑基本相同。东西两边各有3个斜坡门道,北边有1个门道。这是一个以步兵为前锋,战车为右翼,骑兵为左翼,车步混编部队居中的多兵种大型军阵。1976年5月至1977年8月,考古人员开始对二号坑进行局部试掘,清理出木质战车10乘,拉车的陶马67件,陶质车士俑28件、骑兵武士俑32件、步兵俑163件以及大量的青铜兵器、铜车马器、铜、铁工具等。P19-22

序言

世界遗产是指被世界遗产委员会依照一定的规定确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充满时代生机的东方大国,拥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旖旎秀美的自然风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我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自1987年至2010年,中国已有43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8处,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5处,人文景观2处。这些遗产展现了中国几千年来孕育的灿烂文明,再现了当年辉煌的历史瞬间。有的已经成为了城市的名片,有的甚至成为了华夏文明的符号。

本书内容翔实,知识丰富,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此书既是对中国世界遗产的一次梳理,也是一次令人神往的心灵之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视觉天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膳书堂文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600346
开本 16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7-4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0: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