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峡探奥
内容
编辑推荐

解读三峡古代神秘文化,探索三峡千古自然之谜。本书用情感的笔触与诗化的语言,演绎三峡有人类活动以来的文明历史,融知识性、趣味性、神秘性于学术性之中,雅可使人深思,俗可给人乐趣,是渴望更多了解三峡的人们不可多得的读物。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运用全新视角审视与诠释古三峡地理文化的学术著作。其时间范围,上溯远古传说时代,下至魏晋南北朝,重点在先秦时期:空间定位以现代三峡库区为主,兼或涉及三峡邻近的周边地区。其内容广泛而丰富,是对有关三峡地区的自然地理、生态资源、民族部落、图腾崇拜、神话传说、风俗习尚、民间文艺.乃至生命起源、人类起源、文明起源等诸多千古之谜的广泛解读。“探奥”过程中涉猎众多学科,尤其是三峡的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领域,深刻展示了三峡地区古代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之面貌。

本书用情感的笔触与诗化的语言,演绎三峡有人类活动以来的文明历史,融知识性、趣味性、神秘性于学术性之中,雅可使人深思,俗可给人乐趣,是渴望更多了解三峡的人们不可多得的读物。

目录

试探长江起源与三峡形成之历史渊源

三峡古生物化石再现地球生命起源轨迹

古猿咏猿诗猿人化石:长江三峡见证“从猿到人”中国版

探寻长江三峡千古“禹迹”

三峡,中国古代神话之摇篮

女神神话所折射的三峡母权制时代——女神神话探源

《九歌》之文化破译:三峡先民的神灵信仰与自然崇拜

《天问》之科学寻绎:三峡先民的自然探索与宇宙神话

试从三峡民间文艺探《天问》之源

嘉树,社树,坟墓之树:从《橘颂》探古三峡之柑橘文化

《屈赋》所展示之草木世界:古三峡植物文化解读

太阳神树之嬗变:从扶桑诸神树到摇钱树

三峡茶文化探踪:中国饮茶起源与三峡之渊源

神农氏在三峡之遗踪与三峡之中草药文化

从古文献和考古发现管窥古三峡稻作文化

试探古三峡地区丰富神奇之动物世界

古三峡动物世界(禽鸟篇):由神鸟、恶怪鸟演绎的鸟文化

古三峡动物世界(走兽篇):百兽率舞和兽图腾崇拜

古三峡动物世界(龙蛇篇):神龙、灵蛇之谜与人兽母题

古三峡动物世界(龟鳖篇):龟鳖的文化意蕴与珍稀鱼类风采

古三峡动物世界(白色篇):白色动物之分布传承与“白祥”文化

古三峡动物世界(野人篇):千古野人之谜的现代解读

试读章节

“震旦纪生物界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植物界是褐藻和红藻等高级藻类的进一步繁育……植物化石可分三类:一是叠层石类,二是高级藻类,三是微古植物。”菌藻类最早见于水月寺群,属原始的细菌和兰藻。最为著名的是牛肝马肺峡北岸的“庙河生物群”和灯影峡至莲沱一带的“西陵峡生物群”。科学发现常常寓必然于偶然。1978年初夏,古生物学家马国干和陈孟莪在追索震旦系至寒武系界线时,走到庙河半山坡树荫下歇息时,随意在路边的黑色页岩中锤敲出一块完整的高级藻类化石,引起了中外古生物界的关注,此后又经许多古生物学家的发掘,已揭露出100多种生物化石,既有藻类,又有动物化石,对于阐明约5.7亿年前的生物演化与环境条件具有重大意义。@西陵峡生物群的微古植物以刺球藻类及文德带藻的大量出现为特征。由红藻、蓝藻和其他微小藻类在生长或活动过程中分泌和沉积的钙质结构成的叠层石,集中出露在神农架群。被三峡人俗称做“宝塔石”的中华震旦角石,在三峡地区更有广泛出露,沿西陵峡北岸分乡至苟家垭一带山岩间随处可见。苟家垭古镇街上的石板路全部是由角石铺砌的,蔚为壮观。中华震旦角石为古无椎脊动物鹦鹉螺的化石,仅在我国发现,故命名为“中华种”。近年,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专家在三峡地区发现了三峡最大的中华震旦角石(其中一根长162厘米),也是最大的古无椎脊动物化石。

寒武纪被人们称为“三叶虫”时代。三叶虫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出现明显的生态分异,发展进化加快,呈现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繁盛景象。三峡地层中的三叶虫可谓多姿多彩,三叶虫纲各种都有标准化石出现,如新柯波虫、石牌中华盘虫、三峡遵义盘虫、宜昌莱得利基虫、兰氏古油节虫……古生物学家在三峡发现了许多新科、属:产于西陵峡石牌下寒武纪地层的宜昌虫亚科、宜昌虫属的椎形宜昌虫、圆筒形宜昌虫、九畹溪宜昌虫、秭归宜昌虫、长阳虫属、王子石(长阳)虫属;产于西陵峡石龙洞的西陵峡虫、恩施虫属、标准恩施虫和丰都虫属……各种标本从早寒武世大量发现,至中寒武世达到顶峰,其中最重要的有产自石龙洞地层的三峡古杯属、湖北三峡古杯属、宜昌原古杯、天河板原古杯。在寒武纪末,笔石、牙形石、角石、腕足类构成重要的化石带,重要的有标准棠垭笔石(宜昌分乡),国外至今未有发现。牙形石成为划分寒武纪与奥陶纪的标志。

P18-19

序言

           在品味中解读三峡

没想到,为作家刘不朽开专栏,自始至终,竟持续了七年之久。

没想到,为探索三峡奥秘,先生会潜心于故纸堆,谢绝一切应酬。

如今,刊有先生三峡探奥文章的《中国三峡建设》,在我案头堆放着,厚达三尺。每次凝望着它,都会心存感激:为三峡,更为研究三峡的后人。

早在我读初中的年代,刘不朽便是以诗名享誉楚天且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作家了。置身三峡近半个世纪,先生广采博览,潜心挖掘三峡文化,深层感悟三峡风情,竞在巴楚文明的古熔炉里冶炼出数千首诗歌作品!

从文坛了解刘不朽,不难,只要你听他唱歌。他的歌,既豪情万丈,也柔情似水:豪放似峡江激流,婉转如清江、大宁河泛舟。

在官场认识刘不朽,也不难。当宜昌市文联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多年的刘不朽,留给世人的印象是四个字:友善、真诚。省委宣传部长、各地作家、诗人乃至从未谋面的文学青年,都是他的座上宾。他说风情、道掌故、讲创作体会,听者可从他不失幽默的话语里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刘不朽是我的文学导师。对他,除却敬重,更多的当是感激。我有幸与他同居一个城市,与他相聚的机会较多,因此得到他的教诲和帮助也大。师生近在咫尺,是福。相交20年,彼此甚是投缘。

我供职于《中国三峡建设》杂志社,父辈的刘不朽为支持我创办文化名牌栏目,答应在《中国三峡建设》开辟“三峡探奥”专栏。这一极具文化品味的专栏一经推出,即受到社会各界普遍欢迎。不朽先生似乎已料到一发而不可收的局面了,竞花巨资在海内外搜寻资料,打算将“三峡探奥”一探到底。

我窃喜。不朽先生的文稿为刊物增色,他自己做的却是蚀本买卖,他“亏”我“赚”了。

光阴荏苒,学生忙忙碌碌编稿,先生年逾七旬却在潜心探求三峡奥秘,终于探出了一本大部头的奇书。七年功夫,他从一个抒情歌者转变成地地道道的学者了!

先生出书,要学生作序。学生虽觉不妥却也愿为其难:因为七年的栏目责任编辑是我,最理解先生写作甘苦也最了解作品内容的同样是我啊!

你肯定会问:《三峡探奥》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呀?

我告诉你吧:《三峡探奥》者,乃吸取三峡奇奥之地的养料而写成的奇奥之书也。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三峡探奥》是三峡有史以来第一部运用全新视角来诠释古三峡地理文化的学术著作。其时间范围,上溯远古传说时代,下至魏晋南北朝,重点在先秦时期;空间定位以现代三峡库区为主,兼或涉及三峡邻近的周边地区。其内容涉猎广泛,有关三峡地区的自然地理、生态资源、民族部落、图腾崇拜、神话传说、风俗习尚、民间文艺,乃至生命起源、人类起源、文明起源……诸多未解的千古之谜均予以解读。

这是一部费了大力气的“封笔”之作,也会是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俱佳的传世之作。作为责编,作为学生,我感觉先生此举功德无量。

先生倾其毕生学养,积数十年钻研之功于“探奥”,写作过程中涉猎的诸多学科和诸多知识领域,令我汗颜。这本书,几乎展示了三峡地区古代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之全貌。

如果把刘不朽以往出版的十多部著作比做歌曲,那只是单声道的乐音;这部《三峡探奥》,则是一部多层次、多声道的雄浑的交响曲了!

作为歌者,他始终在歌唱。我读《三峡探奥》,感觉是在聆听另一种乐音。《三峡探奥》用情感的笔触与诗的语言,演绎三峡有人类活动以来的文明历史,融知识性、趣味性、神秘性于学术性之中:雅,可使人深思;俗,可给人乐趣。

你想更多了解三峡吗?我诚挚且负责任地向你推荐《三峡探奥》!  谨以此文聊表对先生艰辛探奥之敬意,也算是导读吧。是为序。

                       

                       2006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峡探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不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81388
开本 16开
页数 4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0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6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7.19
丛书名
印张 28.6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6
171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