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汉字之光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对汉字从起源到成熟、演变与发展及其对中华文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所作的贡献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借助目前考古学、文字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和阐述。其宗旨是使用最新的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文物学等有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把中国古代文明的概貌较为全面地介绍给全国的广大青年读者。

内容推荐

这本小书不是一本关于古今汉字的专著,而仅仅是一本关于汉字的“专介性”小书。其宗旨是使用最新的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文物学等有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把中国古代文明的概貌较为全面地介绍给全国的广大青年读者,一方面适宜中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另一方面以此激发青年读者从中国古代文明中吸取养分,致力于我们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目录

前言

一、汉字的源起

 (一)汉字由谁而创

 (二)汉字是如何创造的

 (三)汉字创于何时

 (四)汉字体系形成于什么时代

二、原始记事方法及造字诸说

 (一)蒙昧时代的记事方法

 (二)汉民族文字起源诸说

三、汉字的定义及特点

 (一)汉字的一般定义及分类

 (二)汉字的特点

 (三)汉字符号的最初形态

四、汉字的演变及发展

 (一)象形文字一古文字的基础

 (二)陶文一最早的汉字

 (三)甲骨文一已成体系的汉字

 (四)金文一钟鼎上的铭文

 (五)石刻文字一经风历雨的汉字

 (六)简册、木牍和帛书一中国古代汉字的广泛应用

 (七)战国文字及秦汉隶书一古今汉字的转折

 (八)楷书、草书和行书—今汉字系统的全面形成

 (九)印刷字体溯源一回归契刻的汉字

五、汉字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

参考及采图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2.古埃及象形文字

古代生活在尼罗河下游三角洲的埃及人(他们很可能不是今天埃及人的祖先)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创建了象形文字,距今5000年左右的历史。已知的古埃及人的历史超过了6500年,在公元前35世纪之前,古埃及的国王(一说“法老”)就开始统治尼罗河流域的辽阔疆域了,并使他在台伯河畔修建的城市和王宫成为那一广大地区各种文明的中心,创建了古埃及的伟大文明。埃及人的巨大进步主要归功于古埃及文字的发明。古埃及的法老及其臣民们用小的图形和画像组成了自己的一套“以一幅幅图画组成的象形文字系统”,并把它们写在叫做“草纸”的树叶上或雕刻在石碑、石板上。直至公元50年前后,罗马军团的铁蹄征服了地中海东南岸地区,成为古埃及的统治者。罗马人特别是罗马统治者对埃及书写文字采取冷淡和反对的态度,古埃及人的语文没有能长久地保留下来,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也一起被遗忘在历史的尘埃中。在古埃及,发明象形文字这一技艺的祭司们,不让普通人学习和掌握文字,把文字变成一种神圣的工具,并一直保留着最初的书写形式,这种象形图画文字只有牧师和专门教授文字的人才能使用,被统治者视为神圣的艺术,称为“圣书字”,也叫“神圣的雕刻”。18世纪末,这种象形文字在尼罗河下游边的巴塞塔附近的废墟中被首先发现,之后,又有大批象形文字雕刻在各处出土,引起世人关注。后经一个叫琼·弗朗索瓦·商博良的年轻教授倾22年之心血,完成了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伟大工程,并出版了关于古象形文字的专著。9年后,商博良教授也因费尽心力,英年早逝,终年48岁。

3.古赫梯语象形文字

古代口操赫梯语的民族于公元前1400年前后创建了赫梯语象形文字,距今有3 400年左右。这是一种象形文字与楔形文字的混合体。赫梯人于公元前1400年前还是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山区的一支游牧部落。公元前1400年,他们南下入侵并摧毁了汉漠拉比的亚摩于公元前21世纪在巴布一伊利城建立的大巴比伦帝国。之后,他们开始使用一种奇怪的象形文字,至今没有人能破译或读懂其意思。由于赫梯人非常粗野并嗜杀成性,建立帝国后又无管理的才能,他们捣毁大巴比伦帝国的都城后,仅统治了短短几年就分崩离析,只留下毁坏文明成果的恶名和那些至今不为人所识的象形文字与楔形文字的混合体,让后来的文字学家们苦苦思索了几千年,并还将继续思索下去。

4.古希腊比布鲁斯字母

生活在古希腊的腓尼基人于公元前1100年创建了比布鲁斯字母。腓尼基人是曾经征服过亚述帝国的闪族人的后嗣,他们的祖先曾和古巴比伦人、犹太人一起居住在阿拉伯的沙漠里,并在那里建立过一些居住点。后来,他们越过沙漠,来到地中海海边,学会了造船和航海技术,凭着他们善于航海的本领和经商理财的天赋,成为地中海沿岸的贸易商人。

P6-7

序言

当21世纪的钟声还在“当!当!”鸣响之际,《汉字之光》也匆匆脱稿了,笔者谨以此书作为新世纪的献礼。

这本小书不是一本关于古今汉字的专著,而仅仅是一本关于汉字的“专介性”小书。它的产生,源于上个世纪最后几年,笔者早年的一个朋友,现在中国和平出版社任副编审的许志绮先生与笔者在往来信件中多次提到,他在有生之年的心愿之一是要出一部有关中国古代文明的套书,并邀笔者一试。其目的是为了引起广大中青年学生和读者,在业余消闲之时,友朋聚谈之中,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趣。原本有一个甚为“宏伟”的企划,拟以中国古代文明为线索,编出十个集子,每集包括十册专介性小书,虽“洋洋”百来册,总数也不过千万多字。宗旨是使用最新的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文物学等有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把中国古代文明的概貌较为全面地介绍给全国的广大青年读者,一方面适宜中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另一方面以此激发青年读者从中国古代文明中吸取养分,致力于我们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志绮先生已为这套书写了一个序言,拟定了撰写的计划,正组织有关的作者捉笔抄刀。初衷如此,也算“用心良苦”吧。这本小书就是其中之一种。笔者相信,此砖抛出,尔后之玉,必然会随之涌出的。

这本小书对于汉字从起源到成熟、演变与发展及其对中华文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所作的贡献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借助目前考古学、文字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和阐述。但涉及到汉字起源及演变的一些具体原因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而且往往是汉字学研究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因此,尽管长篇累述地作了陈述,要完全清楚地说明,还是笔者力所不逮的事。严格地说,很多问题也是目前拥有的资料所不足以确定的。但是,既已作了粗略的陈述,又将问题合盘托出,以之奉献给万千对汉字感兴趣的读者,如果能有助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青年朋友们,把我们祖先创建汉字的史绩丰功,作为我们进一步探索的起点,深入研究,最终弄清汉字的由来与发展的全过程,使我们业已有巨大辉煌的汉字文化,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永远照耀炎黄子孙在未来的征程中昂首挺胸,阔步前行,直达更加辉煌的明天,我将感到莫大的慰藉。

说到汉字初创的具体时期和具体情节,所作的任何一种推测,无论如何地符合逻辑,如何地与后来的汉字体系相吻合,我个人认为都是不恰当的。推测和臆断与历史的真实相比较,总是要显现其无力的苍白和无知,因此,是徒劳无用的。笔者认为,在此种情况下,引入一种“模糊概念”是有益的。我们只消探讨汉字起源的可能途径和大致时期,以及可能的大致情形即可,不必斤两毫末地计较于细枝末节。

不是笔者对于甲骨文有着特殊的“偏爱”,而是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数量巨大、内容丰富,且是已形成成熟文字体系的汉字的较早的一个阶段,它前承象形文字、陶文刻符,下启金文秦隶,是汉字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一环,之后的一切汉字都可以从中找到源由之所在,对于汉字研究者来说,其本身也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值得人们去探索研究。同时,在写这本小书时,又欣逢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纪念,有较多的人关心甲骨文研究的历史和未来趋势,因此,介绍甲骨文的篇幅和内容相对多一些,以期引起爱好者的关注。

另外,还有几个问题需要在此作个说明与交待。一是本书引用了大量有关文字,特别是汉字研究的重要著述,主要的已经在书中及书后的参考文献中作了说明,在此一并对古今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由衷的谢意。二是在本书中所用插图及文中夹用古文字较多,其中,大部分插图是采于各种有关论著,少数插图及文中央用古文字是本人摩绘的,限于个人水平,难免有走形及含混之处,在此,首先要向有关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其次要为因这些文字类插图和文中央字的引用,给排印工作带来的诸多困难表示歉意。三是限于篇幅,未能更多地介绍有关汉字书法艺术方面的内容,不能不让人感到是个缺陷,好在汉字书法艺术方面的宏篇巨著良多,同时也免去了笔者在书法大匠门前班门弄斧的不安与尴尬,也在此向读者一并致歉。

                           刘渝民

                        2001年5月12日

后记

本书脱稿之后,笔者没有一丝轻松与愉悦的感觉,有的只是“汉字,尤其是汉字的起源问题”仍然萦绕在脑海之中。本书付梓前的几年来,笔者一直关注着有关汉字起源的著述、言论和最新进展,哪怕是只言片语或些许线索也不放过,企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汉字更为清晰的源头及其流变的轨迹。也许,这正是汉字的魅力吧。笔者深信,这一企盼也是众多汉字爱好者乃至每一个汉字习用者共同的心愿。

最后,我要说,汉字之光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她增亮了中华之光,还将永远伴随着中华文明的整个前行发展的历程,与时俱进,永远不会磨灭。

汉字之光,中华之光!

                         刘渝民

                        2004年4月27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汉字之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渝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贵州民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212680
开本 16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5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12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贵州
231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