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界十大中短篇小说家(芥川龙之介)
内容
编辑推荐

芥川龙之介,号“澄江堂主人”,俳号“我鬼”,日本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篇幅很短,取材新颖,情节新奇甚至诡异。其作品关注社会丑恶现象,以冷峻的文字和简洁有力的语言来陈述,使得他的小说即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又成为当时社会的缩影。其代表作品如《罗生门》、《竹林中》、《蜘蛛之丝》、《地狱图》等已成为其经典之作。这本《世界十大中短篇小说家(芥川龙之介)》收录的就是他的25篇短篇小说。

内容推荐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新思潮派的主要作家之一,短篇小说的巨擘,被誉为日本文学界的鬼才。芥川龙之介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其短篇小说的创作上。《世界十大中短篇小说家(芥川龙之介)》收录了他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大多构思巧妙,精深洗炼,意趣盎然。通过短小的篇幅,高度凝炼地表达出主题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某个侧面的本质。

目录

罗生门

鼻子

浪迹天涯的犹太人

大石内藏助的一天

黄梁梦

戏作三昧

英雄之器

地狱图

蜘蛛之丝

基督徒之死

圣·克利斯朵夫传

舞会

尾生之信

杜子春

南京的基督

竹林中

将军

诸神的微笑

斗车

六宫公主

一块地

桃太郎

湖南的扇子

河童

试读章节

等内供把鼻子从孔中一抽出来,徒弟马上脚下用力,使劲去踩还在冒热气的鼻子。内供侧身而卧,把鼻子搁在地板上,看着徒弟的双脚在眼前一上一下地踩。徒弟脸上不时露出歉意,低头望着内供的秃头,问道:

“疼不疼呀?大夫说得使劲儿踩。挺疼的吧?”

内供本打算摇摇头,以示不疼,无奈鼻子叫人踩着,脑袋哪儿动弹得了。只能翻翻眼皮,瞅着徒弟皴裂的脚,气哼哼地说:“不疼。”其实,鼻子痒嗖嗖的,正踩到痒处,别说疼了,舒服还来不及呢。

踩了一会儿,鼻官里开始溢出小米粒儿似的东西,形状宛如拔了毛的烤全鸟儿。徒弟见状停下脚,自言自语地嘀咕着:

“说是得用镊子镊出来。”

内供好似意犹未尽,鼓起腮帮子,一声不吭,听凭徒弟摆布。当然,徒弟的一番好意,他不是不明白,只是眼见得自己的鼻子,给人当个物件儿似的摆弄来摆弄去的,实在觉得很不爽。那神情就像让一个信不过的医生来做手术,不情愿地瞧着徒弟用镊子从鼻官的汗毛孔里镊出脂肪来。脂肪如鸟毛的根,拔出来竞有四分长。

镊了一通,徒弟长舒一口气说:“再烫一次就行了。”

内供依旧紧皱眉头,心有不甘,任由徒弟去摆布。

第二次烫过,再一端详,果不其然,鼻子比先前短了许多,跟一般的鹰钩鼻子没大两样。内供摸着变短的鼻子,腼腆地接过徒弟递上的镜子,怯生生地往里瞧去。

鼻子——原先那根从上唇一直垂到下颏的鼻子,就像变戏法儿似的缩小了,如今蔫蔫儿地待在上唇上面。鼻上那些点点红斑,怕是刚才脚踩过的痕迹吧。这样一来,看他们谁还敢乐!——镜中的内供得意洋洋地瞧着镜外的内供,眨巴着眼睛,可谓心满意足。

可是那一整天,他没少担心,生怕鼻子又长长。于是,无论是诵经还是吃饭,只要得便,就会伸出手,轻轻摸摸鼻尖儿。而鼻子仍好端端地待在嘴唇上面,没有一点要耷拉下来的迹象。睡了一宿,第二天早晨一睁开眼,头一件事就是摸鼻子。鼻子依然是短的。内供就像抄完《法华经》,功德圆满一般,心里有年头没那么畅快了。

然而,过了两三天,内供发现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儿。有个武士来池尾办事儿,两只眼睛活里活络,一个劲儿在内供的鼻子上转悠,说话也有一搭没一搭的,脸上的神情似乎内供比从前更加可笑。不光如此,那个曾经把内供的鼻子掉进粥碗里的中童子,在经堂外碰到上人时,开始还低着头强忍住笑,后来大概实在憋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就连给僧役们派活儿时,当着他面儿,一个个都毕恭毕敬,唯命是从,一旦内供背过身去,立马就哧哧地笑开了,这事儿已不止一次两次了。

起先内供以为是因为自己面相改变的缘故,可又好像说不通——无疑,中童子和僧役们是为此而窃笑。虽说同样是笑,跟当初鼻子长时的笑法毕竟不大一样。要说呢,短鼻子没看惯,比看惯了的长鼻子更可笑,那倒也罢了,但是,其中似乎还有点儿别的缘故。

——以前笑得可没这么放肆呀。

常常经文刚开头念,内供便停了下来,歪着秃头,时不时心里嘀咕着。每逢这种时候,这位可敬的内供,准是呆呆地望着旁边挂着的普贤菩萨像,回想起四五天前尚是长鼻时的光景,不禁心中郁闷,颇有“好一似今朝沦落人,但回首往昔荣华日”之慨。——可惜,内供缺乏明智,参不透其中奥秘。

P12-13

序言

近年来,形形色色的“罗生门”频繁出现在我们日常的文化生活领域。大导演黑泽明的那部经典名片自不必说,各种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选本多以《罗生门》命名;几年前北京人艺小剧场曾经上演过昆曲《罗生门》;港台歌手演唱的以此为题的歌曲也出现过若干首;最近一个台湾歌手的新专辑也叫做《罗生门》;至于“××事件的罗生门”之类的标题,早已被报刊、网络所惯用。那么,已成为汉语新词的经常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罗生门”,到底是一道什么样的门呢?

“罗生门”本是日本平安时期的京城正南门“罗城门”的别称。“罗”乃“包罗”之意,京城的城墙遂被称为“罗城”,“罗城门”则意味着这个京城的正门是昭示王权之地的秩序与威严的首要门户。这座原本七开间的双层木结构的高大红色门楼,建成后屡次毁于暴雨台风,自十世纪末终于开始荒废,遂在种种鬼谈中,化为荒凉无人的鬼魅出没之场。日本十六世纪的谣曲《罗生门》,便讲述了一个神勇的武将在门下挥刀砍下恶鬼单臂的故事。发表于一九一五年的短篇小说《罗生门》,是作家芥川龙之介步入文坛的处女作。故事改编自《今昔物语》的《盗人登罗城门上层见死人语》,但却沿用了谣曲“罗生门”的名称。虽只一字之差,“城”只是一个静态的实体空间,“生”则更富于动感和玄机,既是一种行为与意志的表示,也是一切生命的存在状态。由此,“罗生门”三字无形中便隐含了“包罗人生万象”之门的喻指,兼具古典韵味和现代气息。随着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的家喻户晓,“罗生门”逐渐成为可以调动起读者种种想象力的磁力超强的文学场域。

作为日本现代文学中的名篇,小说《罗生门》一直是日本教科书使用次数最多的作品之一。据研究者介绍,几年前日本重新修订过的全部二十种高中一年级使用的《综合国语》教材,竟无一例外地全部用该作品作课文。也就是说,如今日本的青少年依然要在课堂上阅读这篇追问生存手段的选择问题的小说来跨入青春的门槛。这篇小说的主题很有些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毁灭”的思辨性,只是在尸臭冲鼻的门楼上拔死人头发的那个集东西方文学中的妖婆和巫女的特点于一身的老妪,不免会令青少年读者有毛骨悚然之感。异常现代的主题表现背后,常有一丝阴森的鬼气,这或许也是芥川文学的特色与魅力之一。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获得世界性的评价,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电影的魔力。在他本人已过世二十多年后,黑泽明一九五。年拍摄的电影《罗生门》在第十二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震惊了西方观众,一举夺得最佳影片金狮奖,并荣获一九五二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从此,日本电影开始真正走向世界,也让西方人知道了芥川龙之介的名字。在西方影迷的心目中,电影《罗生门》的地位是无比崇高的。一九八二年值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五十周年之际,将以往历届的金狮奖获奖影片进行了一次“金狮中的金狮”的评比,结果竟然还是它当选。如今,影片问世整整六十年了,黑白影像中的那座残破的“罗生门”对于经典影片的朝圣者来说,依然是一道迈不进却也绕不过的关卡。

黑泽明的电影虽然名为《罗生门》,但实际上是借用了小说《罗生门》的场景和出场人物仆人,而故事的主要内容,则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另一部小说《竹林中》。

《竹林中》是一部由七个不同人物的叙述构成的一篇结构奇特的小说。与此前东西方文学史上的任何一篇小说都迥然不同的是,三名当事人讲述的虽是同一事件,然而却各执一词,内容相互矛盾甚至南辕北辙,根本无法接合在一起。阅读至最后,武士死于谁人之手这一关键性悬念非但未解决,反而陷入更深的疑云之中。到底谁在说谎?这可能是很多读者最初的疑惑,然而问题的本质或许并不在此,甚至也不在于小说对人性的变幻莫测,以及人物心理之迷宫的描摹与揭示。这部作品最关键、最具有颠覆性的创意,是它运用复眼式的叙述视角,为读者呈示出了如同映现在多棱镜里的不同层面且互不相容的现实世界。作者基于怀疑主义立场,对历史真实的惟一性这一认识论前提进行了质疑和解构。黑泽明将这部作品搬上银幕,与日本战后的价值观逆转以及潜藏在大众心理的理念真空等时代背景不无关联。黑泽明的改编非常成功的处理之一,是对“罗生门”这一空间的借用。他把芥川龙之介笔下选择生死的场域,演绎成了一个故事的讲述空间。砍柴人、僧人与仆人在大雨滂沱的罗生门下,交相叙述在官衙里作证时的奇妙见闻,共同还原竹林中发生的一个强盗和一对夫妇之间的诡异之事。

影片《罗生门》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必须强调的是,黑泽明的电影和原作《竹林中》又是性质截然不同的文本。黑泽明虽然借用了芥川小说的内容与结构,但他按照电影观众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对原作进行了整合,即通过砍柴人最接近于真相的旁观者的叙述,否定掉了三名当事者的陈述,最终还是为观众拼接和还原出了一个具有惟一性的完整世界。芥川龙之介将人们习以为常的一元化世界撕开了一个巨大裂口,而黑泽明却把这个裂口缝合上了。正如影片的异常光明的结尾所象征的,黑泽明所要表现的其实是他一贯的人道主义信仰与情怀,这类光明与温情在阅读芥川原作时是根本感受不到的。读者掩卷后只感觉像被作者扔进了冰窖里,彻骨寒冷却又满腹狐疑。  原作《竹林中》的结构特点,便是无法拼接出一段完整且惟一的事实真相,它呈现出的世界是破碎且多元的。所有试图通过推理和辨析对事实真相进行整合的努力不仅徒劳,反而是对小说的复线叙述所展示的历史与现实的多重性的刻意消解和破坏。黑泽明试图用他的改编对虚无主义实施拯救,但却漠视了原作挑战单一视点出发的一元化世界认知的意义。在我看来,芥川龙之介在《竹林中》的文学书写实践,同毕加索为绘画艺术带来的“立体主义”革命有很多相通之处——将不同视点观照之下的事物反映在同一平面上,用变形、扭曲与破碎的局部来展示一个更接近于原态的立体世界。因此,不妨将《竹林中》视为一部“立体主义”小说,它如同毕加索的绘画一样,能够带给读者以认识论层面的强烈冲击,具有其他小说所无法取代的特殊的文本价值。

如今不论在中国还是欧美各’国,“罗生门”都已成为芥川文学的代名词,同时它又包含从黑泽明的电影里引申出来的表示一种特定状况的语意,即各种证言如一团乱麻,各执一词或相互矛盾,事实真相无从知晓。不论汉语中的“罗生门”,还是英语中Rashomon(罗生门),都是如此。而这种“罗生门”式的状况,在日语中一直是用原小说的篇名“竹林中”(薮の中)来表达的。多种语言都因芥川龙之介的文学而获得了一个表达特殊含义的词汇,这说明这位小说家用文学的方式,发现了我们日常中一处用肉眼难以看到却又真实存在的黑洞。

芥川龙之介在就读东京帝国大学英文学科期间就一跃成为文坛新锐,他从事文学创作的时间基本贯穿了日本的大正时期。一九二七年三十六岁的芥川龙之介自杀身亡震惊了日本,其遗书中留下的“对未来的恍惚的不安”的字句,被视为整个时代心理的象征。

芥川龙之介既精通欧洲文学,同时又具备极高的古典与汉学修养。就知识背景与文学创作实践而言,堪称跨越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一个典型的越境者与中介者。因此他能够以学贯东西的文化素养与文学视野,对曰本古典文学资源进行成功的开掘与诠释,创作出大量立意独到、精深洗练的经典名篇。他虽然没有创作出鸿篇巨制式的作品,但却对现代小说的文体、叙述、体裁、结构等进行了种种创新和尝试,这些文学实践为他的作品带来了其他小说家难以比拟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作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文学最杰出的代表者之一,其文学实践同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的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刚

书评(媒体评论)

我想说的,是我自己——或众多的读者——正从芥川的作品,以及他那绚丽的人生轨迹中,学习到诸多的东西,而且在一边咀嚼一边迈步前行。  ——村上春树(作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界十大中短篇小说家(芥川龙之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芥川龙之介
译者 高慧勤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04116
开本 32开
页数 3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5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2014081410
中图分类号 I14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7: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