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策论--从新加坡经验开始(汪康懋政策论文集)/中国经济管理名家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汪康懋博士,2004年中国十大财经英才,国际著名金融专家和华尔街优秀投资银行家、被西方传媒誉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之父、基本面分析奠基人。他发明了金融资产定价的汪氏模型,他为国务院撰写了中国金融报告,他在国际权威学刊发表的成果不仅受到学界推崇,并成为追求增长的亚洲各国政府的指南。本书是他的得力之作,论述了新加坡经验、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改革等问题。

内容推荐

汪博士发明了金融资产定价的汪氏模型,该文获金融学科全球引用率最高前十名。汪博士有数十篇论文获刊于国际顶级金融学报Journalof Banking&Finance、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IEEE EnEineering Management、Pacific Review Oxford。他受邀在国际金融管理年会,欧洲金融市场年会、澳亚金融年会、欧洲货币会议、世界银行会议、亚太金融年会等大型国际会议任主讲嘉宾和专题主席。

汪康懋教授为国务院撰写了中国金融报告,该报告2005年5月由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给《财富500强》的CEO。汪博士出版了《世界新经济格局下的亚太、中国、香港》、《富国论》、《汪氏模型:寻找值得投资的公司》、《基本面分析:汪氏模型2004新版》、《金融与会计学学位论文汪氏范本》等著作。他在20年间向国务院提出的众多政策建言均获采纳,其中稳定汇率、海外上市、出售土地使用权、发行外债、住宅商品化等建议为国家创造巨大财富。而他推动的保值储蓄、降个人所得税、价值投资等实现了藏富于民。他近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威尔斯大学、日本国际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复旦、交大、上海财经大学、外经贸大、华中科技大学讲学。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各大报有数百篇政策文章和个人专访。

目录

我国金融业重要课题评价与政策建议(代序)

一、新加坡经验

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国有资产管理、增值的典范 39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46

新加坡金融监管体制 6O

新加坡政府高薪养廉国策的措施与效果 68

新加坡土地规划和住房政策 76

新加坡公共交通管理经验 86

新加坡文化传媒产业管理 94

二、民营企业

企业家股权解决方案:EBO 105

民企融资的可为与不可为 176

让民营企业家成为优质国企的第二股东 120

切合中国国情的新经济定义:知识、创新、高增值 723

论主业发展与金融资本运作结合 132

民企慎走买壳之路 139

绿卡人在杭州

——访汪康懋博士/张瑾华 143

旅游、金融、精细制造和多媒体制作四业并举将杭州建成东方洛桑

——访美籍著名专家浙大金融教授汪康懋博士/翁赵力张伟达洪晓明 149

三、降税与汇率

利民、利商、利国的财税政策方案 155

应该在税收上对民营企业实行国民待遇 174

适度减税:利民、利商、利国

——汪康懋教授解读新一轮税制改革思路/吴乐晋 177

汇率当以不变应万变

——访汪康懋博士/徐越 184

汪康懋汇率问题新思路/徐海慧 188

权证将推动股价上扬/金科 191

《新京报》专访汪康懋/刘宝强 193

汪康懋和他的《富国论》/赵元元 201

“财神”才盛/李中东卢莹 204

财神的富国论:亲民、亲商、爱国

——访国际著名金融专家汪康懋博士/吴金勇 212

一个亲民亲商爱国的智者送出的新年红包

——专访全国十大财经英才汪康懋/林刚王建茹 224

四、国有企业改制

国企改制的人本观与效益观235

成立国家控股公司的几点思考238

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汪康懋徐家祥 249

郎咸平的主要错误及对我国经济生活造成的硬伤 254

我与郎咸平辩论的主要论点和实情260

海外上市国企的普遍漏洞 269

上市国企、红筹公司的干部管理和审计亟待加强 271

试读章节

淡马锡公司在性质上属于一个民间法人即私法人,不是公法人,但它经营的又是国有资本。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国有资产经营和管理,代替政府实施国内外资本投资和财务管理。那么,政府作为出资人如何具体实施对企业的管理并保证增值呢?

我认为淡马锡公司的成功经验在于: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专业化的董事会,实行董事会治理。十位任命的公司董事是政府派出的代表,代表政府行使资产管理职能。这种方式有两个优点:其一,政府只要牢牢掌握董事的任命权,便可实现对整个公司的有效掌控,其二,政府以逸待劳地把公司交给值得信赖的具有专业才能的董事管理,不必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纠葛中无谓地耗费自己的精力和时间。由此可见,虽然淡马锡是私人经营的性质,但其背后的支撑却是政府的授权。政府对策略发展方向的把握是通过董事会实现的。

政府如何确保自己不从“裁判员”跌落到“运动员”的位置上?淡马锡的指导原则是:任用最佳商业人选,确保决策透明,放手让淡马锡企业自行运作。

如果说政府与淡马锡总公司的衔接是通过董事会实现,那么,总公司对子公司如何体现其掌控权?总公司是否介入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回答是:淡马锡公司代表国家经营国有资产,支配股权。但总公司不介入子(孙)公司的经营活动,而是在高层面上监督下属企业的业绩,修订企业监管程式与结构,淡马锡的子企业们在这个架构内自主经营,总公司通过股东权利来影响下属企业的业务和策略方针,但绝不会干涉下属企业的日常运作和商业决策。

总公司通过直属子公司,逐级实施产权管理。同时行使股东权利,比如基于持股数量,控股公司对持股企业实施公司治理,包括推荐或任命持股企业的董事和总裁、参与决定利润分配方案、获取股息、对资金变更、资产重组、项目投资提出意见、实施控制等。子公司必须按期向控股公司呈报本公司董事会会议备忘录;子公司必须定期向控股公司提交本公司的月度、半年和年度财务及管理报告书;

P41

序言

我国金融业重要课题评价与政策建议*

我作为一个具有国际学术声誉、有丰富投资银行经验、并对我国证券业做出许多政策建言的金融专家,负责任地对我国金融业在2004年及今后发展的一些重要课题进行点评及汇总我的政策建言,其中大多已为中央采纳。

一、国家理财和利用国际资本资源

我的思路是要最大可能地利用和调动国际资本资源,并把它作为我国市场经济最高形态、国家经济发展重大战略,予以优先运行。

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看市场经济的效果最终要看所创造的真实财富的积累,从二十年国内一、二、三产业GDP产出总和,累积出全国人民和企业的储蓄总额13万亿元。

作为比较,我们不妨看看本人这二十年提出的财经建议为国家从国际资本市场上创造的财富。

第一项,是我创立的国内企业赴海外上市,自1992年我亲自操作的我国第一家企业在美国纽约上市以来,至今,我国境内总共在海外上市了270家企业,总市值是;3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5000亿人民币。而国内全部上市的A股流通市值尚只有13000亿人民币,海外上市的市值大大超过了国内的流通市值,可见吸引海外资金总量胜过国内资金。

第二项,是我在80年代中全力倡导的国家大规模发行外债,国家已发行外债2000亿美元,另加上各种企业外债估计有500亿美元。

第三项,由于我从1985年以来一直提倡稳定汇率政策的实际效果,使FDI猛增,结果是外汇储备已经从1986年时的100亿美元到今天超过5100亿美元。

第四项,我提倡的出售国有土地所有权,估计可有5000亿美元。以上这四项的总和是155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是12.8万亿人民币,这仅是现在的数字,我国的优秀国企,除了二百多家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后面上市的优秀企业市值会越来越大。如果走的顺利,定价合理,再上市二百家大型企业,至少可以再拿回1万亿美元。

这是很直接的数字,即国家海外理财的结果,其累积财富要超过国内GDP增值的累积。由此可见金融资本是市场经济的最高形态、是国民经济的心脏和动脉。

国家要解决人民就业问题、三农问题、能源问题、金融系统的坏账,要产业升级,都需要大量资金。国家用钱的地方多了,国防上需要海军、空军装备,还有发展文化产业也要用钱。而我国从清朝第一任财政部长至今,没有一任财政部长帮国库存了钱。我的思路应加大向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这个财富积累速度可以相当快,效益也相当高。

这里,我提出国际资本运行产生回报的几种形式:

第一层面,对现有51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以分为两块:第一块,用3000亿美元作为基本储备,主要用于保卫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主要投资于美国的财政部债券及各国中央银行的定期存款,其回报率是5%~5%,即每年有1 50亿美元的回报。第二块用2000亿美元作为非基本储备,即投资型储备,这2000亿美元可以投资国外优质蓝筹股,其回报率是1O%,即每年回报200亿美元,随着外汇储备的迅猛增加,这一块年回报可达400亿美元。

第二层面,我国可学习新加坡国有控股公司的经验,对较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国家进行工业和实业投资,例如,交通港口、旅游、零售业(例如华润、招商的做法),中国在香港的实业公司基本都是成功的。现在新兴国家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巴西等投资条件都很好。投资眼光好,则回报率可达20%~50%。新加坡就是个例子,在亚太地区投得相当好。还有我们在海外的石油资源投资,哪里有油气,就到哪里去投资。这一块将来有相当丰厚的回报。这一块我初步估计每年回报100亿美元,规模从小到大,谨慎投资,但潜力很大。而且,这一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必须要投的。因为石油是稀缺资源,是我们必然要投的战略项目。有一点我要强调,红筹公司不准在海外从事有无限风险的期货、期权产品。

第三层面,企业海外上市。基本上今后每年可以在海外上市五十个公司。目前,我们主要在美国、香港、新加坡三地可上市五十家。我还可以帮助打开悉尼、东京、德国和欧洲的股市。每年上市五十家公司,每个公司发行1亿~1O亿美元,则一年就是50亿~500亿美元不等,例如建设银行一个银行就是发行590个亿美元的大项目(而建行说只发80亿美元,定价过低)。这样一年海外上市就可拿回来约500亿美元。

海外上市的关键是定价问题,从以前的实例来看,我国在海外上市公司的定价实在太低,无人把关。现在的定价权最终都在西方投资银行手中,他们说多少就是多少,中国的优质企业只拿7~10倍的市盈率,而我1992年在美国上市的华晨公司的定价是35倍的市盈率。国家这一块可能少拿了5000亿美元。

以上都证明海外的资本市场绝对大过国内的金融市场。如果我们国家理财操作的方式、方法得当,如果我们的定价准确,那引入资金是非常可观的,由于没有高级人才,现在就只能听任外资银行的主宰。金融市场的潜力极大,但我们金融人才很不过关。掌控金融机构的人,不仅技术差,而且道德品质差,要么赔了巨额的钱,像最近亏损5.5亿美元的中航油料;要么就是把国家的资本烂掉,转移进个人的腰包。这就提出一个重要问题。我们极需要培养一批能在海内外正确地操作资本运作的人才。新加坡的淡马锡国家控股公司雇了150个有经验的海归人才(硕士以上),每年创造的回报都很高(20%以上)。这非常有力地说明金融资本运作得好,完全可以用很少的人,来赚很大的钱,从而充实我们的国库。国库内有钱非常重要。现在我们的国家就是缺少大管家。我们的财政部长没有做好这个大管家。看我们国家的历史,从清朝以来到现在,一直都有这个问题。

二十年改革至今,急需国家理财,但中国的部、省、市领导干部只懂得存量资产,不懂得增量资产,不懂金融资本。我希望和中央党校合作,紧急为各级领导干部补一补这方面的课。

……

(序言摘录)

书评(媒体评论)

汪康懋博士,国家智囊,民族良心,人民喉舌。

——《中华英才》

汪康懋博士和同时代的优秀者们为国家作出了贡献。我对汪康懋博士在留学期间为我国证券业所提出的众多良策时有所闻。从80年代中期起,他提出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资本市场的创立,A、B股的分设,证监会监管模式的确立,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乃至于银行系统的改革、稳定汇率、住宅商品化、抵押贷款证券化等政策建议。中国证券市场能有今天这样的规模,也包含着汪康懋博士的智慧和爱国热忱。

——屠光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

《海外学者论中国》是十几位海外学者的论文集,他们都是站在各自学科领域最前沿的人,其中有不少意见和建议已被国内有关方面采纳。谨向这些作者——陈省身、杨振宁、李政道、汪康懋、田长霖……各位先生致以诚挚谢意! 

——张劲夫/原外经贸委主任

康懋具有学术领袖的素质和潜力。他曾任教亚洲最优秀大学,并在顶尖投行运作一流融资项目。他在国际权威学刊发表的成果不仅受到学界推崇,并成为追求增长的亚洲各国政府的指南。

——William Megginson/奥克拉荷马大学Rainboit首席讲座教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策论--从新加坡经验开始(汪康懋政策论文集)/中国经济管理名家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康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413290
开本 16开
页数 2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5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2.0-53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49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2: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