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丁孟谈铜器/名家谈收藏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适合那些有志于古物收藏者阅读参考。由专家直接现身传授鉴定经验。本书所介绍的古玩对象主要是青铜器,可读性、可操作性、实用性都很强。

内容推荐

名家收藏丛书收集了国内近现代及当代享有盛誉的、卓有成就的文物收藏鉴定专家多年撰写发表的鉴定心得和研究成果,经授权分别辑集成帙,供具有一般收藏阅历的读者品读。本书是其中的《丁孟谈铜器》一书。

目录

序言

青铜器的制作与运用

青铜器鉴定的四大要领

青铜器的种类与器型特征

青铜器纹饰的分类与特征(一)

青铜器纹饰的分类与特征(二)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纹饰演变的识别(一)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纹饰演变的识别(二)

仿古时代的青铜器(一)

仿古时代的青铜器(二)

现代古玩市场所见铜器的鉴别与收藏

古代青铜器的后人收藏概况

附录

后记

试读章节

青铜器的价格谈

有人对青铜器价格十分感兴趣,认为对收藏、交易具有指导意义,轻率地主观定价容易,而若要客观估价却十分困难。当今古玩市场青铜器越来越少,收藏拍卖价格风云变幻,价格必然跟随时代变化而波动。

任何一种艺术品都有它自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然后才能体现出它的经济价值,青铜器也不例外。对青铜器评级估价,也是必要的,它既是博物馆收购文物参考的条件,也是市场交易的基础。一个规范、成熟的市场,应该向客户提供卖品的相关资料和权威评估。专家在评估时要考虑诸多因素,因为同一时代风格、纹饰类同的文物,有工艺精粗的差别、存世数量多少的差别、大小差别、锈蚀度轻重的差别、破损甚至残缺的差别,这种千差万别是不能仅仅用一个价格框定的。同样,中小收藏者在古玩市场购买时,也应仔细甄别,除了青铜器的价值、品位档次、珍普程度,还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再谈价。

要评定青铜器价格,必须要有丰富的铜器知识,了解我国青铜器盛衰情况,每个朝代的常见品、少见品、珍稀品以及纹饰、铭文所记载的历史信息,要有相当广博的历史知识。更要深入实践,多参观,反复接触实物,方能略知一二。

在广大的收藏大军中,藏有青铜器的不外两种人:一种是兴趣专注在青铜器的收藏方面;另一种是家传或在购货时偶尔买来的,他们并不研究青铜器,倘有能赚钱的机会就转手,他们只重视青铜器的年代和品位,这些人错买伪器的机率是最大的。由于两者观点大相径庭,对待价格的观念也差别甚远。因为国家规定年代久远的青铜器一般不能上拍卖会,所以没有能供涉足者参考的国内公开的价格。现在青铜器的价格仍是随行就市,同一件青铜器的价格相差较大。

从近十几年青铜器价格走势看,20世纪90年代初,文化市场开始兴起,买卖者对它认识不足,收藏的人少,懂行者更少,几千元能买一件好青铜鼎。随着时间推移,介绍青铜器的书籍不断出版,收藏队伍扩大,再经宣传媒体介绍国外拍卖会上中国青铜器拍出的数百万美元价格,国内价格也随之成倍甚至几十倍上升,只要时代远、工艺精、尺寸大,必定大抬市价。展望青铜器价格趋向,货源越来越少,价格增值是必然趋势。随着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早年流失海外的青铜器必然会像如今古书画一样,同流中国。到那时,收藏者应抓住机遇,买下你所钟爱的青铜器。

P172-173

序言

中国的传统学问,尤其是古物鉴定方面的学问,从来是以师徒传承、口问心授的方法薪火传灯的。其中,有许多的经验方法,是完全依靠于观感方面的,而且是非理性的认知来完成的。这些鉴别经验并非出于前辈们秘阁高束、非嫡不传的狭隘的心胸,实在是用语言不能准确、甚至完全不能表达。譬如书画鉴定中的所谓“气韵”、“味道”和瓷器鉴定中的手感、声音,都是些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悟。把这些感悟书诸文字,几乎是不可能的。从孙瀛洲等前辈留下的文字资料中看,这一点似乎毋庸置疑。

但是,鉴定最直观的、最易于为人所接受的,还是著名书画鉴定家启功先生说的那句话——鉴定,总要讲一个“理”字!先生鉴定宋代范宽《雪景寒林图》,仅凭“臣范宽”三字款,就断其伪。先生的依据是:范宽,名中立,字仲立。因为人宽厚,故得绰号日“宽”。就像包公不能在皇上驾前自称“包黑儿”一样,称“臣”的画家,怎敢面对九五而戏称自己的绰号!先生的这个“理”,其实就是鉴定古代书画的人文科学依据。冯先铭、耿宝昌、杨伯达、徐邦达诸先生,在长期的文物鉴定的实践中,将前辈们传代师承的感悟,结合现代相关科学的那个“理”,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特征,而且相对独立的专业鉴定理论体系范畴。这些不仅是对传统鉴定学的清算和终结,同时也构成了现代鉴定学的奠基石。

其实,这些鉴定学界泰斗们的开山弘论,对于一般的收藏者来说,指导意义并不显著。因为,在这两者之间,存在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阅历上的、实践上的、理论上的差异,形成了一种传递与接受之间的不对称空间。

于是,一代中年鉴定专家义无反顾地充当了这两者之间的传递媒质,他们有着丰富的实物鉴定经验,有着相关自然科学的学识基础,同时,又有幸得到老一辈鉴定家的直接传授。所以,在这一代人的著述中,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名家谈收藏丛书》对著作者的选择有三:一是选择清末至民国期间有一定影响的有关鉴定方面的著作;二是辑集民国至今老一辈鉴定家的鉴定心得、文论;三是收录目前在文物鉴定领域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著述严谨的中年鉴定专家的文章,以科学性、实用性相结合的文论为辑集目标,以一般古物收藏者为阅读对象。

《名家谈收藏丛书》是一套值得阅读、值得收藏的书。

王大鸣序于北京

2006年7月9日

后记

《名家谈收藏丛书》是一套稿源比较复杂的丛书,从书籍编辑的角度看,书中的体例、语言或多或少地都存有特定环境下的语言特点,故而有必要做出说明如下:

正如序言所说,鉴定一门,是耳濡目染、口传心授的学问,许多非理性的感悟,在规定的现代汉语语汇里,绝难寻找到与之对应丝丝入扣的语辞,因此,作者往往采用了传统的行业语言。需要声明的是,这些语言并非作者的臆造之辞,对净化我国的语言环境亦无妨碍。因此,希望读者对此广施包容之心。

由于本套丛书具有文章汇编的性质,搜集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内所写的鉴定文章,所以,在编辑体例的划一上、语言的连续性上,不统一之处实属难免,再次恳请读者给予谅解。

编者谨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丁孟谈铜器/名家谈收藏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022327
开本 32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图书小类
重量 0.3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894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11
14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