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朱自清(1898-1948)/中外名人传记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外名人传记丛书》之一。这是一套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的名人传记丛书。这些传主是新教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名家大师;这套丛书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本书讲述的是朱自清的一生,他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抗日战争结束后,他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他临终之前,贫病交加,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内容推荐

朱自清 我国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抗日战争结束后,他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他临终之前,贫病交加,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目录

引子

海州邵伯梦依稀

风华正茂的扬州少年

血气方刚的北大学子

明圣湖畔“小先生”

徬徨台州的苦闷

飘泊温州觅平恬

风浪难平白马湖

重返北京写春秋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休假作计游西欧

回国建立新生活

北平难觅平静书斋

勤恳讲学伤“播迂”

时艰著书报恩寺

司家营里“赶马人”

凯歌旋踵仍据乱

爱憎分明举起投枪

崇高气节完美人格

附:朱自清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清华大学有规定,教授执教达五年可以公费出国休假一年。朱自清到清华已六个年头了,他决定到西欧跑一趟。1931年8月22日早晨,朱自清从北京启程。到车站送行的有诸多同事、好友和学生,如胡秋原、林庚等,还有玉华妹、陈竹隐女士等。在车站,大家留了影,朱自清还和陈竹隐女士单独合影一张。这次和朱自清同行的有李健吾和徐云瑚两位同学。

两天后,火车抵达哈尔滨。朱自清看到街上有很多俄国人,他感觉好像到了国外一样,只是这里的外国人并不像上海、沈阳那里的洋人那么趾高气扬、高人一等,让人看了稍感舒服一些。再过两天,才到满洲里,然后出国门,踏上西伯利亚大平原。从车窗里望出去,千里的青绿,到处点缀着木屋。火车在西伯利亚行了七天七夜,其中五天是在牛毛细雨中穿过的。那蒙蒙细雨中的莽莽平原,点缀着的小木屋,经雨水的淋洗,闪着微微的光亮,确是别有一番情溽的。两个晴天,印象最深的是看落日。朱自清平生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苍茫、伟大的景观。列车在无边的平原上风驰电掣般行驶,像追着西天的太阳。西方有一大片深深浅浅的金光,像海,像火焰,灿烂极了。车到贝加尔湖畔时,朱自清自然想起了苏武牧羊的故事。那时,苏武就是被匈奴人扣在这里放羊的。在车上,朱自清还和李健吾、徐云瑚商量,途经莫斯科时,顺便下来看一看“赤都”风光。可是火车晚点了五个小时,本来在白天到达的,却变成了夜里到达。他们只就近看到了一些灯火和匆匆的旅客,然后带着最大的失望继续西行。

车到巴黎,他们下车停留了三天。刚到就听朋友说。巴黎有一些人在小报上讥讽中国的事情,朱自清听了,觉得这里的一些洋人看不起中国,因此心里很不快。三天里,朱自清和友人作了安排:头一天看了王家花园、凯旋门。第二天游览了卢浮宫、凡尔赛宫,第三天登艾菲尔铁塔,并在塔上给陈竹隐女士寄回一封信,又请街头画家给自己画了一张像。随后朱自清和徐云瑚辞别李健吾等人,起程赴伦敦。

车上人很挤,徐云瑚离座去洗手间,朱自清照习惯,拿自己的帽子放在徐的位置上,又引起两个外国女人和几个法国人相视淡笑,因此心里感到不自在。加上自己学的英语不够用,也有些自惭感。他们到达伦敦后,第一天就迫不及待地游览了西寺、伦敦堡和伦敦大桥。9月11日,徐去爱丁堡。朱自清和他分别后很觉冷清,心里怅怅的。几天同行,相互结下的友谊更深了。

这次出国休假,朱自清的意图是将游览和考察相结合,以英国为主,了解异国的文学、戏剧、美术、音乐、民俗和观赏外面的风光等等,既圆出国的梦,同时也充实充实自己。

P79-80

后记

凡是具有现代文学常识的人,谈到中国散文,总会把朱自清的名字和他的作品《背影》同时提起。几十年来,《背影》一直脍炙人口,可见它的影响之大。另外,《荷塘月色》、《春》、《绿》、《给亡妇》、《冬日》、《桨色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也都是经典之作。

其实,朱自清不仅是一位散文大师,而且早在“五四,,时期就是一员新诗战将。他的诗《光明》、《毁灭》都是很讲究艺术技巧的。同时,他也是一位学者和教育家。他既是精研中国古代文学的教授,又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开山祖师,他第一个在大学里开了中国新文学研究的课程。他一生追求光明,热爱祖国。晚年贫病交加。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成为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斗士,在反对美国扶持日本、抵制“美援”的斗争中,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他的作品令人击节,他的人格让人敬佩!

我写这本书,差不多花了一年的业余时间,大多数时间不是在写,而是在读。我生也晚,没有见到过朱自清先生。因此,我借写这本书的契机,想尽量多读一点他的著作和研究、介绍他的资料,以求更多地“接近”他、了解他。他让我感到高山仰止,又朴直可亲。我是带着感情来写的。在写作过程中,我好像自己也钻进了历史,设身处地,和朱自清在一起生活着。他跟随时代先驱,勇猛地反帝反封建,我为之兴奋;他为生计所累,辗转奔波于江浙,我为之苦恼;他在黑夜里看不清道路而徘徊彷徨,我理解他,为之扼腕叹息;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他看到闻一多惨遭杀害、人民身处水深火热,他毅然接受了鲁迅的立场和战斗姿态,并且自谦为“细流”,而“流”归鲁迅的“大海”,我的心也不禁为之热血沸扬,欣喜万分!同时,对待史实,我是认真的。我希望写得真实,写出朱自清的思想、精神和性格。我常常为叙述一人一事,而查阅有关历史背景、人际关系……争取吃透而动笔。有的史料,甚至一个地名、一个官名、一句诗,有时不免还要考证一番。虽然如此,不尽意处仍会难免。诚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这里,我要向所有参考书的编者、作者,朱乔森、陈孝全、姜建、吴为公、吴周文、胡绳等先生表示谢忱;向许凤仪、许少飞二位老友,周溶泉、陈学勇二位教授和邢晔先生表示谢忱,他们都为我提供了大量资料。最后,还要谢谢责任编辑蔡晓妮小姐,她为本书花了大量心血。

张松林

2005年春天于南通听竹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朱自清(1898-1948)/中外名人传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松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13254
开本 32开
页数 183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10-01
首版时间 2005-10-01
印刷时间 200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3
出版地 江苏
203
132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4: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