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管理10大解析/中国管理与实践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首次揭示了中国企业20多年来普遍存在的十大经典问题。面对应接不暇的西方管理理论和成功方法,为什么用到中国企业管理中就变味走样?对于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时候,快速成长的中国企业,怎样才能使组织变得有效?面对市场的急剧变化,组织结构必须调整,但结构究竟能够解决企业的什么问题?企业文化的实施十分艰难,但效果却显而易见。企业文化能解决持续成长的问题吗?管理大师忠告我们:不断变革和转型才能生存,但为什么企业变革的效果总是不理想?中国的企业领袖从创业到衰退往往速度很快,个人和制度的原因究竟何在?经理人对外要面对市场竞争;对内要面对成长的员工,其角色的最根本转变是什么?中国企业热衷于追逐最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但这些方法符合本企业的特性吗?战略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战略能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吗?参与国际化分工使我们有机会步入全球化,但中国企业的未来在那里?对这些问题做了认真详细的梳理和深入透彻的分析,以原创性和极具震撼的思想力量,为中国管理者回归理性正本清源。

内容推荐

本书首次揭示了中国企业20多年来普遍存在的10大经典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了认真详细的梳理和深入透彻的分析,以原创性和极具震撼的思想力量,为本土企业家和管理者回归理性正本清源。

应接不暇的西方管理理论和成功方法,为什么用到中国企业管理中就变味走样?

当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时候,快速成长的中国企业,怎样才能使组织变得有效?

面对市场的急剧变化,组织结构必须调整,但结构究竟能够解决企业的什么问题?

企业文化的实施十分艰难,但效果却显而易见。企业文化能解决持续成长的问题吗?

管理大师忠告我们:不断变革和转型才能生存,但为什么企业变革的效果总是不理想?

中国的企业领袖从创业到衰退往往速度很快,个人和制度的原因究竟何在?

经理人对外要面对市场竞争;对内要面对成长的员工,其角色的根本转变是什么?

中国企业热衷于追逐最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但这些方法符合本企业的特性吗?

战略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战略能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吗?

参与国际化分工使我们有机会步入全球化,但中国企业的未来在哪里?

本书适用于全国各行业、各层次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适合于企业家和管理者、各高校管理专业的教师、EMBA和MBA;同时也是中国管理问题研究者和对本土企业发展感兴趣的广大社会读者之最佳参考读物。

目录

1 如何正确理解管理

对于组织管理的理解我们只对了一半

我所提倡的管理观

向上管理 向下负责

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

集体决策 个人负责

2 组织的解析

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

个人与组织共建生态系统

处在不确定的商业世界

3 组织结构的解析

组织结构的局限性

组织结构的功效

总部与分部的价值创造

海外分支机构的管理

4 企业文化的解析

中国理念,西方标准

中国企业仍停留在企业家文化的阶段

企业文化的若干管理问题

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5 企业转型的解析

转型需要重新定义企业的管理方式

中国的“大象”能够“跳舞”

企业文化转型与竞争优势

6 企业领袖的解析

中国企业家素养

中国企业家群体特征(1984—2004年英雄领袖的时代)

企业家能力的要求

7 经理人的解析

营销经理人:请“思想”让路

职业经理人的“七项修炼”

8 企业特性的解析

企业是独立的生命体

寻找像老鹰一样的企业

9 战略的解析

回归经营本质的基本元素

回到战略务本

战略思维就是选择不做什么

10 中国企业未来的解析

中国企业的持续竞争力问题

中国企业的成长方向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试读章节

组织里的人是公平而不是平等

在管理中一直有个问题是大家所疑惑的,那就是:管理讲求民主还是讲求集中?大家会给你左的、右的或者中庸的答案,但是疑惑还是存在。问题就出在人们将一个人在社会结构中的权力与一个人在组织结构中的权力混为一谈。

在社会结构中,人与人之间是一个以生存为前提的存在,人们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约束,在法律和道德面前,人与人应该是公平而且平等的。但是在一个组织结构中,人与人之间是一个以目标为前提的生存,人与人应该承担各自的责任和目标,从而拥有不同的权力,因为这些的不同,所以人与人应该是公平的但不是平等的。组织行为学从构成上讲,包含3个部分,即个体、群体和组织。在理论的对应上,个体对应领导理论;群体对应激励理论;组织对应结构理论。这样一个对应可以理解成为,在组织中可以称之为个体的应该是领导者;而对于所有的群体人员而言,更多的是激励;相对于结构更是分层次,分上下。也许这样的解释有些不科学,但是如果你愿意细细地去品味,应该能够接受这个说法。

组织的重点是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这个前提下,毋庸置疑的还有一点就是:组织里的人并不平等。当我们处在组织状态中的时候,必须认清楚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不能够以为自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自己也应该可以表达所有的意见,自己也应该发表意见。有一次我到美国去访问全美最大的饲料企业美国联合公司(United Feeds),当我与董事长聊天的时候,我请教关于公司当年的经营业绩,董事长很认真地告诉我说,请原谅他不能够回答我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需要总裁来回答。同样的情况,当我与总裁先生见面的时候,我们谈到市场、谈到客户、谈到联合饲料的客户问题,总裁也请市场部的经理来回答,而不是自己简单地回答给我。这给我非常深的印象以及非常大的影响。

我们的组织中,每一个人都在关心他们认为组织中重要的东西,组织里所有的问题大家都可以发言,但是对于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情,却看不到专业的意见和解决之道。每一个人都对别人的领域感兴趣,尤其是对上司的领域感兴趣。我到中国的很多企业里面去看,当你与高层谈话的时候,他跟你讲得最多的是用人、效率、品质和管理制度;当你与中层交谈的时候,他们讲得最多的是公司的战略、公司发展、竞争对手和市场;当你与公司的基层聊天的时候,他讲得最多的是成长、发挥才能等等。结果是每一个层面的人都没有关心这个层面应该关心的问题,每一个层面都从更高一个层面去思考和工作,恰恰丧失了组织本身所要有的功能。P11-12

序言

2005年开始,我从山东六和集团总裁的位置上退下来,回到华南理工大学开始纯粹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但是对于企业管理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反而更加清晰地在脑海中涌现了出来。每一天我总是为全新的企业成长感到欣喜和快乐,同时也在每一天为退出市场的企业感到惋惜和痛苦。今天的管理者面对太多的诱惑和困惑,以至于无法辨认该如何去做。

最初促使我做这些思考的是《经济观察报》的方军,方军以他对中国企业的敏锐观察,建议我对中国企业的组织与管理做一些理论的回归研究,之后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黄晨霞、《21世纪商业评论》的刘晓希、《中国商业评论》的王孟龙和《中国经营报》的吴威,这些财经媒体的专业人士都不约而同地谈到这些问题,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些思考的重要性。后来遇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闻洁老师,她的热情和敬业促使我完成了这个思考。

确切地讲,这些思考不是在2004年之后所做的,从我1995年开始教授《组织行为学》和《企业文化管理》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这么多年的教学和研究,使得我深信,西方那些著名的经典理论和方法是正确的,并成功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今天我重新用中国管理的实践和中国企业管理的视角来思考,只是想从另一个角度,试图展开全新的思想的威力,让这些经典的西方理论能够与中国的企业管理现实相结合。也许我未能够全面和深入地窥见这些经典理论的全部,但是我相信,我会指出如何正确地理解这些理论在中国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这一次我所做的努力,是把我认为对于中国企业管理来说最重要的理论的全新理解表达了出来,并且试图就10个问题对管理者的用处提供尽可能客观的评价。记得在一次回答相关提问的时候,我认为中国企业的下一个10年短板在于系统战。我感觉中国企业有3个问题比较明显:(1)企业的系统能力比较弱;(2)流程能力不够;(3)分配制度。在分配问题上,中国企业至今都没有解决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分享价值上没有上升到一个足够高的高度。

不少人认为,这20多年来,商业和企业的成长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并非在于它摧毁了一个旧传统,而在于它在建立了一个新世界。但是,在这个新的商业世界里,有没有切实地对于管理进行真实的理解,有没有系统运作企业管理的能力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前20年中国企业是运气的年份:后20年中国企业则是实力的年份,获得实力的基础就是回归到最基本的层面去做工夫。

在这本书里面我更倾向于贡献自己的思想,并且试图就这些思想对于管理者的用处提供尽可能客观的评述。这些思想一方面源自于管理理论,源自于管理教学和研究,同时另一方面又源自于管理实践以及相关学科的思考和分析,所以,我并不认为这些思想是独一无二的方法和评价,管理需要回到它基本的特性中,源于实践又超越实践。

从管理概念到组织概念的再思考,从组织结构的辨析到企业文化的再造再到转型时期的管理,本书希望能够澄清管理者在这些基本的管理问题上的混淆;从企业领袖到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判断,本书希望能够为管理者界定生存的空间;从企业特性的判断到企业战略的选择,本书希望能够回到战略的基本意义上,即在符合企业特性的基础上做战略的选择;而对于中国企业未来方向的思考只是想回到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中。

我记得有一句经典的明言,我以此来表达我自己的思想:“所有的人都知道成功的方法,只有成功者去做”。也许我无法确定中国的企业能够具有什么样的竞争力而使得自己能够持续发展,但是如果企业能够像老鹰一样“蝶变”,能够关注最基本的要素并身体力行,那么成功的就是中国企业。

陈春花

于广州天河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缺乏的不是管理理论家,也不是实践者,而是把这两者结合的人,陈春花教授从理论到实践,然后又回到了课堂,她的这本书具有相当的理论高度,又处处从中国企业的实际出发,本书所谈的10大问题切中时弊,又给你一种新的思想,新的思维方式,值得一读。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 梁小民

她是一位集博士、总裁、教授和咨询顾问为一身的传奇女性;一位行走在管理教育界、企业界和咨询界的三栖人物;一位博学、勤奋、执著而多产的管理学者。她对20年来中国企业10大经典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所得出的结论简单、有效,极具颠覆性和震撼力。

——本书策划人 闻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管理10大解析/中国管理与实践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春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058573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7
出版时间 2006-02-01
首版时间 2006-02-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3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4
出版地 北京
240
16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