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默生随笔全集(彩色插图本)/名家名译
内容
编辑推荐

《爱默生随笔全集》是爱默生一生写作、思考的结晶,英国著名作家阿诺德称他以散文创作了19世纪最重要的作品。一百多年来,这些优秀的散文如《论自助》、《论补偿》等都成为最脍炙人口的作品。

内容推荐

爱默生是美国著名的思想宗师、散文家和诗人,被尊为近代“美国文艺复兴”的旗手,在19世纪美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对美国民族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其同时代的作家梭罗、惠特曼和后来的作家艾米莉·狄金森和弗罗斯特等人都深受他的影响。

爱默生的诗歌、散文独具特色,注重思想内容,行文犹如格言,哲理深入浅出,说服力强。因此被人评价“似乎只写警句”。

目录

第一集

 第一篇 历史

 第二篇  自助

 第三篇 补偿

 第四篇 精神法则

 第五篇 爱

 第六篇 友谊

 第七篇 谨慎

 第八篇 英雄主义

 第九篇 超灵

 第十篇 圆

 第十一篇 智能

 第十二篇 艺术

第二集

 第一篇 诗人

 第二篇 经验

 第三篇 性格

 第四篇 礼貌

 第五篇 礼物

 第六篇  自然

 第七篇 政治

 第八篇 唯名论者与唯实论者

 新英格兰改革家

试读章节

我们对形势和性格也有同样的兴趣。我们尊敬富人,因为他们外表上具有自由、权力与风度,我们感到这些都是人类所固有的,我们所固有的。因此斯多噶、东方或现代作家所讲的关于智者的话,在每个读者看来,都描写了他自己的思想,描写了他尚未达到然而可以达到的自我。一切文学都描写了智者的性格。书籍、纪念碑、图画、会话,都是一幅幅画像,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中发现他正在形成的容貌。沉默者和雄辩者都赞扬他,跟他攀谈,他无论到哪里都受到激励,好像他本人被暗暗提及似的。因此,一个有真正进取心的人绝对用不着追求在语言中针对个人的赞扬。在人们说的关于性格问题的每一句话中,甚至在每一个事实与环境中,——在哗哗的河水和沙沙的谷田里,他都听到了赞语,不是赞美他自己,而是赞美他所追求的性格,但听起来比赞美自己更加甜蜜。从寂静的大自然,从崇山峻岭,从日月星辰的光辉中,暗示出了赞美,表达出了敬意,流露出了爱恋。

这些仿佛在睡眠和黑夜里留下的暗示,让我们在光天化日之下来利用。学者阅读历史应当持积极的态度,而不是消极的态度;他应当把自己的生活视为正文,把书籍看作注解。这样一来,历史的缪斯就不得不发出神谕,而对不尊重自己的人从来是不这样做的。如果有人认为声名远扬的人物在古代做过的事就比他今天正在做的事意义深远,我不指望他会正确地阅读历史。

这个世界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教育每一个人。历史上没有一个时代,没有一个社会形态,没有一个行为方式,不跟每个人的生活有某种相符之处的。每一件事物都倾向于用奇妙的方式缩略自己,并把自己的优点贡献给每一个人。他应当看到他可以亲身体验历史。他必须足不出户,免受国王、帝国欺凌之苦,却知道他比世界上的一切地理、一切政府都要伟大;他必须把普通读史的观点从罗马、雅典和伦敦转移到自己身上,他必须确信他就是法庭,如果英国或埃及有话要对他说,他就要审判这个案件;如果没有,就让它们永远保持沉默。他必须养成并保持那种高尚的见地,事实从此透露出它们秘密的含义,诗歌与编年史也会如此。在我们利用重大的历史记载的时候,心灵的本能、自然的目的就会暴露无遗。时间把事实峥嵘的棱角化为闪光的以太。没有一个铁锚,没有一个巨缆,没有一个篱笆会使一个事实永远也是一个事实。巴比伦、特洛伊、推罗、巴勒斯坦,甚至早期的罗马,都已经快成为虚构的故事了。伊甸园,日头停在基遍,后来已成为世界各国的诗歌了。当我们已经把事实制成一个星座挂在天空,当成一个不朽的标志时,谁还管什么事实呢?伦敦、巴黎、纽约必须走同一条路。“历史是什么?”拿破仑说,“不过是约定俗成的一则寓言罢了。”我们的生活四周点缀着埃及、希腊、高卢、英国、战争、殖民化、教会、法庭、商业,就像点缀着许多花朵和杂乱无章的装饰品,有的严肃,有的轻佻。对于这些,我无意再做更多的标榜。我相信永恒。我能够在自己的心灵里发现希腊、亚洲、意大利、西班牙和英伦三岛——每个时代和所有时代的天才和创造原理。

我们总是在我们私人的经历中提出引人注目的历史事实,并且就地加以证实。这样,一切历史都变成主观的了;换句话说,严格地讲,没有历史,只有传记。每一个心灵必须亲自汲取全部教训——必须重温全部课题。凡是它没有看见的,凡是它没有经历的,它就不会知道。为了便于掌握,以前的时代已经把一些东西概括为一个公式或一条法则,可是那条法则被一堵墙阻隔着,每个心灵就没有机会亲自加以检验,从中得到裨益。在某种场合,某个时候,心灵将会要求补偿这一损失,并且会得到补偿,办法就是亲手干一干这项工作。弗格森所发现的许多天文学上的东西都是人们早已熟知的。然而他本人从发现中得益匪浅。

P7-8

序言

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1803—1882)是美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一个最有影响的人物。爱默生出生在波士顿的一个牧师世家里,但他8岁丧父,家境开始困难,孀居的母亲一人苦心经营,拉扯、教育她的五个儿子。爱默生曾在波士顿拉丁学校和哈佛大学求学。1821年从哈佛大学毕业以后,曾教过几年书,1825年又上了哈佛神学院,1929年被任命为波士顿第二教堂牧师。尽管他工作非常称职,布道受人欢迎,但他的独立自主精神与当时基督教教义不合,因此便主动提出辞职。随后他游历欧洲,拜访了英国浪漫主义大诗人柯勒律治、华兹华斯等,并且跟散文大师卡莱尔成了终生不渝的朋友。欧游归来后,他定居到离波士顿不远的康科德镇,后来成了康科德的“圣人”。他在那里建立了一个“超验主义俱乐部”,跟梭罗、霍桑等一些文人探讨哲学、神学和文学。从此以后他潜心于读书写作,到很多地方去讲演,没有担任什么具体工作。

爱默生从此成了美国超验主义哲学的代表。所谓“超验主义”,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所有的人的灵魂都是神圣的,相同的,我们都有同样的本能和欲望,每个人身上都有永恒的火花,内心具有获取一切知识的手段。二、自然只不过是上帝的另一面,“是上帝投在我们感官上的巨大的影子”。每一个自然法则在人的脑海里都有一个对应物,所以自然法则与思想法则完全是对应的。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非常相近,只不过代表较低层次上的活动罢了。三、上帝就是“超灵”。超灵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每一个人的灵魂,每一个人的灵魂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超灵。每个人都可以与上帝沟通。

上述观点首先在他1836年匿名出版的《论自然》中反映了出来。1837年他在哈佛大学发表了题名为《美国学者》的演讲,被誉为美国的“思想独立宣言”。1838年的<神学院演讲>则成了一篇宗教独立宣言,他因此受到攻击,哈佛此后近30年未邀请他进入该校。

然而,爱默生的文学地位是在他出版《随笔第一集》(1841)和《随笔第二集》(1844)后才确立的。这些篇幅大多很长的随笔除了继续发挥上述超验主义观点外,另外一个非常突出的主题就是鼓吹独立自主的个人主义,以《论自助》为代表。《论诗人》则是一篇宣扬美国民族主义文学的宣言书。它探讨的是美学问题,说理透辟,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谈到美国文学的现状,预言到未来美国诗人的特征。《论经验》等文章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此后爱默生又陆续推出了《代表人物》(1850)、《英国特色》(1856)、《生活准则》(1860)等。

爱默生也是一位诗人,他出版过两部诗集,诗歌富有哲理性,独具一格。

但爱默生最大的成就还是散文。他的散文与培根的一样,警句格言层见迭出。如他在鼓吹个人主义时在不同的文章中写道:

“严格地讲,没有历史,只有传记。”

“文明史和自然史,艺术史和文学史,都必须从个人历史的角度来解释,否则就是空话。”

“每一个真正的人就是一个起因,一个国家,一个时代;他需要无限的空间,人数和时间完成他的构想——而子孙后代就像一串随从紧紧追随着他的脚步。”

他在宣扬自助时又讲:

“所以要做人,决不能做一个顺民。”

“坚持你自己;千万不要模仿。”

“旅游是傻瓜的天堂。”

他的超验主义观点则是:

“宇宙是活的。万物是有道德的。灵魂如果在我们身内就是

一种感情,在我们身外,就是一种规律。”  然而爱默生的随笔在其他很多方面跟培根的大相径庭,它不像培根随笔那样短小严密,而是像密西西比河水滚滚而来,有一发不可收的磅礴气势,使人想起惠特曼的诗。爱默生写道:“上帝说话的时候,他应当传达的不是一件事,而是所有的事。”所以他的文章大有吐尽自己一切观点的架势,就顾及不到段落的衔接过渡、层次的井然有序。他的文章充满了激情,不像培根的那样客观冷静。所以人们一致认为爱默生的文章是以句子为单位的。

爱默生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哲学体系,但他博览贯通,熔合希腊的柏拉图古典哲学、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法国的折中主义哲学、印度的神秘主义哲学及中国的孔孟哲学于一炉,形成了他自己的思想风格和文章风格。

爱默生一生孜孜不倦地阅读、写作、演讲,个人生活中经受过多次丧亲的不幸,但他总能振作起来,他这种乐观主义精神处处体现在他的作品中,这也是美国民族精神的体现。除生前发表的大量的散文、诗歌、讲演录外,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坚持记日记、写笔记。实际上,他的很多文章都是在他的日记和笔记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后人把他的日记编为10卷出版。有人又将日记和札记编在一起,共16卷。他的书信集为6卷。这些材料对研究爱默生是极其宝贵的材料。爱默生的思想影响了和他同时代的梭罗、惠特曼、狄金森等第一流的作家,20世纪的诗人E.A.罗宾逊、弗罗斯特、斯蒂文斯、哈特·克莱恩等都受了他的极大影响。他同时代的大小说家麦尔维尔、霍桑虽然并不赞成他的观点,但都受到他的启发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同样一些问题。

这个译本是他的两本《随笔集》的完整译本。他的文章和他的思想一样涉及面很广,也不像培根的文章那么具体,因此翻译难度极大,不妥之处,望专家、读者不吝指正。

蒲隆

书评(媒体评论)

读爱默生的著作,你不需要任何先在的知识,也不必了解什么术语。他的解释清清楚楚,经得起数学般的细查,其真心实意可令读者的灵魂获得新生,甚至常常飞升入云霄。

——戴维·威

在19世纪,没有任何散文比爱默生的影响更大。

——阿诺德

爱默生的作品即使在今日看来,也仍旧没有失去时效,这一点最使我们感到敬佩。

——张爱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默生随笔全集(彩色插图本)/名家名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爱默生
译者 蒲隆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35454
开本 32开
页数 3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64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5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