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精灵之城(德里一年)
内容
编辑推荐

印度,一个大众耳熟能详却又陌生的国家。德里,则是印度史上冲突不断又充满顽皮恶作剧精灵的都城。尽管德里曾经千年复千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侵略者焚城,但因有精灵守护,这个城市也一次又一次如火鸟浴火重生。

作者从房东普利一家的古怪之事开始,穿插锡克教徒好友、计程车司机与各行各业,诸如苏非密僧、回医、放鸽人、阉人圈……小人物的故事,最终以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内容与考古学家所发掘的遗址相呼应,引导我们出入新旧德里之间,一窥真正“精灵之城”的精神所在。

内容推荐

从英国迁居新德里的作者,抛弃意识形态和种族优越感,记录亲眼目睹的新德里景象与耳闻的新德里掌故,他穿梭历史与现实之间,述说印度人眼中的精灵之城,新德里的古往今来,以及英国殖民遗风。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德里居不易

第二章

锡克教徒大屠杀

第三章

大分裂

第四章

殖民地时期的德里

第五章

历史上的大英帝国

第六章

莫卧尔的德里

第七章

黄金时代

第八章

炙热的精灵之城

第九章

摩诃婆罗多

词汇表

试读章节

这个老人曾亲手兴建了堡垒的围墙,从他用手指描出的细节图样,可以看得出他对每个陵堡、城垛、射口都记得一清二楚。

“我们的村子除了几个扫地的人是印度教徒外,全部都是锡克教徒,附近邻居则是伊斯兰教徒。在1947年之前,我们拥有大部分土地,大家像兄弟一样生活在一起,不分彼此……”蓬加摸着胡子,想起了童年往事,不觉面露微笑。

“1947年8月15日那天,政府当局宣布大分裂的消息,我们并没有感到害怕,也已经听说关于成立巴基斯坦政府的事,但总认为对我们来说没多大分别,我们知道将会有个伊斯兰教政府从英国人手里接管一切,但是在我们旁遮普,向来都有不同的政府来来去去的,这种事对住在村子里的穷人来说,没什么区别。

“接着,突然之间,在9月10日那天,我们从莱亚尔普专员那里收到通知:‘你们这些人不能留在这里,必须离开住家和你们的村子到印度去。’每个人都觉得很凄惨,可是还能怎么办呢?所有的村民都开始把收拾好的行李装上牛车,老年人特别感到伤心:因为他们一辈子都住在这个村子里。但是我们还年轻,不懂得为什么这些老爷爷都在哭。

“住在村子周围的那些伊斯兰教徒听到我们被迫搬走,很多都跑来说:‘你们一定要留下来,不要走。’但是有些人却不怀好意,想要占有我们的财物。

P43

序言

     德里印象

我生平第一次遇到一位苏非,是在费洛斯沙(Feroz Shah Kotla)城寨里。

圣人萨都丁(Pir Sadr-ud-Din)有双狡黠的眼睛,胡须纠结得像八哥鸟的鸟巢似的。这位神秘人士示意我在地毯上坐下,以茶招待我,并且告诉我有关精灵的事。

他说,世界之初,安拉(Allah)用泥土创造了人类之后,又创造了另一族类,各部分都跟我们一样,不同的是它是用火炼成的。精灵是种魂魄,肉眼看不到,你得经过斋戒和祈祷之后才能见到它们。萨都丁曾经半裸地在喜马拉雅山的山脚下静坐四十一天,不吃东西;稍后,又在水深及颈的亚木纳河(Jumna)浸泡四十一天。

一晚,当他在坟场中熟睡时,精灵之王便来探访他了。

“他很黑,高得像棵树一样,额头的正中央有只眼睛。”这位圣人说,“那个精灵要给我任何我想要的东西,可是每次我都拒绝了。”

“你可不可以让我看看精灵?”我问。

“当然,”圣人回答说,“不过你会跑掉。”

那时我只有17岁,之前在约克郡(Yorksme)北部荒沼的一座偏僻山谷中上了十年的学校,然后突然发现自己来到了印度德里。从一开始,我就被这座壮观的首都迷住了,它与我以前所见过的城市截然不同。德里乍看之下充满了财富和恐怖:它是座迷宫,是宫殿组成的城市,是一条露天水沟,是镂花雕窗滤泻出的光线,是圆顶林立的景观,是政治混乱的社会,是拥挤的人潮,是呛人的烟雾和一股杂七杂八的香料味。

除此之外,这城市——我很快就发现了——还拥有无穷的故事:远在历史以外,深藏在神话与传说里的故事。朋友们抱怨着人民路(Janpath)上的兜售小贩缠人,因此转而改道前往果阿(Goa)的海滩,然而对我来说,德里始终散发着强烈的魔力。我流连不去,并很快在城北远郊的一家慈善收容所找到了工作。

那里的修女给了我一个房间,朝向市立垃圾站。早上,我会看到窗外有大群凄然的拾荒者,在恶臭冲天的垃圾堆中搜搜捡捡。他们头顶上的红棕色天空中,只只秃鹰正顺着上升的热气流盘旋打转,像万花筒内五彩碎片的构图转换。到了下午,在我把里里外外打扫干净,待屋里的人都睡着之后,常常会溜出去到处走走看看。我会雇辆三轮车到旧德里城区去,一路上经过愈来愈窄的水沟和巷子,小弄以及死巷,感觉好像被屋舍紧紧地包围住了。

夏天,我比较喜欢到英国建筑师路提彦(Edwjn Lutyen)所规划的新德里林阴大道去,那里不会有幽闭恐怖感。在阳光脉动中,我沿着成行的印度楝树、罗望子树、阿朱那树,在林阴下缓缓散步,经过一栋栋白色的古典式印度平房,屋前有弧状前院,以及盛开着火辣辣艳黄色孔雀花的树丛。

在这两个德里中,令我着迷的是那些废墟。不管那些做市区规划的人费尽多少苦心去创造耀眼的混凝土新部落,在绕行路线处或市立公园里却总是会突然冒出颓塌的骨灰塔、古老清真寺或古代的伊斯兰学府(medreSse),令道路网为之蜿蜒,也使得高尔夫球场上的平坦球道黯然失色。新德里其实一点也不新,它那宽阔林阴大道包括了一大片古城中的墓地和历代王朝的坟地,有人说,德里共有7座死城,目前这座已经是第八座了;还有一些人则估计有15或21座,但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这些古代城镇倾圮的废墟之多,其实数也数不清。

然而德里最独一无二的是,城市周围也零零星星地散布着仍有人烟的废墟,而且不知怎的,德里有好些不同的地区,千百年来似乎完整无恙地保留下来。旁遮普地区(Punjabi)的住民可以说是一个现代的衡量标准:乘着小巧而马力大的马鲁帝(Maruti)汽车,以及对各种新奇事物的醉心,使得他们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的生命线。你在洛迪花园(Lodhi Gardens)里碰到的那些正在散步的老少校,也许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经时不我予,被束之高阁了,但看他们那粗长下垂、末端上翘的胡子,以及很有意思的带古老(Ealing)口音的英文,让人隐约猜到他们大概在1 946年时曾经非常风光。在旧德里城区里的那些太监,有些仍讲一口登大雅之堂的乌尔都语(Urdu),要是在伟大的莫卧儿朝廷上,可能就不会显得不合时宜了。至于在尼刚柏浴场河岸(NigambodhGhat)上的那些印度教苦行高僧(sadhu),在我的想象中就仿佛是英德拉普拉斯塔城。那些流离失所的人民,此城也就是传说中的第一个德里,在伟大的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Mahobharata)中便已出现。

承袭了各种不同时代世风的人,全都可以在这个城里见到,几千年来的不同文化在此并肩共存,怀着属于不同时代意识的人,走在同样的人行道上,共饮同样的水,然后又归复到同样的尘土之中去。

但是直到几个月之后,当我遇到了圣人萨都丁,才知道使得这个城市能不断重新开始新生命的秘密。据圣人萨都丁说,德里是个充满精灵的城市,尽管它曾经一次又一次地遭到侵略者的焚毁,千年复千年,然而这个城市还是会重建;每次都像火鸟一样从火中重生并兴起,就像印度教徒所相信的轮回转世之说,肉体会一再的轮回直到变得完美为止,德里似乎也注定了要百年复百年地以新轮回的面目出现。萨都丁说,所以会如此,是因为那些精灵对德里情深无比,无法忍受见到它变成空城或荒漠。直到现在,每栋房子、每条街道的角落都有精灵在流连徘徊。你见不到它们的,萨都丁说,但是如果很专注地集中心思,你就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听到它们低语;或者运气够好的话,还会感觉到它们温暖的呼吸喷在你脸上。

我知道已经在德里找到了写书的主题:一幅时空不连贯的城市肖像、一个各种不同时代交错在一起的城市、一座精灵之城。

第一次在德里待过之后的5年,我又回来了,而今是带着新婚妻子。奥莉维亚和我是在9月间抵达的,我们在尼桑木丁(Nizamuddin)的苏非教派村庄附近,找到了一层顶楼寓所,就在这里布置起我们的家。

我们的房东是普利(Puri)太太。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精灵之城(德里一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威廉·达尔林普
译者 黄芳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50857
开本 32开
页数 4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35.1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0
149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9: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