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成化弘治正德卷)
内容
编辑推荐

我国瓷器烧造,历史之悠久,品种之繁多,器型之丰富,技艺之精湛,风格之独特,世所罕见。瓷器的基本属性,在当时是实用与美观相结合,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今天,民国之前的瓷器具,大多失去了实用价值,而独具审美价值。

内容推荐

明代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历经57年,民窑瓷器已经渐趋成熟,无论是品种,还是器型均较明早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有关此时期民窑瓷器的著述极为少见,即使是无款官窑器亦有“成弘不分”之说,而民窑瓷器可想而知,实际此“不分”乃“不识”也。本书所选器物为纪年器、墓葬出土器及大量的文物类型学方法排列的器物,具体阐述了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民窑瓷器之间的承袭关系及各自的时代特征,如成化青花的靛青沉静、弘治纹饰线条的纤细流畅、正德青花的色泽偏灰等等。对识别此三朝民窑瓷器颇多独到的见解,实为民窑鉴定的专门工具书。

序言

天顺八年正月二十六日(1464年3月1日),朱见深即位,是为宪宗,以第二年为成化元年(1465),从此开始了明代筒瓷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成熟期,并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成化皇帝在位23年又8个月,虽然此时朝纲松弛,内乱外患接踵而至,但凭借洪武、永乐开创的基业,洪熙、宣德的恩泽,明王朝尚有足够的潜力支撑局面。鉴于正统朝侈糜之风盛行,成化登基之后,尽革前朝弊政。虽天灾不断,但扰民不甚,使景德镇民窑瓷业生产有了发展。民窑瓷器器物品类增多,以其细腻的胎质、精湛的制作工艺达到了宣德以来的高峰。由于朝中反对侈糜,故民窑瓷器多受影响,大器反不及前朝多见。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六日(1487年10月3日),朱祜樘即位,是为孝宗,以第二年(1488)为弘治元年,在位时间不及18年。这一时期举国上下,充满生机,颇有仁、宣遗风。民窑瓷器生产有一定程度的发展,造型轻盈秀逸,线条柔和,并首创了一些独具特色的产品。一些高档瓷器无论是烧造质量,还是纹饰的绘画均接近同时期的官窑器物。弘治十八年五月(1505年6月),朱厚照即位,是为武宗,以第二年(1506)为正德元年。虽然朱厚照在位几近17年里并非合格的帝王,但这一时期景德镇民窑瓷器生产却得到了长足发展,在造型、品种和纹饰上均有创新之举,并形成独特的风格,为明代晚期民窑的兴起和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总计不过57年,但却是景德镇民窑瓷器稳定发展的时期,造型异常丰富,颜色釉及釉上彩品种逐渐增多,装饰风格日趋多样。特别是青花混水技法的出现,使民窑产品中出现了一些比肩官窑的精美器皿,拉近了民窑与官窑差距。究其原因与这半个多世纪朝廷基本稳定的政治局面有关,同时也与百余年来明王朝的不懈努力,使明初以来的沿海一带海盗活动减少有关。特别是正德九年(1514),葡萄牙人首次沿西非海岸,绕过好望角,到达广州,使中国瓷器远销欧洲,扩大了影响。同时,萎缩的伊斯兰市场亦在恢复之中。种种因素,刺激了景德镇民窑瓷器生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成化弘治正德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铁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411838
开本 32开
页数 1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6.34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