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将修辞学与语用学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学术论著,建立在作者多年来对语言学理论,尤其是对修辞学和语用学传统理论的习得与研究的基础之上,其中不乏许多在学术领域的创新内容。此外,作者还从动态的角度对现代修辞学进行了新的研究,提出了新的修辞理论体系——修辞控效说,并由此对修辞的定义、语境理论、修辞追求的目的与效果体系、修辞学的学科特性等进行了新的论述。
图书 | 语用修辞探索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将修辞学与语用学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学术论著,建立在作者多年来对语言学理论,尤其是对修辞学和语用学传统理论的习得与研究的基础之上,其中不乏许多在学术领域的创新内容。此外,作者还从动态的角度对现代修辞学进行了新的研究,提出了新的修辞理论体系——修辞控效说,并由此对修辞的定义、语境理论、修辞追求的目的与效果体系、修辞学的学科特性等进行了新的论述。 内容推荐 语用学和修辞学同属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两者有许多结合点,可以互相借鉴,互相促进。本书是一部将修辞学与语用学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学术论著,建立在作者多年来对语言学理论,尤其是对修辞学和语用学传统理论的习得与研究的基础之上,其中不乏许多在学术领域的创新内容。此外,作者还从动态的角度对现代修辞学进行了新的研究,提出了新的修辞理论体系——修辞控效说,并由此对修辞的定义、语境理论、修辞追求的目的与效果体系、修辞学的学科特性等进行了新的论述。 目录 第一编 语用修辞理论探索 1 评代码交际模式 2 论言、意、境及其关系 3 对现行汉语修辞学思想的思考 4 修辞适应语境说漫议 5 修辞控效说 ——话语修辞理论的新构想 6 修辞追求的效果及修辞学的性质 ——兼答陈炯、赵毅两先生 7 谈语用行为的社会效果 8 谈传统思维对汉语修辞的影响 第二编 汉语言语行为研究 1 汉语使役性言语行为核心行为语分析 2 使役方式选择与社会情景制约关系分析 3 汉语使役性言语行为的取效分析 4 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话语构成与语用特点分析 5 安慰的话语模式与修辞策略分析 第三编 文学语言研究 1 论作家精神个性对语言风格的影响 2 鲜明诗歌意象的语言手段 3 闪光的贝壳,深邃的思想 ——秦牧论文学语言 4 论余光中散文的句法特点 5 谈余光中散文的感性艺术 6 强烈鲜明的动感 ——余光中散文的语言艺术 7 余光中散文的意识流谋篇艺术 8 余光中散文的文言特色 9 余光中散文的色彩运用 第四编 社会语用研究 1 面子理论在汉文化中的考察 2 汉语言语礼貌特点 3 网络语体特点分析 4 广东社会用语倾向分析 5 广告指称分析 后记 附录作者主要论著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语用修辞探索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066154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4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0 |
出版时间 | 2005-11-01 |
首版时间 | 2005-11-01 |
印刷时间 | 2005-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03 |
宽 | 141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