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教育通史(第2卷)(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全书的第二卷,它包括秦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教育。着重探讨了封建社会文教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形成、确立和发展;尤其是对由秦到汉文教政策的重大转变、“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及其实施,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考察,揭示了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于古代的科学技术教育、中外和各民族间文化教育交流和融合进行了专题论述,置于重要地位,以引起充分地重视;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尽量充实了史料,显示出其特点,肯定其“继汉开唐”的历史作用;除了历史上公认的一批著名教育家之外,又增写了一些重要教育家,如:扬雄、郑玄、颜之推、傅玄、王通、孔颖达等,对他们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和实事求是的评价。

内容推荐

本书论述了我国从远古时期至建国后三十五年的教育,全面闸释了我国教育的产生、演变、发展的全过程,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研究中国教育发展史的经典之作。

目录

第四章 秦、汉的教育

 第一节 秦代的文化教育

一、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二、巩固统一的文教政策

三、吏师制度和博士制度

 第二节 汉初的黄老之学与教育

一、黄老之学的兴盛

二、法治教育向德治教育的转变

三、“无为”与“尚贤”相结合的人才观

四、重智、重学思想的发展

五、教学思想一

六、体育和美育思想

 第三节 汉代“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一、“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二、“独尊儒术”文教政策产生的原因

三、“独尊儒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汉代的经学与教育

一、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

二、问难论辩学风的形成

三、“通经致用”原则的盛行

四、兼容各科的教育内容

 第五节 汉代的官学制度

一、汉代的太学

二、宫邸学与鸿都门学

三、郡国学校

四、“宦学事师”制度

 第六节 汉代的私学教育

一、私学教育发展的概况及其原因

二、私学教育的基本类型及其内容

三、私学教育的历史经验和局限性

 第七节 汉代的察举取士制度

一、察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二、察举取士的主要科目和内容

三、察举制度的利弊得失

 第八节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二、《贤良对策》与文教改革

三、论教育的作用

四、教学思想

五、道德教育思想

 第九节 扬雄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二、论教育的作用

三、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四、教育内容

五、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六、论教师

 第十节 王充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学术思想

二、论“反情治性,尽材成德”的教育作用

三、培养“为国为事”的贤人君子

四、“博览古今,众流百家”的教育内容

……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的教育

第六章 隋、唐的教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教育通史(第2卷)(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毛礼锐//沈灌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822027
开本 32开
页数 547
版次 2
装订 精装
字数 437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529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3
出版地 山东
217
158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2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