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戏别离
内容
编辑推荐

《戏别离》仍然坚持了《妖精女儿》的唯美路线,它的主题也仍然是爱情,不过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它都是一个非常不同的故事。如果说《妖精女儿》用超文本和超链接的方式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小说,令时下已有的网络小说黯然失色,那么《戏别离》则是纸质文学意义上的又一部实验小说。它有一个小说的结构,在小说结构中又内置了一个戏剧的结构——一部题为《淫红尘》的四幕二十三场现代戏曲,每场采用中国一个地方戏曲,唱词文、白相间。每一场又对应着一个同名的小说或散文片断,与戏剧传达的氛围情绪有着若即若离的关联,在小说的结构里自然还有叙述人的讲述和小说自身的情节。这样,小说的结构与戏剧的结构交接镶嵌叠加在一起,构成一个交互的文本,小说的题目《戏别离》与戏的题目《淫红尘》也形成了某种互文。自然,小说的框架和容量要大于戏剧的框架和容量,戏剧的演出仅仅一个下午,而小说在“你”的想象空间里却有几十年的时间跨度。但戏剧的内容却成为小说演进的某种契机和暗示,小说的情节随着戏剧的演出而次第展开。“初遇”、“情韵”、“纠结”、“远逝”四幕戏恰恰成为小说文本中“你”、“他”、“她”的爱情纠葛的几个回合。

内容推荐

这部长篇小说向你倾诉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某个下午,在剧场的舞台上下,“他”、“你”、“她”演绎了一场缠绵悱恻的三角恋。令人惊讶的是,全文唯一的主人公竟由“他”、“你”、“她”三个部分组成。三者不断交叠,穿插,置换,各自独立,又互相影响。借助于23个迥异而又相互关联的小故事,23场古老戏剧,23台舞美艺术,23首古典诗词,23封浪漫情书,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人物刻画。没有刻意创造高潮迭起的剧情,只以旁观者的角度极其冷静而诚恳地讲述,却无一不是在诉说我们一直在琢磨的心事,像画,又像音乐,带着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回味,却又几乎能够慰藉所有孤独的心灵。主人公并没有具体指向,只是诠释了“人”这个宽泛而抽象的概念。“人”在现实中游走,除了爱和死亡,哪里可以容纳一身的疲惫?最终,主人公以死亡来开启生命的意义。通篇情感描写极为细腻,通过对白及独白,进行法国式的心理分析。它会让你忧伤,但不会悲伤;会让你失望,但不会绝望。你会感觉有些辛酸,有些浪漫,还有些温暖。

目录

序/王纪人

1.“最美的女人在北非,最美的男人在远东。”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一个靠街边的酒馆。那是你刚刚由陆地穿越加纳、多寸、布基纳法索、马里、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六国,踏着西非的荒蛮刚刚回到法国。

2.剧场是在一个废弃的发电站中搭建而成的,有些浪漫妖娆,有些香艳轻薄,有些艳魅隐晦,都清减为一个“玩”字。

3.你想说声谢谢,却怕梦境太轻太薄,他旋而跑掉,只有问声:“你是谁?”等待答案总比等待再见要好。

4.你还像多年前那个小女孩一样瞬间愣在那里,只知道哭泣。直到他走过来牵着你的手,喃喃地念给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5.一个有着足够金钱去编织发辫的部落女子,因为同一位来自远东的外交官有一份灼烧整个季节的恋爱往事,所以用了爱人的姓氏做了名字。

6.你知道了那个最终成功的精子,以后叫做人。你的本质已经被传递,虽然你的肉身已经枯萎,你没有成功,准确地讲你失败了,但你却同成功的人一样,原来失败与成功没有区别。

7.三月三日呀……拜桃花啊……一拜郎君千岁……二拜妾身长健……三拜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啊

8.“是的,她的美,或妖媚,或矜持,或高贵,或性情在看到她的第一眼我已经将灵魂出卖。”

9.父亲,牵着你的手一路走来认识世界男朋友,牵着你的手一路走过感悟人生

10.遥望那个奥斯陆的夜晚啊,有蹁跹的雪花,有开怀的欢笑,有深情的祝福,有盼望的爱情,有苏醒的回忆,一直都还坚守在那里,延续着那个城市对于你的意义。

11.那桃花开得愈加蒙咙,你无力自持,只伸展压抑许久的媚态,在肌肤的协奏曲中销魂。你沦陷于爱的旋涡,又绽放,至璀璨,在高潮处陨落了曾经的信仰,又重建,那信仰即是爱。

12.你不喜欢谈未来,那太沉重对你是一种枷锁。你甚至不喜欢他的表白,这通常只能迫使你感到恐慌。你更喜欢这种淡泊,或者说是暴风雨到来之前的短暂平静。

13.我直接而快速在尘世中张狂我的欲望,不再像个小女人一样祈求得到一世爱情的呵护,我只需要像个女人一样得到一次身体的满足。

14.引领着上得楼来。朱门虚掩,隐隐可见里面春光正浓,喧闹着香鬓艳影,中间悬挂四条屏,摹骨写意细工笔仕女春宫,其外更有条幅上写“瑶池春风暖,催开一枝莲”。

15.她们喜欢谈论你,你的服饰,你的举止,虽然任是铁铮铮的名字在别人的唇舌间也容易锈迹斑斑,但你不同,那是多少少女情窦初开的梦。而所有梦的归结总交集到对你的艳羡,甚至她们愿交谈着你的名字吐气如兰。

16.幻想以爱情为生的你刚刚大学毕业,还在坚守着玫瑰色的梦,渴望细品爱情的忧郁,却不必受生计的困扰,因此你寄希望于嫁人豪门。

17.你听着他声音里的诧异,这一刻对你是漫长的唏嘘和煎熬,对他却是苍茫的暮色中短暂的迷茫。

18.你走过去试图将窗子关上,他站起来帮助你,雨水心有不甘地退于幕后。你颇具戏剧化地吻了他的脸颊,并呆立在自己的举动中。空气是鲜活的,有点甜。

19.他看着你,吻住你逗着你笑,翻翻身抱着你的腰。突然拥入猝不及防,却更痛快。“花该是开了吧?”你听了他的话禁不住嬉笑,池底的翠荷摇曳生姿,在风雨中流动飘摇,抖落满床的芳香浓郁,驻足在收紧的涟漪中逍遥。

20.你是一位努力打拼的小职员,像所有喜欢性的女人一样,总是能吸引真正令你心动的男人,于是秉承着这样一个托词八面玲珑的玩弄红尘之后多多少少还留恋着爱情最初的清纯。

21.你坠入春光无限,怀揣着被春风轻拂过的意乱情迷,探究着源自神秘的刺激,在内心深处大胆而激情地表达和倾诉,已经完全忽视了这些媚人声音的背后是怎么样的一副面孔,也或许并不是一张令你心动的脸庞。

22.有些人喜欢用照片记录人生,而你更愿意选择文字来谱写回忆。因为在那些文字里面你可以听到大西洋海潮的深情呼唤,感受到岸边礁石被盐浸润的凉爽气息,徜徉在家乡的田园里甜香的青草味道以及流连在生活的宽容里可以无数次重置的人生草稿。

23.那时你是青涩的,还不曾学习哪怕一点点的技巧去蛊惑男人的性趣。你只是安静地躺着,等待一个不同寻常的奉献。

24.你知对于一个肆意谈性的女人,在你的定义中无疑是放荡花哨的,她不可能成为你的国家的主流,也根本不可能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但你仍然无法抗拒地开始喜欢她。

25.如果一切如我所愿,你最终在三十年后看到这最后一封信,那么,现在,请允许我用最后的力气告诉你:“我爱你。”

26.直到这个燥热而闹人的正午,在梦中遇见了这些故事。我迫不及待地醒来,按照记忆在写作的热情中分享他们的感情,这似乎是一个神灵赐予的被隐藏了秘密的动机,来开启每个人自己的旋律。

27.“啊我也是。”女人浅浅地笑了笑,羞涩地低下头,泪水不知何时悄悄地溢满了眼角,交叠着不远处深情款款的月光……

试读章节

Text 01 of Play the Parting

“最美的女人在北非,最美的男人在远东。”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一个靠街边的酒馆。那是你刚刚由陆地穿越加纳、多哥、布基纳法索、马里、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六国,踏着西非的荒蛮刚刚回到法国。

“最美的女人在北非,最美的男人在远东。”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一个靠街边的酒馆。那是你刚刚由陆地穿越加纳、多哥、布基纳法索、马里、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六国,踏着西非的荒蛮刚刚回到法国,正在这家小馆子里吮着牡蛎,浅斟着见证过原始文明的心情。这不是牡蛎最肥的季节,但是你需要在那些熟练打开牡蛎壳的手工操作中,透过Cha-blis淡淡的酒香和似有若无的柠檬味道打开通往现代的话题。那天天气很好,一排整齐的法桐树下,小城用细白的沙在路边做了一个模拟沙滩带,散放着几把伞,也有时髦的女郎着了花哨的泳衣躺在白色沙滩椅上怡然自得,不同的是沙滩带隔开的不是海,而是人流与汽车。酒馆坐满了闲适的人们对着窗外享受着慵懒。于是,她走进来需要一个座位,而你随后得到了一分冒昧。但是听到她的话,你仍然刻意看了一下自己的服饰,那是一件改良的丝质印花jellaba,后背的V领滚嵌了精致的波斯刺绣,大面积的色彩混合了沙黄、海碧、天蓝与花红,弥漫的是阿拉伯、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混合风尚。无意而又自然地诉说着北非的浪漫风情。

你很佩服她的揣测,而你也不准备用虚荣心来成全她刻意的赞美,“其实我生长在东非。”她听到你的回答有一丝诧异,不过随即自嘲地笑了笑,没有说话,眼睛低下去,手上是一本古旧的《磨坊书简》,封面是阳纹版雕刻,大十六开,钢笔画的插图有些模糊,纸张已经泛黄,翻一下有些微纸屑散落,俨然是多年前的版本,但看得出非常精致,手触之处即能体会到擅长于描写南方风情的都德所独特的温婉。很显然这使你对她颇有好感。当她知道你是一位建筑师时,当即邀请你去观看她的话剧排演,据说里面的建筑设计乃她所为。而你也非常痛快地直接答应了她的邀请,甚至没有经过预约。你知道这对于你来讲,一个需要将事情提前一个月开始安排的人来讲,是多么兴致勃发。

你的出生即诠释着奢华,但你却一直生活在华丽的虚幻中,身边布满了距离,每一步都不能踏到真实,于是你认定了现实生活定是痛苦的载体,而取得幸福的唯一方式只有逃匿。你努力地构建着他人不可触及的遥远,不惜用谎言装扮着重重的假象来成全脆弱不堪一击的免疫。这是你和自己的一种永恒的约定,也是你的信仰。在大多数的时间里,你始终保持一种随时可以走失的状态游离于无法触及的现实之外,你的生活因此而苍白而乏味,这使你时常感觉到被抛弃。于是你以一种消极的缄默方式不顾一切地去得到孤寂,企图在静思中寻找精神家园,以此独善其身。可时常充盈你的心灵世界的却只是单纯平和无法掩饰的焦虑以及从容不迫下难安的灵魂。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种女人。她们有着与生俱来的自信和雅致,浑身散发出天才的味道。她们奢侈地堆砌人间最具诱惑的品质,在红尘中随意抛洒着令人窒息的才华和柔情,你会为她哭为她笑为她痴迷为她丧志为她痛苦为她绝望,可是她却平淡如初,永远只给你一个似有若无的可能。她温柔多情,她放荡自由,她聪慧美丽,她勇敢坚强,可是她能给你的只有寂寞,和万般无奈中的一点遐思迩想。她们总是让人琢磨不透而又总能出人意料,令人无法自制地去追求。但是她们最终不能属于某一个人,因为太完美,于是现实判决她们只能活在人们的想象里。今天你见到的她就是。

她和你不同,她没有显赫的家世,富贵的出身,但她却是一个拥有着摄人的才华、炫目的阅历并懂得怎么营销自己的人。我第一次见到她是缘于一次国际会议,她作为受邀方的代表,漂亮而迷人,穿了一件黑色晚礼服,手指间总是随意地夹着一支烟,优雅,悠然,而不屑。有时她也会在手包里面捏一张名片出来,轻巧得像是担心被风吹蚀了字迹一般,递送到别人面前,那模样更像恩赐,自信而有魅力。我很惊讶于这种小物事,这让我常常想起中国的瓷器,同样是凭借烫饰于自身之上的花纹待价而沽。

及到你再一次记得这个约定已经是多日之后的一个下午。你致电给她时,她在一位古典派诗人的怀抱里刚刚醒来。Chateau de Bellinglise层叠的帷幔间萦绕不绝的烟草气味使她有一种不真实的满足感。拉开厚厚的帷幔,灼烧的太阳热力十足,她有片刻的清醒。但等到他走过来轻轻地吻着她的眼睛,喃喃地陶醉,轻声地低吟,她重又回到了混沌的状态。她知道自己是他最爱的女人(不是之一),她似乎已开始有些动情(而非动心)。他吻着她的唇将窗帷再次合拢,她很快将灵魂再一次托付在他的温存里。

她对待男人不一定专一,但由来都是专注的。这专注关乎于性而非爱,她对所追求的工作怀着与生俱来的光辉梦想,除了由此带来的赞美与艳羡,她不爱任何事物,包括人。她目标专一,行为坚定,无比狂热又无比自信,无比冷酷而无比坚决。她不为任何事物所动,爱和友谊是她的附属品,一旦成为阻碍都将被她抛弃甚至践踏。即使爱的柔情将她片刻地唤醒,她仍然会理智地选择自己的梦想,选择一个人的未来。

但他渴望她的爱,永恒的唯一的爱。虽然他也知道梦想家的眼睛里不会有爱情,但他仍然让自己沉湎于对未来的希冀中无法自拔。原来人在过于在意某一样东西的时候,难免会失去原则、骄傲、风度。此刻他所能做的也只有用纯男人的方式看着她沉迷以致迫切需要的眼神及神情恍惚的叫喊,来将他心底里的衰败挤压成一片薄薄的围墙,维护仅有的一点尊严。P1-6

序言

王纪人

藏尽楼兰在中国文学界可能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她的《妖精女儿》在一部分青年读者中已经相当走红。我曾经为《妖精女儿》写过一份评语,有赞扬,也有批评,因为写得非常匆忙,便没有拿出去发表,只是贴在自己的博客上,没想到经常有访客前来阅读,热闹时一天有几百人之多。有的网友在留言中的分析也很到位,可以弥补我那篇短评的粗略。我对作者是否还会在国内发表小说,没有太多的信心。没想到才过了大半年,她又拿出了一部新的长篇小说《戏别离》的书稿,并且通过出版社责任编辑希望我为之作序。我为她的坚毅执著而感动,同时也因为欣赏她勃发的才情,自然接受了她辗转的邀请。

《戏别离》仍然坚持了《妖精女儿》的唯美路线,它的主题也仍然是爱情,不过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它都是一个非常不同的故事。如果说《妖精女儿》用超文本和超链接的方式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小说,令时下已有的网络小说黯然失色,那么《戏别离》则是纸质文学意义上的又一部实验小说。它有一个小说的结构,在小说结构中又内置了一个戏剧的结构——一部题为《淫红尘》的四幕二十三场现代戏曲,每场采用中国一个地方戏曲,唱词文、白相间。每一场又对应着一个同名的小说或散文片断,与戏剧传达的氛围情绪有着若即若离的关联,在小说的结构里自然还有叙述人的讲述和小说自身的情节。这样,小说的结构与戏剧的结构交接镶嵌叠加在一起,构成一个交互的文本,小说的题目《戏别离》与戏的题目《淫红尘》也形成了某种互文。自然,小说的框架和容量要大于戏剧的框架和容量,戏剧的演出仅仅一个下午,而小说在“你”的想象空间里却有几十年的时间跨度。但戏剧的内容却成为小说演进的某种契机和暗示,小说的情节随着戏剧的演出而次第展开。“初遇”、“情韵”、“纠结”、“远逝”四幕戏恰恰成为小说文本中“你”、“他”、“她”的爱情纠葛的几个回合。

小说的主人公就由“你”、“他”、“她”组成,三者的故事各自独立,又互相交叠、穿插、影响,构成了一个交互主体或所谓的主体间性,这是藏尽楼兰在小说叙述结构上的一个创造。“你”的第二人称用法来自法国新小说派罗伯·格里叶,代替了通常的第一人称“我”,既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同时也是小说的主要叙述人。“你”的称呼使读者产生一种被呼的感觉,与主人公发生微妙的身份认同,不期然地参与其间,达到感同身受的同情效果。在《戏别离》里,“你”是来自非洲的有中国血统的法国女孩、建筑设计师,“她”是《淫红尘》的编导和剧场建筑设计者,应该也是华裔。是“你”与“她”偶遇,被邀去观看戏的排练,遇到了“他”——“她”的情人,“你”幼时的似曾相识者,一个在法国生活的中国人,也是这部戏剧的阐释者。所谓“最美的女人在北非,最美的男人在远东”,“你”偶然得到了一个邀请,遇见了人生中最美丽的邂逅,于是产生了一个悲剧故事。但与众不同的是,小说避免了三角恋的俗套描写,把“你”和“他”的爱情放在主体部分来叙述,而“他”与“她”的故事却通过相互的情书来叙述,一封封情书也成为小说叙事的重要部分,甚至使读者的注意力渐渐地从“你”和“他”的故事转向“他”和“她”的故事。这是因为读者后来发现,“她”在得知“他”与新女友“你”品尝着另一番爱情时,便选择死亡,在死前写好了所有的书信,委托不同的朋友在未来的三十年中间隔地寄给“他”,使“他”感受到“她”的爱和温暖。这个情节的设置大大出乎读者的意料,并且显然更能触动我们敏感的神经,这简直是一个足以催人泪下的东西方古典爱情故事的现代版。但是读者在这里可能再一次被作者愚弄了,因为在她的奇思妙想中,“你”和“她”本来就是女性的两面,每一面,或者说每一种性格和气质都可能有生命中最美丽的相逢和偶遇,对于男性来说也是一样。事实上,在这部想象意味十足的长篇小说中,“你”、“他”、“她”并不是三个独立主人公,而是纠结成“唯一”的主人公。他们合三为一,“诠释了‘人’这个广泛而抽象的概念”,从而在形象的外衣下,内含了某种哲思。“爱”与“死亡”是人生的两大主题,也是人的最重要的本能。关于后者。弗洛伊德在他晚年的精神分析学著作里概括为爱欲本能(生的本能)和死亡本能。因而作者自许这部小说是一种精神分析,当然未必是弗洛伊德式的,而是法国式的,浪漫而典雅,同时又融合了东方式的神秘主义,有一种梦幻似的情韵和时空交叉的魔幻效果。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藏尽楼兰在创作上倾向于解构,《戏别离》就是十足的解构主义作品。作者不仅完成了对小说这种文体的游戏规则的解构,而且拆解了作品前半部建立起来的具体的人物关系和行动指向,使他们结合起来,演绎着人的最本然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与此同时,她也建立起自己的小说模式,如多重文本的交叉,现实与想象中的时空错位与互动,小说的建筑艺术,唯美精致诗化的语言以及缤纷奢华的文学描写。当然,这一切都带有大胆冒险的实验性质,有着许多“诉说的艰难”。

作者从事的建筑设计专业,使她倾向于把建筑艺术运用于小说的结构。我从她的设计图中看出了某种后现代的建筑风格,但从她的小说建筑来说,似乎更倾向于繁复,有点巴洛克式的,乃至高第式的,反正是一种繁复奇异的建筑风格。她的小说具有重重叠叠回环复沓的构思,而一些似乎互不相关的小说构件又出人意料地穿插勾连在一起。读她的小说仿佛读埃舍尔的奇异建筑图画,看似不合情理。却如幻如真,扑朔迷离,神秘莫测,有一种诡异之美。

桑塔格基于后现代中的先锋艺术,提出了反对阐释的观点,但藏尽楼兰的《戏别离》仍然是一部值得阐释也不妨阐释的后现代小说。东西方文化在这里达到了空前的杂糅或拼贴,在生命观念(包括性观念)上她是西方的、法国式的,却同时浸淫着中国的艺术旨趣,而这一切都是从她的血缘、阅历和国际背景中自然地生成并奇异地散发出来的,构成了独特的诗情和哲理。我们从她的小说中也许可以解开她的身世密码、情感密码,但正如她自己所言:“如果说《妖精女儿》纯属记录个人的精神感受,而《戏别离》则着意于个人在群体中的心灵告白。”在这部新作中,确切地说,她既发掘了别人的故事,也释放了自己被禁锢的灵魂,从而完成了对人的各种各样的爱欲的一次精神分析。在她看来,爱有各种遭遇,各种形式和各种可能,但爱是永垂不朽的。这种爱可以是性别之爱,可以是血缘之爱,也可以是更广大范围的爱。在这个意义上的“爱至上”,我是深表赞同的。

藏尽楼兰是一位很年轻的文学写作者,用目前流行的代际称呼,她属于“80后”一代。但由于她有相当充分的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才华横溢的优势以及艺术上大胆探索的精神,应该说她的文学水准是出类拔萃的。显然她是不甘平庸相当自信的人,且有一种锐不可当的气势。我不清楚她对未来的创作有什么新的打算,但我会建议她在写意和写实中取得一种平衡,还会建议她面向更加广阔的生活世界,从中汲取新的题材和新的诗情。在我结束这篇序文时,我已经对她产生了新的期待,并致以美好的祝愿。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戏别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藏尽楼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32461
开本 32开
页数 3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6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2
148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4: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