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拉魂腔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花城原创丛书之一,是一部波谲云诡的村庄变迁史。

小说以位于淮河“洪水走廓”上的瘫子村为背景,展示了淮河流域丰富幽深的乡村文化。作者把村庄的搬迁与民间戏曲拉魂腔的复兴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三代拉魂腔艺人爱恨纠缠的人生历程。村庄搬迁与否,守旧还是前进,这是瘫子村世代难解的心结,是生存的头号疑难。最后,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达至白热化,酿成一场人为的火灾,一个诗意的村庄消失了,古老的文化及其守护人也随水而逝。

全书以诗化的语言重现了淮河流域的风貌、习俗和民性,塑造了一批血性贲张的淮河人形象,写出了中国乡村的灵魂。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波谲云诡的村庄变迁史。

小说以位于淮河“洪水走廓”上的瘫子村为背景,展示了淮河流域丰富幽深的乡村文化。作者把村庄的搬迁与民间戏曲拉魂腔的复兴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三代拉魂腔艺人爱恨纠缠的人生历程。村庄搬迁与否,守旧还是前进,这是瘫子村世代难解的心结,是生存的头号疑难。最后,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达至白热化,酿成一场人为的火灾,一个诗意的村庄消失了,古老的文化及其守护人也随水而逝。

全书以诗化的语言重现了淮河流域的风貌、习俗和民性,塑造了一批血性贲张的淮河人形象,写出了中国乡村的灵魂。

目录

“花城原创”出版缘起

七姑

历史系姜斯年教授的拉魂腔

土匪腊八

异乡的红漆

……

乌托邦的河流

后记

试读章节

七姑的棺木将被葬在沿河斩龙关外的青迢岗上。

从河的北岸看,平塬上突兀隆耸的青迢岗,像一块巨大又苍翠的遮羞布,挡住了南岸许多茅屋破败的村子。斩龙关一带,共有三十六条水归人淮河。也就是说,在遥远的八百里外的河南郸城屋檐落下的一滴雨水,最终是在这里纳入淮河东逝的正途。青迢,是斩龙关一千多个村村镇镇的顶点。这青迢岗,也叫“丢魂岗”。这名字有个来历,说是一个没结婚的青头郎木匠,夜间从外村做完活回家,在漆黑的田埂上,看见一个窈窕的女子扭着个腰,拎着筐走着,木匠三步并两步地凑上前跟她搭腔。那女子却不回话,只是半偏个头冲他妖笑,煞白的牙齿在黯淡的星光下闪着碎光。她笑得木匠一颗心怦怦地乱撞,终于攒足了劲想横腰搂她人怀,手一伸哗地抱过来,想从影子里划过一样,没往邪处想,索性把工具包挂脖子上,两手合拢地搂过去,却像搂住了一团雾气。她,就在雾中妖里妖气地笑着。小木匠猛呼着奔逃回屋,当晚就病塌掉,没几天就死了。虽说撞鬼的事为青迢岗落了个外号,却不损害它的名头。照地势,这岗上虬松挺拔、俯瞰诸水,倒真不愧是四省罕见的一块风水旺地。数百年问葬于岗上的人,须经各族族长们合计点头,才能人土。瘫子村梅氏本是沿淮大族,七姑又曾是一个有名的戏子,葬在这,倒没费太多的口舌。  

入秋的淮河,一个劲儿地枯。从青迢岗头远望,许多河段黑渣渣的底床,从白水中蹿了出来,河面又撒着性子地时宽时窄,像被野狗乱啃过的一截截白树皮。每年初秋,总有大批褐羽丹顶的鸟群,向南迁徙时在此驻足小歇。鸟去了,此时的河滩上,只剩下大片肮脏的残毛断羽。苍穹下,河滩开阔、荒凉得让人发呆。滩子上有一群觅食的野狗,窜来窜去地在泥沙中刨着,偶尔地从泥中翻滚出一截骨头,嗅嗅,又绝望地弃下了,估计只是别的死狗的遗骨。因为争食、厮斗,一些狗的肠子从肛门、从肚角拖出,像一条条肮脏的绳索。连绵数百里的护岸柳树落净了叶子,雨中愈显黝黑的苍劲树干,连接成无边的肃穆的寂静,铁一般地牢不可破。枝头立着几只呆头呆脑的黑鸟,像几个莫测高深的虚无主义者。堤上,孝服移动着的白色、唢呐的呜咽,葬礼的喧哗,仿佛与这里毫不相干,幻影似的。就像是人世与天堂无关。

在送葬队伍中,我是惟一一个拿着木柄纸伞的人。作为一个涉猎不深的民俗史学者,我寄居在瘫子村七姑的家中已有一年多。因研究之需,淮河一带的许多掌故和风习我已烂熟在心,但这一天,还是不经意地冲了忌。我被一个村民善意地低声告诫,千万别撑伞,这一带的老百姓不愿和死去的亲人散(伞)开。是啊,是啊。我规规矩矩地把纸伞紧紧夹在腋下,冒雨和麻三叔并肩而行。有时,我会扭转头去看他的脸。秋雨中一张如此刻板、枯虬,叫人难忘的脸。在我后来的每个回忆中,这张脸总能清晰地闪现。有一次,我梦见无数脸孔摞压成一本厚厚的书,记载了我经过历的每一个人,熟悉的或是陌生。翻到最后一页,恰是这张脸。刀刻一般的线条,从纸背上穿透过去。在他死前,他从未笑过一次,所以让我踏实。如果他大笑,我会被这张脸的扭曲和变形吓倒。或是很快地将它遗忘。木质的沉默像这场秋雨不留一丝缝隙。一年多的时间,留给我太多有关七姑的细节。我是个注重细节的学者。我想,七姑死了,或许就像我一样吧,这个倔犟老头心中的许多死结,这辈子恐怕再也解不开了。

我至少知道这些死结中的一个。P5-7

后记

我试图写作一部恢复乡村深度的小说。毫无疑问,这些年来,我们所见的乡村正在丧失它原有的深度,一种喧嚣的、“平面化的”繁荣攫取了它:虽然翻腾着鱼鳞状小青瓦的老屋子还在,堤坝和河水还在,但在我们的内心,乡村的神秘性和幽深感正在失去。鬼神已经退位;风习正在改变;建筑物正在工业化中迅速地复制着,无数的小村子将浓缩为同一个;东方式乡村特有的符号人群:走村串户的剃头匠、游医、戏班子、说书人、算命者、巫汉、媒婆、玩杂技者、磨刀人等等,已经与我们走失了。乡村追逐财富的欲望被真正地唤醒了,从社会财产的积累和改善生存处境这个角度看,这种变化是积极的,滚滚向前的,但总有一种感受让人黯然神伤。我们正在失去喂育我们数千年的传统乡村和乡村传统。它离去的速度如此之快,我们的笔根本就追赶不上。我每次回桐城县老家的乡下,总像丢失一些东西后,才回来。农民们变成了熟谙商业之道的商贩,他们以前所未见的速度挣钱,打破了旧的,建设了新的。是的,中国乡村丢失了它千年累积的荫凉的宿命感。乡村之变,是我们目睹的伟大事件之一,我们不得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层层地剥开这个事件,我们会越来越感觉到复活东方式乡村神秘性的必要。

从1989年的9月起,我每年都有约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到淮河沿岸的乡村采访。对沿淮的景物和人民,我是熟悉的,尤其是当他们不断地受到洪灾侵袭又不断地重建家园之时。在中国的河流中,淮河是在苦难中沉浸最深的一条,自1194年它被南泛的黄河夺去人海口之后,累有千万人被这条河剥夺了性命。财富千日点滴积蓄,圩堤一溃立刻倾家荡产,这种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有时让我费解:沿淮的农民不仅没有逃离它,反而直至今日,淮河流域仍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流域。一年年共灾共处的经历养成了人民的两面性:一方面有安天乐命的顺遂,一方面有与天相搏的豪气。按我的理解,这是淮河乡村文化的真正核心。小说中的瘫子村人,只是靠着本能在为维护乡村的传统进行最后一搏。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你很难理解这最后一搏,觉得它毫无意义,但它恰恰是根植于一颗东方式内心深处的重重一搏。

我一直认为,保留一种文化遗存最好的载体就是两样,一是建筑,二是戏曲,所以在小说中,瘫子村人以命相护的梅氏祠堂和三代艺人血脉相传的土戏“拉魂腔”,一直维系着故事的情节。在淮河一带游历的多数时问,我花费大量精力收集寿县、凤阳、阜南、霍邱等地的建筑史料和地方史志,对梅祠的描述远比沿淮真实的同类建筑繁复得多,我融进了我家乡桐城一带、甚至是更遥远的徽州古建构的内容。拉魂腔戏的本名为泗州戏,应是淮河下游至洪泽湖沿岸的乡间主调子,戏词多粗俚,对它的“长腔”和唱词的描写,融合了桐城、安庆一带黄梅和古京腔的味道。小时候,我的母亲手上拿着锅碗瓢盆时,嘴里都哼着《小辞店》、《秦香莲》等黄梅调,哼着哼着,有时就满脸泪水。这种景象对我影响至深,现在我终于知道,戏曲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既定结局,是农民用来医治自我弱势的一剂良药。听戏,在农民天性好热闹的表相之下,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我还会用别的笔墨来解开农民爱听戏这个结。眼下,古建构与古戏词一样,正在消失,我所能做的,是记录一点,剥开一点,再靠记忆复活一点。

在写作这部书的过程中,得到过许多朋友的帮助。灵璧县、寿县的几个不愿其名字被纪录的农民朋友,给我讲了许多乡间逸事、风习和老戏词,在书中我记述或虚构了大量的风习,他们还用陈年自酿的米酒款待过我,让我写作此书的勇气不致中断,在此向他们道声谢了。也向与我一样对淮河怀有深情的摄影师孟宪玉先生道声谢了,他为本书提供了出色的图片。

 

                    2004年11月

               于合肥市琥珀陈先发山庄寓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拉魂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先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46085
开本 32开
页数 3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0.3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04
14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