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默生文集/哈佛百年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哈佛百年经典》系列丛书囊括人类有史以来至19世纪最优秀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文献!向现代读者展示人类观察、记录、发明和思想演变的进程!

人类史上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思想性读物!自1901年问世以来,畅销逾百年!每个西方家庭必备藏书!西方学生接受古代和近代文明最权威读物!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的文字所透出的气质难以形容:既充满专制式的不容置疑,又具有开放式的民主精神;既有贵族式的傲慢,更具有平民式的直接;既清晰易懂,又常常夹杂着某种神秘主义。《爱默生文集》收录了爱默生最具代表性的《论说集》《代表人物》、《英国印象》等。

内容推荐

《爱默生文集》是《哈佛百年经典》系列丛书之一。囊括人类有史以来至19世纪最优秀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文献!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集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于一身,他的诗歌、散文独具特色,注重思想内容而没有过份注重辞藻的华丽,行文犹如格言,哲理深入浅出,说服力强,且有典型的“爱默生风格”。有人这样评价他的文字“爱默生似乎只写警句”,他的文字所透出的气质难以形容:既充满专制式的不容置疑,又具有开放式的民主精神;既有贵族式的傲慢,更具有平民式的直接;既清晰易懂,又常常夹杂着某种神秘主义。

《爱默生文集》收录了爱默生最具代表性的《论说集》《代表人物》、《英国印象》等。

目录

随笔

[美]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美国学者

 神学院演讲

 人,即改革者

 自立

 补偿

 友谊

 英雄主义

 超灵

 圆

 诗人

 性格

 礼貌

 礼物

 自然

 政治

 新英格兰改革家

 崇拜

 美

英国印象

[美]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第一次访问英国

 航海第二次赴英访问

 英国的国土

 英国人的种族

 英国人的能力

 英国人的风俗

 英国人的真诚

 英国人的性格

 英国人的安乐乡

 英国人的财富

 英国的贵族

 英国的大学

 英国的宗教

 英国的文学

 《泰晤士报》

 英国的史前巨石阵

 英国的民众

 我的结论

 曼彻斯特演讲

试读章节

尊敬的会长,各位同仁:

在又一个文学年开始之际,我谨向你们致敬。我们的周年纪念日是充满希望的,也许,过去的一年我们的努力依然不够。我们不像古希腊人那样,为进行力量和技巧的较量,朗诵过往历史、悲剧、颂歌而聚会,也不像中世纪行吟诗人那样为爱情和诗歌而聚会,更不像当代英国和欧洲都会里的人那样为科学的进步而聚会。到目前,我们的聚会仅仅是我们这个民族爱好文艺的一个良好的象征,它象征着我们由于忙碌无心于文艺欣赏而又爱好着文艺。即使如此,这个象征也弥足珍贵,它预示了文艺爱好是不能被摧毁的人类本能。也许这样的时代已经到来,它应该更进一步,也必须更进一步了。在这样的时代里,这个大陆的睡狮开始睁开惺忪睡眼,它给这世界带来期盼已久的奉献,这奉献远胜于机械技巧的运用。我们依赖他人的日子,我们向其他大陆学习的漫长学徒期,就快要结束了。

周遭成百万涌向生活的同胞,我们不可能总是用异邦干枯的陈粮来喂养他们。新的事件和新的行为在涌现,我们要对他们高唱赞歌,他们也要自我歌唱。谁也不会怀疑诗歌将会重生,并将引领一个新的时代。就像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空的天琴星座中那颗闪闪发光的星星,天文学家宣称它将成为千年照耀的新北极星。

带着这样的愿望,我接受这个演讲话题,不仅由于惯例,而且由于我们协会的性质,决定了我今天演讲的话题应该是——美国学者。一年一年,我们翻开他传记里的新篇章。让我们来探究新的时代、新的事件是如何来诠释他的特质——他的未来的。

有这样一个寓言,它的年代已无法考证——它传达了出人预料的智慧。人世之初,神将人分为众人,以便更有助于自己,就像手要分出手指以便能更好地使用手一样。

这古老的寓言蕴藏着一个永恒、新奇而又庄重的教义,就是有一个大写的人,他只是部分地存在于所有的个体之中,或通过某种能力表现出来,你只有审视整个社会才能找到全部的他。这个大写的人不是农夫,不是教授,也不是工程师,他是他们的总和。这个人是牧师,是学者,是政客,是生产者,也是战士。在分工的或社会的形态里,这些功能分给了不同的个体,每个个体做好共同工作中其分内的工作,人人各司其职。这个寓言预示着每个个体要想拥有整体,有时得从他从事的工作里抽身去拥抱其他劳动者。但是不幸的是,这最初的整体,这力量的源泉,已经被分散给群体,已经被细分,被兜售,被分成水滴而难以聚拢了。这种社会形态如同肢体与躯干分离,一个完好的手指,一段脖颈,一个胃,一段肘臂,如同妖怪在东闯西撞,从来都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这样大写的人变形为物,变形为种种物品。耕种的人被派往田间采集食物,但他很少因此崇高的事业而受到喝彩。他看到的只是他的箩筐和他的推车,此外,别无所见。于是,他降身为农夫,大写的人湮灭了。从事买卖的人几乎从未给予他的工作一种理想价值的认可,他羁绊于行规,灵魂被金钱所奴役。牧师成为形式,律师变为律典,技工退化为机器,水手则成了船上的缆绳。

在这样的分工下,学者被分派去代表智力。在正常的状态下,他是作为大写的人在思考。在社会分工的状态下,作为分工社会的牺牲品,他只是纯粹的思想者,更坏的可能是成为他人思想的学舌者。

从思考着大写的人的角度来审视他,有关学者职能的理论就包含其中了。大自然用它的平和、它充满寓意的景致启发他,过往的事故引导着他,未来吸引着他。实在地说,难道我们所有人不都是学子,周遭的一切不都是为了学子们的进步而存在的吗?而且,终究说来,真正的学者不正是仅有的那位真正的大师吗?但是古谚说:“万事皆有两面,要当心坠入谬误的一面。”在生活中,学者也常会因犯常人的错误而失去特权。我们来看看校园里的他,就他所受到的主要影响来对他加以考察。

一、大自然对人心智的影响在时间上来说是首位的,在重要性上来说也是首位的。每一天,阳光照耀;日落之后,夜幕降临,群星闪烁;风在吹拂,草在生长。每一天,男人女人,他们相互攀谈,彼此关注。所有人中,学者是最易融入大自然的这些景象的。他把大自然的价值根植于他的头脑。对他来说,大自然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这张上帝织就的网,它那说不清道不明的连续性,既无起始亦无终结,却总有一股循环往复的力量使它往返自身。这情形恰如学者自身的精神,他总也找不到它的起点和终点——如此完全,如此浩瀚。大自然的光辉普照着,广阔深远,一环又一环。这光芒向上、向下,没有中心也没有边界——聚集起来抑或分散开来,大自然急切地向人们展示着它的光艳。

于是有了分类。对于年轻人来说,每件事物都是独立的,它们没有关联。不久以后,他们发现了如何把两件事物联系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接下来是三件事物,三千件事物。就这样,他们受自身综合本能的支配把不同事物联系起来,淡化它们的个性,找出它们的共性。基于此,互不相干、相去甚远的事物得以联系起来,它们成为同一株根茎上绽放的花朵。他很快就会明白,自有历史以来,就开始了事实的不断积累和分类。但是,分类是什么呢?无非是感知到这些物体并非杂乱无章,并非没有关联,它们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也同时是人类思维的规则。几何学是人类思维的抽象产物,天文学家找到它来作为测量行星运行的手段。化学家通过物质关系发现了比例关系和明了的方法。而科学就是在相去甚远的事物中找到其相似性和同一性。志向远大的人以其深刻的洞察力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情况,一个一个地归纳各种奇异的成分和能量分布,将它们归类,找出它们的规律,不停歇地努力,直至组织里的最后一丝纤维也被赋予生命,直至大自然的边缘都鲜活而充满生机。P4-7

序言

人类对知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从孔子到释迦摩尼,人类先哲的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将这些优秀的文明汇编成书奉献给大家,是一件多么功德无量、造福人类的事情!1901年,哈佛大学第二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联合哈佛大学及美国其他名校一百多位享誉全球的教授,历时四年整理推出了一系列这样的书——《Harvard Classics》。这套丛书一经推出即引起了西方教育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赞扬,并因其庞大的规模,被文化界人士称为The Five-foot Shelf of Books——五尺丛书。

关于这套丛书的出版,我们不得不谈一下与哈佛的渊源。当然,《Harvard Classics》与哈佛的渊源并不仅仅限于主编是哈佛大学的校长,《Harvard Classics》其实是哈佛精神传承的载体,是哈佛学子之所以优秀的底层基因。

哈佛,早已成为一个璀璨夺目的文化名词。就像两千多年前的雅典学院,或者山东曲阜的“杏坛”,哈佛大学已经取得了人类文化史上的“经典”地位。哈佛人以“先有哈佛,后有美国”而自豪。在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中,几乎所有著名的革命者都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从1636年建校至今,哈佛大学已培养出了7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30位普利策奖获奖者。这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记录。它还培养了数不清的社会精英,其中包括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作家、学者和卓有成就的新闻记者。哈佛是美国精神的代表,同时也是世界人文的奇迹。

而将哈佛的魅力承载起来的,正是这套《Harvard Classics》。在本丛书里,你会看到精英文化的本质:崇尚真理。正如哈佛大学的校训:“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这种求真、求实的精神,正代表了现代文明的本质和方向。

哈佛人相信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人文传统,相信在伟大的传统中有永恒的智慧,所以哈佛人从来不全盘反传统、反历史。哈佛人强调,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则,无论是世俗的权贵,还是神圣的权威都不能代替真理,都不能阻碍人对真理的追求。

对于这套承载着哈佛精神的丛书,丛书主编查尔斯·艾略特说:“我选编《Harvard Classics》,旨在为认真、执著的读者提供文学养分,他们将可以从中大致了解人类从古代直至19世纪末观察、记录、发明以及想象的进程。”

“在这50卷书、约22000页的篇幅内,我试图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提供获取古代和现代知识的手段。”

“作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他不仅理所当然的要有开明的理念或思维方法,而且还必须拥有一座人类从蛮荒发展到文明的进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有文字记载的关于发现、经历以及思索的宝藏。”

可以说,50卷的《Harvard Classics》忠实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传承了人类探索和发现的精神和勇气。而对于这类书籍的阅读,是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不可错过的。

这套丛书内容极其丰富。从学科领域来看,涵盖了历史、传记、哲学、宗教、游记、自然科学、政府与政治、教育、评论、戏剧、叙事和抒情诗、散文等各大学科领域。从文化的代表性来看,既展现了希腊、罗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文明的最优秀成果,也撷取了中国、印度、希伯来、阿拉伯、斯堪的纳维亚、爱尔兰文明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从年代来看,从最古老的宗教经典和作为西方文明起源的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到东方、意大利、法国、斯堪的纳维亚、爱尔兰、英国、德国、拉丁美洲的中世纪文化,其中包括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再到意大利、法国三个世纪、德国两个世纪、英格兰三个世纪和美国两个多世纪的现代文明。从特色来看,纳入了17、18、19世纪科学发展的最权威文献,收集了近代以来最有影响的随笔、历史文献、前言、后记,可为读者进入某一学科领域起到引导的作用。

这套丛书自1901年开始推出至今,已经影响西方百余年。然而,遗憾的是中文版本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始终未能面市。

2006年,万卷出版公司推出了《Han,ard classics》全套英文版本,这套经典著作才得以和国人见面。但是能够阅读英文著作的中国读者毕竟有限,于是2010年,我社开始酝酿推出这套经典著作的中文版本。

在确定这套丛书的中文出版系列名时,我们考虑到这套丛书已经诞生并畅销百余年,故选用了“哈佛百年经典”这个系列名,以向国内读者传达这套丛书的不朽地位。

同时,根据国情以及国人的阅读习惯,本次出版的中文版做了如下变动:

第一,因这套丛书的工程浩大,考虑到翻译、制作、印刷等各种环节的不可掌控因素,中文版的序号没有按照英文原书的序号排列。

第二,这套丛书原有50卷,由于种种原因,以下几卷暂不能出版:

英文原书第4卷:《弥尔顿诗集》

英文原书第6卷:《彭斯诗集》

英文原书第7卷:《圣奥古斯丁忏悔录效法基督》

英文原书第27卷:《英国名家随笔》

英文原书第40卷:《英文诗集1:从乔叟到格雷》

英文原书第41卷:《英文诗集2:从科林斯到费兹杰拉德》

英文原书第42卷:《英文诗集3:从丁尼生到惠特曼》

英文原书第44卷:《圣书(卷Ⅰ):孔子;希伯来书;基督圣经(Ⅰ)》

英文原书第45卷:《圣书(卷Ⅱ):基督圣经(Ⅱ);佛陀;印度教;穆罕默德》

英文原书第48卷:《帕斯卡尔文集》

这套丛书的出版,耗费了我社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首先,翻译的工作就非常困难。为了保证译文的质量,我们向全国各大院校的数百位教授发出翻译邀请,从中择优选出了最能体现原书风范的译文。之后,我们又对译文进行了大量的勘校,以确保译文的准确和精炼。

由于这套丛书所使用的英语年代相对比较早,丛书中收录的作品很多还是由其他文字翻译成英文的,翻译的难度非常大。所以,我们的译文还可能存在艰涩、不准确等问题。感谢读者的谅解,同时也欢迎各界人士批评和指正。

我们期待这套丛书能为读者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中文读本,也期待这套承载着哈佛精神、影响西方百年的经典图书,可以拨动中国读者的心灵,影响人们的情感、性格、精神与灵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默生文集/哈佛百年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译者 孔令翠//蒋橹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088729
开本 16开
页数 4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5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98
CIP核字 2014029896
中图分类号 I712.14
丛书名
印张 2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3
165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6:4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