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院士的足迹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形象地为你描述了大连理工大学的九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人生旅途中留下的足迹,介绍了他们占领本学科高地,在世界科技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感人事迹,特别是比较深刻地揭示了他们为什么会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并热忱鼓励年轻人超越自己的优秀品格。

内容推荐

这本通讯报告文学集推荐的主人公是大连理工大学的九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光明日报和大连理工大学三位新老新闻工作者历时半年,悉心采写,形象地为你描述了院士们在人生旅途中留下的足迹,介绍了他们占领本学科高地,在世界科技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感人事迹,特别是比较深刻地揭示了他们为什么会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并热忱鼓励年轻人超越自己的优秀品格。

人的一生将怎样度过,你将留下怎样的足迹,只要认真阅读本书,相信会汲取到丰富的营养,得到有益的启示。

目录

钱令希纪事  孙懋德         1

他的机遇  张天来          48

中行独复发展力学  孙懋德      79

他追求完美  张天来         110

超人勤奋多痴情  孙懋德       131

静水深流  王丽丽          158

高尚的追求  张天来         187

王众托和他的“元决策”  张天来   214

勤奋求实励志图新  张天来      242

试读章节

       从屈伯川老院长谈起

在这条林阴大道的西北侧,近年矗立起了一座雄伟典雅,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多功能图书馆。为了纪念这所大学的主要创办者,担任大连工学院院长长达30多年,后任大连理工大学名誉校长的老教育家屈伯川博士,这座图书馆被命名为“伯川图书馆”。图书馆大门的南面,在鲜花丛中,一位面目和蔼慈祥、栩栩如生的长者的半身铜像格外引人注目。铜像的柱形底座上镌刻着五个大字:“屈伯川博士”。见过屈老的人有一个共同感觉,就是这座铜像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如见其人。

深受广大师生员工爱戴的老院长乘鹤西去七年多了,但大家仍亲切地感到,直到今天,他仍在注视着自己一级一级地登上图书馆的台阶,去敲开知识殿堂的大门。

留在人们心中的是他的形象,留在这块大地上的是他的业绩。

抗战初期,留学德国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屈伯川回到祖国,来到延安,是少数几位“洋博士”之一。他以革命者的豪情跟这里的知识分子一起,积极参与筹建了党领导的第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的群众组织 ——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担任驻会干事负责人;参加创办了党领导的第一所培养工农业建设专门人才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担任教育处长。

新中国诞生前夕,他来到东北。从1947年开始到1997年逝世,整整半个世纪,屈伯川为党亲自创办的、与新中国同年诞生的大连工学院辛勤工作。他呕心沥血,勇于开拓,抓住机遇,带领师生员工在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的进程中,获取着一朵又一朵胜利的鲜花,一颗又一颗肥大甘甜的硕果。大工美丽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万千学子的种种贡献,无不凝聚着老院长的滴滴心血。大连工学院逐渐发展,于1988年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

今天,我们看到,大连理工大学已由1949年只有200多位教职工和462名本科生的单科性工学院,发展到2002年具有三千多教职工、三万多在校学生(其中,含一万名研究生)的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大学了。它的综合实力已经居于我国同类高校的前列,在国际上也很有影响,并且形成了“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追溯这段历史,可以说,大连理工大学就是屈伯川的一座丰碑。

1981年他退出一线,目光更多地投向全国高等教育。1983年5月,他联合当时高教战线上的三位老校长(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浙江大学名誉校长刘丹、天津大学名誉校长李曙森),上书党中央,建议选择50所左右有条件的大学,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P2-3

序言

现在奉献给广大读者的这本小书,是我们三个人认真采访和写作,经过院士本人反复修改而定稿成书的,前后竞花去了半年多的时间。

为什么书名叫做《院士的足迹》?事实上,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会留下自己的足迹。问题是,你留下的是什么样的足迹。足迹有深浅和大小的区别。留在沙滩上的足迹,大风一吹就没有了踪影;深深地镌刻在石板上的足迹,则是长留人间的。有一些对人类贡献很大的人,他们的足迹则载入了史册,成为人类文明宝库中的财富。

大连理工大学的九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出身、经历不同,从事的专业也有差异,但仍有很多共同点。他们不仅各自占领了本学科的高地,在世界科技前沿占有一席之地,让我们不能不为有这样的科学家而自豪;而且,他们那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他们那种攀登高峰的无畏精神、创新精神和脚踏实地、坚韧不拔的求实作风,他们那种教书育人,鼓励年轻人超过自己的优秀品格,更让我们深深地懂得,他们走过的是一条不平凡的道路。我们深深感到,如果不把他们的事迹报告给广大读者,我们就会留下极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我们这样要求自己:在这本小书中,不但要把九位院士的光辉业绩充分地展现出来,更要着力刻画他们的精神境界;不但要歌颂他们的卓越贡献,而且要尽力写出他们为什么能够做出这样大的贡献。也就是说,不但要写明他们攀登上了一座座什么样的高峰,而且要告诉大家,高峰是怎样攀登上去的,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足迹。

可以这样说,院士们用自己的经历和成就给我们树立了活生生的榜样,对于广大青少年更有特殊的教育意义。你应该怎样做人,应该怎样学习和怎样从事工作,甚至你应该怎样度过你的一生,你都可以从这本小书中得到激励和启发,找到符合你要求的答案。

两院院士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经验,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大连理工大学九位院士的成就和经验是这种宝贵财富的一部分。我们不是很重视保护濒危的生物物种吗?我们不是很重视抢救中医药遗产吗?我们认为,同样应该把我国两院院士的成就和经验保存下来。我们建议,投入巨大的力量,把这种宝贵的财富记载下来,积累起来,作为我们国家教育后代的极好教材。目前,我们国家正在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而精神文明建设又急需加强,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极大的问题。这样好的德育教材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又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好,为什么不很好地做一做呢?!

本书的采访、写作和出版,是在大连理工大学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进行的。工作过程中,得到了学校办公室、新闻中心、研究生院和院士所在院系的热情帮助。德高望重的林纪方教授已经九十岁高龄,生前最后一次挥毫,为我们题写了书名。著名的书籍装帧艺术家、原人民文学出版社美编室主任张守义编审春风送暖,为我们设计了封面。对他们和所有对本书给予帮助的同志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一年多前就排好了版样,后因故延到今日才出版。特向诸位院士和广大读者致歉。

 作 者

2004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院士的足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天来//孙懋德//王丽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126622
开本 32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4-10-01
首版时间 2004-10-01
印刷时间 200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04
14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