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闲居集
内容
编辑推荐

《不闲居集》洋洋近百篇,洒洒30余万字,记下了韦君琳在艺术领域求知、求进、求成、求精的步履和心得,记下了他对那些他所崇敬的前辈长者和同气相求的朋友们的艺术道路、生活剪影、多彩人生或艺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目录

上编·文集

伟哉萧翁[1]

胡翁遗墨前的随想[15]

笃诚勤朴的瑜翁[18]

我是中国人,我回家来了[30]

艺兼众美的钱君匐[37]

附:再谈毛泽东的私章[56]

悼荒芜先生[59]

哭悼萧乾老[61]

怀念曹辛之先生[64]

附:曹辛之谈装帧[67]

永远奔流的青春激情[70]

叶然谈装帧[81]

绝版的佳作[87]

恒铭在心[94]

华夏赤子姚美良[97]

文惊宇内德著春秋[103]

怀念张望先生[106]

他登上了国际科学讲坛[109]

他从南极归来[111]

[113]他追求"雅俗共赏"的艺术道路

[115]集多艺于一身的人

[117]丹青绘天趣妙笔写真情

[119]丹扉印象

[123]他从田间走来

[130]耐得寂寞的"老总"

[132]借山言志依水传情

[134]走出大别山

[136]张一楫速写

[139]"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

[151]读萧玉磊的画

[154]散作乾坤万里春

[159]胡连翠可贺

[164]简介陈坚信

[165]萧承震的人和画

[167]魂系黄山的朱云风

[172]方成为我画像

[174]我为交警画像

[191] 附:致交警朋友的信

[194]向辉煌的人生搏击

[202]德高义重桑榆情

[205]水氏兄弟与合肥新加坡花园城

[210]至诚治学实者得惠

[212]溢香的石兰

[215]寂寞无声苦攀登

[222]吕光群和他的摄影画册

[225]为了美学

写意赵玉敏[229]

巾帼才人宋亦英[231]

祝福那方砚田[238]

他留住永恒的瞬间[240]

俊丽疏朗清劲洒脱[242]

初识王立平[244.]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247]

谦逊的坚净居室主[255]

击剑冠军戴清[261]

书生意气赤子情怀[265]

记苗地先生为我画像[268]

凝重灵动拙朴豪迈[271]

这就是诗人丁耶[274]

草圣传人范汝寅[278]

他的世界是恬静的[280]

我与田原先生的交往[282]

相会在韶山[285]

朱育莲印象[288]

奇崛峻雅潇洒酣畅[291]

黄璜散记[294]

《鲍加油画集》读后[301]

《黄山仙境》读后[303]

《迎客松下录》读后[305]

《章飚版画选》读后[307]

《凝望》读后[309]

《傅强画集》读后[311]

《爱的小岛》读后[314]

《兰韵》读后[316]

《郭公达山水画选集》读后[318]

荐《名画家再创辉煌系列丛书》[322]

荐《当代学者自选文库》[324]

荐《创造与接受》[327]

祝贺与感谢[329]

相识·相交·相知·相爱[331]

下编·画集

以画会友丹青寄情 张平

正图[341]

附:关于《韦君琳百梅画集》的诗文[437]

风风火火永不闲 鹏生[464]

试读章节

韦君琳的书、画、文的新天地就在眼前。

幽兰、墨荷、红梅……

她们出自一位被誉为德、艺、寿齐辉的老人之手。他在那素白洁净的宣纸上,泼墨挥彩,任凭手中那管毛笔飞舞、驰骋,使其笔下的花鸟虫鱼鲜活起来,花儿溢出阵阵清香,袭人心脾,小生灵又是那般奇趣无穷,充满着人类的爱心、乡土的芳香。细细品味,其乐融融。

赋诗、题辞、著联……

它告诉你并让你认识一位真正的人民艺术家。字字句句,渗透着田园气息。文字毫无雕饰,独辟蹊径,言之有物、开门见山。是那般地质朴、坦诚、无虚假、无敷衍。读后恰似饮山泉那般地甘甜。细细咀嚼,回昧无穷。

诚然,这位老人的书画诗文里包涵着那一份不可多得的纯情,送给你一份恬淡和温馨,留给你一份人世问最珍贵的真善美。

幽兰,是他漫不经心地用笔写出那空谷香草的灵魂。铁线纷披,错落有致,气旺质坚,春意涌流,难怪著名画家许麟庐盛赞其画为"雄浑潇洒,有花香欲活之态"。就连他本人也自题"平生最爱写幽兰,空谷飘香满人间"。

墨荷,是他灵魂投入的泼墨绘出那高沽典雅的意境。构图严谨,风格洒脱,笔力稳健,墨韵四溢。难怪艺术大师齐白石一展画轴,即惊叹不已,脱口而出"国有此人而不知,深以为耻"。而他画荷纯属寄情于画,他曾在自画"荷花图"上写道:"出生于污泥,岂能不染尘;叶新花更红,贵在能洁身。"

红梅,是他悉心研摩的挥毫画出那神姿飒爽的风格。笔墨精练,色彩浓郁,老辣古拙,时显奇趣。难怪山东书法家金菜先生诗赞:"到处春光生画面,芬芳满纸胜天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曾说过,"生活中的花会死的,画中的花要有笔、有墨、有情、有趣,在于艺术性"。"要枝枝有劲,花花有情,有强劲的生命力。"

当然,他的大写意花鸟画题材不仅是以上几种,而是相当广泛的,什么苍松、翠竹、紫藤、金菊、芍药、牡丹、葡萄、枇杷、瓜果、蔬菜,什么鲜鱼、活虾、八哥、乌鸦、喜鹊、鸳鸯等,山水人物也时有所猎。这些极其平凡的生灵,一经他手,则无不栩栩如生,尽展神采。

这些平凡的生灵,都是百姓喜爱的。诚然,百姓们更喜爱他那笔下的平凡生灵。凡能得到他那一幅丹青,则无不如获至宝般地欢快。P1-2

序言

时光老人既催人衰老,也催人奋进。于我似乎只剩下催老信号,而于韦君琳,则是催动他苟日新、日日新,用现今的流行话语来说叫做与时俱进地从稚嫩走向成熟。我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结识韦君琳的,那时他还是一位年轻而又热情的小伙子,满脸稚气,满脸笑容,满脸的诚恳和亲切。他热爱美术事业,常帮助我们刊物搞些插图、版面设计、写写标题字什么的,他做事认真仔细,与人相处和蔼可亲,且有一股追求上进的劲头,于美术一行,确有孜孜不倦的好学、肯钻、求知求进之心。几十年的时光过去了,如今他已在绘画、书法、装帧设计、艺术理论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而这本随笔文集,又标志着他在写作上也颇有求索和收益。当然,更准确地说是他不仅在艺术领域找到了成就感,也是在写作上重新找回了曾经一度失落了的激情与灵性,使他在60年代前期显现过的写作才华得以再现。《不闲居集》洋洋近百篇,洒洒30余万字,记下了他在艺术领域求知、求进、求成、求精的步履和心得,记下了他对那些他所崇敬的前辈长者和同气相求的朋友们的艺术道路、生活剪影、多彩人生或艺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应当说,这是一本韦君琳在书写他人之中袒露自己心灵、表白自己人生理念的书,尽管采取的文体不一,书写的人物身份不一,他们对于社会的影响与奉献也不一,但文中都寄托着韦君琳对笔下人物一样的尊敬、诚挚、友善和关切,他这本以人物专访为主的随笔文集,记载下他几十年问与前辈、同辈、同行与非同行人士的交往,记载下交往过程中他对许多人士的倾心礼赞和情感交流。

我常常想,大凡一个文化人的成长和成熟,总离不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人杰之举。上学读书,从小学念到硕士、博士之类,固然是读书;然行万里路,放眼大干世界,览名山大川胜境,识民俗民风真情,访前贤遗迹,探奇幽险谷,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读书;至于交万人杰,寻师访友,求贤问道,切磋交流,同样又是一种读书。那是读人生之书、读为人之道、读认知社会、认知生活、认知崇高与鄙俗、认知真假、美丑、善恶之别的人生大百科全书。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无非是表明人的交往圈子对人的品格有着重要的影响。韦君琳这本文集,据我个人观测,正是他寻师、访友、求贤、问道以及与众多人士切磋德艺、交流感悟的真情实录,也可以说是韦君琳交万人杰的人生感悟札记。全书绝大多数篇章都是较深入的人物访谈,或人物剪影,或人物速写,少数篇章是艺术鉴赏性文字,其深度虽不完全一样,然作者对其所描述的人物的热诚和真挚都是基本相同的。他敬仰长者,以弟子礼恭恭敬敬地书写那些艺术大家的艺术道路和人生风范,又以求知心从那些艺术大家的成长足迹中寻求自己的艺术探索途径。《伟哉·萧翁》、《艺兼众美的钱君匋》、《笃诚勤朴的瑜翁》、《永远奔流的青春激情》等篇,凝聚着韦君琳情感最深、感悟最多、求贤最切的心境,不但真实而形象地书写了萧龙士、钱君匐、孔小瑜、曹辛之等前辈艺术家人生旅途的挣扎与波折,书写了他们艺术旅途的苦求与创造力,且在叙述对象的生活历程中,较深入地探讨了人物的心灵世界,并展现了人物的人格魅力。如对钱君匋先生的"风雨人生"的描绘,对孔小瑜、萧龙士先生人品和艺品的诚挚礼赞,在对曹辛之和叶然先生的谈艺访问中多次涉及艺术家的品格和素养问题,都显示了韦君琳在前辈艺术家那里,不仅要聆听艺术的教诲和点拨,更重视从这些艺术家的人格力量和敬业精神中吸取思想营养。我们知道,钱君匋是一位文苑艺林奇才,他学识深湛,众艺贯通,于音乐、美术、装帧、篆刻、书法以及诗歌、散文等领域均有涉猎,且诸艺皆精,成果丰硕。韦君琳在《艺兼众美的钱君匋》一文中,一方面以学生的谦恭,诵扬钱先生对他的导引与启示,同时又在叙述钱先生艺兼众美的过程中,刻画了钱先生对多种艺术的执著追求,写出了先生探索艺术至境的孤诣苦求,展现了一位艺术大师的德高望众风范和才艺飞扬的风采,由此形成的精神感召力量对当代和后世青年艺术家将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书写同时代人的篇章中,记叙邵灶友那篇《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写得真切可亲,娓娓动人,表现了他与邵灶友的相知和相亲,表现了邵灶友在艺术求索道路上的艰辛和曲折,也表现了两人共同迈进艺术旅途的情感交流。他用朴实真情的文笔,记述了邵灶友的身世,用感佩的文笔书写了邵灶友在圆梦艺术人生中的苦搏,用赞叹之笔书写了邵灶友的艺术个性和美学追求,用疏密相问之笔完成了一幅较为精美的邵灶友素描。本文集还收载了一大批他与同辈美术同行的交流、访谈与评介,各篇大都具有不同侧重点,也都体现着韦君琳的关注友情和艺术鉴赏力,还体现着他喜欢与人交流,乐于袒露个人见解的性情。然他的喜爱交流并不仅限于美术界,我们从文集中的《待到山花烂熳时,她在丛中笑》一文里,看到他对京剧演员万惠明记述,便感到韦君琳的交万人杰之心是非常宽广的。万惠明是安徽省京剧界著名演员,梅派青衣,艺校毕业后,曾在上海梅派艺术训练班进修,得梅葆玖等名家真传,后又考取中国戏剧学院明星班,再得一批名师传艺,使她成为梅派旦角中的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之一,在京、津、沪等地的演出中获得很大成功。尽管韦君琳对京剧艺术不像他对美术创作那样了如指掌,但他仍尽最大努力较为细致地记述了万惠明的演艺生涯,展现了万惠明的朝气和志气。

本文集还收录了相当数量的艺术鉴赏性、品评性文字,按理说这部分文章应算理论性文章,但韦君琳没有采取那种纯理论阐述的方法来论证某一家、某一画、某一品种的优劣高下,而是用印象记、读后、观感随想等等方式,较为轻松自如地发表了他的艺术见解和他的美学思考。这部分文章显示了韦君琳不但在创作上有可贵的追求,也在艺术理论上有自己的思考与探索。尽管这些观点还是一些片断思绪,一些即兴之语,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但他的活跃的艺术感觉还是值得人们重视的。

伴随《不闲居集》的出版,这是韦君琳步入花甲期一个阶段性收获的展示,是他向文苑艺林奉献的心血之花,也是他向师友们捧出的一片真情。我相信,过不久我们还会读到体现韦君琳更高成就的新文集,望他今后在编选过程中不要把过多的文体和过杂的内容融于一集,能分门别类精编精选会更令人赏心悦目。

后记

认识韦君琳的名比认识他的人要早得多,早年是经常在报刊上看到他的名字,直到上个世纪的后期才真正认识了他这个人,他给我的印象是:一直是这么大年纪,十年前就这样,十年后还是这样,没年轻过,但也不老,好像永远也不会老。

为韦君琳的书当责任编辑倒也是一件幸事,可以读其文而想其人,当你和他对面交谈的时候,你往往要被他所左右,他不听你的,他要来便来,说走便走,水也不喝你一口。而在读他的书时,我就自由多了,想在哪停下就在哪停下,可以揣摸他写文章时的神态,可以想象他所叙的事情时的情形,可以由衷地对他的机智生一些钦佩之情,可以为他的聪明而击节,甚至可以在他尴尬时来一点幸灾乐祸:谁叫你成天无事忙?活该!

当责任编辑有一个痛苦,就是同样一本书你要读上两三遍,有时甚至更多,可是在读韦君琳的书时,不知不觉就读完了,倒也不觉得累,唯一担心的就是读快了是不是有差错没发现?他对自己的作品也显得不太放心,记得他有一次很小心地问我:你读起来感觉怎么样?好像还有点惴惴地,言下之意是怕自己的书将来会让读者没有耐心读下去,我直言告诉他,我读起来的感觉不错,没有枯燥之感。岂止是不枯燥,应该说还是很有趣味的,在韦君琳这本书里,你会结识许多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的名家,有作家、有艺术家、有学者、也有领导人或政治活动家,这些人在韦君琳的笔下一个个生动地和你对话,他们对韦君琳的态度会使你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会净化你的心灵,也会催你奋进,给你警醒。韦君琳的文风也很有特点,他没有多少虚头的东西,一杯白水,最没味也最养人,无味乃至味也。

编完了韦君琳的书,给我最大感触有两点:韦君琳是个有孝心和爱心的人,他对自己的父母和继母都有着深深的爱意,对养育自己的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对朋友怀着深深的情谊,古人说:百善孝为先,一个有着孝心和爱心的人是好的,起码他不会是坏人,一个有着孝心和爱心的人且能推己及人的人,肯定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与这样的人相交你会放心的,难怪,韦君琳有这么多的好朋友。第二点就是,韦君琳给自己的书斋起的名字叫"不闲居",确实是非常准确,在读他为安徽出版业五十周年庆典所写的征文时,我不能不为他这么多年丰硕的成果而叹服:一个人有多少精力?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么多作品,写出这么多东西?又为这么多朋友做出这么多事情?这使我想起《水浒》里的唱词:风风火火闯九州!和他的书斋配上,韦君琳是个风风火火永不闲的人。

和韦君琳交往这么多年,一个很大的麻烦就是不知怎么称呼他,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他是什么职务,如果知道职务的话,我可以叫他某某长之类,可他不告诉我,也没有名片(名片上也没有官衔),我也懒得打听;叫他老韦也不妥,因为他并不老,至少我是这么看的;直呼其名又显得不够尊重,毕竟咱也是个文化人,直到今天才知道他还是个很不小的官儿呢,而且还是个管点文化的官,可是我还是不知道怎么称呼他,反正也马马虎虎地这么多年过去了,由他去吧!

2004年12月于合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闲居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韦君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2025687
开本 32开
页数 4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5-02-01
首版时间 2005-02-01
印刷时间 200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05
142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5: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