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转型理论与俄罗斯政治改革/转型时代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变革、俄罗斯转型时期政治领导人物与政治文化为例,阐述了制度转型与规范转换的理论。书中较为详细的介绍了俄罗斯政治转型的路径、成因、意义;俄罗斯政党制度的演变、联邦制改革;转型时期的俄罗斯法制改革;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政治领导人的比较;转型时期俄罗斯政治思潮、政治文化、民族意识和意识形态的演变等等。

序言

  转型期俄罗斯国内政治的演变,大体上体现了一种从苏联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向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模式转变的总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开启了苏联政治改革的进程,经过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逐步演变,俄罗斯已基本实现了从苏联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向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模式的转变,议会民主、三权分立、多党政治、自由选举和思想多元化已经成为俄罗斯政治生活的主要方面。俄罗斯的现政权从根本上已不同于推行了70年之久的苏联传统的一党集权的政治模式。

应该强调的是,转型期俄罗斯国内政治发展绝非一帆风顺,充满着激烈的斗争。由于俄罗斯的转型是以一种社会制度取代另一种社会制度,如此巨大的变化势必要引发错综复杂的矛盾,势必在社会不同阶层中激起巨大的震荡。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政治势力之间的激烈斗争始终贯穿于俄罗斯的转型时期。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造成了十分明显的社会和族群分裂,左、中、右三大政治党派,各有其群众基础,它们依据各不相同的政治理念,提出各不相同的治国纲领和政策主张,围绕议会选举和总统大选以及国家的内外政策展开激烈的斗争。虽然以俄共为代表的反对派势力始终未能取得执政地位,俄罗斯政治转型的总体发展趋势也没有被扭转,但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还是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政治体制转型的进程和方向。

因此,俄罗斯国内政治的演变历程,尽管从总的发展脉络来看,表现为一个以西方政治模式取代苏联传统政治模式的过程,但在俄罗斯传统的政治文化和特定的历史发展水平的环境下,这个过程表现出相当大的复杂性,西方化与本土化、现代性与传统性,既相互融合、共生,又相互拒斥、博弈。政治文化传统几近恒久的特征一直对俄罗斯的政治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俄罗斯在转型时期政治上的失范和无序状态又对俄罗斯的政治文化向传统的进一步偏转和回归起了推动作用。因此,俄罗斯的政治转型表现出了一种权威主义的现象,这一现象在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期即现端倪,叶利钦时代则确立了“超级总统制”,而普京建立“强有力”政府的执政理念和行为,更是被视为俄罗斯国内政治向权威主义回归的重要表现。

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治转型表现出的以权威主义为导向的发展趋势,某种程度上正是90年代俄罗斯政治领域尖锐矛盾和激烈斗争的产物。普京正是在俄罗斯人呼唤“强人”、企盼“强国”之际走到俄罗斯舞台中央的。2000年普京不仅是继承了叶利钦的总统职位,也继承了诞生于叶利钦时代的具有“超级总统制’’特色的政治体制,这也为普京建立“强有力”政府的执政理念提供了制度保障。俄罗斯是一个有着长期专制统治的政治传统的国家,俄罗斯政治转型又必须在前苏联一党专政的政治制度废墟上发展起来。虽然俄罗斯在通往法制国家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相当大的步伐,但是已经颁行的法律与眼前的现实还存在着巨大的真空。俄罗斯的政党体系和市民社会也还处于发育阶段。所有这些,都为权威主义政治在俄罗斯的出现提供了契机和条件。

因此,西方学术界大多数人认为,在形式上已经得到建立的俄罗斯政治民主制度,“在机制上并没有得到巩固,更没有真正在人们的心目中生根”,因而,“俄罗斯民主制度的质量是令人大可怀疑的”。即便是那些从总体上看对俄罗斯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与成果持较为肯定态度的学者往往也认为,进入90年代后,在俄罗斯出现的民主制度仍然存在着许多缺陷。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制度的更替绝不像人们换穿一件外衣那样简单便捷。因为在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式的政治经济体制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其基本制度框架是由各个领域无数个大小不等的具体制度所构成的,社会的转型必须以具体制度的更替作为基础,而改革一旦深入到具体制度的层面,必然会遇到各种利益(或权力)的调整和再分配,必然会遇到新旧观念的碰撞。加上制度改革还必须考虑国内外的环境,这一切,都使得俄罗斯国内政治转型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反复。  这种复杂的形势,尤其需要领导人具有坚强的决心和充足的智慧。因此,对转型时期俄罗斯领导人执政行为与方式的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

90年代以来,俄罗斯政治转型的成败得失与俄罗斯领导人的执政行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普京,政治领导人在社会的变革循环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社会力量对比与社会政治变化的关系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政治领导人的判断与行为。通过对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与普京在执政的环境因素、心理因素、领导方式、意识形态以及政策方面的比较,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俄罗斯社会的变化。

总之,从俄罗斯十年社会转型中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简单地论断非欧美文明背景的国家经过制度变迁能够成长为欧美型市场经济与民主国家的这一判断是缺乏根据的。体制转型过程要远比任何非社会系统的输入或输出复杂得多,更多地关注模式选择与本土环境的互动与相互适应也许才是体制转型问题的关键所在。

全书结构如下:

总论:制度转型与范式转换——以俄罗斯的制度转型为例

第一篇: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变革;

第二篇:转型时期俄罗斯政治领导人物与政治文化。

总论由冯绍雷完成,袁胜育协助罄理。

第一篇:黄军甫(第一章),唐贤兴(第二章),王炜(第三章),肖辉忠(第四章),肖辉忠(第五章),杨成(第六章)。

第二篇:袁胜育、张丹丹(第七章),张树华(第八章),冯绍雷、胡键(第九章),袁胜育、严文华、臧术美(第十章),李英男(第十一章)。

何明作全书的首轮校订,周尚文负责第二轮校对,冯绍雷负责全书修改、补充及定稿。冯绍雷、相蓝欣负责全书的结构设计和学术资料的引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转型理论与俄罗斯政治改革/转型时代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绍雷//相蓝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56886
开本 16开
页数 3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69
出版时间 2005-04-01
首版时间 2005-04-01
印刷时间 200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51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751.2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4
17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