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非营利组织管理研究/公共管理论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公共管理的维度探索构建了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概念体系、逻辑结构和理论框架,又比较详细地探究了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绩效评估,既能为非营利组织理论研究者,又能为实践工作者提供参考。

序言

任何一门实用科学,在没有必要了解它时,不会有人去研究它。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在经过长时期的“沉默”后在当前迅速繁荣并成为一门全球性的“显学”,可以论证这一论断。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深刻地改变着整个世界,那就是非营利组织迅速发展并作为政府、企业之外的社会治理主体广泛参与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非营利组织已成为政治民主和社会公平的忠实守护者,它的蓬勃发展是社会成员活力的展现,代表着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非常遗憾的是,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历史并不长。在传统封建社会中,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没有给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足够空间和机会。改革开放以前,政府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安排垄断大部分资源,并控制了几乎所有的社会空间,其结果是公民缺乏足够的独立自治权,中介组织和中间阶层严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十分鲜见。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彰显,政府体制改革推动资源从国家流向社会,“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有了较大发展,公民社会也逐步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非营利组织迅速成长并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其活动范围现在已涉及环境保护、扶贫开发、权益保护、社会福利、社区服务、公益信托、经济中介、慈善救济、医疗卫生、教育科研、文化艺术、国际交流等越来越多的公共或准公共领域。今天,以“公益”、“志愿”、“服务”为宗旨的非营利组织迅速融人我们的日常生活,对转型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虽然当前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三足鼎立”的态势在我国尚未形成,但非营利组织作为“第三部门”的地位和作用都在不断增强。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历史不长和发展不充分,决定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研究的不成熟。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研究才真正开始起步,但发展迅速。国内学者们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视角对非营利组织的形成、作用及其与国家和市场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迄今为止,这一领域尚未形成令人信服的、规范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毋庸讳言,此领域的理论研究尚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在审视和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从公共管理这一视角来研究非营利组织是大有可为的。

从理论方面看:一方面,拓展了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领域。非营利组织是公共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营利组织管理研究在公共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非营利组织管理作为一个由主体和客体、边界和范围、机制和功能、结构和形式、投入与产出、预算与评估等多因素构成的完整体系,是一个需要从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社会学、人类学、法学等多学科领域进行研究的综合性研究课题,对它的深入研究,将极大地拓宽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领域,丰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推动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推进了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建设。非营利组织管理研究是非营利组织理论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概况、治理结构、运行机制、筹资模式、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不但扩展了非营利组织理论的研究广度,而且推进非营利组织理论的研究深度。此外,非营利组织处在与政府合作和竞争的互动中,如果只着眼于非营利组织本身来研究非营利组织管理,不可避免地将产生局限性,只有把它放到公共管理这样一个比较开阔的视野中加以探讨,才能比较理性、全面地理解和把握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客观规律。

从实践方面看,首先,有利于推动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内部治理机制是非营利组织获得公信力和维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保障。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自律机制是非营利组织走向成熟的标志。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激励机制、自律机制、财务管理机制、绩效评估机制尚不健全并严重制约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因此,研究非营利组织管理,有利于培养熟悉非营利组织运作模式与规律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非营利组织内部经营和管理水平,从而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其次,有利于提升政府的治理水平。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同属公共部门,具有共同的价值理念和互补的社会治理职能,研究非营利组织管理能为改善政府治理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思路;同时,研究非营利组织管理可以使政府充分了解各类非营利组织管理体制、方法和运作模式,让政府更有效地制定与实施有关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改善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治理与服务水平。此外,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功能主要体现为社会服务、社会纽带、社会稳定、社会保障四个方面,其中尤以承接政府转移出的社会服务职能为重中之重。但是,当前非营利组织自身发展不健全严重制约上述职能的有效发挥。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管理的研究,可以更有效地培育和治理非营利组织,充分发挥其中介服务职能,有效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现象,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最后,有利于推动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我国事业单位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非营利性质的官办机构。继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即将全面推进,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将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转变成真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这也要求我们首先弄清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体制、方法和运作模式等特点,为体制改革提供目标和依据。

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是“非营利组织及其外部环境”,主要探讨非营利组织的概念、特征、分类、功能和外部环境。第二章是“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及其缘起”,介绍公民社会理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契约失灵与志愿失灵理论。探讨了政府、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以及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原因。第三章是“世界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介绍国外(特别是美国)和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概况,分析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并就推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建议。第四章是“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探讨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性质、原则、职能以及志愿人员管理等内容。第五章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分析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特征、原则、内容和意义等,探讨非营利组织的筹资、投资与清算管理,以及财务会计模式。第六章是“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研究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性质、类型、功能、指标、程序、方法、现状、问题及对策。

尽管学术界对非营利组织的认知不一,但多数人不会反对以下论断:如果我们要建立一个多元而非单一、民主而非专制、法治而非人治、和谐而非冲突的社会,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并发挥巨大作用将是不可或缺的和不可避免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非营利组织管理研究/公共管理论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成志刚//周批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839830
开本 16开
页数 3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3
出版时间 2005-02-01
首版时间 2005-02-01
印刷时间 200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6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0
15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9: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