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介绍了微滤技术及其应用,包括微滤膜定义及其概况、微滤理论与机理、微滤系统与设计、微滤技术的多个应用领域与实例、微滤膜污染及防治措施。
图书 | 微滤技术与应用/膜分离技术与应用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详细介绍了微滤技术及其应用,包括微滤膜定义及其概况、微滤理论与机理、微滤系统与设计、微滤技术的多个应用领域与实例、微滤膜污染及防治措施。 序言 以高分子功能膜为代表的膜分离技术,四十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除了透析膜主要用于医疗用途以外,几乎所有的功能膜均可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工以及制药、冶金、轻工、电子、电力、食品等行业。膜组件的形式近年来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除了中空纤维式、卷式、管式、板框式和折叠式以外,又开发出回转平膜、浸渍平式膜等。然而,以微滤(MF)的应用最为广泛,据世界膜分离市场的统计,反渗透(RO)约占9.0%,超滤(UF)约占8.0%,而微滤(MF)约占35.0%。由此可见,微滤在膜分离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的膜科学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初步形成了产业规模,如电渗析、反渗透、超滤膜、微滤膜、气体分离膜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无机膜技术的开发成功,平板纳滤膜和渗透蒸发膜正在进行中间试验。相比而言,我国的超滤、微滤膜研究(20世纪70年代)虽晚于反渗透膜,但因价格低廉,使用性能适当,不仅有效地阻挡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大量流人,而且也扩大了应用范围。目前,我国膜技术虽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我国膜材料与膜工程技术的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技术装备与规模、产品质量与档次系列化、工程化应用研究与示范装置开发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有专家预言,2l世纪,膜工程技术以及膜技术与其他技术的集成技术将逐步地有针对性地取代目前采用的传统分离技术,将对化工、石化、石油和环保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液一固(液体中的超细微粒)分离、液一液分离、气一气分离、膜反应分离耦合和集成分离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因此开展膜材料和膜工程技术开发,对相关绿色产业的技术进步以及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减轻污染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编者结合自己在膜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实践工作中的体会,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编成本书,目的是想在我国微滤技术推广应用方面起点微薄的作用。在本书编著过程中,施云海、魏永明、杨虎、杨座国、杨晓天、张永锋、陈桂娥、王卫平、顾玉琴、许坚等参与资料整理与编写工作,上海多元过滤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了部分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希望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许振良 马炳荣 2004年11月于上海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微滤技术与应用/膜分离技术与应用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许振良//马炳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257068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3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0 |
出版时间 | 2005-07-01 |
首版时间 | 2005-07-01 |
印刷时间 | 2005-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化学工业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Q028.8 |
丛书名 | |
印张 | 1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3 |
宽 | 138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