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讲述的是“文革”前——一九六四年、六五年的故事。当时的上海社会组织很严密作者从写一个“外表木讷,然而内心自有见解”的乡下女孩富萍入手,描写了上海移民的生活状况。他们怎样到这个城市来聚集?他们以什么样的理由来到上海,又如何慢慢居住下来?这群生活在上海底层的人们,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怀抱着对生活简单的意愿和希望。这是一部充满人情之美的动人小说。
图书 | 富萍 |
内容 | 编辑推荐 小说讲述的是“文革”前——一九六四年、六五年的故事。当时的上海社会组织很严密作者从写一个“外表木讷,然而内心自有见解”的乡下女孩富萍入手,描写了上海移民的生活状况。他们怎样到这个城市来聚集?他们以什么样的理由来到上海,又如何慢慢居住下来?这群生活在上海底层的人们,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怀抱着对生活简单的意愿和希望。这是一部充满人情之美的动人小说。 内容推荐 富萍自小没有父母,寄人篱下与叔婶同住。因为说亲给“奶奶”过继的孩子李天华,从扬州乡下来到上海。上海有什么事情等着她呢?顺着这桩婚事的周周折折,小说写富萍——一个外表木讷,然而内心自有见解,“透出一股子鲜活的乡气”的女孩,写淮海路上海市区,背井离乡在弄堂做保姆的女人,她们没有丈夫可靠,只能靠自己,以及苏北船上人家,移民到上海,扎下根来,只有在梦里思乡…… 目录 奶奶 /1 东家 /11 富萍 /21 吕凤仙 /31 女中 /41 女骗子 /52 戚师傅 /62 祖孙 /72 舅妈 /81 孙达亮 /92 小君 /103 剧场 /114 请奶奶看戏 /125 过年 /136 年后 /147 孙子 /157 不辞而别 /167 舅甥 /177 母子 /187 大水 /198 试读章节 奶奶在上海西区里做了几十年人家,各式各样的人家她都见识过,所以她真的是很有阅历的。她曾经在一个越剧女老生家做过,女老生是拿包银的,收入颇丰。她的先生则是个美容医生,开私人诊所。两人没有孩子,住一套外国侨民的公寓。公寓的看门人是印度人,开电梯的也是说洋文的。所以,奶奶她便也学了几句洋文,“早晨好”,“谢谢”,“来”和“去”什么的。她不用烧饭,也不用洗衣服,每天的工作就是用细毛刷子,刷几堂红木家具雕花和贝嵌里的灰尘。她做了不久就出来了,她是不惯这样的清闲,而且没有人气。接下来的一户人家,是在淮海路略向东去的一条长弄里。家境很平常,孩子很多,男人一个人挣钱养家,在外滩的洋行里做事。她和女人一起忙家务,带孩子。那女人面色憔悴,衣衫不整,看上去倒更像是个下人。家里没一天不愁柴愁米,经常拖欠她的工钱。不久,男人又患了肺病,回家休养。奶奶不顾那女人哭泣挽留,坚持辞了出来,非但没要最后一月的工钱,还自己掏钱给孩子买了些汗衫短裤。这样糟践的日子,她也不能过。她还做过一户中等人家,夫妇俩都有工作,带四个孩子。夫妇感情特别融洽,男人对女人好到了“腻”。专为女人订半磅牛奶,早上煮给她吃。她嫌膻气,不吃,他就用调羹舀了喂到女人嘴边。如此亲热,就把孩子冷落了,所以,这四个孩子一上来就和她亲,她也喜欢四个孩子的乖,但她还是坚决地辞了出来。她看不得那男人的肉麻样子。她早年丧夫,一直过着清寡的日子,眼里揉不进沙子。只是舍不得那几个孩子。后来,她到了别家人家,那几个孩子还来看她。她就介绍他们与新东家的孩子玩,做朋友。新东家和旧东家只隔一条马路,新东家所在的弄堂则要高两个等级,是公寓弄堂。新东家是做医生的,那时候,已是一九四九年以后,他关了私家诊所,在一家市立医院出任院长,上下班有汽车接送。这是个神情严肃的男人,就从来没和她说过话,也不同她一桌吃饭。她倒是器重这样的男人,有身份。女人也是好的,和气,大方,从不当了孩子和她,与男人起腻。只是那三个孩子太张狂。大的是个女孩,刚上中学,已经学着摩登了,烫头发,戴胸罩,穿她妈妈的丝袜,老是责怪奶奶洗坏她的衣服,摆出大小姐的派头。下面两个男孩,稍好些,但也是傲慢。旧东家的孩子来玩,他们并不理睬,而是兀自弹琴,将琴弹得飞快。看那旧东家的孩子瑟缩在一边,她就很心疼。不过,到底是孩子,装样也装不了,渐渐也玩到了一起。有一天,先生早下班回到家,见有陌生的孩子在家里玩,当面没说什么,过后就让女人传给她,请那几个孩子以后不要再来了。这使她非常不快,略过些日子,就找个由头辞工不做了。她虽然也不是那么不势利,但她很自尊,见不得太傲势的人。P4-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富萍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安忆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12878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0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9 |
出版时间 | 2005-08-01 |
首版时间 | 2005-08-01 |
印刷时间 | 2008-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6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6.625 |
印次 | 3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