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话题新闻导论
内容
编辑推荐

话题新闻——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的新闻表现形式,成为许多媒体“举全力经营的品牌”。本书从话题新闻的兴起、话题新闻是什么、话题新闻的特点、话题新闻在新闻传播中的独特价值、话题新闻的表现形态、话题新闻与记者的成长等六个方面,对话题新闻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思考,并引用实例,让读者对话题新闻有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序言

一周之内,国家部委41位正部级领导干部在办公室里插挂了国旗,由此,庄严、肃穆、鲜艳的国旗开始出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办公室里,“国旗意识”深入人心。这股冲击波源于《光明日报》1995年1月25日在“每月聚焦”栏目推出的一篇被新闻界评价为“乘风扬帆、巧发奇中”的报道——《部长同志:您办公室里有国旗吗?》。

银川市出台的关于出租车经营权的不合理新规定,引发了出租车司机大规模集体罢运。2004年8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银川出租车新规定引起罢运风波政府该反思什么》的文章。当天,银川市各售报亭的《人民日报》销售一空。读者说,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三贴近”的承诺。

“郑百文”做假包装上市,加上内部管理混乱,导致资不抵债。新华社“新华视点”系列报道在披露郑百文内幕的同时,就此个案提出了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话题:如何监管上市公司和建立证券市场退出机制,遏止“郑百文现象”蔓延,营造证券投资的清洁环境。

这些报道,由新闻事实(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引发出具有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的话题,既发聋振聩,又娓娓道来,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这些报道,主题重大,反映的都是一些事关大局、事关群众利益、具有普遍意义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

这些报道,意旨鲜明,以推动化解日益深入的改革开放中凸现出来的社会矛盾作为目标定位,许多报道对实际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的新闻表现形式,我们称之为“话题新闻”。

“话题新闻”这一概念,比较早地由光明日报人提出。它最先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光明日报》,并给《光明日报》带来“三度光明”(《新闻出版报》评价)。

如今,这一新闻报道形式已然风行,成为许多媒体“举全力经营的品牌”。

“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每日请看《焦点访谈》。”这曾经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长达6年的定位,其中的“大众话题评说”,正是以一些新闻性很强、又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拉近了荧屏与观众的距离。

打开互联网,新闻网站“唱主角”的重头稿也多是以“话题”统领的专题报道。

在网络搜索中键入“话题新闻”关键词,出现的条目有数万之多。

话题新闻是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而生。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入,整个社会进入新旧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呈现出多元的、复杂的局面,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中,一系列重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热点、焦点、难点、疑点问题涌现出来。如何通过新闻传播行为,对这些热点、焦点、难点、疑点问题作出及时、准确的回答,以推动矛盾的化解,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成为新闻媒体必须面对的具有中国时代特征的重要课题。从实践中探索出的话题新闻这一新的新闻报道形式,就是关于这一课题的重要成果,是新形势下新闻事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生动体现。

话题新闻是一种极具创新意义的新闻表现形式,它使新闻事业从传统的关注新闻事件、新闻现象,从单一的典型宣传,开始转向更宽广的领域,社会深处涌现出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成为广泛报道的对象;它丰富了新闻报道干预社会生活的手段和途径,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它架起了一座桥梁,实现了“大”(党和国家的大局)与“小”(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间的良好沟通。

一种在实践中显示出了生命力的报道形式,如果经过实践者的思考和总结,实现从实践到认识的一次飞跃,形成关于它的具有一定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理论概括,反过来就能更好地指导新的新闻实践,实现从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话题新闻应该具有这种理论价值。

率先张举话题新闻旗帜的是《光明日报》,作为光明日报人,理当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话题新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论上的思考。

我1995年到光明日报社工作时,正是话题新闻开始兴起的时期。一转眼,我当光明日报记者10年了。在翻阅自己10年来发表过的一些大大小小的新闻报道时,我发现其中话题新闻作品已有近百篇。这些报道,多被其他媒体转载(播)过,不少被光明日报编辑部评为好稿。每一篇作品的采写过程都历历在目。应该说,在当记者的经历中,话题新闻的采写实践带给自己的感受是最为丰富的。

面对这些话题新闻作品,我开始思考:如何较为准确和科学地表述话题新闻的内涵?它有哪些规律?它在实践中有哪些表现形态?它对于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具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为此,我认真地研究《光明日报》“每月聚焦”、“今日话题”、“热点透视”、“光明视点”等栏目上发表的大量的话题新闻,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地方媒体上的话题新闻,从中探寻话题新闻发端和发展的轨迹,力图比较到位地把握它的特点、规律和独特价值;我还细细地回味自己采写每一篇话题新闻的经历,希望在拥有尽可能多的感性体验基础上,逐渐形成关于话题新闻的较为科学和全面的认识。

《话题新闻导论》从“话题新闻的兴起”、“话题新闻是什么”、“话题新闻的特点”、“话题新闻在新闻传播中的独特价值”、“话题新闻的表现形态”、“话题新闻与记者的成长”等六个方面,试图对话题新闻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思考,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认识。

在有关章节里,本人不吝篇幅地引用了话题新闻实例,为的是让读者对话题新闻有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由于水平和能力所限,这种思考不一定缜密,认识也不一定科学,引述不一定恰当,但本人的指导思想是,尽量让这种思考与自己的新闻实践、与新闻界同人的实践积累结合起来,这样,即使自己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失之偏颇,或是欠科学的,但总还是鲜活的,倘能引发人们关于这些问题的些微议论,甚至是批评,那更是本人十分希冀的。

刘 昆

2004年12月3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话题新闻导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55303
开本 16开
页数 3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3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4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10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30
152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0:4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