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回望大家
内容
编辑推荐

梁启超、蔡元培、陈寅恪、钱钟书、金岳霖、冯友兰等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而当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我们很自然地想要挽留,想要回望,回望长途跋涉的起点,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人、经历过怎样的事?本书所辑的名家对名家的回忆文章,让你在文字与往事里,与大师相遇,触摸逝去的岁月,感受大家风范。回望迷些大家,回望中国一个世纪的精神史……

内容推荐

本书以反映中国在20世纪变迁中的文化底蕴为主旨,通过记述文化遗存逸事、人文事迹节操、社会风俗流变,展现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生生不息的深层原因。在叙述方式上,不求体例一致、形式统一、辞章华丽,但求史料翔实、自得一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文字明畅、图文并茂,总之,以读者喜闻乐见为首要。

目录

忆白石老人

纪念蔡元培先生

纪念梁启超先生

怀李叔同先生

回忆陈寅恪先生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我所见的叶圣陶

金岳霖先生

冯友兰先生教我读书

听朱光潜老师闲谈

画图又识春风面——谈丰子恺先生

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常耻躬之不逮——忆先父苦禅老人的教育言行

怀念胡风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琐忆沈从文

黄药眠先生的最后一课

聂绀弩在北大荒

巴金这个人

怀念施蛰存先生

朴老在我心中

逝者如斯——记我的公公张岱年

艾青·鱼化石

敬悼萧乾先生

怀念曹禺

北向之痛——悼念钱钟书先生

文革中季羡林先生的一次家宴

启功先生:治学为师的楷模

冯亦代:平淡之中是浪漫

荒煤,我心中的丰碑

初冬,我怀念梅志先生

丁聪到书店反饥饿

串门偶得——记黄宗江

黄永玉:看那艺术的变数

记我的老师——散文家韩少华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李先生用这样的态度来教我们音乐,因此我们上音乐课时,觉得比上其他一切课更严肃。同时对于音乐教师李叔同先生,比对其他教师更敬仰。那时的学校,首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和算学。在别的学校里,这三门功课的教师最有权威;而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教师最有权威,因为他是李叔同先生的原故。

李叔同先生为甚么能有这种权威呢?不仅为了他学问好,不仅为了他音乐好,主要的还是为了他态度认真。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的父亲是天津有名的银行家。他是第五位姨太太所生。他父亲生他时,年已七十二岁。他坠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在上海南洋公学读书奉母时,他是一个翩翩公子。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从此他就为沪上名人所器重,而交游日广,终以“才子”驰名于当时的上海。所以后来他母亲死了,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日:“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年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他出家时把过去的照片统统送我,我曾在照片中看见过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人东京美术学校,同时又入音乐学校。这些学校都是模仿西洋的,所教的都是西洋画和西洋音乐。李先生在南洋公学时英文学得很好;到了日本,就买了许多西洋文学书。他出家时曾送我一部残缺的原本《莎士比亚全集》,他对我说:“这书我从前细读过,有许多笔记在上面,虽然不全,也是纪念物。”由此可想见他在日本时,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纠集留学同志,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小仲马著)。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这照片,他出家时也送给我,一向归我保藏;直到抗战时为兵火所毁。现在我还记得这照片: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另外还有许多演剧的照片,不可胜记。这春柳剧社后来迂回中国,李先生就脱出,由另一班人去办,便是中国最初的“话剧”社。由此可以想见,李先生在日本时,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我见过他当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竞活像一个西洋人。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要做留学生,就彻底地做一个留学生。

P29-30

序言

文化之河犹如一个民族的血脉。古往今来,世界任何民族生生不息的真正不竭动力就是她的独特文化。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源绝流断,那么,这个民族也就匿迹销声了。

20世纪的中国历经了有史以来最剧烈的震荡和最深刻的变革。她承继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在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社会变迁中艰难而顽强地生长,抗击着社会动荡的破坏与摧残、西方文化的冲击与震撼,迭经波折,吞吐吸纳,化旧为新。其独特的精神内核历久弥坚。

百年时光相去不远,民族文化魂牵梦萦。圆明园的颓垣断壁、未名湖的微波潋滟、故宫博物院的奇珍异宝、苏杭园林的旖旎风光、遍布神州的古城遗址、名人学者的故居遗迹、烈士暮年的彷徨迷惑、文人雅士的吟咏书画、梨园百家的清音妙曲、收藏者的金石碑帖、文贩摊的瓶罐尺绡……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诉说着百年的沧桑,无不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血脉!

《百年文化中国》丛书以反映中国在20世纪变迁中的文化底蕴为主旨,通过记述文化遗存逸事、人文事迹节操、社会风俗流变,展现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生生不息的深层原因。在叙述方式上,不求体例一致、形式统一、辞章华丽,但求史料翔实、自得一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文字明畅、图文并茂,总之,以读者喜闻乐见为首要。

《百年文化中国》丛书是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的一块开放的文化园地。称其为开放,意在解放思想,不因旧物陈说束缚灼见,不拘题材大小遮掩真知;称其为园地,唯愿作者也是读者,读者也是作者,你植一株苗,我培一锹土,你浇一杯水,我施一捧肥,共同耕耘、共同培育,使其生长为茂密的森林。此即编者之愿矣。

                     当代中国出版社编辑部

后记

一些大师相继离开,一些大师已近耄耋。他们是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命运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在一定意义上也是20世纪人文精神的代表。在一个世纪的漫长旅程中,他们奔走、追求、寻梦、反思和批判。梁启超、蔡元培、陈寅恪、钱钟书、金岳霖、冯友兰、张岱年、胡适之等大家,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人们很自然地想要挽留,想要回望,回望他们长途跋涉的起点: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人、经历过怎样的事?

我们编辑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想通过大师对大师的记忆,以一种沉静的方式,在文字与往事里,与大师相遇,触摸逝去的岁月,感受大家风范。这是另一个侧面的记录和视角,文中所述可能是些琐事,但很多年以后,它们依然让人津津乐道、难以忘怀。我们读到的故事,也许只是记述交往,追溯记忆,描写阅历过的人和事,但是谁又能说它们不是在叙述历史呢?大历史与个人的历史每每缠绕,让人难解难分。可以说,阅读小事,就是在阅读大历史,回望大家,就是回望中国一个世纪的精神史。

本书所辑的大家对大家的回忆文章,每篇写一位大家,或沉痛,或平淡,或是难忘的记忆,或是永久的悔。全书结集,展示给人们的是中国一个世纪以来人文精神变迁的缩影,精英知识分子一个世纪的心灵跋涉和艰辛找路的行程。读后让人感到,在情感方面,他们也只是和我们一样的最普通的人,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他们也会哭,会笑,有泪,有痛。从梁启超的年代,到周杰伦的年代,历史到底怎样走过?今天我们回望历史,不仅仅是为了翻看过往的风景,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本书中文章排序,以传主的出生年月为序。在本书编选过程中,得到诸位人文大家或其后人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致谢意。

                        赵永颜

                       2005年10月1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回望大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岩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04344
开本 16开
页数 2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53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