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与尘世结不解缘(林语堂散文)/名典书坊
内容
编辑推荐

林语堂的散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在时间的流沙上留下足迹。他的政治思想有争议处不少,在艺术上也不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若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各种风格流派,有一总体的观照,林语堂的散文在当时是有代表性的。而且如剔除其糟粕部分,林语堂的散文仍不失为“五四”文学中的一份值得挖掘和借鉴的艺术财富。本书是对其优秀散文的结集,以飨读者。

内容推荐

“名典书坊”着眼现代大家传世篇什,遴选最具阅读价值也最具人文承载之艺术精品,以作家个人各体创作为单册推出。本书为“名典书坊”中的一本,收录了数十篇林语堂的著名散文。阅读本书,你会发现,人的诉求依然激动人心——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彷徨求索的文学家们,是如此直面人生,向善求真,也竟如此违情越俗,踔绝无羁。

目录

人生的哲学

 发现自己:庄子

 情、智、勇:孟子

 玩世、愚钝、潜隐:老子

 中庸的哲学:子思

 人生的爱好者:陶渊明

 以放浪者为理想人

 悠闲生活的崇尚

 中国人对于悠闲的理论

人生的态度

 与尘世结不解缘

 人生像一首诗

 论不免一死

 论梦想

 论解嘲

 论幽默

 论东西文化的幽默

 论幽默感

 做文与做人

 一篇没有听众的演讲

 一团矛盾

 论年老——人生自然的节奏

人生的享乐

 快乐的问题

 心灵欢乐吗?

 看电影流泪

 茶和交友

 酒令

 食品和药物

 安卧眠床

 坐在椅中

 论伟大

 论树与石

 论花与花的布置

 论游览

 房屋和内部布置

 乔迁

 记纽约钓鱼

治学的艺术

 读书与看书

 论读书

 读书的艺术

 写作的艺术

 我的图书室

 谈话的艺术

 读书与风趣

 文章无法

东西方文化比较

 中国的国民性

 中国文化之精神

 中国人之德性

 脸与法治

 英国人与中国人

 说纽约的饮食起居

 论性的吸引力

 家庭和婚姻

 理想中的女性

 谈中西文化

试读章节

    论解嘲

人生有时颇感寂寞,或遇到危难之境,人之心灵,却能发了妙用,一笑置之,于是又轻松下来。这是好的,也可看出他人之度量。古代名人,常有这样的度量,所以成其伟大。希腊大哲人苏格拉底娶了姗蒂柏(Xantippe)。她是有名的悍妇,常作河东狮吼。传说,苏氏未娶之前,已经闻悍妇之名,然而苏氏还是娶她。他有解嘲方法,说娶老婆有如御马,御驯马没有什么可学,娶个悍妇,于修心养性的功夫大有补助。有一天家里吵闹不休,苏氏忍无可忍,只好出门。正到门口,老太太由屋顶倒一盆水下来,正好淋在他的头上。苏氏说:“我早晓得,雷霆之后必有甘霖。”真亏得这位哲学家雍容自若的态度。

林肯的老太婆,也是有名的,很泼辣,喜欢破口骂人。有一天一个送报的小孩子,十二三岁,不知道是送报太迟,或有什么过失,遭到林肯太太百般恶骂,詈不绝口。小孩去向报馆老板哭诉,说她不该骂人过甚,以后他不肯到那家送报了。这是一个小城,于是老板向林肯提起这小事。

林肯说:“算了吧!我能忍她十多年。这小孩子偶然挨一两顿骂,算什么?”这是林肯的解嘲。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林肯以后成为总统,据他小城的律师同事赫恩顿(Herndon)的传记,可以归功于这位太太。赫恩顿书中说,林肯怪可怜的。星期六半夜,大家由酒吧要回家时,独林肯一人不大愿意回家。所以林肯那副出人头地,简练机警,应对如流的口才,全是在酒吧中学来的。又苏格拉底也是家里不得安静看书,因此成一习惯,天天到市场去,站在街上谈空说理。因此乃开始“游行派的哲学家”(Peripatetic School)的风气。他们讲学,不在书院,就在街头逢人问难驳诘。这一派哲学家的养成,也应归功于苏妻。

关于这类的故事很多,尤其关于临终时的雅谑。这种修炼功夫,常人学不来的。苏格拉底之死,由柏拉图写来是最动人的故事。市政府说他巧辩惑众,贻误青年子弟,赐他服毒自尽。那夜他慷慨服毒,门人忍痛陪着,苏氏却从容阐发真理。最后他的名言是:“想起来,我欠某人一只雄鸡未还。”叫他门人送去,不可忘记。这是他断气以前最后的一句话。金圣叹被判死刑,狱中发出的信,也是这一派:“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大有火腿滋味。”(大约如此)历史上从容就义的人很多,不必列举。

西班牙有一传说。一个守礼甚谨的伯爵将死,一位朋友去看他。伯爵已经气喘不过来,但是那位访客还是刺刺不休长谈下去,伯爵只好忍着静听,到了最后关头,伯爵不耐烦地对来客说:“对不起,求先生原谅,让我此刻断气。”他翻身朝壁,就此善终。

我尝读耶稣最后一夜对他门徒的长谈,觉得这段动人的议论,尤胜过苏氏临终之言。而耶稣在十字架上临死之言:“上帝啊,宽恕他们,因为他们所为,出于不知。”这是耶稣的伟大,出于人情所不能及。这与他一贯的作风相同:“施之者比受之者有福。”可惜我们常人能知不能行,常做不到。

         P49-P50

序言

发轫于五四时期的中国新文学,实谓华夏智慧面对现代语境破局之谋,无论就话语内涵还是文体形式来说,在文学史的长河中都是一个激烈的转身。有此剧变,而有一代风流,数辈绝妙文章。告别旧时“言志”与“载道”,新文学义无反顾踏入开启民智的“立人”之途,那个充满焦灼与苦闷、喧嚣与希冀的时刻本身就是饶有意味的一页。而今回头细看先驱者的文本,人的诉求依然激动人心——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彷徨求索的文学家们,是如此直面人生,向善求真,也竟如此违情越俗,踔绝无羁。惟因如此,在当下文化多元交融的现实语境中,现代文学愈益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知识构成和审美记忆。

“名典书坊”着眼现代大家传世篇什,遴选最具阅读价值也最具人文承载之艺术精品,以作家个人各体创作为单册,拟将陆续分辑推出。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本社整理出版现代作家集册凡二三百种,曾先后编有“现代经典作家诗文全编系列”、“世纪文存”、“摩登文本”等现代作品文库。其间幸赖学界人士悉心襄助,钱理群、王得后、吴福辉、凌宇、陈平原、陈子善、沈绍镛、蓝棣之、吴方、傅光明诸位费力尤多。今届重理“名典书坊”,乃有二十年之经验与资源积累,旨在发扬蹈厉,补苴整合,更新致善,为今时读书人提供一套更具普适性的经典读本。

本社编辑同人瘁心戮力之际,但想读者开卷有益,不胜欣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与尘世结不解缘(林语堂散文)/名典书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语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22559
开本 16开
页数 2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200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1
15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9: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