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十六计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历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商业巨子潜心研读之作,中华民族杰出的智慧之一。本书一改俗规常势,以新的视角和立意对《三十六计》作现代释悉;以精美的图片配合全书给读者带来图文并茂的视觉冲击;以谋略故事为主体加深读者对计谋的感受和思悟。严密的逻辑结构,精辟的谋略案例,融知识性、哲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令人深刻感悟三十六计的博大精深,不仅开阔视野丰富谈资,更启迪智慧增长才干。

内容推荐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有心人便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三十六计》素有兵法、谋略奇书之称,是中国历代无数次战争的实践经验总结,被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广泛研习和应用,在干变万化的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为后世留下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成功战例。

《三十六计》虽说是一部军事著作,但其蕴涵的深刻哲理在现代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和商业巨子都潜心研究的著作之一。

目录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第二计: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六计: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

 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反司计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试读章节

【原文】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文】

防备周密时,更容易思想麻痹,意志松懈;司空见惯的事情就不会产生疑惑了。密谋往往隐藏在公开的事物里,而并不与公开事物相对立。最公开的事物中往往隐藏着最秘密的阴谋。

【按语】

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如开皇九年,大举伐陈。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拔之。

【译文】

施行秘密的谋略,不一定要在无人的地方进行。在深更半夜行窃,钻进僻静的巷子里杀人,都是愚蠢、鄙俗之人常干的勾当,真正的智谋之士对此是不屑一顾的。开皇九年,隋兵伐陈,便是运用“瞒天过海”的典例。隋将贺若弼统兵驻防江岸,每次移防时,他都把部队调往历阳城集中,并且大张旗鼓,营帐蔽野,声势浩大。第一次时,陈国以为隋将大举进兵,便调集全国兵卒准备迎战。后来发现隋军只是在移防,陈同便把军队遣回各地。隋军后来屡次移动部队,陈国便习以为常,不再戒备。贺若弼趁机挥师渡江,陈国居然未曾察觉。隋军因此攻下南徐州。

【计谋精解】

“瞒天过海”,实际上是利用人们对待社会现象的习惯定势,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常常熟视无睹、深信不疑的心理,以假乱真。具体而言,也就是在外表上装作就要采取行动,使对方保持警戒之心,但实际上却不采取任何行动。如此反复伪装,使对方误以为这仅仅是虚张声势,而慢慢怠于警戒。这时即刻抓住对方的疏忽,乘虚而入,制对方于死地。

此计的关键在于“瞒”。瞒得过则万事大吉,瞒不过则弄巧成拙。但是,“瞒”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过海”的必要手段。

本计可以理解为以下含义:

(一)以假乱真蒙骗敌人。这是一种被优先采用的策略。就是向敌人出示一定的假象,而把真的行动或意图掩护或隐蔽起来。此法之所以被广泛采用,是因为虚假的东西很容易制造,而且付出极小的代价就能收到很好的蒙骗效果。

(二)隐藏行迹自由行动。敌人总是根据我们的行踪来判断我们的意图,根据我们的行踪来对我们施以干扰或攻击。如果我们把行踪隐藏起来,那么对方就无法判断我们的行动方向和位置。我们就可趁此有利的形势“为所欲为”,而不受任何干涉。

(三)以公开行动混淆视听。将秘密的行动掩盖在公开的行动之下,把敌人的注意力转移到公开的行动上来,而使其忽略在这种公开行动中隐藏的秘密行动。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很难做到不露出蛛丝马迹,所以我们以公开行动抛头露面,会使敌人失去警觉,这更利于我们实施计谋。

当敌人运用瞒天过海之计时,我们可采取如下防范措施加以应对: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敌人无论把事情做得怎样隐蔽,总难免会露出一定的破绽,正所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们可依据敌人露出的破绽,顺藤摸瓜,见微知著,确定敌人的真实企图。绝不可被敌人一些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因为对方为了隐蔽自己,总要戴上假面具,一旦发现敌人遮遮掩掩、鬼鬼祟祟,我们就要提高警惕,寻根究底,揭开敌人的虚伪面纱。

(二)及早发现,及时反馈。敌人无论把事情做得多么隐秘,总会露出蛛丝马迹,一旦发现敌人有了新动向或策略行为发生了变化,要及时进行全面的信息反馈。绝不能熟视无睹,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在这里“及时”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发现过晚或是反应迟缓,都会给对方以可乘之机,导致最后失去有利战机,追悔莫及。

P2-3

序言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为人类的知识宝库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财富,传习久远、博大精深而又为今人所妇孺皆知的《三十六计》便是宝库中.的瑰奇。《三十六计》在众多的兵书中独树一帜、雄踞一流,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宝库中的经典,与古老的《孙子兵法》一起,并称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双璧”。故古书中称:“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

追根溯源,“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一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所谓“三十六计”就是对战的策略,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三十六计》全书中,每六计为一套,依次分别是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都有开始和结尾,顺序相接,作战谋略,尽在其中。

第1计瞒天过海:此计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法,主要用于战役的伪装。“天“即喻皇帝也,原意为瞒着皇帝,让他平稳渡海。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就是把秘密之计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中,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第2计围魏救赵:“围魏救赵”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成功的战例,它主张对敌方避实就虚,善于抓住敌方的弱点,使敌人受到牵制,从而用最少的代价去取得最完满的成功,此乃转化敌我地位的迂回战略。

第3计借刀杀人:此计就是借助别人的力量去消灭自己的敌人,以达到保全自己的目的。

第4计以逸待劳:这是一条养精蓄锐、以守为攻、疲劳敌人的谋略。此计策说明强敌当前,不一定只用直接进攻的方法,而是积极防御,慢1曼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敌人由强变弱,再等待时机一举消灭敌人。

第5计趁火打劫:运用此计的关键是趁敌人遭遇困难、力量薄弱无力还击时加以打击,这样就可以就势取胜。这也是乘危取利,攻其不备之策,也叫落井下石或火上浇油之策。

第6计声东击西:就是故意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出其不意地采取行动,一举歼灭敌人。

第7计无中生有:此计的妙处,就在于真中有假,假中有真,使敌人判断失误,从而出其不意地把敌人击败。这就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达到目的之计谋。

第8计暗渡陈仓:此计是一种以迂为直、以明隐暗、以正隐奇的战术。就是以虚拟的正面攻击来迷惑敌人,当敌人集结力量固守时,又悄悄派出部队迂回到敌人后方,乘虚而入,使敌人措手不及而失败。

第9计隔岸观火:就是在敌人内部有矛盾时,我们不必急于进攻,而是安静地等待敌人内讧,让他们互相仇恨,互相争斗,最后自取灭亡,这样我方不用一兵一卒,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第10计笑里藏刀:“笑里藏刀”的意思是表面装出十分友好、充满诚意,使对方信以为真,放松警惕,但实际上却暗中策划,积极准备,一有机会就立刻行动,使对方措手不及。此乃一种刚中柔外的伪装策略。

第11计李代桃僵:此计用在兵法上,是说当战局发展到必然会有所损失时,就要以放弃局部的利益来保全大局的利益。这也是丢卒保车、弃子争先之策。

第12计顺手牵羊:这是一条乘敌之隙、补己之短的谋略。为了削弱敌人的力量,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要善于利用敌方的弱点和失误,捕捉战机,手疾眼快,果断采取行动,顺手捞一把,以削弱敌人的力量。  第13计打草惊蛇:此计是一条间接的侦察谋略。它提醒我们对于有怀疑的事要了解清楚,等明了以后再行动,否则会一败涂地。

第14计借尸还魂:原意是说已经消亡的、不存在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作为一个军事计谋,则是说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甚至看上去是毫无用处的东西也可加以利用,争取主动,扩大成果。

第15计调虎离山:此计是一种调动敌人的策略,把“虎”调开,使敌人部署上出现漏洞,自己则乘虚而入,这样就可以轻易取得胜利。

第16计欲擒故纵:在敌我交手时,如果逼得敌人走投无路,他就会反扑。而故意放他一条生路,反而会削弱他的气势,瓦解他的斗志。我方就可以寻找适当时机,征服敌人。该计妙处正在于此。

第17计抛砖引玉:此计是指用相类似的事物去迷惑、诱骗敌人,引敌人入圈套,然后乘机击败敌人。

第18计擒贼擒王:本计认为攻打敌军主力,捉住敌人首领,这样就能瓦解敌人的整体力量。敌军一旦失去指挥,就会不战而溃。

第19计釜底抽薪:此计是当两军对;垒时,一方不直接针对敌人的锋芒与敌人抗衡。而是另想办法,从根本上削弱敌方的气势,这样就可以以弱胜强。

第20计混水摸鱼:“混水摸鱼”意即乘乱取胜的意思。中国古代军事家运用这一计策时,大都是先设法把水搅浑,然后利用敌人互相混战之机,把他们一一消灭掉。

第21计金蝉脱壳:“金蝉脱壳”本意是: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留着蝉蜕还挂在枝头。此计用于军事,是指通过伪装摆脱敌人,以实现我方的战略目标的谋略。

第22计关门捉贼:此计是说对弱小的敌人要采取四面包围,这样就可以全歼敌人。当然,这个计策如果运用得好,甚至可以围歼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第23计远交近攻:此计是当实现军事目标的企图,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时,先攻取就近的敌人,而与远隔的敌人取得暂时的联合。等攻取了近敌之后,再一一击破远敌。

第24计假道伐虢:“假道”即借路之意。对于处在敌我两个强国中的弱国,当敌方逼迫它屈服时,我方立刻出兵援救,借机把军事力量渗透进去,控制其局面,再乘机发动突然袭击,就可轻而易举取得胜利。也可理解作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

第25计偷梁换柱:运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暗中抽换敌人的主力,然后乘机控制或吞并敌人。

第26计指桑骂槐:“指桑骂槐”的意思是故意利用某些人的过失,通过对这些人的惩罚,去警诫那些不服从自己指挥的人。杀鸡儆猴、敲山震虎均属此列。

第27计假痴不癫:此计重点在一个“假”字。“假”的意思是伪装。装聋作哑,软弱忍让,使敌人放松警惕。等时机成熟,再出其不意地向敌人发起进攻,敌人猝不及防,必然失败。

第28计上屋抽梯:此计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小利引诱敌人,以便将敌人围歼的策略。

第29计树上开花:“树上开花”是指树上本来没有花,但可以借用假花点缀在上面,让人真假难辨。此计用在军事上,是指当自己的力量薄弱时,可以借别人的势力或某种因素,使自己看起来强大,以此虚张声势,慑服敌人。

第30计反客为主:“反客为主”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主人不去招待客人,反而受客人招待。用在军事上,就是乘支持盟军的机会,把自己的力量安插进去,然后有计划地逐步控制盟军。  第31计美人计:“美人计”的实质是对兵力强大的敌人,要先制服他的主帅;对足智多谋的主帅,要设法腐蚀他的意志。只要让敌人的将帅斗志衰退,士兵士气消沉,那么敌军就没有了战斗力了。因此,针对敌人的弱点渗透瓦解,就可以更容易消灭敌人。

第32计空城计:此计是一种心理战术,它不是通过实力来战胜敌人,而是通过研究敌人主帅的心理活动,以谋胜敌。运用此计就要故意示其空隙,使敌人更加难以揣摩,在敌众我寡的紧急时刻,运用这种策略就更加奇妙莫测。

第33计反间计:本计实质是巧妙地利用敌人间谍反过来为己方服务。

第34计苦肉计:“苦肉计”是一种特殊做法的离间计。运用这条计,“自害”是真,“他害”是假,以真乱假。己方要做成内部矛盾激化的假象,再派人装作受迫害,借机打入敌人内部进行间谍活动,以达到操纵敌人、打击敌人的目的。

第35计连环计:多计并用,计计相连,一计累敌,一计攻敌,这样任何强敌,都会攻无不破。

第36计走为上: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己方采取有计划的主动撤退,暂时避开敌人锋头,而后再寻找机会。以退为进,以弱胜强乃此计之要旨。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心研究的著作之一。缘于此,捧读在读者手上的这本《三十六计》,在我们的精心策划下新鲜出炉了。

该书在忠于原书原解的基础上,力求使译文通俗易懂,对每条计策都作有详细的智慧解析,并分别从政治、军事、商战上辟加了妙趣横生的中外谋略案例。本书一改俗规常势,以新的视角和立意对古典计谋作现代释悉;以精美的图片配合全书给读者带来图文并茂的视觉冲击;以谋略故事为主体加深读者对计谋的感受和思悟。严密的逻辑结构,精辟的谋略案例,融知识性、哲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令人深刻感悟三十六计的博大精深,不仅开阔视野丰富谈资,更启迪智慧增长才干。如读者读完此书能将书中计谋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并为己所用,那么定能帮助你在竞争日益激烈与关系日益错综复杂的当代世界里纵横捭阖游刃有余。

鉴于编者水平有限,《三十六计》原书的原解部分文字又过于艰深晦涩,难于理解,版本亦繁多冗杂,所以在编著该书过程中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05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十六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佚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587480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892.2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8
出版地 北京
241
157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8: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