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仙鹤到哪里落脚--在旅行中朝圣/秘境家园
内容
编辑推荐

来自秘境的报告,著名学者、摄影家、旅行家、作家带您亲历秘境家园,在秘境家园里,有各个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在秘境家园里,还保存了历史上各个时期各民族创造的富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各类文物、建筑群、遗址、遗产等等;在秘境家园里,那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奇妙风景,那“天人合一”传统孕育的青山、绿水 、蓝天、白云、鸟语、花香、和谐……以及置身其境的“仙境”感,让人觉得那里真是可以洗涤灵魂的地方!《秘境家园》丛书以优美的文字、精美的图片、一定的篇幅生动地记录了秘境家园百姓的真实生活,本书是系列之一。

内容推荐

原生态文明大多保存于乡村山野的“秘境家园”里,在那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多姿多彩,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歌舞、风俗、礼仪、服饰、建筑等等,构成了绚丽的人文风景。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秘境家园丛书》以优美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地详尽解读“秘境家园”的风采。丛书的作者多是知名学者、摄影家、旅行家等,作品是他们经历了千辛万苦身历其境后,为读者奉献出的精品力作,本书是其中的一册。

目录

第一章:西单:朝圣的路

第二章:宁村:到哪里落脚

一、初识大花苗

二、长途迁徙的古史

三、幻想的城市

四、皈依基督教

五、流浪的家族和新兴的村寨

六、信仰什么

七、追溯祖先的血脉

八、唱一首古歌

第三章:琼结:古墓下的核桃树

一、听门巴干部讲藏王墓

二、从故乡流亡

三、去右眼寺看跳神

四、醉眼里的达旺

五、仙鹤,借一借你的翅膀

六、心里的门巴语

第四章:楚布寺:一群炉匠和一尊铜像

一、跟老乡逛楚布寺

二、从鹤庆到西藏

三、决心做大铜佛

四、噶玛巴,米拉日巴

五、为手艺走遍天下

六、藏族铜匠和白族银匠

七、两家人的缘分

八、想家

第五章:白地:卖门票的东巴

一、三坝的风景和文化

二、老东巴和志本

三、有趣的门票

四、纸的故事

五、木屋里的猎人

六、样样都拿得起

七、天地间的爱

第六章:新都桥:石头说画

一、看见路边的嘛呢

二、石头垒起的高原

三、依柯刻石经

四、以真言作为今生来世的路标

第七章:澄江:挂在树上的历史

一、小屯有出关索戏

二、误工费的问题

三、鸡不领生

四、老规矩改不改得

五、旧面具新面具

六、关索有来历

七、红布上的记忆

八、大功臣龚向庚

九、假戏

第八章:昆明:作为生息和幻想之地的高原

一、背井离乡的家族

二、远行与安居

三、父亲的选择

四、家的概念

后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982年,我大学毕业后留在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按规定,凡年轻教师都必须去乡下锻炼一两年。于是我被调到省政府组织的民族工作队,派往属于“内地特困山区”的武定县教半年书。培训班设在县城老街的一个大院里,以前好像作过寺庙。20世纪50年代以后,政府提倡文明开化,反对迷信,佛寺道观大都改成学校,这个偏僻的小城也不例外。

去培训班报到,才知道我的学生并非小孩子,而是山区来的民办教师。他们不属于国家干部,工资比正式的老师低,且由村民交的税款支付,自己还得种地维持生活。文化水平方面,他们大部分只读到小学毕业,读写都有困难,因此集中到县城接受再培训。

全班五十多人,分属彝、汉、苗、傣、傈僳等民族。其中有一个二十来岁的男生,说他是“大花苗”,属苗族的一支。他个头矮小,穿件旧军服,话很少,所以我连他的名字也没记住。半年后学业结束,我和另一位老师相约,在武定的大山里步行一个月,一直走到金沙江边。每天晚上到一个学生的村子住宿,察看他们的生活情况,听他们吹芦笙,唱调子,跳跌脚舞。有一天,我们从金沙江谷底往上爬山,经四五个小时到达山顶,找到那位苗族男生的家,住了一晚。别的都忘了,只有两件事至今历历在目:一是当时又饥又渴,守着他家的梨树饱吃了一顿,吃得泻肚子;二是晚上他请了一位老人来讲古代的传说,竟然把苗族洪水滔天、兄妹成婚的古歌同诺亚方舟和建巴比伦塔的故事扯在一起。我这才知道,大花苗信的是基督教。这段经历好像淡淡地过去了,可三年之后,它又从记忆中浮现出来,引我选择了民族研究的专业。P9

序言

寻访秘境家园——关于秘境家园及《秘境家园丛书》

人类创造的文明是多种多样、色彩斑斓的。今天,在现代文明和都市文明的喧嚣声中,有一种文明越来越让人们怀想,那便是“原生态文明”。

“原生态文明”大多保存于那些“隐藏”的地方“隐藏”的家园——秘境家园里。多年来,我们一直想组织知名学者、摄影家、旅行家、作家去寻访越来越珍稀的秘境家园,将这些“世外桃园”的独特的人文历史文化及其美丽风光推介给读者。

一、绽放在秘境家园里的独特的文化之花是值得我们了解和开发的

生活在秘境家园里的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多姿多彩,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歌舞、风俗、礼仪、饮食、居住、服饰、建筑等等,构成了绚丽的人文风景。在秘境家园里,还保存了历史上各个时期各民族创造的富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各类文物、建筑群、遗址、遗产等等,使秘境家园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更加神奇的色彩。

二、幽藏于秘境家园的美丽的自然风光是值得我们欣赏和亲自去看一看的

在秘境家园里,那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奇妙风景,那“天人合一”传统孕育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鸟语、花香、和谐……以及置身其境的“仙境”感,让人觉得那里真是可以洗涤灵魂的地方!尤其是长居都市、身心疲累的读者,“到此一游”,收获将是多方面的。

您的眼睛太痛苦了,

到这里来看看草场上的鲜花吧!

您的脚太疲倦了,

到这里来踏如茵的尤姝芳草吧!

您的手太疲倦了,

到这里来安心地取牦牛的奶汁吧!

——摘自秘境丽江纳西族古情诗

三、秘境家园是值得我们关心、关注和保护的

当今世界,由于全球化、现代化浪潮汹涌奔腾,“隐藏”的秘境家园越来越暴露在世人面前,使“秘境文化”和“秘境生物”面临严重挑战和冲击,因此,对“秘境文化多样性”和“秘境生物多样性”的着力保护显得刻不容缓。

但是,对于“秘境家园”,由于多数读者无缘认识庐山真面目,对其价值认识还不深。因此,我们组织知名学者、摄影家、旅行家、作家亲历秘境家园后撰写了《秘境家园丛书》,以优美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地详尽解读秘境家园的风采。其内容侧重“深度文化旅游”。“最先进、最赚钱的文化旅游就是看百姓的日常生活。”([美]杰罗德·阿德尔曼)本丛书以一定篇幅生动地记录了秘境家园百姓的真实生活。第一辑推出4种,即杨福泉著/摄影:《寻找丽江之魂——融入纳西古王国》、徐冶著/摄影:《横断山的眼睛——镜头下的西南边地人家》、郭净著/摄影:《仙鹤在哪里落脚——在旅行中朝圣》、王清华著/摄影:《凝视山神的脸谱——神奇的红河哈尼族梯田文化》等。

四、对于尚未被“发现”的秘境家园。我们将继续寻访下去

对于尚未被“发现”的秘境家园,我们将继续组织知名学者、摄影家、旅行家、作家寻访下去,并将推出《秘境家园丛书》第二辑、第三辑。感谢第一辑的作者杨福泉、徐冶、郭净、王清华四位先生!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读者可以从他们的“简介”、他们的作品和行动中,更多地了解、认识他们。

亲爱的作者、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您认为秘境家园值得寻访,有意义,有价值,请关注我们的行动;如果您“发现”有新的值得寻访、介绍的秘境家园,请直接与我们的策划人欧光明先生联系(E—mail:hwbis02@sohu.com)。让我们一起享受秘境家园,珍爱并保护好这片片神奇的“飞地”。

民族出版社2005年12月6日

后记

不用读到后记,或许就有细心的读者看出一个问题,即本书以朝圣为主旨,却从始至终没有一个真正的朝圣者出现。全书的主角都是一些沉溺于日常生活,并为此跑到异乡,或呆在故乡的人。其实这并没有违背我写作的初衷,书里讲的人物虽然都在现实的情境中过日子,他们却有一种旁人所不具备的性格:对远方始终怀抱着梦想。有的人受这个幻想诱惑,丢弃故土和熟悉的一切断然出走。而另一些人,如东巴和志本,身体虽然一辈子没有挪动,心灵却一直向往着比小木屋更广大的山野。我和他们属于同类,所以能摸着他们深藏内心的想法。同时我还想借他们的故事说明:生活本身其实也会转变为朝圣,只不过需要在吃喝拉撒上班下班之外,添加一点想像的色彩。

每次我从野外回来,总觉得身处的城市有一种异样的味道,仿佛它是一个与己无关的地方。相反,在西藏山南的一个寺院,四川红龙的一片草原,云南德钦的一个藏族村子里,我找到了回家的感觉。英国作家毛姆对此有个分析,值得引述一段:

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像是过客,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说来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这种人在自己亲友中可能终身落落寡合,在他们惟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说不定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世代前祖先的习性和癖好,叫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已离开的土地。

我想,所谓远古的土地,其实就是现代人叫做“自然”,祖先们叫做“神灵”的荒原。对于那片本该与我们贴近,却反而被隔得很远的地方来说,每一个城市人都生得“未得其所”。我们在文明的教化之下,已经习惯于隔着电视屏幕和书籍的封皮去抚摸自然的幻影,再也没有能力像和志本那样,在山中随意行走,从山鹿和牦牛那里领悟生活的含义。

有一天,见到一位分别30年的同学,他当了医生,信仰藏传佛教。他读过不少讲述西藏的书,打算什么时候跑一趟西藏。我听很多人讲过这种话,用的是虚拟语态“哪一天”、“准备”之类。其实,你只要放掉手里那些一辈子做不完的事情,马上拿起行李,走路、搭班车,至少乘上飞机,就可以踏上朝圣的旅途了。

另外想说明的是,我这个题目还没做完。下一本书,打算写一群真正的朝圣者。但这要在我跟着他们转过卡瓦格博以后,才有资格动笔。

2003年6月,我跟随德钦县仁青多吉老师一家完成了围绕卡瓦格博的外转经,现正在调查数万藏族的羊年转山活动。

1999年6月10日于昆明

2005年10月修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仙鹤到哪里落脚--在旅行中朝圣/秘境家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5067459
开本 16开
页数 1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97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