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智大勇--周恩来在1946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苏、国、共三国四方的政治决斗,揭开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最终破裂的旧闻内幕,剖析中国政坛“第三种势力”悲壮鸣金的深层原因,展示了老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李维汉等的雄才伟略和卓越智慧。该书集政治性、史料性、艺术性为一体,情节生动,富有特色,既具有可读性,又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谨以此书纪念中共中央南京局成立60周年,献给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周恩来和他的战友们。

内容推荐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重庆签订了“双十协定”,形成了和平建国的基本共识。此后,又在美国特使马歇尔的“调处”和国內各党派、各阶层人民的支持下,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并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组成、和平建国、宪法草案等项决议和协议。但是,坚持独裁、内战立场的国民党政府不断撕毁协议,连续不断地调集重兵向解放区进攻。

1946年5月,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随国民党政府还都来到南京,继续与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旨在维护国共会谈记要、停战协议、政协协议等,焦点是停战问题,与此相关的还有黄河堵口复堤、救灾物资分配等问题。南京谈判最终虽然破裂了,但在事关中国两个命运,两种前途的斗争中,周恩来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的胆略智慧,顶住了马歇尔为代表的美国政府的巨大压力,与顽固坚持独裁、內战立场的蒋介石政府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最大限度地推迟了全面內战的爆发,使美蒋假和平、真內战,假民主、真独裁的阴谋暴露无遗。同时,在各种矛盾的交织中,克服重重艰险,广泛地领导和发展了爱国民主统一战线,争取了朋友,教育了人民,推动了国统区反美倒蒋“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本书集政治性、史料性、艺术性为一体,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李维汉等党的老一代领导人的迷人风范,情节生动,富有特色,既具有可读性,又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目录

楔子

 一、全面内战一触即发

 二、太平洋彼岸飞来“调停人”

 三、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四、蒋介石恢复两面派的面目

第一章 中原告急:宣化店调停

 一、新的战场

 二、马歇尔一锤定音

 三、驱车宣化店

 四、部署中原突围

 五、蒋介石策划东北大战

第二章 集思广益:建立巩固的舆论阵地

 一、婚礼上的“户主”

 二、谒中山陵、雨花台

 三、开辟舆论阵地

 四、蒋介石拒绝访苏邀请

第三章 力挽狂澜:东北休战之争

 一、逼美压蒋

 二、再逼马歇尔

 三、蒋介石东北督战

 四、马歇尔急了

 五、东北休战

第四章 危急关头:为和平而呼号

 一、和平民主呼声的高涨

 二、最后决定权的斗争

 三、秘密会见冯玉祥、李济深

 四、董必武上海之行

 五、策反韩练成

第五章 六二三事件:和平民主运动的高涨

 一、郭沫若鸡鸣寺求签

 二、六二三事件

 三、胜棋楼中避难

 四、蒋介石得寸进尺

 五、会晤蒋介石

第六章 战略性建议:不再让步

 一、五人会议的召开

 二、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三、国民党政府举起了屠刀

 四、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上任

第七章 铁骨柔肠:情系黄、淮灾区人民

 一、黄河归故问题

 二、开封之行

 三、宋庆龄发表政治声明

 四、拜访国民党上层人士

第八章 风云变幻:坚持逼蒋和平、民主的斗争

 一、陶行知之死

 二、司徒雷登的新建议

 三、秘密接见张克侠

 四、拖住马歇尔

 五、营救被捕的中共人员

第九章 大智大勇:抨击美国援蒋内战

 一、与李勃曼谈人生

 二、国民党查封《群众》杂志

 三、接待琼崖纵队副司令

 四、公开抨击美国援蒋内战政策

 五、新的对华政策

第十章 内战升级:逼迫马歇尔退出和谈

 一、马歇尔八上庐山

 二、转战于上海

 三、开展美军退出中国周活动

 四、国民党军队进攻张家口

 五、马歇尔再次会晤蒋介石

 六、马歇尔黯然退出

第十一章 以退为进:十里洋场的斗争

 一、在周公馆“评报”

 二、安排撤退

 三、“第三方面”出面参加调解

 四、学习鲁迅精神

 六、折衷方案的出台

第十二章 “国大”召开:和舟共济砥恶流

 一、第三方面退出调解

 二、《中美商约》签定

 三、最后一次“三人小组会

 四、第三方面的动摇和分裂

 五、“国大”召开

 六、胜利返延

第十三章 运筹帷幄:造就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一、争取历史进程的主动权

 二、“抗暴”斗争的兴起

 三、马歇尔回家了

 四、坚持政协路线的斗争

 五、“再见之期当不在远”

尾声

 一、五二○运动爆发

 二、解放军进入战略进攻

 三、蒋介石“求和”

 四、新政协召开

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

后记

试读章节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淮安,年长邓颖超6岁,在梅园新村周恩来夫妇不仅是大家敬重的长者和领导,而且是中共代表团内外公认的一对婚姻、爱情的楷模。作为党的高级领导,他们始终相敬如宾,相互恩爱,感情专一。他们是如何处理好革命同志和夫妻关系的,在年轻人的心目中,始终是一个最大的谜团。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办事处与年轻人在共事关系十分融洽,没有一点架子。办事处的年轻人都尊称邓颖超为“邓大姐”,孩子们亲热地叫“邓妈妈”。对他们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大家开始以为邓颖超为了革命工作,不愿意要孩子,后来才知道是另有隐情。

邓颖超1904年2月4日生于广西南宁。幼年丧父,1910年随母迁居天津。先后在北京一所免费的平民学校、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1919年五四运动时,她与周恩来、马骏等共同领导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组织觉悟社,是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开展革命活动的同时,她与周恩来建立了友谊。周恩来与邓小平等去法国勤工俭学后,她在北京师大附小任教员,在工作闲暇之际与周恩来鸿雁传书,友谊上升为爱情。以后,她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人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部长,同年在广州与周恩来结婚,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兼妇女部部长。1926年国共合作期间,她和周恩来一起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27年4月,在那个非常的日子里她小产,为躲避国民党的拘捕,因治疗不及时,再加上过度紧张和疲劳,导致终身不能生育。但,这对始终相爱如初的夫妇,从青春韶光到生命晚霞,缱绻缠绵,溢于言表,把全部的爱,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解放事业。

在大家的催促下,邓颖超说:“我和恩来的恋爱经过已讲过多次了,还是再说说保持夫妻感情的体会吧。要做到爱情的常爱常新,还是那句老话,就是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做到互爱、互敬、互勉、互慰、互让、互谅、互助、互学。”

夫妻之间的“八互”原则是周恩来与邓颖超多年总结和坚持的准则。在讲话中,邓颖超又逐句解释说:“互爱,作为革命夫妻,互爱是基础。结婚不是爱情的坟墓,而是新的爱情阶段的开始。对爱情要专一,婚后,双方不仅要珍视相互的爱,还要不断创造爱情,使它日新月异。互敬,古人说要相敬如宾,我看不必如宾,但要互相敬重。这在新婚时,一般可以做到。越到后来越要注意,万不可越到后来越看对方的缺点。当着众人面前,尤其要注意互相敬重。互勉,就是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要互相勉励,共同进步。互慰,生活中常有不愉快的事,人的情绪也难免有喜怒哀乐的变化。遇到不愉快的事,双方要互相体贴、温存、安慰,万不可互相指责、埋怨、伤了感情。家庭生活中,难免有不同意见和争执。这时,要懂得让步。特别是非原则问题,应互相谦让,有些争吵,就当做饭菜时加了点辣子。争完了,迅速了结,切不可无休止地纠缠下去,那样势必影响感情。”

邓颖超又从生活细节介绍了人无完人,要宽容大度的人生哲理。她循循善诱地说:“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要互相爱护,彼此关心,要尽心尽力,互帮互助。每个人都有缺点,也都有长处。要多看对方优点和长处,并潜心去学习,彼此互补长短,感情也会愈加巩固。”

这是他们模范夫妻美满生活的总结,也是他们和谐生活的写照。邓颖超体会:“‘八互’中,‘互谅’、‘互让’最难。”

周恩来插话说:“我和你们邓大姐这么多年共同生活和战斗,我们处理夫妻关系的原则就是这‘八互’。”

邓大姐说:“夫妻在一起要互相尊重、互相尊敬,作为夫妻,这在革命队伍中非常重要,该坚持的原则要坚持。生活上要互相爱护,互相信任,遇到困难时要互相帮助,互相勉励,有矛盾时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谅,共同进步。”

          P77-P79

后记

1987年,笔者在参加《中共中央南京局》一书史料的征集和编写工作时,有幸接触了国共南京谈判期间珍贵的历史资料,采访了原中共代表团的许多工作人员和知情者,亲耳听到章文晋、童小鹏、童陆生、袁超俊、李金德、刘宁一、许涤新、连贯、夏衍、陈舜瑶、刘恕、成润、朱友学、郭正、纪锋以及一直在周恩来、邓颖超身边工作的许多老同志,讲述跟随周恩来战斗在南京、上海等地的感人故事。从那时起,本人就有一种强烈愿望,一定要把这一惊心动魄、瞬息万变、头绪纷繁的事件以文学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以缅怀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教育更多的人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民奔小康的时候不忘创业的艰难,警示人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树立民族自信心,警惕美国霸权主义对中华复兴的阻挠和干涉。

1989年,笔者开始本书的试写,并完成了南京六二三事件、董必武上海之行、周恩来虎穴会见张克侠等篇章,但因工作变动的羁绊,一直未能如愿。直到2004年夏在青年诗人张国凡等人激励下,方欣然动笔。

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国共南京谈判本身就是极富色彩、充满戏剧性、史诗般的大事件。为历史地再现和真实反映南京谈判期间,周恩来领导南京局开展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本书中没有设计一个虚假的、文学化的人物,记载的所有事件也都有文献佐证。

写作过程中,笔者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回忆资料、报刊资料以及因特网上公布的资料、研究成果、相关作品,有的直接引用。与其说本书是笔者从事文学作品创作的尝试,毋宁说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原《中共中央南京局》编写组成员、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办离休干部吴文熙,编写组成员、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秘书长王广达等同志,不辞辛苦细细校阅,并提出很多好意见;老朋友、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办刘顺发、张开明二位处长,从本书动笔就一直十分关心,帮助出谋划策;省著名作家李凤宇拨冗指正,使本书增色不少;南京周恩来图书馆、南京市委党校图书馆提供了不少查找资料的方便,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办领导蒋晓星、庄小军及马维瑜、余翔、吴斌、蒋燕萍等同志给予极大鼓舞和支持。尤为一提的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第二编研部主任廖心文研究员在百忙之中细致审读了书稿,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谨此,表示最深诚的感谢!

鉴于水平所限,本书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切希望读者能够提出宝贵意见,不胜感谢。

        作者

      2005年l0月1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智大勇--周恩来在1946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振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320114
开本 32开
页数 5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