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彼得·德鲁克(一个世界级的陌生人)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沉重的悼念话题,这还是一个更沉重的关于中国管理的话题。这两个话题都是我们所不能担当之责、承受之重。

彼得?德鲁克(1909-2005年),在美国阿特蒙德踏上其生命的终点时,20世纪最大的旁观者和思考者就此终结,包括其对未来社会惊人洞见的“先知”能力,也就此终结,随后是全球性的纪念登场。但对于中国的企业界和社会思想界,彼得?德鲁克都是一个世界级的“陌生人”。

内容推荐

彼得·德鲁克简介:

出生时间:1909年11月19日

出生地点:奥地利维也纳

逝世时间:2005年11月11日

逝世地点:克莱蒙特家中

逝世原因:自然去世

性别:男

种族:白人

职业:咨询顾问、作家、经济学教授

国籍:美国

曾就读学校:德国汉堡大学法学院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国际公共法律系

在美国曾授课的学校:萨拉·劳伦斯学院、本于顿学院、纽约大学、克莱蒙特大学

办公网站:http://www.peter-drucker.com/

目录

序言

★彼得·德鲁克的真正遗产/1

★彼得·德鲁克的“道”与“路”/3

★一个世界级的陌生人/5

第一部分 难以告别的彼得·德鲁克

★旁观者请/2

★德鲁克:现代管理的“发明者”/5

★不安的情绪/8

第二部分 彼得·德鲁克的成长轨迹

★家庭环境/14

理解德鲁克的六个关键词(一)/19

★成为“旁观者”/21

理解德鲁克的六个关键词(二)/22

★在德国的岁月/26

★英国,德鲁克旁观了投机者的金融游戏/28

★《经济人的末日》序言作者布雷斯福德与德鲁克之缘/30

★初到美国,德鲁克与《时代》的渊源/33

★第二本重要著作——《工业人的未来》/38

★“通用”一个电话,造就了德鲁克管理大师地位/41

★《公司的概念》奠定了德鲁克在管理学界的地位/50

理解德鲁克的六个关键词(三)/52

★《管理的实践》开创性影响/55

★目标管理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58

理解德鲁克的六个关键词(四)/61

★目标管理概念的内容/64

★目标管理对企业界的影响/66

★目标管理对管理学界的影响/71

理解德鲁克的六个关键词(五)/73

★纽约20年,德鲁克旁观世界经济形势变化/75

★经典之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79

理解德鲁克的六个关键词(六)/83

★另一巅峰之作——《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85

理解德鲁克的六个关键词(七)/90

★总结:彼得·德鲁克是这样炼成的/92

第三部分 管理与社会

★大师结束历险/98

★以管理缔造健全社会/103

★管理者哲学:自由是负责任的选择/107

★下一个社会:知识为王/110

★追问德鲁克/117

第四部分 温暖的回忆

★他留下了什么/124

★我与先生二三事/130

★《华盛顿邮报》:管理学先知者彼得·德鲁克逝世/137

★《商业周刊》:德鲁克的不朽遗产/142

★《今日美国》:远见者思想流芳/146

★《彭博资讯》:伟大的管理学宗师德鲁克逝世/149

第五部分 彼得·德鲁克与中国

★中国为什么需要德鲁克?/158

★一面镜子/166

★中国如何产生自己的德鲁克/171

★立足本土学习德鲁克/181

编后记/184

试读章节

德鲁克拥有“现代管理学之父”的美誉,是一位管理思想的先驱者与预言家,总能比其他人更先看到企业环境变化的趋势,并适时提出引领时代风潮的观念。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预见计算机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影响,20世纪60年代他已预测日本将在制造业上挑战美国的地位。他是第一位提出民营化(Privatization)与知识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观念的学者,也是第一个倡导顾客导向以及目标管理的概念。管理能在今日成为显学,企业能够成为中流砥柱的社会力量,我们不得不归功于德鲁克的贡献。他将管理由一项技术性工具,提升到思想性、文化性、战略性与社会性的层次。

德鲁克充满人文素养,并关怀社会,从不以狭隘短视的眼光来看待企业活动,而看到许多人与组织、社会、环境互动的议题。他在纽约大学(NYU)商学院教了20年书,彻底改变管理教育的面貌,使管理由一项评估成本效率的数量工具,成为一种以人为本的组织运作与战略规划。

 虽然德鲁克曾被视为亲企业家的保守主义者,但他也严厉批评CEO领取过高福利薪资,并认同工会组织的正面作用。他也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对企业组织有很高的期待,他主张国家与政府退位,认为企业是社会的公器,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重要工具。但他晚年不幸看到GM的衰败,看到安然事件中经理人的欺骗行为,看到企业大幅亏损但cEo却坐领高薪等现象。这也促使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在非营利事业管理的议题上,尤其着力于学校、医院、宗教等三类团体。

德鲁克一生涉猎极广,由文化、艺术、政治、社会到一般企业管理,无所不包。虽被评价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但他却极为谦虚地认为自己只是一位社会的观察者。管理学术界一向引人诟病的是人云亦云事后诸葛,而一代宗师却能预见人所未见。中国人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站在高处的智者,当然能够看得比较远。他虽然长期从事企业研究工作,但总是保持一段距离观察,因此能够在利益纠葛的商业世界,看清其中的运行规律。

为华尔街日报撰写专栏的20年,强化了他敏锐的社会观察力。他认为只要有丰富的知识与宽广的眼界,掌握基本理念与运行规律,就很容易预知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变化。例如,预测股市泡沫化其实不难,当社会上有许多人不劳而获,就是泡沫化的前兆。许多人看不到未来,主要是他们的心眼被大量的欲望所蒙蔽。

怀念德鲁克之余,我们也不禁唏嘘,中国的管理大师何在?

今日中国所处的环境已今非昔比,一个全新中国的兴起将改变21世纪世界的面貌。可惜德鲁克晚年没有足够的精力研究中国。忽略了这个影响人类社会大趋势的观察机会,应是德鲁克最大的遗憾。

我们期盼中国能够孕育21世纪的管理大师。中国有太多的经济顾问师与为企业家服务的学者专家,但却欠缺站在高处、具有远见的管理思想大师。在缅怀大师之余,我们要呼吁中国管理学者,在研究探索中国企业管理问题时,是否应该多一分智能远见、人本关怀、文化素养,而少一些功利焦躁、谋略攻击、奇技淫巧。

(台湾中山大学管理科学系教授刘常勇)P2-4

序言

我在此非常难过地宣布彼得·德鲁克(国内也有译为“杜拉克”,皆指同一个人,后不再标注)的过世,他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作家和咨询顾问,现代管理学之父,马莉亚·克拉克社会科学与管理学讲座教授,也是一位丈夫、父亲、祖父、好朋友和值得珍爱的同事。

彼得于2005年11月11日过世,享年95岁。让我们与他68岁的妻子窦瑞斯和他们的4个孩子,6个孙子以及这位杰出人士的所有亲友一起为他默哀祈祷。

彼得作为一位作家、咨询顾问和教师的职业生涯延续了75年之久,这是极为少见的。他的惊世之作是将现代管理学理论纳入正规的学术轨道。

正如德鲁克与伊藤肇管理学院院长Keesde Kluyver所言,我认为彼得与其他思想领袖相比,其卓越之处在于他不仅关注企业如何对其资源进行管理的问题,而且研究公共与私有机构在社会中如何从事符合道德规范的经营活动。他敬重教育、个人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他真正的遗产在于他对这种价值体系的坚守,以及这一体系对商业、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深远影响。

彼得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多次获奖,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引用。2002年,他获得美国最高的荣誉勋章——总统自由勋章。

1971年,彼得来到克莱蒙特。从1987年起,我们的管理学院冠以德鲁克先生之名。他的到来和他对学术使命的专注为学院和整个大学带来了声望、荣誉和资源。学院秉持彼得的理念:管理学属于文科,不仅涉及经济,还与历史学、社会理论、法学和自然科学密切相关。他对学科整合的愿景激励着我们的大学致力于跨学科的研究。

未来还将有无数的颂词赞扬彼得和他出色的贡献。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将在近期和彼得的家人共同缅怀他的一生。同时,我邀请各位共同思考彼得的遗产对大家的意义,以及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中如何团结协作,将彼得的遗产传承下去。通过含有彼得名字的管理学院和德鲁克研究所,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将致力传承彼得的遗产,同时我们将邀请高级管理人员、学者、作家以及所有领域的代表加入我们,共同完成这一任务。

罗伯特·克里特格德(Robert litgaard)

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校长(林珏译)

后记

《彼得·德鲁克:一个世界级的陌生人》编辑完成了。在这本书的操作过程中,由始至终,我都心情沉重。一是因为这个沉重的悼念话题,二是因为它在悼念之外一个更沉重的关于中国管理的话题,这两个话题都是我所不能担当之责、承受之重。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走了,这天离他96岁生日还有8天。同样在距离德鲁克14岁生日还有8天的时候,他突有所悟,自觉地远离了社会意识形态之争,自诩为世态的“旁观者”。整个20世纪,前半段的主旋律是战争,后半段是经济,世界在德鲁克睿智的双眼中嬗变。他逃避着战火,辗转到了远离战场的美国。在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度里,德鲁克在管理这个领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虽然他的所谓“经验主义”管理理论并不为主流经济管理学家所认同,但并不妨碍他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管理学家”、“大师中的大师”。诸如“管理学”、“目标管理”、“知识工作者”、“后资本主义时代”等,这些独创性的概念,就是德鲁克提出来的。他在市场、创新、变革、战略、知识管理、21世纪管理者的挑战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也让诸多管理大师和成功企业家从中受益。彼得·圣吉、吉姆·柯林斯、菲利浦·科特勒、杰克·韦尔奇、安迪·格鲁夫、比尔·盖茨,等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管理界和经济界的明星,从不讳言自己深受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影响。

正当管理进入经济发展中的所有领域,全方位地受到普罗大众重视的时候,这位发明了管理学的先驱,却在人们的不经意中,以最平静的姿态离开了。一时间,震惊、愕然、叹息、悲痛成了管理学人最直接的表情,悼念之词纷起,管理学界顿时失重,“旁观者远行”、“大师走了”等主谓短语成了各种媒体中最具冲击力的标题。国内的情况亦是如此。而奇怪的是,先生尚在时,我们的管理学界没这么热闹,他一去世,好像一夜间,全国的管理学界都忽然明白了先生的价值一般,热闹多于沉湎,喧嚣多于思考。

《21世纪商业评论》则保持了一贯的冷静,“彼得·德鲁克:一个世界级的陌生人”专题策划让人眼前一亮。“世界级”道出了德鲁克在管理学界的地位一他是大师中的大师,世界级的管理大师;“陌生人”也一语中的地客观描述了德鲁克在我国管理学界的景况——相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他是陌生的,可能只闻其名而不知其事,甚而完全没有印象。这个专题对这个悖论中的矛盾把握得十分准确,它反映了管理作为物质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制衡力量,在刚刚开放的中国经济领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凸现出我国管理知识的普及工作远远没有做好,显示了我国管理学界急功近利,知识体系涣散,管理水平低下。这个专题既饱含了浓厚的缅怀情愫,又表达了一种理性的思考。它不为悼念而悼念,而是结合德鲁克的生平和管理理论,既指出德鲁克的成长轨迹,又挖掘德鲁克成为管理大师的土壤,为我国管理界学人的成长提供思考的路向、成功的参照标本和行动的指南针。

《21世纪商业评论》创刊的时间不长,但它在国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与她的居高而立,为业界提供一种基础的、普适的解决方案不无关系。一本高端杂志,人文关怀精神一以贯之,长此以往,就会显出高贵而随和的气质来。

我们将这个专题的文字结集出版,起初是因为《21世纪商业评论》这个专题的切入点确实超越了国内其他媒体的纪念策划,在编辑过程中,我们更是发现了这个专题对于德鲁克管理思想在中国传播的意义所在,于是,共同的价值判断和理想信念促成了这本纪念专辑的形成。此书得以出版,感谢“21世纪报系”的所有编委,感谢袁卫东、景敏、陈文的具体指导,感谢王婷、杨志华的熬夜翻译,同时,感谢出版社领导的支持和其他同仁的帮助。

编者

2006年1月

书评(媒体评论)

德鲁克是这样定义一个伟大的创始人的:“某个创造出新事物的人”而他本人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从那些古老的理论中获得灵感,创造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新东西、就好像物理学源于牛顿,经济学源于亚当·史密斯。而彼得·德鲁克毫无疑问是组织管理学之父。

   ——《财富》杂志

彼得·德鲁克,一个自上世纪以来最重要的管理学界的思想家,他写了将近40本专著,过千篇文章。他是全世界企业精英的宗师——无论是在他的出生地欧洲,日后生活的美国,还是在日本,甚至在发展中的国家……他的影响是非凡的,他改变了许多商业习惯。

   ——《经济学人》期刊

德鲁克具有这种能力,他影响了一代人,影响了大师级的管理者,比如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以及中国的张瑞敏、王石等企业家,很多政治家也相当推崇他的观点、他的很多思想看似常识,却是很多学者和管理者日常感悟不到的,这对中国尤其有实践意义。

   ——李东生(TCL电子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彼得·德鲁克(一个世界级的陌生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21世纪商业评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522233
开本 32开
页数 1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5.3
丛书名
印张 6.3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2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9: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