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牙买加飓风
内容
编辑推荐

  只要是经典,就不会被遗忘,1926年出版以来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现代图书馆评选20世纪100部最佳小说之一,此书荣膺法国费米娜文学奖!一个海上的冒险故事,海盗,一伙粗鲁、充满暴力倾向、喜怒易变的男人;孩子,天真、纯洁、富于幻想且对事事充满疑问。这样两个看似绝然对立的群体,将怎样度地这漫长的航程呢?与海盗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们,一定感到压抑甚或恐惧?倘若事实并非如此,那么这其中的奥秘何在呢?七个孩子加上一群海盗,这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期待呢?让我们在书中寻找答案!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孩子与海盗之间的故事,被誉为“描写儿童心理动荡的经典之作”,堪与诺贝尔作家威廉·戈尔丁的《蝇王》媲美。

牙买加发生了一次可怕的飓风,那里的英裔商人决定送他们的孩子回国避难。航程中,孩子们乘从的轮船遭遇加勒比海盗的拦劫,七个孩子被带到海盗船上。孩子们与海盗一起在大海上航行着,短暂的拘谨过后,孩子们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然而,危险去从未消失……

海盗,一伙粗鲁、充满暴力倾向、喜怒易变的男人;孩子,天真、纯洁、富于幻想且对事事充满疑问。这样两个看似绝然对立的群体,将怎样度地这漫长的航程呢?与海盗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们,一定感到压抑甚或恐惧?倘若事实并非如此,那么这其中的奥秘何在呢?

目录

编委会荐语

译者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试读章节

解放风潮席卷了西印度群岛,所到之处,只留下残垣断壁,满目疮痍。尚存的房舍七零八落,周围一箭之地全是废墟:奴隶窝棚拆毁了,制糖作坊崩塌了,豪华宅邸也因为无钱修护而破败了。地震、火灾、暴雨接踵而来,杂草也开始疯长。极目望去,荒芜在迅速蔓延。

在牙买加,有一个情景让我记忆犹新。那儿有座石材建造的大宅子,叫做德比山庄,帕克一家就曾住在里面。这家人原本拥有繁盛的种植园,然而随着解放风潮的爆发,他们也在劫难逃,家道开始败落。制糖作坊全毁了,丛生的灌木取代了甘蔗和大黍草。黑农奴们结伴散去,人倒是自由了,可工作也没了;黑家奴的窝棚被烧掉,留下的三名“忠仆”就占据了主人的房子。家族产业的继承人是两位帕克小姐,都上了年纪,从小受的教育使她们软弱无能。我脑海中常浮现这样的画面:有一次我到德比山庄去办点什么事,一路挤过齐腰的灌木,来到前门。那儿横生出一棵树来,门已经关不上了。房子的百叶窗都脱落,四处爬满藤蔓,更显得光线暗淡。一个黑人老太婆身穿脏兮兮的织锦衣物,躲在乱藤杂草的阴影中向外窥探着。两位老帕克小姐总是呆在床上,因为黑奴抢走了她们所有的衣裳。她们几乎没有饭吃,喝的水盛在两个裂了缝的伍斯特瓷杯(英国特产的一种精致瓷器——译者注)和三个椰子壳里,用银托盘端进来。那天,一位小姐恳求恶仆们借给她一条印花布裙,穿着下床走了走。她看到镶金大理石桌上因为杀鸡而留下的血和鸡毛,就使劲地擦拭了一番;她试图跟恶仆们讲讲道理,还想给那个镀金的钟上上弦——不过最后还是徒劳地踱回了床上。两人不久就饿死了,但是在物产如此丰饶的地方不大可能饿死人,所以有人说她们是被喂了玻璃粉。传言有很多,但总归她们是死了。

此类情景总会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但这并不是岛上现状的完整写照。即使在过渡时期,这种戏剧化的情节也不是天天发生;相比之下,距德比山庄十五英里的封代尔庄园更具代表性。这里只剩下工头住过的房子,主屋则完全坍塌,被杂草掩埋。剩下的房子分两层:底层是石头垒的,养着羊,孩子们也在此玩耍;上层是木头搭的,住人,可以沿着外置的双翼木梯爬上去。地震袭来时,上层只倾斜了一点,后来用大木桩顶着回复了原位。屋顶是木瓦结构,旱季时木瓦干缩,到处都是缝隙。雨季来临的头几天,老是要搬着床和家具挪来挪去,直到木瓦重新泡胀了为止。

我记得当时住在这里的是巴斯·桑顿一家。他们并非定居多年的“克里奥人(出生在西印度群岛的欧洲移民后裔——译者注)”,而是从英国来的新移民。巴斯·桑顿先生把买卖开在圣安妮,每天都得骑着骡子去上班。他的长腿跨在矮小的坐骑上,显得特别滑稽;也不知他跟骡子谁更倔些,反正“人骡斗气”经常成为街头一景。P3-4

序言

一个海上的冒险故事、七个孩子加上一群海盗。这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期待呢?会不会是一个彼得·潘和胡克船长式的童话?亲爱的读者,事实不仅如此,实际上《牙买加飓风》不仅是一个《彼得·潘》式的童话,更是一个风格迥异的传奇。

《牙买加飓风》最早出版于1929年,其时已是一战之后,现代造船业已经颇为发达,英国尤其走在世界前列。在各国海军坚船利炮的巡逻之下,海盗早已销声匿迹。然而,仿佛是为了缅怀那个属于“加勒比海盗”的时代,作者把故事安排在了1860年前后,描写了孩子们与一艘苦苦支撑着不肯退出历史的海盗船的故事。

故事以牙买加为开端,作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其殖民地遍布全球,牙买加便是其中之一。于是,一个名叫巴斯·桑顿的英国人带着家人到牙买加谋生。生活是清贫的,可是也有很多在“文明国度”享受不到的自由。尤其是孩子们,在这片“蛮荒之地”上自得其乐。五个孩子成长在快乐而无忧的环境中,他们喜欢游泳、爬树和捕捉小动物,他们也喜欢光着身子玩耍,因为那样会令他们感到舒适和愉快。同时,他们还在不断地思索:喜爱幻想或许并不是件令人厌恶的事情,相反,幻想会带来一种奇异的感觉,就好像擦破肌肤去寻找自己究竟在哪里似的那种感觉。

一次,巴斯·桑顿家的孩子们到费尔南德家与他们的孩子同住,在这次做客中,孩子们亲历了小说中的两场灾难之一——地震。面对着这样的情节,理查德·休斯将其超凡的天赋表现得淋漓至尽,他并未表露任何感性的认知,而是一直在以孩子们的视角来叙述他们对地震的反应——艾米莉一边跳舞,一边学狗叫;约翰在潮湿的沙滩上翻着跟头,然后在海里游泳,兴奋得好似要游往古巴一般……

这些以成人视角看来可谓疯狂的行为,贯穿小说的始终,不得不令读者思考:以传统的是非判断思维来看待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否正确。

不久之后,在第二场灾难——飓风——来临前的晚餐时,一只野猫闯到巴斯-桑顿家,抓住并掐死了塔比——孩子们心爱的小猫。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艾米莉,比起所遇到的任何人的离去,她为塔比之死所感到的悲痛都要更为强烈。此后,艾米莉每每想到“死亡”,塔比就会出现在她的脑海之中。

一场不期而至的飓风改变了一切。虽然全家得以躲过灾难,但桑顿夫妇意识到了潜在的危险,他们决定送孩子们回国避难。身无长物的桑顿夫妇,买不起昂贵的客轮票。于是孩子们被托付给一艘运货的旧式帆船,他们与费尔南德家的两个孩子一起开始了漫长的航程。

航程开始后不久,孩子们乘坐的轮船就遭遇海盗——一群冒失的家伙,他们将七个孩子带回自己的船上。误打误撞来到船上的孩子们,很快便适应了新的环境,而从来不曾照顾过孩子的海盗们倒有些手足无措。天真的孩子们不知道害怕,反而把船当成了探险的好去处,他们玩得不亦乐乎,海盗们却被搞得焦头烂额。

然而,约翰在孩子们中间突然消失——悲剧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骤然发生了。而孩子们对此的反应——继续在甲板上做着游戏,再未有人提起约翰一更加值得深思。理查德·休斯将隐秘的儿童心理以幽默、富于诗意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孩子们和成人之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心理深渊的桥梁。

对于海盗,作者也同样一反常规,他没有把海盗描写成那种嗜血成性的暴徒,反而赋予了他们浓厚的人情味。事实上,琼森船长和奥托大副是举止颇为文雅的人,而他们的劫掠方式也相当“文明”。为了应付海军盘查,船上连大炮都没有装,仅有的几支枪也只是为了起到“震慑”的作用。不得发生流血事件——这是他们的准则。

与詹姆斯·巴里的《彼得·潘》相比,《牙买加飓风》的更为精彩之处还在于,它描写了许多更为现实而非虚幻中的危险。例如,艾米莉的感情渐渐变得丰富,她隐隐约约地喜欢上了琼森船长而船长心底同样有一根柔软的弦,也被这个可爱的女孩儿触动了;醉酒的琼森对艾米莉产生非分之想,艾米莉咬伤琼森的手指,使这一切转瞬结束,而后琼森又对自己的行为深感困惑;费尔南德家的玛格丽特也对海盗们满怀爱慕之意……

与此同时,理查德·休斯将其洞察儿童心理的惊人禀赋聚焦于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呈现出了一个介于孩童的幻想与成人的理性之间的隐秘空间——艾米莉自问我究竟是谁?为何被造成这个模样?那么多年份,为何自己偏偏生在这一年?这一切究竟由谁来决定……

后来,孩子们在半途被海盗送上一艘开往英国的客轮,他们安全到达英格兰,但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在随后对海盗们的审判中,艾米莉以谎言使琼森被判绞刑。这个结局会令人联想到一幅常见于英国乡村酒吧和庄园别墅的版画:由近处看去,是两个纯真的孩子背光站在拱形窗下的露台上;而当你退后几步再看过去时,就变做了一个下面衬着十字架的骷髅。理查德·休斯的《牙买加飓风》正是以另一种形式将这幅画展现给了大家。

1999年,美国现代图书馆评选出了“20世纪100部最佳小说”,排在评选结果第71名的就是理查德·休斯的《牙买加飓风》。洛杉矶时报对此评论说:这部宏大的儿童幻想曲以敏锐的洞察力透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就文学价值而言,堪与威廉·戈尔丁的《蝇王》、詹姆斯·巴里的《彼得·潘》以及C.S.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相媲美。

正如美国著名作家、古根海姆奖和富布赖特奖得主法兰欣·普罗丝所言:《牙买加飓风》语言华丽、极富生趣,读来就像一曲悠扬的牧歌。同时,这部睿智的作品又揭示出了人类最为隐秘的本性:忠诚与背叛、清白与邪恶、真实与欺骗。

书评(媒体评论)

这无疑是一部描写孩童的经典之作,正因如此,它更是身为父母者的必读经典。——《时代》周刊

一部令人着迷、发人深省且极富诗意的经典之作。——《纽约时报》

在毫不掩饰地描写儿童心理方面,本书常与威廉·尔丁的《蝇王》相比较,只是在威廉·戈尔丁绝不具有理查德·休斯所擅长的讽刺天赋。——亚马逊网络书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牙买加飓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理查德·休斯
译者 姜薇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74912
开本 32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2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21
14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The Estate of Richard Huge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