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德国音乐地图(现场体验的六十种记忆)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一路走,一路听,也一路写下来。从《莱茵的黄金》第一幕前奏曲奏响的时候,作者开始了他的德国音乐朝圣之旅。没有职业上的约束,一切俱出自我个人的感觉,一切都作为作者的“现场体验”的一种记忆方式。翻开本书,跟随作者去踏上音乐之途,寻觅音乐地图中那一个个显赫的坐标!

内容推荐

作者踏遍德国,聆听了大师的精彩演奏,寻访了曾经的艺术圣殿,并用心记录下自己的随行所感。

目录

自序

一、柏林

1.柏林爱乐大厅/001

拉特尔上任的开场演出/001

非常时期亲逢巴伦波伊姆/003

“小泽版”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007

拳手、足球、醉鬼、天才/009

柏林爱乐大厅的“免费音乐会”/011

有总统出席的“9.11”纪念音乐会/015

最感人的弗雷《安魂曲》/018

2.柏林音乐厅/020

“柏辽兹年”的纪念音乐会/020

3.柏林节日表演大厅/023

施托克豪森:光之星期三/023

4.柏林德意志歌剧院/027

蒂勒曼指挥的《罗恩格林》/027

两个世界的《唐豪瑟》/031

可遇不可求的《圣方济各》/033

瓦莫斯编舞的《罗密欧与朱丽叶》/035

5.菩提树下大街的柏林国家歌剧院/037

库普弗导演的《飘泊的荷兰人》/037

6.柏林喜歌剧院/040

欢迎光临柏林喜歌剧院/040

在柏林买唱片/043

二、东部

音乐圣地莱比锡/045

布隆施塔特的布商大厦乐团/052

莱比锡国家歌剧院的开幕演出/055

为音乐而去德累斯顿/058

三、拜罗伊特

古风时装版《唐豪瑟》/063

赛夫特夫妇的《罗恩格林》/066

绝版《纽伦堡的工匠歌手》/068

拜罗伊特也要“反恐”/071

“新千年《指环》”的最后改动/075

物是人非的《唐豪瑟》/081

童贞世界的《飘泊的荷兰人》/084

拜罗伊特误场记/086

造访传奇歌剧院的理由/088

在拜罗伊特走路/09l

好人兰德格拉夫/095

四、巴伐利亚州

初到嘉斯台/097

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初记/102

慕尼黑的音乐与啤酒/105

理查·施特劳斯故地及德国“小提琴之乡”/110

在舒曼的外孙女家中做客/114

帕绍的大管风琴/115

“罗马之城”与“圣堂之雀”/118

三上纽伦堡/122

精美小城班贝格/124

“大主教之城”维尔茨堡/128

五、西部

现代制作的《奥菲欧》/131

“我们都是纽伦堡人”/134

音乐的富庶之都/136

海德堡短暂的“诗意栖居”/139

有音乐陪伴的情人节/142

卡尔斯鲁厄的巴迪什国家剧院/146

巴登一巴登的复活节演出/149

维尔堡与达姆施塔特/151

科隆的落日/155

波恩一日/159

《尼伯龙根之歌》诞生之地/162

舒曼的杜塞尔多夫/164 

令人向往的鲁尔区/167

六、北部

勃拉姆斯的汉堡/171

最佳歌剧院的《图兰多》/175

基尔、吕贝克与奥伊廷/178

七、歌德之路

法兰克福的两个歌剧院/183

巴赫的埃森纳赫/187

瓦格纳的瓦尔特堡/190

歌德与李斯特的魏玛/193

试读章节

“小泽版”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

我必须承认我出席这场音乐会完全是因为想听听柏林爱乐乐团演奏布鲁克纳,是谁指挥倒并未在意。我还从来没有听到过小泽征尔指挥布鲁克纳的录音,虽抱有一点好奇心,却隐隐感觉不会太好。

这台音乐会要连演三场,入场券已提前半月售罄,主要是被日本人买去太多。我在第二场演出的当天下午四点去柏林爱乐大厅碰运气时,非常幸运地买到了原本留给音乐学院学生的最便宜票,那是在定音鼓后边的长条板凳,没有靠背,坐在那里很累,却可以正面欣赏小泽的指挥。那天和我一起坐在这种座席上的是一群意大利人,他们身着正式的大礼服,个个油头粉面,派头十足,有几人手里还拿着袖珍总谱,看起来是不折不扣的音乐“痴迷者”。不过那天我也被他们闹得够呛,大嗓门说话吵吵闹闹不说,还猛往座位里呼朋唤友。反正是长条板凳没有边界,把我挤得一路溜边滑去,早离我原来的位置有数尺之遥。

垫场曲目是弗兰克·马丁的《七件管乐器、定音鼓、打击乐与弦乐队协奏曲》,尽管曲目比较陌生,却觉得独奏者(都是柏林爱乐乐团各声部的首席)每个人的技巧非常过硬,不仅一点瑕疵没有,音色也好到极点。我还看到久违了的原长笛首席埃曼纽尔·帕胡德,据说他这次是专门应小泽征尔之邀回来帮忙的。帅哥帕胡德从去年开始蓄起络腮胡子,现在的胡子越留越长,真像是要照着贝克汉姆的轨迹往下走了。

这场音乐会的主菜——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说实话比较令我失望,小泽的表情仍一如既往地夸张复杂,对音乐的阐释照样大而化之,他的起拍多次出现疑问,导致铜管声部不很整齐,失去了管风琴般和谐宽广的效果。柏林爱乐乐团的水平在这个不大称职的指挥引导下,水平突然下跌得厉害,让我听得满意之处实在太少。特别是作为核心的第二乐章,平平淡淡,松松垮垮,除了离我最近的定音鼓始终全神贯注地小心处理每一小节音符之外,那四把瓦格纳大号的发声从未齐过,真是叫人扼腕痛惜。弦乐也不再有透明的织体,给人的感觉是有劲儿使不出。这种听觉印象我想坐在台下观众席里也许不太会感受得到,但像我几乎坐在乐队里面,听这样的演奏简直受罪。这次经验同时也告诫我,今后这样的票不论多么便宜,都不能碰它一下,特别是你所正对的又是像小泽征尔这样表情动作都极其做作的指挥。

演出结束后之所以还迎来无止无歇的疯狂掌声,实在是因为台下的日本观众多得成灾的缘故,这个场面很恐怖,却很让人羡慕。

我随乐手们径直从演奏席走向后台,一位定音鼓手和一位长号手妄图阻拦我,被我客气地甩开。结果我在“客座指挥休息室”门口排在第二位,第一位是一个日本少女。小泽简单冲了个凉,穿着和服披着毛巾出来接见拥趸,照例是签名合影之类。我正和小泽谈起2000年他在北京训练指挥中国青年交响乐团的往事,那群意大利人突然忽啦一下冲了进来。他们显然和小泽是老相识了,小泽赶紧站起来和他们一一拥抱,我呢,只好头大如斗,望风而逃。P.7-9

序言

当我还在沈阳居住和工作的时候,就经常跑到北京来听音乐会,同事朋友说我疯狂,我则以为这种行为似是做了惊天大事。大概是受了我的影响,现在沈阳的朋友还经常有飞到北京听一场音乐会,再打一个通宵的“拖拉机”,一觉醒来马上飞回去上班的“疯子”。对于这种有钱人,别人看他们当然没有疯狂的错觉,只是羡慕人家的生活质量就是比穷人高而已。

我当然永远也不会被划人有钱人之列。我听音乐会一是因为我喜欢,二是因为我有工作上的需要。自1996年以后,我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音乐的聆听与写作,从写音乐家及其作品到写唱片评论,最后写到了现场观感。当我写出第一篇音乐会现场评论并在《爱乐》发表的时候,我感到我有可能“以此为业”了。这种内驱力导致我听音乐不再像从前那样轻松,那样心地单纯,那么尽情地享受喜怒哀乐。逐渐地,听音乐变成负担,变成拖累,甚至变成我必须承受的责任。

对于在北京和上海听了那么多场音乐会的人来说,终于有机会去德国和奥地利听音乐会、看歌剧,无论如何都有上台阶和洗心革面之感。我在国外听的第一场音乐会是哈农库特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完成版,看的第一场歌剧也是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演的《唐·乔瓦尼》,同样由哈农库特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主要演员有汉普森、奈特莱布柯、蒂娜、沙德、莫尔等;我看的第二场歌剧更是一下子坐进了拜罗伊特节日剧院,当《莱茵的黄金》第一幕前奏曲奏响的时候,我的泪水根本无法控制地悄悄流淌。我的音乐朝圣之旅就这样开始了,我清楚记得它的开始,但是它将在何时何处终止,我永远不知道。这是一次内心无比满足的苦行,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内容。我一路走,一路听,也一路写下来。必须指出的是,我的“音乐之旅”写作不再有职业上的约束,一切俱出自我个人的感觉,一切都作为我的“现场体验”的一种记忆方式。四年多来,我写了德国,写了意大利,写了西班牙和奥地利,也写了英国和法国。

我的每一次记忆都写得无比轻松,但是当我想把它们编成对许多人有用的“地图指南”时,我的苦差也随之上身。我要查找各种数据,要一遍遍地翻检我从国外带回来的堆积如山的信息资料,要反复上网搜索一切文章中提到的地点、机构与节目。从一束记忆、观感上升到具有指南特征的实用图书,这中间的复杂联系,不每天饱受其苦,又怎能知道?

我的“音乐地图”系列第一本《德国音乐地图》终于完成了,只是我很怕这样的宣布。完成了吗?并没有。我还没有走遍德国具有音乐传统的重要城市,也错过了许许多多本不应错过的音乐会。另外,我还没有听过阿巴多,而且我总有种预感,怕我永远也听不到他的演出了。我生不逢时,错过了卡拉扬、错过了切利比达奇;在这个级数上,我最不想错过的就是伟大而仁慈的克劳迪奥·阿巴多。

好了,我现在就把这本书稿交给出版社,但是,我会继续我的“边走边听”,在陆续完成其他国家的“音乐地图”以后,我会让德国的内容更加丰富,如此,我方心安。

刘雪枫

2005年5月28日

后记

这本书由一篇篇与音乐相关的旅行文字连缀而成,起初的写作非常轻松,但进入编撰成书的阶段便显得异常艰难。我要在这里感谢所有为我提供帮助的友人,他们是:

 北京大学教授严宝瑜先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高中甫先生

 拜罗伊特瓦格纳歌剧节总指导沃尔夫冈·瓦格纳及其夫人古特伦·瓦格纳女士

 拜罗伊特瓦格纳歌剧节宣传与媒介总监彼得·埃梅里希先生

 出版家董秀玉女士

 诗人欧阳江河先生

 文学评论家唐晓渡先生

 小说家懿翎女士

 细心的音乐编辑耿捷女士

 指挥家余隆先生

 旅行家杨晓春先生

 出版人张纯先生

 旅居美国的台湾戏剧家、导演杨世彭兄及惟全嫂子

 旅居西班牙的友人李晓育女士

 旅居慕尼黑的友人陈唯正先生

 旅居汉堡的友人耿越先生

 诗人陈东东先生

 《书城》编辑张翔先生和邓茗予小姐

 《名牌》编辑霍亮子小姐

 《音乐周报》安瑞、陈志音、刁艳诸女士

 《歌剧》主编吴依纹女士

 《中国演出月讯》编辑张继承先生

《万科周刊》主编缪川先生

再次感谢我的父母及亲人为我工作和生活所提供的无微不至的无私照顾。我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是对他们的回报和安慰。

刘雪枫

2005年5月29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德国音乐地图(现场体验的六十种记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雪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35270
开本 16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605.516-53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7: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