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神秘与迷惘--中国古代方术阐释/多棱镜书坊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多棱镜书坊》中的一册,《多棱镜书坊》丛书以独特的视角,对历史鲜为人知的领域做了深刻的剖析、解读。以通俗化的语言撰写历史,以富有传奇色彩的事例证明论点。读起来有趣、有味,发人深省。本书主要对方术这一最具魅力和吸引力的文化形态,作了客观、静态的阐述,揭秘一些奇特、怪异的文化形象。

内容推荐

本书是《多棱镜书坊》中的一册,《多棱镜书坊》丛书以独特的视角,对历史鲜为人知的领域做了深刻的剖析、解读。以通俗化的语言撰写历史,以富有传奇色彩的事例证明论点。读起来有趣、有味,发人深省。本书通过一些典型事例,阐释了中国古代方术的产生、发展与演变过程,明白古代术数是如何对人生进行另类解读。

目录

第一章:古代术数:中国文化史上的奇特现象

一、古代术数的起源与流变

二、花样翻新的术数

三、术数产生的文化原因

四、术数流行的社会土壤

五、古代术数的深远影响

第二章:龟甲蓍草岂有灵——说卜筮

一、卜筮溯源

二、卜筮的一般原则

三、花样迭出的卜筮方法

四、卜筮的用途

五、卜筮对其他术数的借鉴

六、筮短龟长之争

七、吕尚推蓍蹈龟与王充的高论

第三章:天地原在二人间——说易卦

一、《易经》的形成过程

二、《易》卦的象数关系

三、《易》占的本卦与变卦

四、《易》卦分卦直日之法

五、《易》卦的发展演变

六、文人与《易》占

七、《易经》的文化价值

第四章:人是否可以貌相——说相术

一、相术的产生

二、相术理论的发展

三、唐宋时期相术的流行

四、相术理论的完备

五、相术的门类和流派

六、人不可貌相——俗话不俗_

第五章:阴阳五行的奥秘——说五行

一、阴阳五行说的理论基础

二、五行杂配

三、五德终始说与五际说

四、五行生克与八字推命

五、八字相同命不同

六、五行生克引出的禁忌

七、正五九月不上任之忌

八、五行书举偶

第六章:来自星空的信息——说占星

一、先秦时期的占星术

二、占星:官方的专利

三、占星术经常涉及的星宿

四、五星聚会与五星连珠

五、星象变化与国运盛衰

六、星象变化与社会治乱

七、星象变化与人事吉凶

八、尽信书不如无书

第七章:信否人间有风水——说堪舆

一、风水和风水术

二、风水术的产生

三、风水术的理与数

四、风水术的流变

五、阴宅:生者对死者的索求

六、阳宅:生者对未来的企盼

七、正视风水术

第八章:寻梦原是梦中人——说占梦

一、占梦与占梦官

二、依附于其他术数的占梦术

三、梦中物象分类释义

四、梦日梦月与梦笔

五、五不占与五不验

六、占梦名家周宣

七、梦醒何方

第九章:奇妙的文字游戏——说拆字

一、拆字的发展演变

二、拆字与占卜

三、作为术数的拆字

四、拆字的方法与技巧

五、《字触》:拆字之集大成

六、妙趣横生的拆字诗

七、一个拆字术士的自白

第十章:源出民俗的术数——说扶箕

一、来自民俗的术数

二、扶箕与道教

三、不知箕仙为何方神圣的扶箕

四、扶箕:术士把玩的游戏

五、文人扶箕显才华

第十一章:问讯东南西北风——说风角

一、风角术与相风仪

二、风角术与八风

三、风角术与五音六情

四、司风之神:风伯与封姨

五、用于战争的风角术

六、风与气象谚语

第十二章:绵绵一气贯阴阳——说望气

一、阴阳五行与望气术

二、望气术与古代战争

三、充满神秘的天子气

四、望气与占候

五、摆脱偏见,走出误区

余论:古代术数与神秘文化解析

一、神秘文化的基本特征

二、神秘化了的术数

三、剥除神秘去迷惘

试读章节

趋吉避凶是一种合情合理而又无可指责的文化心理和文化行为。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希望一帆风顺、吉祥如意,希望少些麻烦,少些灾异。为了实现这种愿望,人们常常在事前不由自主地去求神问卜。遇有重要的事情,如婚丧嫁娶、求财营谋、建筑起造等等,通常都要选一个“黄道吉日”。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出人们的文化心理已经发生某种错位,一方面则表明术数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

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更为顺利一些,生活更快乐一些、幸福一些。当灾祸突然降临的时候,人们总是想方设法消除它,即使没有能力消除,也希望能够避开它,离它越远越好。为此,人们常常求术士指点迷津,开列趋吉避凶的良方。术士出于功利性的目的,十分乐于充当指点迷津的角色。所以,不论求卜者还是占卜者,功利性目的都是十分明显的。这种功利性特征虽然与主张“君子不言利”的儒家文化关系不大,但它对人们的文化行为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古代术数顺应了人们探求命运和人生价值的需求,给迷途之人指出了趋吉避凶、祈福禳祸的道路和方法,同时也由于许多人相信冥冥之中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主宰着人世的命运,因此,趋吉避凶、祈福禳祸就成了一种为许多人所接受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方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种心理已经沉淀为一种心理定势,这种行为方式已经演变成普遍的自觉行动,则去做。尽管有时候人们的文化行为和行为方式可能与术数没有任何关系,但从文化的传承性中仍然可以看到术数的身影与影响。

(3)对人们的道德规范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伦理型社会。在这个社会中,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常常比所谓的王法律条还要重要。平民百姓可以不懂王法,但不可能不知道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规范;可以不守王法,但不能不遵守伦理道德规范。情大于法、理大于法的事情屡见不鲜。唐朝初年,王君操之父被李君则打死。王君操当时年幼,不能报仇,就忍辱负重。等长大成人后,他亲手杀死李君则,剖其腹,食其肝,然后到官府自首。官府依法判其死刑。唐太宗知道后,以为“父仇不可同天”,王君操为报父仇而杀人,情有可原,于是颁布特赦令,将王君操无罪释放。(事见《旧唐书·孝友传》)宋朝李磷的故事与此颇为相似。河间人陈友乘乱杀了李磷的父亲和一家四口,然后逃之天天。后来,李磷与陈友在京城相遇,亲手杀了陈友。李磷受审时,直言不讳,声称是为父报仇。审得真情后,宋太祖不仅不治李磷的罪,反而称赞他这种壮举,把他无罪释放。(事见《宋史·孝义传》)唐太宗、宋太祖素来被视为明君,但在情与法发生冲突的时候,竟然也是置法律于不顾。既然伦理道德规范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那么,伦理道德规范对人们的社会文化行为的约束力是如何地强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伦理道德规范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但影响人们的伦理道德的因素很多、很复杂,在儒家文化的主导作用之外,道家、佛教及其他各种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术数对伦理道德规范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P16-1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神秘与迷惘--中国古代方术阐释/多棱镜书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卫绍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5057890
开本 16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4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外国及港澳台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92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26
15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