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当代美国戏剧引入中国后,在国内引起的种种反响进行了分析,并对由此引起的两种不同背景的文化的碰撞产生的结果进行了研究。本书引用资料丰富,分析透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填补中国戏剧文化空白的意义。
图书 | 跨文化对话与融会--当代美国戏剧在中国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对当代美国戏剧引入中国后,在国内引起的种种反响进行了分析,并对由此引起的两种不同背景的文化的碰撞产生的结果进行了研究。本书引用资料丰富,分析透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填补中国戏剧文化空白的意义。 内容推荐 本书对当代美国戏剧引入中国后,在国内引起的种种反响进行了分析,并对由此引起的两种不同背景的文化的碰撞产生的结果进行了研究。本书引用资料丰富,分析透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填补中国戏剧文化空白的意义。 目录 序 序二 导言 第一章 现代社会悲剧的文化认同:阿瑟·密勒在中国 第一节 现代社会悲剧:密勒与中国的因缘 第二节 中美历史与现实的“互文性”文本:《萨勒姆的女巫》 第三节 中美戏剧文化的直接碰撞:“推销员”在北京 第四节 中国学界对《推》剧的评论 第二章 心理悲剧的文化吸纳:威廉斯、柯贝恩和沃克在中国 第一节 心理悲剧:在中国的“心路历程” 第二节 贵族精神的挽歌:《欲望号街车》 第三节 洞悉孤独的灵魂:柯贝恩的《洋麻将》 第四节 人性的枷锁:《哗变》 第三章 “荒诞”中的讽喻情结:美国实验戏剧在中国 第一节 美国荒诞派和先锋戏剧与转型中的中国 第二节 栅栏中的沟通:《动物园的故事》 第三节 现实生活的荒诞化:《屋外有花园》 第四节 戏剧的“组合”与“简约化”:《普莱萨大饭店》和《爱情书简》 第五节 “无根”的情感:《情痴》 第四章 多元文化的浸润:美国“弱势戏剧”在中国 第一节 弱势戏剧:斑驳多元的文化交融 第二节 黑人戏剧:《一个黑人中士之死》 第三节 华人戏剧:《喜福会》 第四节 女性戏剧:《晚安啦,妈妈》 第五节 儿童戏剧和都市寓言戏剧:《安妮日记》和《狗魅svlvia》 第六节 残疾人戏剧:《蝴蝶是自由的》的“商品化” 第五章 文化融会:中美文化在当代戏剧中交汇 第一节 舞台语汇的兼容:中国搬演当代美国戏剧的艺术风格 第二节 中西合璧:当代中国话剧的嬗变 结语 引用书目 附录 1.当代美国戏剧中译资料年表 2.中国上演当代美国戏剧年表 3.中国评介当代美国戏剧年表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跨文化对话与融会--当代美国戏剧在中国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吾文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45384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1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6 |
出版时间 | 2005-11-01 |
首版时间 | 2005-11-01 |
印刷时间 | 2005-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897.126 |
丛书名 | |
印张 | 1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4 |
宽 | 140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